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

此次奉旨入京,吳爭只帶了一百隨扈。

按吳王爵位,隨扈最多可達八百六十四人。

但按吳爭所說,真要有事,八百多人和一百人沒什麼區別。

與其受人指責,不如大方些。

這沿路都是往南撤退的北伐軍,和平了,哪怕是暫時的,可以見家中爹孃、妻兒,都是讓人心喜的事。

重要的是,打贏了,不但打贏了,還生生撕下了清廷身上最肥美的那塊肉。

不,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近十年來,漢人被滿人壓着打的那一幕,經此戰後被顛覆,百餘滿騎就能讓自己數千人潰散的情景,一去不復還了。

這很重要,信心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哪怕付出了慘重的傷亡,都不能掩藏北伐軍士兵發自內心的笑。

隨着吳王馬車的一路北向,沿途北伐軍將士齊齊莊嚴向他們的主帥行軍禮,目光中的崇敬絕非一個靠世襲得位的王爺所能比擬的。

那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尊敬、敬畏和……親切。

吳爭沒有絲毫想探頭與將士們互動一下的興趣,他靜靜地待在車廂中,他在閉目養神。

相較於馬士英的見怪不怪,李顒和終於被拽進車廂的宋應星在探頭看,他們一路都在看。

說實在的,他們之前還真沒有親眼見過這支傳說中令敵“聞風喪膽”的北伐軍。

精神氣最能感染人,何況是一路凱旋的數萬將士的精神氣。

“有如此十萬虎賁,天下可得……何況我王有二十餘萬這樣的虎賁。”李顒看了一眼閉目的吳爭,吳爭似乎已經睡着了,顯然李顒這話是衝馬士英說的。

宋應星也一邊不住點頭認同。

也是,大明朝若有如此精銳之師,無須十萬,僅三萬部署遼東,足以令滿族難逾雷池一步。

馬士英呵呵笑道,“中孚老弟,王爺若想問鼎,三年前就已具實力掃蕩北方宵小了。”

李顒微微一愣,看了一眼吳爭,不禁問道,“難道王爺志不在此?”

馬士英略顯得意地道:“收復失土光復華夏,自是本份,但稱爲志向,就王爺的胸壑而言……小了。”

“請馬老賜教!”李顒向馬士英鄭重拱手一禮。

馬士英顯得更得意起來,他這一生被人尊稱多了,馬大人、馬大學士、馬相、宰輔等等,唯有此刻,被象李顒這樣的名士恭恭敬敬地尊稱一聲“馬老”,才覺得這世沒白活,心中如同在炎夏喝了碗冰鎮酸梅湯一般的舒爽妥貼。

“布武天下,揚威海外……但凡有日月旗幟所到之處,皆我漢人土地!”馬士英有些激昂起來,這很難得,讓一個幾乎已經一輩子油溜如泥鰍的“奸倿”,重新散發出如血氣方剛少年一般的精神氣,那就更爲難得了。

李顒與宋應星錯愕地對視一眼,緩緩頜首。

“老馬,別閃了你的老腰。”不知何時,吳爭已經睜開了眼睛,戲謔地衝着一本正經,正慷慨激昂的馬士英說道。

馬士英老臉一紅,笑道:“老夫聊發少年狂……讓王爺見笑了。”

吳爭微微點頭,轉向李顒,“你的學問,本王略有所知,明體適用四字,本王深以爲然,道不虛談,學貴實效,學而不足以開物成務,康濟時艱……大將軍府以軍牧治數年,已爲世人詬病,如今大戰方休,難得有一絲喘息之機,本王可以給你施展才能的機會,放手任你施爲,望你不負本王殷殷期盼。”

李顒目光一亮,福至心靈,肅容道:“王爺以國士待李顒,李顒必以國士報之。”

“好,很好。”吳爭轉向宋應星,“先生覺得我軍的長處和短處在哪?”

宋應星微微一愣,想了想才道:“我軍乃大勝、威武之師,唯有長處,何來短處?”

吳爭呵呵笑道:“都說奉承這玩意能傳染人,如先生這樣清閒之人,竟也被馬士英給傳染了?”

宋應星正色道:“山外有山,人無完人。再精銳的虎賁,也不是全無弱點,但能克敵之師,那就勿論短處、缺陷。”

吳爭微微一怔,隨即開顏道:“先生說指正得是,這世上從無完美的軍隊,強求,倒顯得本王矯作、吹毛求疵了……那就請先生賜教,我軍還有何處可精進、提高?”

看吳爭從善如流,宋應星擼了擼他的短鬚道:“臣不知軍伍,但這一路觀之,倒也略覺察一、二……我軍戰意盎然、士氣勃發,這是一支精銳所必須的,但這,敵人也有。臣竊以爲,我軍所缺的是速度,難以如頑敵以馬匹代步,一夕之間就可奔赴數百里外……皇權在十步之外,千里之內的道理,想來王爺應該熟稔。”

吳爭哈哈大笑道:“先生果然目光銳利,僅此一瞥,就深知我軍的弱項……還有嗎?”

宋應星想了想,繼續道:“觀我軍兵器,無非是火器,可火器雖然犀利,但也並非全無弊端,譬如火藥補充、運輸,且多少還受天候影響,對敵之時,如果敵以騎兵速度快之優勢突襲,我軍就算勝,怕也是一場慘勝……。”

吳爭靜靜聽宋應星說完,鄭重拱手道:“先生深知我軍所缺,那麼今日之後,還須仰仗先生爲我軍補足短處。”

宋應星一怔,有些爲難地道:“臣縱有心,可也非一人之力能襄助王爺的……。”

吳爭微笑道:“本王已有應對之策,只是缺少一個象先生這樣能將本王心中想法,付諸實施的幹練之人,如今有了先生,本王可高枕無憂了。”

宋應星驚訝地問道:“王爺真已有了解決這些的方法?”

吳爭點點頭,問道:“先生可聽聞大將軍府這一年來,正在修建從杭州至吳淞的鐵路?”

宋應星點頭道:“有所聽聞……只是臣不明白,這鐵路如何讓兩條腿快過四條腿?”

吳爭呵呵笑了起來,“先生去親眼看過,就能明白了……本王保證,只有鐵路建成,那麼,先生口中的皇權在千里之內,就能改成皇權在萬里之內,而北方韃虜戰馬的速度優勢,也會被迅速抵償、替代。”

宋應星聞聽驚愕不已。

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三百十八章 被所有人唾棄的馬士英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此消彼長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收復海州(四)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一千五百章 中興之君?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七百四十五章 度量衡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十八章 感覺有些不對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