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

漢明銀行是官府背景的官督民辦銀行。

吳爭之前在莫家錢莊的股份,在莫家錢莊、江南商會旗下錢莊和義興朝戶部錢莊,三者合併之後成立的漢明銀行後,吳爭擁有的股份被折算進了漢明銀行,佔其中二成半,四分之一的股權,是漢明銀行最大的股東。

雖說沒有控股,但以吳爭的身份,沒有人會懷疑吳爭對漢明銀行的話語權。

所以,漢明銀行的股份,是除松江府軍工坊之外,最受民間商戶、豪門和普通百姓歡迎的股權投資了。

漢明銀行的股份並不流通,也不具備流通的條件。

但民間視其爲硬通貨,較等量白銀更值錢、更受歡迎,因爲漢明銀行的紅利是以季兌付的。

據上一期兌付的三個月紅利,每一股紅利爲六分。

聽起來不多,尚不到一錢。

但折算成年度紅利,那就非常誇張了,相當於年息二成四。

什麼樣的工坊有這樣可靠的、幾乎沒有風險的紅利來源?

哪怕是漢明銀行本身的儲戶利息,也已經降到了年息五分。

也就是說,這紅利幾乎是儲戶年息的四倍多。

加上漢明銀行成立之後,並沒有進行過擴股,基本上都是三家錢莊固有股份折算而成。

也就是說,民間就算再想得到,除非持股人主動出售,否則一股難求。

吳爭的這個補丁,讓原本並不需要擴股的漢明銀行,開了一道擴股的口子,其影響力足以改變這個天下格局,但那是後話。

吳爭的本意,是給普通民衆一個保障,在吳爭看來,漢明銀行必將成爲國家銀行,民衆對此股票的持有,等於將自身利益徹底地與國家捆綁起來,那麼,便是與國同命,與國同壽!

而這個補丁,既可以杜絕民衆因突然暴富,產生的價值觀扭曲,也可避免引發民間親屬財產之爭,更可以舒緩財政司的財政窘迫,可謂一舉三得。

所經,雖然張國維等人,包括莫執念在內,那不明白吳爭爲何要向民衆拋出漢明銀行股份這麼大的一頂福利,但他們認同此舉可以有效舒解財政司的財政窘迫,於是無人反對。

政令迅速被頒佈下發,四府之地,由此一片沸騰。

……。

當吳爭接到張名振的戰報之時,臉色從劇變隨即木然。

張國維等人的臉色更是不堪。

因爲他們根本不知情,這是吳爭直接繞過了他們,向兩支水師部署了這麼大一場戰術行動,而關鍵是,這場戰術行動,而不僅僅是戰術行動,即將引發的,是一場戰爭。

沒有人會認爲,以吳爭的心性,爲忍氣吞聲,嚥下這口苦水。

王一林一旦戰死,吳爭必舉大軍南下。

這樣一場相較不下於北伐的戰爭,無論對哪方都是不可承受的,唯一坐享其成的,只有清廷。

在吳爭臉色木然的時候,幾個人互相對視,迅速以眼神達成默契。

他們紛紛指責道,這是一次典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案例。

一次佈局周密的戰術行動,就因王一林想要得到鄭家水師戰船而無端升級。

不僅王一林有罪,張名振亦有同謀之罪。

當嚴懲!

這些人想要內耗嗎?

不,他們不想!

他們是奸詐小人?

不,絕對不是!

恰恰相反,恐怕普天之下,已經找不到比他們這些人更有才能、正直共存之人了。

他們是經過鐵和火考驗的忠義之士。

他們是這世上漢人真正的脊樑。

他們被吳爭依爲肱股,是吳爭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後盾。

然而,此時吳爭莫名地感受到了一種蒼涼。

人,難道真得除了好人,就只有壞人了嗎?

或者說,人,除了壞人,就真的只有好人了嗎?

這就象後世殺壞人也是一種罪時,執法者只能鐵面無私,法外不可容情了嗎?

這是一個難解的題,誅心的題!

王一林確實有罪,至少已違律法,與張名振合謀,擅自脫離既定方案,改變了吳淞水師的設伏地點,不僅將己部水師折損近半,更將吳爭與鄭世功之間原本的小矛盾,迅速演變成仇恨。

這項罪,足殺王一林七、八回了。

可這罪,真是十惡不赦之罪嗎?

生死不明的王一林,和他麾下數百落水的將士,難道連死了都還要背上這罪名嗎?

吳爭木然起身,開口向身邊府衛直接下令,“令王朝先即刻集結舟山水師待命……另,準備一艘快船,我要去舟山。”

府衛應聲迅速奔出傳令。

但這讓張國維等人急眼了,吳爭竟要親自前往海上?

這太荒唐了!

有道是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又有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張國維、張煌言二人迅速攔在吳爭面前,堅決反對吳爭親往海上。

張國維道:“王爺若執意想開戰,也不必親自去海上,張某與熊大人也略懂水戰,可代王爺前往指揮。”

張煌言道:“眼下十一府之地,外有強敵,內政未興,海上與陸地不同,有敵人,更有滔天的驚風駭浪,王爺這要去了,萬一有個不測,大將軍府怎麼辦?十一府之地怎麼辦?”

馬士英腳步一移,也向趁此之際“抨擊”吳爭幾句,不想,一擡頭對上了吳爭的目光,下意識地縮了下頭,原本想說的瞬間咽回了肚子裡,衝口說道:“王爺要去……不妨帶上馬某。”

這話引來了所有人的怒目而向。

馬士英哭笑不得,苦着臉退到了後面。

吳爭慢慢伸手,去撥開張煌言攔着自己的身體。

然而張煌言執意不讓。

僵持之下,吳爭的態度更爲堅決。

張煌言一介書生,力氣自然沒有吳爭的大。

被吳爭一把拽開,然而張煌言迅速撲上前,一把抱住吳爭的胳膊,雙目怒瞪吳爭,喝道:“除非你殺了我,否則,你別想成行!”

熊汝霖、莫執念迅速在後面填補了空位,吳爭想走,難了。

吳爭輕嘆了口氣,隨即正色道:“政務,你們說了算。軍務,我說了算。此是軍務,你們真要阻攔本王軍務嗎?!”

這話有些重,重到軍政互涉的鐵律,這讓所有人爲之一愣。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四十四章 我給你找了五千兩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一千三百十八章 世子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八百二十六章 衙門前的血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荒唐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倒吳運動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五百六十一章 沈致遠的戰前動員詞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一千一百十二章 浪蕩公子沈致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三百四十五章 就憑他們?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八百五十六章 買櫝求珠!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一萬年太久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來之筆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結個善緣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