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

合用就行,倒不是吳爭是個實用主義者,而是現實逼着吳爭採用實用主義。

詩和遠方,對如今的吳爭來說,太過奢侈了。

吳爭沒有太多時間,用的方法其實就是後世流水線作業培訓的方式,不需要你懂,只需要你按部就班,一兩個技術人員可以引領成百上千個目不識丁地人搞科研,雖然缺失了創造力,但可以速成,後世兩彈一星,就是這麼造出來的,否則,數以萬計的基層科研人員培養,至少得花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哪能十幾年之間造出兩彈一星來?

而此舉,讓江南明眼人都看得明白,吳王要對大將軍府轄下各府官場及北伐軍序列,從上至下來次大換血了,當然,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期限爲三年。

一個生手,在擔任副職的三年中,與上司慢慢完成新老交替的過程。

或許,在這三年裡,雙方可以達成一種正治默契,或許可以在這三年中,彼此完成一種妥協,以此來避免一刀切帶來的撕裂痛楚。

這是關係新政持續推行,最基礎必要的一步。

會議確定農業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專項法律,嚴格實施深耕、改良土壤、土地勘查規劃,合理施肥,興修水利、合理用水,培育、推廣糧種(貧瘠之地向廣東引進番薯進行合種),合理密植,防治蟲害,進行田間管理,工具改良,特別是對長江流域肥沃的土地,這原本就是相對高產區域。此事由左布政使熊汝霖全權負責。

這是吳爭一力堅持推行的,四年多來,關於農業產量的問題,吳爭對見到的、聽到的,有了一個統一的認識,也爲困擾心中的疑惑釋疑。

此時的百姓,春播夏收,再種一茬,再秋收,和後世沒啥區別。

可產量卻不及後世三成,爲何?

是以前的百姓很懶嗎?其實不然,和後世人差不多。

問題出在三個方面,一是土地計量不同,那時的畝小,只有後世市畝的約四分之三,宅院也是如此,一畝小院,說得也不是後世的市畝。

二是糧種沒有很好的改良,農戶通常使用的種子,是上一季收割餘下的種糧,而非後世有專門經過篩選改良的糧種站。

三是耕作方法落後,這一點是最大的原因,百姓往往播種之後,就不再打理了,除非有大旱大澇出現,甚至連最基本的施肥都欠缺。

這倒不是說百姓懶,而是當時人口少,大明人口巔峰時期,在冊人口也才二千萬戶左右,相當於人口剛超過億。

如此地廣人稀,人均田畝就多了,一丁分二十畝,算是少的,象唐時,一丁有百畝(其中四十畝永業田),象這樣的畝數,要細細打理,在沒有機械輔助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糧種優劣不分、參差不齊,播種後疏於打理,是畝產不高的根本原因。

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此時很難,人口是個大問題,千百年來養成的慣例也是大問題。

但現在,吳爭有了底氣,因爲此戰有數萬俘虜,而且個個是男丁。

將他們做爲最底層的耕種人口,在吳淞新城周邊劃出數十萬畝試驗田,進行耕種。

只要試種一季,一旦高產,足以引百姓爭相效仿。

政令推行,最好就是引百姓主動效仿,這纔是牧民的最高境界。

對於十一府所轄各縣商業,進行政策引導,吸引各地商人投資工坊,從而改變農工的比例,漸漸將商人資本轉化爲工業投入,帶動工業革命。

特別是在杭州府周邊,對開設織造坊的坊主進行稅收優惠或者減免,並對工坊用地進行半價租賃,最長者可達五十年。

由官府引導,向民間推廣軍工坊剛剛研製出的蒸汽紡織機,從而促進、擴大絲、布織品的產量,帶動服裝產業蓬勃發展,奠定江南服裝業在全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龍頭地位。

吳爭有信心,提早一個甲子,讓華夏來引導世界,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奠定華夏坐穩世界正治、文化中心的地位。

所以,吳爭開始積極對商人這個階層進行引導和改造,引導是引導商人將商業資本轉化爲工業資本,這需要刺激。權衡取捨、機會成本、激勵是經濟學的三大原理。

在大將軍府轄下,每年納稅最高者可由朝廷授於正七品散階承事郎,第二至第十名可授從七品從仕郎。這是相當於一縣正堂的官位了,雖然沒有實權,但畢竟是官身,這對於千百年來,飽受壓制的商人階層而言,這道政令等於解除了他們身上的梏鏈,從下九流直接躍上與仕人並立階層的途徑。

但同時,吳爭又給他們加上了另二道枷鎖,一是涉及逃稅、偷稅、漏稅者,每千兩入獄一年,可累計,直至無期,另處三至五倍罰金,可抄沒家產作爲抵償。二是爲確保務工者的薪酬,規定最低合法報酬爲每月三兩,凡拖欠務工者薪酬累計超過五百兩者,可由官府負責追討,超過三千兩者,入刑,最高可處八年監禁並抄沒家產。此事由莫執念領頭,按察使張煌言一路監察。

同時,單獨設立監察使司,允許監察司在各縣設立監察分支,編額十人,並額準監察司擁有一支獨立的監察部隊,人數上限爲三百人,由監察使掌控。

七月二十三。

吳爭召集各衛指揮使、副指揮使及兩支水師總兵、副總兵,定調了三年的擴軍、強軍方略。

吳淞水師擁有七十二、六十四重炮艦共十二艘,內河炮艦三十六艘,斥候船二十四條,大型運輸福船二十八艘,滿編上限爲六千八百人,同時,單獨編制一支三千二百人的陸戰隊。

舟山水師開始換艦換裝,並在三年內,擴編成與吳淞水師同等的新式艦隊。

杭州衛改編爲北伐第一軍,人員編額擴大至五萬人,下設五營,做爲北伐主力。

其餘各衛皆隸屬北伐第二軍。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殺李成棟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福臨的小算盤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七星島海戰(二)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能爲力?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九百五十六章 快刀斬亂麻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聰明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五百十九章 梟首!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一千四百章 教唆(二)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聰明之人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