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

蔣全義沒有直接回答祖大弼,而是先回頭看了吳爭一眼。

吳爭沒好氣地輕哼道,“講……你做都做了,還怕講嗎?”

蔣全義這纔回答祖大弼道:“所抓三千多人中,有五百多是你的人……當場被殺者,三百四十餘人。”

祖大弼聞聽,目光一縮,總共殺了五百七十餘人,自己落下的被殺三百四十餘人,看來,泰州衛還是有選擇的啊。

吳爭臉色變得溫和起來,“祖將軍,如果本王說,這事是意外,你信嗎?”

祖大弼悶聲道:“兩軍交戰,各爲其主,這事怪不得蔣都指揮,更怪不到王爺頭上……只是祖某希望,此事到此爲止,否則怕會引起軍心動盪……屬下絕無他意,只是實話實說,還望王爺體諒。”

吳爭搖搖手道:“不會,絕對不會……這事說起來也怪本王,當時就不該親自出城。當然話說回來,那時祖將軍還沒有反正,雙方是敵非友,也難怪泰州衛做下此事。”

這話讓祖大弼臉色一變。

吳爭微笑道:“本王知道,祖將軍心中對此事有怨恨……。”

祖大弼忙道:“祖某絕無怨恨,王爺說得對,當時敵對,泰州衛將士……並無過錯,這最多隻是一場誤會罷了。”

“好!”吳爭聞聽哈哈大笑起來,“這誤會二字用得好……既然是誤會,解釋清楚也就過去了,祖將軍如今在蔣都指揮的麾下,還望你們二人自此之後誤會冰釋,同心同德。”

“聽王爺的。”祖大弼隨即向蔣全義拱手一禮道,“日後還望蔣都指揮多多提攜,祖某有禮了。”

蔣全義微笑着拱手道:“祖將軍,你我不打不相識,蔣某有禮了。”

吳爭打了個哈哈道:“戰事緊急,客套話你們下去之後再講,先說說善後、安撫民衆及如何守城吧。”

蔣全義點頭道:“末將已命泰州衛暫時部署四處城門、維持城內秩序,並整肅原淮安、大河二衛……只是如何收編,還須王爺定個方略。”

“有多少人?”

“原淮安衛三千餘人,原大河衛五千餘人。”看了一眼祖大弼,蔣全義繼續道,“祖指揮部下五百多人。”

吳爭稍一思忖,道:“淮安、大河二衛俘虜、降兵皆補充進泰州衛……至於那五百多人。”

說到此處,吳爭看向祖大弼,“還是交給祖指揮吧,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祖大弼起身拱手道:“多謝王爺。”

吳爭按按手道:“坐下說話,不必拘禮。”

蔣全義道:“已經得到消息,魯將軍率吳淞衛西進,已至清溝,如果順利,應該在兩天後到達淮安城……末將的意思是,由吳淞衛佈防東、南兩門,泰州衛佈防西、北二門,不知王爺以爲如何?”

吳爭想了想道:“換一下吧。”

蔣全義一愕,隨即反應過來,點頭道:“也好……就按王爺的意思辦吧。”

祖大弼在邊上也聽懂了,他此時隸屬泰州衛,如果佈防西、北二門,一旦對岸清軍發起進攻,他將直面面對往日“同袍”,這必定是非常尷尬的。

祖大弼看着吳爭,微微頜首表示感謝。

吳爭笑了笑,對蔣全義道:“除了確實有證據罪大惡極的,其它的人,都放了吧對。此次蒙難的民衆家人,要給予優渥補償……就按原淮安、大河衛的餉銀標準,補償……五年吧。”

“是。”

“如果遇難者有未成年的孩子,且家中已無親人,那就在戰後集中送去杭州,由官府撫養長大成人。”

“是。”

“城中儲糧情況怎樣?”

蔣全義沒有回答,先看了一眼祖大弼。

祖大弼忙答道:“回王爺話,東城儲糧最多,可惜被焚燬了,其餘三門儲糧皆在,雖說之前城中缺糧,但三處合起來,應該不少於六萬石,夠四萬大軍守城半月所需。”

吳爭問道:“那城中十幾萬百姓呢?”

若不是戰爭暴發,淮安城有二十多萬百姓,可正象吳爭猜測的,漢人百姓一聽戰火燃起,下意識中,想到的只是逃難,並不因是王師北伐、收復河山而振奮,他們甚至害怕,因之前當了順民而被官府追責,稍稍有能力的,早就結伴攜家人渡河北逃了。

城中說不上十戶九空,但至少空了三成以上,但就算如此,現在依舊有十三、四萬的百姓,祖大弼之前嚴控市面上的糧食,查封了城中所有米店,來保證軍隊的消耗。

事,是祖大弼做下的,十幾天下來,民衆已經頂不住了,但家中多少有些餘糧,再沒轍了,向親友借一些,總算還沒餓死人。

可泰州衛此時攻克淮安城,吳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糧食問題。

因爲再拖下去,就真要餓死人了。

也就是說,吳爭無意間,替祖大弼背了個黑鍋。民衆因爲斷糧,心裡這股怨氣日益積累,如果泰州衛沒有破城,民衆的怨氣自然是向祖大弼發的,可泰州衛破了城,那這事就得吳爭來背。

不餓死人,什麼都好說,一旦餓死人,那就是一場巨大的民亂。

加上之前泰州衛在城中緝捕二衛士兵,見了不少血,這場暴風驟雨的規模,是可以想象的。

吳爭意識到了這點,但卻沒有辦法。

後路被斷,在援軍擊破敵騎之前,運糧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江都還在自己手裡,可以走運河輸送,可江都已經棄守,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收復。

問題很嚴重!

蔣全義皺眉道:“城中已有米荒之勢,至少有數萬百姓,家中已經斷頓,許多人家,一天只喝一頓稀的,不出兩日,恐怕連頓稀的都沒得喝了……到時,就算沒有敵人來攻,城中自己就亂了。”

吳爭聽了,不禁也皺起眉來,確實,糧食是個大問題,泰州衛北上時,雖說是備足了軍糧的,可畢竟是行軍打仗,不可能帶許多,只是按原本十日的口糧,多帶了一倍罷了。

此戰打了近半個月,也就是說,泰州衛的軍糧也僅夠自己吃六、七天的了。

這樣一來,吳爭就很難做到,將泰州衛的軍糧,分發給城中飢餓的百姓。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成棟向隆武乞降保命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八百三十章 吳爭及時趕到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五百六十四章 你踹我就是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與少的不同之處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人講個數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四百六十九章 同赴黃泉吧!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事還是家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