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

PS:感謝書友“明鏡亦非臺”投的月票。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壞的方向發展,就一定會向最壞的方向發展。

多爾袞並不覺得,自己會大敗如廝。

因爲他並不在意朝廷的旨意,在他看來,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只要自己還活着,喘着氣,那麼二旗就是他最忠實的依仗。

而兩旗的存在,阿濟格就不敢妄動徐州大軍。

有這兩路大軍在側,北伐軍能做什麼?

無非是打到雙方僵持,打不動了,最後按朝廷的意思言和罷了。

如果沈致遠真能點破和皋、通州,那就是意外的驚喜。

多爾袞並不對沈致遠攻破和皋、通州,抱太多的期望,他要的更是沈致遠一種態度。

因爲要將身後事交託於沈致遠,多爾袞最怕的不是朝廷不接受沈致遠的漢人身份,而是沈致遠與吳爭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這血統決定一切的時代,原本沈致遠是不可能被多爾袞選中的。

能被選中的最大原因,還是沈致遠娶了東莪,這就讓沈致遠可以名正言順地接管兩旗。

而沈致遠事實上不被容於朝堂,這就迫使沈致遠只能背靠自己,不可能融入小皇帝那一方。

從而使得這中間留出一些時間,可供多爾博慢慢長大成人。

當然,多爾袞一樣不放心沈致遠,他對沈致遠照樣有了安排,逼沈致遠攻和皋、通州,明面是斷沈致遠後路,其實最重要的不是這個原因,而是逼吳爭與沈致遠之間撕裂,裂痕這玩意,從來無法修補,只會越來越大。

這樣就促使沈致遠不得不緊緊依靠多爾博,因爲,名正方可言順,從而使得多爾博有所依仗。

多爾袞老謀深算,幾乎幾無疏漏。

可他終究無法預料,天下人心之複雜,絕非可以照理論來把控的。

一夜之間,興化被池二憨、祖大弼聯軍收復,六合光復,和州光復,滁州、天長告急,揚州府戰局平衡被瞬間打破,最嚴重的是,此時吳爭攻佔突遷,兵鋒直指邳州,而海州的失守,讓北伐之路的大門,被打開了。

多爾袞再一次咯血,這次,他不是怒,而是急!

好在多爾袞沒有昏迷,如果昏迷,大軍無法調度,那恐怕真有滅頂之災了。

多爾袞硬撐着病體,率部至徐州,給吳爭設下了三道阻擊網,最先一道是邳州城,中間一道是呂梁山,最後就是徐州城。

同時,多爾袞急令阿濟格率部回防,並派出剛林、祁充格率自己的鐵甲騎兵前往,如果阿濟格敢抗令不遵,立即拘押,強行接管徐州大軍。

……。

從理論上來說,雙方至此時的實力,還是相差不多的。

只要阿濟格的旗軍和徐州八萬大軍,奉令趕回徐州,與多爾袞會合,那麼十二萬大軍,就是不可戰勝的存在,這絕對不是幾乎彈盡糧絕的吳爭二衛可以輕易撼動的。

清軍在揚州府還有近二萬人,雖然已經被北伐軍形成南、北兩面合圍,但並非無一戰之力。

也就是說,北伐第一軍短時間內還無法大量北上,增援淮安。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多爾袞身子康健,要做到令行禁止不難,可現在,他的命令,不好使了,特別是對於阿濟格而言。

去往懷遠的阿濟格,得到命令已經是兩天之後,阿濟格將多爾袞的命令搓成一團,嗤笑着從燭火引燃,回徐州?做他的春秋大夢去吧。

不過阿濟格在見到剛林、祁充格率多爾袞鐵甲千騎到來時,慫了。

阿濟格親自出城,恭恭敬敬地迎接剛林、祁充格,並一口應承,當日就奉令回撤。

可等剛林、祁充格一離開懷遠,徐州大軍就開始“遊玩”了,說它遊玩還是不準確的,應該是露營野炊纔對。

一天就走了四、五十里,紮了三次營,造了四次飯,天曉得,這種奢侈的伙食,懷遠百姓怕是被搜刮乾淨了。

……。

得知回報的多爾袞鬆了口氣。

他本來都已經下令讓軍隊護送多爾博、東莪向後方撤退了。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首先,最危急的邳州守住了,按戰報上說,是大捷。

接着是,沈致遠新軍已經攻佔和皋,正向通州進軍,和皋六百守軍,僅作些許抵抗,一個時辰就降了,按戰報上說,也是大捷。

海州雖然被攻破,可北伐軍沒有繼續北攻,似乎是彈藥、糧草補給告罄。

連續的好消息,讓多爾袞瞬間生出了當年叱吒沙場的感覺。

這種接近於虛幻的感覺,讓多爾袞做出了一個絕對錯誤的決定,派出自己的鐵甲騎兵前往邳州,對正在進攻邳州的吳爭所部,發動突擊。

要說,多爾袞這道命令,從理論上是正確的,攻邳州的吳爭所部,兵力不多,僅八千人,而且彈藥匱乏,清軍本身就佔有兵力優勢,只是被清河一戰打懵了。

如今既然邳州已經頂住了北伐軍的攻城,那麼派出鐵甲騎兵收割,確實沒錯。

由此既可掃清外圍,又可振奮士氣,可謂一舉兩得。

可其中也有問題,一是多爾袞身邊除了這支近衛騎兵,已經沒有可調之兵,他的兩旗,皆已經部署在邳州和呂梁山,關鍵是,這兩旗人數,因陳錦在清河的指揮失誤已經損失近半,而且士氣不振。

他們能在邳州擋住吳爭的進攻,倒不是說謊報軍功,而是吳爭本就沒下令強攻,吳爭考慮到彈藥不足、將士疲憊,只是發動了幾次佯攻罷了。

其二,多爾袞以爲重新扭轉了戰場主動權,派出僅有的可調之兵,他的考慮是,既然剛林、祁充格回報,阿濟格已經率大軍啓程北返,那麼,無論如何,兩日定可至徐州。兩天時間,就算邳州失守、守呂梁山防線的是六千頭豬,吳爭也無法抵達徐州城下。

多爾袞的想法沒錯,錯在了誤判。

不知道是他太自信,還是病情影響他的腦子發熱,居然在這個時候,還堅信阿濟格能聽從他的命令返回徐州。

其實這時,清廷使團已經南下,停戰就在眼前。

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二百十二章 或許,有一人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三百五十四章 豎子安敢欺我?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七星島海戰(二)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猶豫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十三章 你才頗有童稚呢。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浪蕩公子沈致遠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