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

這情報,讓宋安悚然而驚,在戰前的情報中,多爾袞已經病重,連少爺也認爲,多爾袞不久於人世,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可現在,多爾袞居然親率大軍至兗州,更在三天前南下了。

“你所說的……屬實?”

“這是我與父兄親眼所見,豈能有假?”

宋安額頭有冷汗滲出,這太出乎意料了,如果確有此事,那加上徐州八萬敵軍,少爺在淮安府豈不要與數倍之敵交戰?

“不對,如果多爾袞攜駐京八旗南下,京城長林衛和沈、錢二人,怎麼會沒有一絲消息傳來?”

宋安猛地意識到,很顯然,多爾袞瞞過了所有人,很可能沈、錢二人已經被圈禁,甚至被害。

這一認識,讓宋安無比急躁起來,得趕快稟報少爺!

可向西、北兩個方向的路都被堵死,怎麼辦?

宋安急問道:“你來此的路,可有清軍封鎖?”

錢毅答道:“我是先轉道至沐陽,經沐陽長林衛引領由安東渡黃河,然後由馬邏鄉、清溝再入射陽湖至此,這一路上雖遇上過清軍,但盤查並不嚴……我在路上聽說,淮安府城右側劉伶臺,尚在我軍手中……如果從馬邏鄉、蘇咀向西,可至劉伶臺。”

“沐陽分署還有多少人手?”

錢毅搖搖頭,回頭看了一眼身後陪他來的二人,“分署二十四人……如今就這他們二人了。”

宋安想了想,問道:“你可敢與我一起原路返回,前往劉伶臺。”

錢毅道:“爲殿下和大檔頭效命,有何不敢?!”

……。

隨着阿濟格率徐州大軍至鳳陽府,敵軍前鋒的兵力已經開始向東擴散。

這也是儀真方向,突然有了重炮攻城的原因。

而泰州方向,北伐第一軍登陸泰興的先頭部隊,遭遇的也不僅僅只是敵人騎兵的阻擊。

也就是說,如今淮安以南,敵軍已經不止一萬騎兵了,隨着鳳陽府敵人駐軍的參戰,加上阿濟格部前鋒的進入,揚州南部的清軍,已超過二萬之數。

增援部隊的前進速度非常緩慢,必須一步一營,來防備被成建制的騎兵突擊。

此時的揚州府,從江都至泰興沿江,已經開闢了兩個主戰場,一是池二憨部在口岸鎮周邊的牽制戰場,另一個,就是從靖江向北,泰興方向的登陸攻堅戰場。

敵人將主力部署在泰興,用意就是爲了阻擊北伐第一軍增援淮安,而此時,兩軍的激戰已經持續了三天三夜。

對於野戰而言,火槍兵在騎兵面前,幾乎變得一無是處,特別是北伐軍沒有裝備甲具的情況下,一旦遭遇騎兵,一擦就傷,一觸即亡。

增援部隊不得不集結起來,以巨大的戰術陣形,來抵抗隨時而來的騎兵襲擾,於是,向北推進的速度就變得異常緩慢。

好在,隨着登陸點的擴大,一部分由水師運至的火炮開始搬運上岸,這纔將陣線逐漸地向泰興城推進。

事實上,只要時間足夠,隨着火炮、彈藥地不斷補充,敵人就算再多一倍的騎兵,也得被北伐軍不斷腸地擠壓出去,可很顯然,多爾袞打得就是這個時間差,只要攻破淮安城,殲滅泰州、吳淞二衛,他的戰略目標就達成了,吳爭勢力從此就失去了向北擴張的能力,至少在三、五年內,已經無法恢復元氣。

三、五年的時間,足以讓清廷了結西北、西南的戰事,由此可以集中精力,對付義興朝了。

多爾袞的籌謀,其實並不過於精細,事實上,他的謀劃粗糙,也存在不少的漏洞。

其一,多爾袞自身的病情非常嚴重,這是一場幾乎是他一人獨立謀劃、行動的戰爭,雖說清廷高層是知曉此戰的,但對於如此大規模的決戰,清廷並沒有進行戰備動員,也就是說,對於清廷而言,這依舊是一場局部戰爭。

這是多爾袞的謀劃中,一個巨大的缺陷,是人都知道,此戰雙方動用的兵力加起來,已經超過三十萬,這樣的戰爭,誰能保證可以一蹴而就,迅速殲滅包圍圈中的北伐軍二衛?一旦戰事膠着,對於雙方就是拼人命、物力的消耗,至今尚未動員的清廷,能支撐得下去?

當然,多爾袞顯然不知曉吳爭在淮安,如果知道,那他可能會迅速調整戰略戰術,因爲主帥被陷在包圍圈內,無論哪一方勢力,都會拼命營救,這就使得多爾袞原本想消弱北伐軍有生力量的想法,變成妄想。

其二,多爾袞雖然拿捏準了義興朝朝廷的“小心思”,可他忘記了一點,吳爭先擁立朱媺娖監國,後擁立朱慈烺登基,又擁立朱媺娖登基,這三次的擁立,足以顯現出吳爭對義興朝堂巨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就算義興朝廷決意不出兵增援,各路明軍會無動於衷,坐視吳爭遇險?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其三,綜合以上兩點,多爾袞看起來非常縝密的部署,就有了巨大的漏洞,只要清軍無法在短時間內攻破淮安城,那麼,揚州的一萬騎兵和鳳陽府調來的守軍,就會陷入北伐第一軍的反包圍之中,而淮安城就成了一塊切肉的砧板。

當然,此時的戰場主動權還掌握在多爾袞手裡,但多爾袞哪怕是再勇武無雙,再親臨前線指揮,以他的身子骨,已經上不了戰場,也就是說,說是前線,其實還是躲在後面,從各路稟報中來揣測北伐軍的應對、下一步動作,這相當於閉門造車,如果稟報精確還好說,可稍有差池,就會引起巨大的後果,有道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戰機一縱即逝,哪容得多爾袞慢慢分析情報,斟酌着做出決定後,再下達命令?

這三點,就已經可以讓多爾袞部署失效。

而最後一點,那就足以讓多爾袞的一切努力,成爲一場笑話了。

那就是清廷非鐵板一塊,哪怕是參戰的清軍也非鐵板一塊,先不說清廷朝堂已經選擇放棄、出賣多爾袞,就說這淮安、揚州、鳳陽三府戰場中的清軍,那也是各懷鬼胎。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三章 二憨,殺了他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七百二十三章 勝之、迫之、壓服之第五百二十九章 今日不妨再辭官一回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真假難辯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沈致遠要降清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風雨欲來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九百七十二章 美夢,絢麗而短暫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千六百章 置死地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五百八十九章 劍,有了自己的想法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