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

西班牙殖民者搶先一步,佔了東藩北部,進行貿易和殖民。

接着,號稱海上馬車伕的荷蘭紅毛,他們不知道有東藩島的存在,在攻佔澎湖之後,還想染指閩地。

剛開始時,紅毛人數少,戰場又是在陸地,被明軍一頓圍毆,打了個滿地找牙。

紅毛當然不甘心了,於是調兵遣將、積極備戰,最終,雙方在料羅灣發生了海戰,明朝以兵船兩百艘、近萬大軍,對付荷蘭的軍艦十三艘,士兵九百餘名,這兵力數懸殊吧?

可結果是兩敗俱傷,問題還是出在這次是海戰,明軍的火炮差紅毛太多了。

明軍損失較大,但紅毛佔了上風,卻是孤立無援。

於是,雙方自覺都打不下去了,經過談判,荷蘭人在明朝官員的指點下,同意撤退到東藩南部。

明朝這計叫驅虎吞狼,讓紅毛去對付島上的海盜和西班牙人,可惜,歷史證明這是着昏招。

此後,荷蘭擊敗了原地主西班牙人,獨佔了南部,繼承了西班牙人在島上的設施,並進行開發。

隨着荷蘭人勢力地不斷壯大,直接威脅着島內北面的鄭芝龍海盜集團,雙方因爲海上利益,多次發生了正面衝突。

初期,由於荷蘭的人數較少,鄭芝龍還佔據優勢。

但是隨着荷蘭人數和軍艦漸漸的增加,鄭芝龍越來越感覺自己孤掌難鳴了。

因此,在與荷蘭人對抗兩年後,鄭芝龍主動向明朝朝廷上書,願意“剪除夷寇、剿平諸盜”,歸順了明朝,並且被朝廷封爵,允准到福建發展勢力。

五年後,經過積極備戰的鄭芝龍,終於在金門海戰中擊敗了荷蘭,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皆用鄭氏旗號”,掌握了東海的貿易霸權。

但荷蘭人依舊佔據着東藩南部,其東印度公司的主要利益那時還在馬六甲以西,所以沒有調動海軍東來與鄭芝龍決戰的意願,雙方就這麼相安無事了。

直到去年,被吳爭以麾下三大水師,加上鄭森的水師,合力迫退了以荷蘭人爲主的“諸番聯合艦隊”,以壓倒性的武力優勢迫使荷蘭人承認了建新朝對東藩的主權。

當然,做爲“投桃報李”,吳爭允許荷蘭人繼續在東藩南部存在既得利益和持續發展。

其實這個時候,吳爭完全有理由向東藩派駐流官開府了。

但吳爭不願意,理由有二,一是確實達不到控制東藩的實力,那麼徹底掃清並剝奪荷蘭人的既得利益,必須經過一場大海戰,戰場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得到,可眼下局勢,吳爭無力掉過頭來,進行兩面作戰,既然難解,不如放下,先定了主權歸屬,然後慢慢耗,耗到可以一舉蕩平之時。二是鄭家在東藩北部數十年的經營,勢力不小,再則,鄭森畢竟在與“諸番聯合艦隊”出了大力,蒙受的損失也不小。

吳爭還考慮到,“皇明世訓”對建新朝君臣的影響力,這時提出統治東藩缺少法理依據,畢竟,大將軍府名義上是隸屬於建新朝的。

所以,吳爭“慷慨”地將整個東藩島,做爲回報“贈送”給了鄭森。

而鄭森,隸屬於永曆朝,永曆朝也是大明旗下的朝廷。

這等於吳爭將一個燙手山芋,甩給了永曆,暫時讓朱由榔去費心吧。

……。

但吳爭這次,沒有見到鄭森。

鄭森迴避了。

也對,兩次在吳爭手下吃了癟,這口氣讓鄭森非常鬱悶。

於是,他就用這種上不了檯面的手段,來回應吳爭的相對“高調”。

吳爭在金門“傳見”鄭森,這合禮法,鄭森只是永曆朝的延平王,而吳爭那是吳王,一字之差,距離是相當大的,雖說是兩朝了,可不管是永曆朝還是建新朝,名義上都是大明旗下政權。

鄭森不能不奉傳,可又憋着一口氣,於是稱病,重病,病得沒法起牀。

不過延平王府的奉傳陣容,還是比較合規的。

鄭森十二歲的兒子鄭經,此時已成爲世子,他與叔父鄭襲,也就是鄭森的五弟一起代父奉傳,來金門進見吳爭。

陪同人員有鄭森部下黃昭、蕭拱辰等人,自然也少不了那個陳永華。

按理說,這事並不是過不去的事。

畢竟二人分屬兩朝,可吳爭爲啥事來的?

見不到鄭森,和誰談?

於是吳爭沒有接見鄭經、鄭襲等人,而是單獨召陳永華來見。

……。

“外臣陳永華拜見吳王殿下……。”

時下才及冠之年的陳永華,讓吳爭看着有種滄桑感,看來,灘滸山大海戰之後,陳永華的日子不好過。

這說起來,有吳爭一些原因,當時吳爭水師與“諸番聯合艦隊”在灘滸山僵持,並陷入危局時,是陳永華向鄭森執意進諫增援吳爭。

但到了,打勝了,鄭家水師傷亡慘重,雖說吳爭也沒小氣,將俘獲的敵船大部分補給了鄭森,可海員的損失,是無法及時補充的。

這也使得鄭森在之後與“諸番聯合艦隊”在金門海域對決時,水師重創。

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吳爭與李定國聯合起來向鄭森施壓,迫使鄭森離開福建東南基地,來了東藩島北部。

鄭森心裡肯定不服氣,可形勢是人強,他沒得選擇。

率陸軍和水師殘部來了東藩島北部,可問題是,東藩島北部最大的兩座城池聖多明哥城(今淡水區域,也叫安東尼堡)、聖薩爾瓦多城(今基隆),是二十多年前西班牙人所建,之後荷蘭紅毛與明軍料羅灣大海戰後,撤向東藩,用海軍殘部愣是打得西班牙人狼狽鼠竄,從此接手了西班牙人的兩座城,並加以修繕、整固。

荷蘭人接手之後,將聖多明哥城改名爲安東尼堡,並在兩城堡修築炮臺及各種防禦工事,可以說,東藩島北部基本上就控制在這兩座城堡之下。

所以,明面上,荷蘭人妥協了,承認了建新朝對東藩島的主權,可實際上,東藩島南北依舊在紅毛的實際控制之下,甚至連鄭森他爹原本的海盜基地,也在其中。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一千零二章 爛攤子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八百零五章 治下有方?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九百十四章 父子連心哪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兩不誤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六十九章 你也要……保重!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千零九十章 愣頭青陳其材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襲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