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

找個女先生回去,不是朝夕相對,也算瓜田李下,你說不影響我清名就不影響了?

關鍵是你還穿着男裝到我府上,裝扮的是個斯文公子,我後院就那麼大,旁人見了還以爲我往家裡招小白臉。

沈溪略一沉吟,說道:“夫人替本官教授弟弟妹妹,便在驛館後院廂房就是,平日不會有人過來打攪。”

具體商定教書細節後,女子頷首,隨即行禮告退。

沈溪可不能讓她就這麼出去,你進來的時候是公子哥,出去的時候變成姑娘家,光是我督撫衙門的人就可能會嚼舌根子,那些兵油子平日裡沒事最喜歡說三道四。

沈溪讓她用布遮着臉,隨即讓她出了府門。

人走了,沈溪不由一嘆,到頭來還是選了這女人回來當西席,面子何在?

“老爺,可是要派人去送束脩?”朱起進來問道。

沈溪一擺手道:“束脩先不必送,待過幾****來教書,另說吧。”

一個婦道人家,說是爲了一個月二兩銀子的俸祿接這差事,沈溪怎麼都不相信,這女人背後或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直接讓督撫衙門的人去查有些不太方便,但可以讓惠娘和李衿幫他調查一番。

等沈溪把事情跟惠娘一說,惠娘對此早有準備,笑眯眯地問道:“老爺還是選了齊小姐爲西席?”

沈溪有些詫異:“惠兒,你什麼都知道?”

惠娘解釋道:“上次妾身跟老爺說過後,便對這事上了心,將這齊小姐的情況打探清楚了。這齊小姐本爲惠州府官宦人家,可惜落了罪籍,有達官顯貴爲她贖籍,後在廣州府找了戶商賈人家嫁了。”

“夫家原本家境還算殷實,但丈夫好賭,沒過兩年便將家產和她的陪嫁輸了個精光,無可奈何之下,她不得不出來拋頭露面,不然連果腹都成問題。但如果僅僅教授女學,畢竟生源有限,並不足以維繫家用,此番應選沈府西席,純屬幫補家用。”

這女子身世倒是坎坷。

官宦之女,從小接受很好的教育,長大後卻因爲當官的父兄犯罪而落爲罪籍,淪落風塵,看來之後是碰到“貴人”。

這位貴人把她贖籍,但沒納進門,等於是玩完了不負責任,能嫁給一商賈人家做正室甚爲不易。丈夫好賭守不住家業,她只能出來給人教書,教的是達官顯貴人家的女兒,但在這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顯然日子過得還是很艱辛。

沈溪見識了這女人的手段,可以說連唐寅和夏寬等人都沒有她這樣的心機和謀略,說她是“女諸葛”可能有些過,但至少算是個聰明睿智有見識的女人。

“你幫忙留意一下。若她接近督撫衙門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提前知會我,我也好有所防備。”沈溪囑咐道,“三月初我會領兵北上,之前會將行運貨物前往桂省的通關文牒給你,以後兩廣生意由你和衿兒負責,地方風聞要你們總結整理。”

惠娘欠身一禮:“是,老爺。”

惠娘此時算不上大腹便便,不過他卻很喜歡抱着懷孕的惠娘在腿上,用手去感受惠娘身體的溫暖,這也算是他長久的努力融化惠娘心頭的堅冰,二人間的感情在往良性的方向發展。

……

……

二月十三,沈溪聘請回來的女先生正式在驛館後院開課。

沈溪把沈運和沈亦兒都送來讀書,爲了讓謝韻兒不用擔心男先生會有損沈亦兒的清譽,私底下他將先生是女子的事告訴了謝韻兒。

謝韻兒聞訊色變,可當她見到女先生所寫文章後,卻不得不由衷地感到佩服,她雖然寫不出華美的文章,但最起碼一片文章的好壞是能辨別得清楚,在她眼裡,僅那篇四書文考個舉人沒問題。

至於沈溪的四格漫畫作文題,則讓她有點摸不着頭腦。

沈運哭了幾天鼻子,這會兒還沒從“痛失老孃”的陰霾中走出來,就得揹着書包,跟着姐姐到衙門後院上課,耷拉着腦袋好像個受氣包一樣,跟姐姐並排坐下,開蒙學的是《三字經》和《千字文》。

《三字經》和《千字文》是這個時代很多學塾開蒙的教材,但不算正式教材,畢竟學的不是科舉的內容,但對於教授學生認字很有幫助,大部分人家的女學開蒙,多是採用這兩本書。

沈運和沈亦兒在後院讀書,沈溪則在前面的中堂埋首寫武俠小說,二者看起來沒什麼衝突,可沈溪聽到那郎朗讀書聲,忽然懷念起自己上學時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現在的沈溪是正三品大員,督撫一方,居然爲了哄孩子不得不安坐堂上寫武俠小說這種在儒者眼中“下三濫”的東西。但這是他經營權謀的一部分,除非想一輩子在外爲官,不染指大明至高權柄。

沈溪目前正在寫的是《笑傲江湖》,下筆如飛間,自己都忍不住沉浸在故事裡,朱鴻進來奏稟:“大人,藩司那邊派人來,說要釐定今年春耕稅畝。”

“知道了。”沈溪放下筆,將寫了三十多頁的書稿放下,走出房門,穿過院子,到前堂去與布政使司的人商談公事。

明朝施行“一條鞭法”之前,徵收的苛捐雜稅相對複雜,基本可分爲田賦、差役和兵役三類。

所謂的稅畝,即糧戶需要按照自己耕種的土地數量來徵繳田稅;差役則是官府需要攤派的差事皁隸、民壯,諸如解戶、獄卒、門子、鬥級、巡欄、齋夫、膳夫等等,這些在一條鞭法施行前是不能以錢來代差役的,必須以人服役;兵役則是服兵役。

百姓繳稅用的是糧食,地方衙門徵收糧食之後,需要折換銀子上繳國庫,中間涉及到許多灰色的環節,諸如耗損和銀子的折色,官員有了上下其手的機會。

一直到一條鞭法施行後,一定程度上實現“地丁合一”,按照稅畝來徵收賦稅,而田賦、差役和兵役一律以銀子來代替糧食,不用再向朝廷納糧,而是以銀子來代替丁稅等等,這使得朝廷徵稅的流程大大簡化,也讓勞力可以離開自己的田地而進入城市做工,大力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

一條鞭法其實很簡單,其特徵可以用十六字概括:合併編派,合併徵收,用銀繳納,官收官徵,更復雜一點便是“稅賦合併,量地計丁,田賦徵銀,正雜統籌,稅役銀由地方官府直接徵收”。

一條鞭法其實並沒有改變稅負的總額,也沒有體現儒家財政理念中的“輕徭薄賦”思想,在定額稅這一“洪武祖制”的制度規範下,僅僅改變了徵收的方式,通過擴大稅收負擔面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各類納稅人負擔,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在一條鞭法施行前,地方上已經出現了許多以銀代徭役的措施,諸如在粵省就同時在施行十段錦冊法、綱銀法和均平銀法,可以說,到明朝中葉,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都已經意識到了稅收和徭役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只是缺少朝廷統一的制度來改變現狀,但地方上施行的一些新的制度,也爲朝廷採納。

……

……

如今距離張居正出生還有二十多年,沈溪雖然有意在粵省進行稅賦改革,但又怕觸動太多人的利益。

土地改革傷害的永遠是地主階級的利益,會受到官僚階層的阻撓,因爲當官的大多是“大地主”。

爲官者有權有勢,錢自然也不用愁,能買到更多的土地,並且世代傳承下去,他們把地買回來,但田稅卻少繳納甚至不繳納,國家稅賦重擔完全落到那些普通百姓身上。

改革就需要重新丈量土地,把所有土地按照戶主造冊,把地主私藏的土地都暴露出來,按照土地的實際數量來徵稅。

地主一邊跟百姓和朝廷說,只有現有的制度才能更好地維持國庫收入,維護百姓安居樂業,一邊竭力掩蓋最大的事實,侵佔大量國家和老百姓的財富,所以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以沈溪自己爲例,沈家現在已經是地主階層,在寧化擁有上百畝土地,要推行“一條鞭法”或者是“攤丁入畝”,就等於是挖自家牆角,不用朝廷那些權貴來懲罰他,老爹老孃就第一個不答應。

沈溪跟布政使司商議釐定粵省稅畝的數量,是當年粵省需要給朝廷繳納賦稅的重要依據,按照以往規矩,新一年的稅畝田地數量,是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一左右,爲一省墾荒的數量,但具體數字遠不止於此。

等跟朝廷商定徵收賦稅的稅畝數量後,布政使司衙門會將具體的數額、配額下發到各州府,再由州府配額到各縣,各縣再配額到各里甲,由裡甲配額到民戶身上。

************

ps:第二更,求訂閱和,謝謝啦!

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八六一章 君臣交惡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七六八章 迎靈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四八二章 借題發揮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八六八章 不甘利用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一〇一四章 沒有未來的女子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四三七章 風光與落寞(第四更!)第二四七〇章 小鬼難纏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一九九二章 翻臉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一五三二章 計較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九八二章 最後的釘子(第二更)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五章 選人第二三八〇章 各有算盤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