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

沈溪自問,他尚未有養外宅的資格,但不管怎麼說,眼下李衿都屬於他的“禁臠”……人是他買的,身份是他給的,一個連前十多年經歷都是假造的女人,在一個男權社會根本無法生存下來,必須要依靠別人活着。

最初只是一種買賣關係,但現在看來,倒好似成了沈溪的負擔,在尋找到妥善解決方法之前,他需要安置和養着李衿。

李衿沒有回報的資本,她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把自己當作沈溪的外宅,像奴僕對待主人那樣,向沈溪盡到侍奉的責任。

其實林黛和尹文跟李衿的情況很相似,她們也是無依無靠才留在沈溪身邊,可她們跟李衿最大的不同,是她們對沈溪有情,沈溪對她們也有意,是真正的********。

沈溪心裡有些不舒服,就算他真的想把眼前的女人佔有,也不想用這種主僕間簡單粗暴的關係。

“不想走,就留下來吧。”沈溪面沉如水,有些惋惜地說道,“戶部高侍郎的案子業已審結,李家行賄罪名成立,另外還無中生有編造了幾個罪名……聽說涉案人等多被髮配邊疆……”

李衿聽到這話,先是一怔,很快淚水就流了出來。

若她還在牢裡,也會跟她的家人一樣被髮配,有很大可能會被人買去爲妾爲婢,甚至是被青AA樓老闆買去出賣身體,那她的一生都會因此而改變,如今被沈溪提前贖買出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沈溪年少有爲,前途不可限量,若她能留在沈溪身邊,將來爲李家翻案也並非不可能。

還有一點,就是沈溪不會虧待她。

“賤妾……是否能見親人最後一面?”李衿哭泣了一會兒,才帶着哀求問道。

沈溪搖頭:“你現在的身份,去見面只會害人害己,安心留在此處,到底李家並未有被判斬首之人……”

其實刑部上下都知道,李家倒黴不過是其財富遭人覬覦,加上攀附錯了人,因此斷案的時候都是高舉輕放,男丁最終被判發配邊疆做苦役,而女眷則留在教坊司和浣衣局,並未有誰獲死刑。

也就是說將來能翻案的話,李家的人可以重獲自由,說不得還可以追回部分資產。李衿知道,如今能給她這種希望的人,只有沈溪。無論是爲自己的將來着想,還是爲李家沉冤得雪留存希望,她都必須要留在沈溪身邊。

在她心底裡,就算不愛慕沈溪,但至少對沈溪有幾分崇敬,知道沈溪是真心想幫她,心裡面不討厭這個人。

若真是被李家的仇敵或以前的商業競爭對手買去,就比如她曾經厭惡至極的周胖子,那她寧可去死。

沈溪並未久留,他跟李衿間少了感情基礎。

二人從相識到其後相處,都是在誤打誤撞下發生,甚至從開始就沒往男女感情方向發展,相互間只是交易和利用。到現在沈溪把她贖買出來,二人關係明確,那就是一主一僕,李衿就好像是一件商品一樣,被沈溪買下,成爲他的私有之物。

連生命都不屬於自己的女人,根本不敢在沈溪面前談任何條件。

……

……

乾清宮東暖閣,朱祐樘把幾位心腹大臣找來,商量事情,第一件事便是確定出使達延部的使節。

這是最後一次商討,只要商定就不會再作更改。

儘管謝遷、馬文升和傅瀚三人曾爲沈溪努力爭取過,但眼下看來,弘治皇帝派沈溪作爲正使出使韃靼的可能性很大,甚至達延部那邊也就等着這件事塵埃落定,與大明使節一起回草原。

“……陛下,老臣以爲沈諭德年輕氣盛,不足以當此大任。”

首先發言的,並不是謝遷等幾位之前幫沈溪說過話的大臣,而是內閣次輔、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

與謝遷等人不想送沈溪去草原送死的原因不同,李東陽是不看好沈溪。

沈溪雖然做了不少事情,可在李東陽看來,還是太過年輕,涉及軍國大事,絕對不能兒戲。

恰好是因爲看不起沈溪,李東陽此舉變相幫了沈溪一個大忙。

但工部尚書曾鑑卻有不同的見解,稟奏道:“正因爲沈溪年輕氣盛,當多加磨練纔是,前往草原宣揚大明天威不過是正常出使,一來一回用不上許多時間。再者,東宮講官中,本就不缺他一個!”

曾鑑完全是有意責難沈溪,因爲在佛郎機炮這件事上,謝遷和沈溪的所作所爲,讓他這個工部尚書下不來臺,再加上曾鑑跟閔圭的關係還不錯,閔圭一向對沈溪有成見,自然盼望沈溪出京受苦。

草原那等苦寒之地,什麼都沒有,再加上其內部叛亂,此番出使註定會有諸多波折,就應該讓這小子多去受點兒磨練,讓他知道朝廷是尊卑有別的地方……別以爲你是翰林官,年紀輕輕就想在別人頭上拉屎拉尿!

跟以往不同,朱祐樘並未挨個詢問每個人的意見,見李東陽和曾鑑意見相左,便把挑選出使草原使節一事暫時放下,轉了個話題:“倪尚書今日再次告病,之前他已接連上疏請辭,諸位有何見地?”

一個問題尚未解決,第二個問題又來了。

吏部尚書倪嶽體弱多病人盡皆知,不過如今滿朝上下,還真沒哪個老臣能接替這個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位置。

歷史上的倪嶽,正是死在自己吏部尚書任上,同樣是今年,只不過是九個月之後的事情。

關於倪嶽之事,所有人皆緘默不語,最後朱祐樘看着首輔劉健,問道:“先生有何高見?”

劉健看了看身旁老眼昏花的馬文升,道:“若倪尚書乞老歸田,能擔當吏部尚書職位的,恐只有馬尚書一人。”

一句話便說明七卿的地位排次。

馬文升論資歷可比倪嶽深多了,不過倪嶽走的是翰林院升官的路線,當馬文升在邊關打拼時,倪嶽舒舒服服地沿着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東宮講師以及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和禮部尚書的途徑青雲直上。

最後到倪嶽擔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時,馬文升已經當了十多年的兵部尚書,爲此馬文升頗感不平,回到家中寫了一首詩,其中便有“朝罷憑闌一黯然,獨將心事訴蒼天”一句,發泄心中的牢騷。

眼下倪嶽終於又退了,若是直接提拔吏部侍郎上位,會顯得不能服衆。

這也是吏部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六部中若其他尚書出缺,或以尚書之間平調,或以侍郎升之,唯獨只有吏部尚書,掌管着天下官員的官帽子,基本都是從德高望重的老臣中抽人員接任。

這也是爲何要在屠滽致仕之後,把倪嶽從南京兵部尚書職位上調到京城的根本原因。

朱祐樘點了點頭,連他自己也覺得讓倪嶽繼續當吏部尚書有些太難爲人了,自從去年年底倪嶽臥牀不起,如今已有近一個月未參加朝會,吏部的事情可拖延不得。同時朱祐樘也覺得,馬文升足以當得起吏部尚書之職。

“但……”

朱祐樘依然有些遲疑,“這樣一來,兵部尚書便出現缺額……”

“陛下,不是有劉尚書嗎?”

尤侃侃謝遷此時站了出來,等他把人選提出來,這次不但弘治皇帝,在場所有大臣都點頭贊同。

不管這些大臣以前服不服劉大夏,但劉大夏現在在延綏打了一場大勝仗,振奮軍心士氣,而且劉大夏一向是弘治皇帝倚重的實幹之臣,經常爲皇帝走南闖北,如今立下大功,人也六十好幾了,是時候回京享清福。

相比而言,六部中戶部尚書管着錢袋子,似乎比起兵部尚書更尊崇些,但大明以武立國,兵部尚書在六部排行中位列第二,這也是倪嶽調任南京禮部尚書後,下一個職務是兵部尚書的根本原因。

對於皇帝來說,軍權肯定要掌握在放心的人手裡,而對劉大夏來說,兵部尚書比起殫精竭慮打理錢糧的戶部尚書要輕省許多,正好可以養老。

可問題又來了,馬文升接替倪嶽,劉大夏接替馬文升看起來都很好,可問題是誰來接替劉大夏的戶部尚書職務?

戶部可不是人人都能幹,光會耍嘴皮的人,到了這任上肯定做得一團糟,就像劉大夏能力這麼強的人,在戶部尚書任上這兩年,做得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弘治朝晚年,大明財政赤字愈發明顯,只是有着之前的積累,才未出現大的問題。可現在北關相繼經歷戰事後,國庫空虛的問題又擺在了明面上。

李東陽進言:“陛下,老臣以爲右都御史佀鍾德才兼備,或許可執掌戶部。”

佀鍾跟馬文升、李東陽的關係很好,歷史上,恰好是佀鍾接替周經爲戶部尚書,也是因爲沈溪的到來,歷史發生偏轉,劉大夏中途插了一腳成爲戶部尚書,才讓佀鍾一直在右都御史的任上一干就是多年。

“好,那此事就這麼定了。”朱祐樘在徵求衆人的意見之後,把人事任免就此決定下來。

朱祐樘是個喜歡聽人意見的皇帝,不但六部尚書,連內閣大學士的任免也基本是由七卿和內閣大學士自己提出,再經過稍微商討之後做出決定,這也是明朝容易出現朋黨的根本原因,很多官員都是可升可不升,但若朝中有人,那升官就容易,否則就有很大的可能一直籍籍無名,在一些無關輕重的職位上憋屈至死。

朱祐樘有散會之意,劉健提醒道:“陛下,那出使韃靼之人?”

“這個……”

朱祐樘就差直接把沈溪的名字點出來了。

謝遷突然走上前,道:“陛下,老臣這裡剛收到一份上疏,是沈諭德呈遞上來的,請陛下御覽。”

所有人均詫異地打量謝遷,雖然聽說過謝遷跟沈溪走得近,但現在居然替沈溪遞上疏,這就有點兒僭越的意思。

你內閣大學士不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嗎,人人上疏都由你來轉遞,那通政使司是留着幹什麼的?

朱祐樘接過後耐着性子看了看,發現裡面的內容見解獨到而精闢,其中提到關於對草原各部族分化離間之策,深合朱祐樘之心。

朱祐樘心想:“這簡直跟朕心中想法如出一轍,就好似朕肚子裡的蛔蟲!”

“謝愛卿,這真是沈諭德所寫?”

朱祐樘臉上涌起燦爛的笑容,讓所有人莫名其妙。

“正是。”

謝遷稟奏道,“沈諭德雖然年輕,但對邊疆之事多有見地,如今又在延綏鎮立下功勞,只怕韃靼人會因此而對他進行拉攏……”

**************

ps:第四更!

哇,終於寫完一章,好累啊!看在天子如此勤奮的份兒上,大家不來一波訂閱、、和支持嗎?

謝謝您的慷慨!

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八二七章 被輕視了(第三更)第二二六章 求畫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一〇〇三章 終須一別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六七〇章 壓功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三九五章 微服出巡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戶紙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八〇五章 閣老嫁孫女(第三更)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一七五八章 傻有傻福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二一三章 賄考風波(第六更)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三〇二章 沒着落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三〇一章 閨中事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四四六章 謝韻兒的心病(第三更)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四六二章 今時不同往日(下)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八六一章 君臣交惡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二一四六章 送禮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〇八二章 殘垣守城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