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

除夕夜,有關徐俌和魏彬案的審理情況,如實上報宣府行宮的正德皇帝。

蕭敬小心翼翼將奏疏交到朱厚照手裡。

朱厚照無心細看,簡單問了一下上面所寫內容,而後用“哦”的一聲表示他已知曉。

蕭敬道:“此案陛下交給沈尚書審理,沈尚書以大理寺少卿全雲旭主審此案,現在已有結果……”

朱厚照又點了點頭。

蕭敬見朱厚照神色波瀾不驚,不由提醒:“沈尚書建議,將魏國公處以極刑,威懾天下不法之徒,魏彬則貶斥中都……”

朱厚照瞄了眼蕭敬:“你覺得呢?”

蕭敬趕緊低下頭:“老奴不敢隨便下定論。”

“唉!”

朱厚照嘆了口氣,“本來朕只是氣憤沈尚書失蹤,想好好懲治一下知情不報的徐老頭,誰知他竟真跟朕槓上了,對朕之前剝奪他職務一事懷恨在心……這次他抖出來的事不少,這是想活命啊。”

蕭敬勸諫:“陛下,功勳之後不能隨便殺戮啊。”

朱厚照沒好氣地喝斥:“這還用得着你來提醒?不過沈尚書定了魏國公極刑,朕不好駁回……況且這徐老頭壞事做得太多,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啊!”

“陛下。”

蕭敬跪下來磕頭道,“勳貴之家與國同休,請務必三思而後行。”

朱厚照不耐煩地揮揮手:“真麻煩,京師那邊就應該把所有事情都解決掉再跟朕彙報。今天大過年的,朕馬上要跟皇后一起用膳,稍後又要去看戲,哪裡有時間理會這些瑣碎的小事?先留中吧!”

蕭敬道:“陛下,沈尚書可能在等您的御批。”

朱厚照站起來,徑直往後院走去,未留一句話。

等正德皇帝離開,蕭敬從地上爬起來,身體搖搖晃晃,旁邊兩名太監連忙上前攙扶。

“唉,這種事情怎麼能留中不發?這樣既沒法對沈尚書交待,也沒法對天下人交待啊。”作爲司禮監掌印,蕭敬沒有前兩任那般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更像是個聽命行事的幕僚,現在連建議都不被皇帝採納,對此他非常無奈。

……

……

新年到來。

京城洋溢着歡快的氛圍,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鞭炮不時響起,熱鬧非凡。

得益於大明威加四海,四夷臣服,民生快速恢復,市井間增添很多活力,玲琅滿目的商品,尤其是新城製造的新鮮玩意兒開始在年底走入平常百姓家。

過年這幾天沈溪沒到處走動,作爲內閣一員,新年期間首輔樑儲未安排他輪值任務,都是樑儲自己和靳貴換班。

吏部也沒什麼差事,至於徐俌和魏彬的案子暫時沒了下文,讓他心境平和。

年初見了朝中前來拜訪的各部要員,他也去走訪了幾家,隨後便躲在家裡看書,躲個清靜。

大年初四這天,司禮監首席秉筆兼提督東廠的大太監張永來訪。

張永先表明自己對朝中最近發生之事的態度,沒有提有關下一任司禮監掌印人選之事,但沈溪卻能聽出張永變着法兒在暗示。

張永最後做總結:“李興回宣府去了,現在司禮監這邊只剩下咱家一人,沈大人若有要事,只管跟咱家打聲招呼。”

沈溪笑道:“內閣中事,本官一概不過問,怎會跟張公公打招呼?你今日踏進府門,便已犯了忌諱吧?”

張永訕笑不已:“同爲朝廷做事,說忌諱太過見外。”

沈溪笑而不語。

張永道:“沈大人這招敲山震虎可真厲害啊。”

“哦?”

沈溪稍微有些意外,問道,“此話怎講?”

張永笑盈盈地道:“沈大人要對張家兄弟下手,卻不直接把棍子落下,反而以江南案加以震懾……聽說相關證據已呈遞陛下跟前?”

沈溪眯眼道:“張公公消息倒是靈通,不過你所說敲山震虎之事,無從談起,案子歸案子,怎跟張家人牽扯上了?”

張永笑道:“沈大人何須隱藏?咱家看得很透徹,李興此人跟張家走得太近,他回京後多番跟張家人互動,案子稍微有風吹草動,他便一五一十呈報給太后……真是張家豢養的一條好狗啊!”

“呵呵。”

沈溪笑了笑,未加評價。

張永繼續道:“張家那兩兄弟最近膽都快嚇破了,老老實實,什麼動作都沒有,不過聽說陛下有可能會在開春後重新賜給他兄弟二人官爵,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沈溪搖頭:“這最多不過是坊間傳聞,怎能拿到檯面上來說?”

張永道:“沈大人說是謠言,便是謠言,不過防着點總是好的。”

“嗯。”

沈溪點了點頭,未置可否。

張永若有所思:“陛下長久不回京師,就怕京畿有變……這不朝中出了這麼大的亂子,魏國公乃勳貴之首,他下獄落罪,從勳貴到大臣人人自危,人們都巴不得早些過完上元節,等開衙後可以及時瞭解案情進展。”

沈溪繼續沉默,不打算對此事進行評價。

張永不依不饒地道:“陛下遲遲不歸,朝事不能耽擱,那些懸而未決之事,沈大人是否可以試着做主?”

沈溪問道:“有何大事?”

“年初財政預算,還有四方藩屬上貢,以及江南那邊出征佛郎機國及其海外領地的預案……很多很多,由沈大人來處置再合適不過。”張永諄諄善誘道。

沈溪神色冷漠:“我還是安心打理吏部事務,那些懸而未決之事,可交由陛下聖裁,亦或者張公公去內閣問問也可!”

張永看出沈溪對朝事的懈怠,幾乎是無慾無求,但張永不相信沈溪真的如此灑脫,視權勢如糞土。

“他看起來年輕,但在朝摸爬滾打十幾年,資歷比他深的已不多,多年媳婦熬成婆後,怎麼可能把手裡的權力放出去?”

張永道:“沈大人不妥善處理的話,很多事情都進行不下去了。”

沈溪搖搖頭:“外間有傳言,說陛下開春就回,也不知是真是假……很多事可以等開春後再想辦法解決。”

“有些事實在是拖不得……”

張永繼續提醒。

沈溪笑道:“拖不得就只能繼續上奏,有蕭公公在陛下跟前,還怕這些事不能上達天聽?本人既沒有監理國政之責,也無僭越之意,不如安心做好自己的差事,如今上元節未過,在家陪陪家人,修心養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張公公以爲呢?”

張永這下徹底無語了。

……

……

沈溪處之泰然。

朝中很多人卻無法保持淡定,有關臘月二十九那天大理寺過堂審案的情況已傳得滿城皆知。

魏彬和徐俌都做了案子以外的“交待”,也就是說朝中許多人此時可能已經成爲了嫌犯。

至於皇帝對於沈溪的上奏留中不發,更可能是在醞釀一場大的風暴,很可能上元節過後朝廷就會迎來一場大清洗,而這次針對的卻不一定是朝官,以前雷打不動的勳貴也有可能遭殃。

其中最緊張的要數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因爲他們知道自己是沈溪的眼中釘、肉中刺。

正月初五這天,張鶴齡從宮裡獲悉一些情況,立即去了弟弟的府宅,見面便是一通喝斥。

跟以往不同,張延齡對於兄長的到來未有太大牴觸情緒,老老實實接受訓斥。

“……你看看自己都做了什麼?非跟南邊扯上關係,你以後做事能否聰明一點?現在把柄落於沈之厚之手,他很可能已上奏陛下。”

張延齡聳聳肩,道:“大哥,你再怎麼教訓也改變不了現實……如今不是還沒出事嗎?這難道不足以證明陛下有意袒護我們?再者,就算陛下要處置我們,不是還有姐姐嗎?”

張鶴齡皺眉:“每次都指望太后相幫,這自古以來,皇帝就連自己的血肉至親包括兄弟子女都會殺,真以爲姐姐是萬能的護身符?”

張延齡不耐煩地坐下,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道:“事情都發生了,以前沈之厚拿咱的把柄更多,最後陛下不是把案子給懸着了,所以說大哥你許多時候根本就是瞎操心。”

“你個臭小子!”

張鶴齡伸手就要打人。

張延齡絲毫也不慌張,道:“誰都知道姓沈的小子會針對咱,咱做什麼都是錯,還不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自己嚇唬自己算怎麼回事?”

“你!”

張鶴齡仍舊怒視弟弟。

張延齡站起來,道:“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先帝時那些個傢伙就一直鬧騰,一代一代沒個完,就這姓沈的小子命硬,但料想他沒幾天好蹦躂,這次陛下不是要派兵出征佛郎機國麼?咱就鼓動讓他去,等他走了,咱兄弟的機會就來了。”

“出征佛郎機國?是否成行都難說,即便成行,那也是兩年後的事情,先想想眼前之事如何收場。”張鶴齡道。

張延齡笑容燦爛,道:“大哥,不是做弟弟的說你,你真當徐老頭和姓魏的閹人知道很多事情?他們最多是一家之詞,姓沈的要真要有證據,會到現在還不出手抓人?他也知道對付不了我們,這才採取妥協的態度,不信你走着瞧,此事肯定是雷聲大雨點小。”

張鶴齡道:“你如此自信?”

張延齡笑道:“我收到一個消息,說是徐家正在想辦法求助姐姐……你想啊,若是徐老頭把咱供述出來,徐家人有臉來求助?應該是沒招供,想跟咱站到同一條站線上,所以現在的局勢是各方聯合在一起對付沈之厚。”

“那小子以爲自己走了一步好棋,幫陛下肅清朝中勳貴,卻不知開罪了勳貴,就等於自尋死路!”

……

……

朱厚照未對江南案進行批覆,沈溪樂得清閒。

過年這幾天,他好好把新城規劃做了一下,即便他人不在江南,心也在那邊。

新城的拓建提上議事日程,主要是在沿海地帶修築堡壘,在長江口構築炮臺,這些都是大明海防的一環。

當然這些銀子朝廷不會出,需要自行籌措,好在新城發展已步入正軌,各種各樣的工廠越來越多,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要完成城建比較輕鬆。

“大人,唐先生從江南來信,他無法對南京官場進行整合,需要大人您施加援手。”正月初八這天,雲柳帶來唐寅的消息。

沈溪看過唐寅的信函,從字裡行間能明顯感覺到唐寅已焦頭爛額。

唐寅不過是以南京兵部侍郎的身份到任,以他的地位根本無法撼動那些根深蒂固的權貴,唐寅幾經努力卻四處碰壁,心灰意冷之下準備放棄,來信向沈溪求援。

沈溪當即提起筆,對唐寅的請求做出批示。

雲柳在旁看着,等看到沈溪寫到有關讓唐寅“自行負責”的字樣時,頓時明白沈溪不會出手相幫。

“他奉皇命而去,作爲欽差,那些權貴再厲害,能奈他何?如果他無法憑自身的能力駕馭一切,我就算現在出手,也不過只是挽回一點顏面,到最後他還是會落荒而逃。我只對他以前曾走過的路負責,將來的路走成什麼樣子,那是他自己的事。”沈溪道。

雲柳困惑地問道:“可是大人,若唐先生在江南無法履行職責,真鎩羽而歸的話,您的面子可就丟大了。”

沈溪道:“面子值幾個錢?唐寅不走出舒適圈,永遠都是旁人眼中的跟屁蟲,要說指點,在他臨行前我已做出,他若完不成使命,那是他自己的問題。機會擺在面前,難道什麼事都要靠我?”

言語間,沈溪非常失望,在雲柳想來,沈溪對唐寅寄予厚望,沒料到這麼快便“認慫”,有一種“有眼無珠”的失落。

沈溪再道:“陛下做了交待,有關出徵佛郎機國及其海外領地的準備工作都由他來完成,這是他證明自身能力的最好機會,若能成功,不管他是舉人出身還是進士出身,都可以更進一步,若不行的話就只能從高處跌下去。”

雲柳行禮:“卑職這就派人將大人的書函送去江南。”

“嗯。”

沈溪點了點頭,隨即又想起什麼,一擺手,“轉譯成密碼後再送出,到地方後再轉譯回來,跟他說的事莫要讓旁人知曉!”

……

……

沈溪對唐寅袖手不管,這在他看來理所應當,孩子大了始終要斷奶,而唐寅就是那個即將斷奶的孩子。

正月初九,英國公張懋跑來見沈溪,會面簡單寒暄後,對沈溪年後沒有去拜訪之事多有埋怨。

張懋道:“之厚,咱們是什麼關係?有事沒事可以經常走動嘛,堯臣近來總提及跟你在江南時經歷的種種往事,他年輕,需要你多提攜啊。”

沈溪心想:“你孫子再年輕,也比我年長,說得好像我是他的師長一樣。”

想到這裡,他不由聯想到謝丕,謝丕的年歲跟張侖基本相當,而且同樣被謝遷託付給他照看,有機會便提拔重用。

不過謝丕顯然比張侖“客氣”,年後已來見過沈溪兩次,一次是在沈家書房,一次是在沈溪於長安街的小院。

謝丕對於跟沈溪交往沒有任何心理負擔,不像張侖那樣抹不開面子。

沈溪道:“堯臣兄能力突出,又在都督府任職,應該更多跟軍中將領接觸,而不是在下。”

張懋笑道:“武夫粗鄙,只會舞刀弄槍,跟他們來往無益,倒是你這邊,既對文章有見解,又對行軍打仗無比精通,還是讓他到你這裡來沾染些文韜武略爲好。”

“歡迎之至。”

沈溪只能敷衍張懋,他相信張懋這老狐狸不會允許張侖天天往他這邊跑,因爲軍方那些人對他防備心一直都很重。

二人閒敘家常,良久後張懋關切問道:“聽說之前魏國公案有結果了?陛下那邊可有消息?”

沈溪搖頭:“陛下尚未下達任何旨意,可能要等上元節後纔有定奪。”

張懋點頭會意,又關心地問道:“那你準備如何處置這案子?”

沈溪道:“以魏國公所犯罪行,應處以極刑,不過考慮到他是功勳之後,又是王公貴胄,當賜獄中自盡。”

張懋用打量怪物般的眼神望着沈溪,“何至於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即便他做錯了事,還是可以挽回的啊。”

從這句話,沈溪感覺張懋是來替徐俌說情的,或者說是替徐家說情。

沈溪無奈嘆息:“在下跟魏國公有一定交情,出兵江南時,他對在下提供不少幫助,奈何他離任後仍舊做出通倭之舉,此等罪責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加之他素來貪贓枉法,欺壓良民,以張老看來,如何處置才合適?”

“這個嘛……”

輪到讓張懋出主意時,這老狐狸頓時“慫”了,支支吾吾道,“老朽不懂這些,就不談這個話題了。說起來你這裡書籍可真不少,老朽得好好看看……”

張懋有意避開話題,但沈溪卻知張懋不可能完全避開,因爲京師勳貴都怕被徐俌給牽連進去。

沈溪心道:“這隻老狐狸前來,看似爲徐老頭說情,但其實是想從我這裡獲取口風,想知道年後這案子可能往哪個方向發展。他卻不知其實我這邊早就結案了。”

二人走到書架前,張懋煞有介事從書架上拿下兩本書來翻看,結果卻是普通的時文選集。

找了半天,才找了幾本比較罕有的書。

沈溪道:“這裡有之前文肅公對在下的饋贈,也有謝閣老走前留下的文稿,若說在下的私藏,實在拿不出手。”

謝鐸諡號“文肅”,他過世前後饋贈了沈溪不少書籍。

這也是謝鐸的精神財富,雖然謝鐸門生不少,但讓謝鐸最滿意的“門生”還是沈溪,哪怕沈溪從未曾拜入他的門牆。

謝鐸收藏的一些孤本和名作,基本都送給沈溪,而沈溪卻沒有把其擺到書架上,而是用妥善的方式保管起來。

沈溪很清楚,這時代很容易走水,珍貴的書籍需要好好保存,而不是拿出來展覽。

張懋對此不是很懂行,他不是研究學問的,聞言只是笑了笑:“已經很好了,比我家強多了。”說完把書本放回書架上,重新走到客位前坐下,拿起茶水呷了一口,臉上的笑容凝固,隨即又舒展開。

等沈溪坐下後,張懋問道:“最近可有跟於喬來信交談?”

沈溪搖頭道:“未曾有過書信來往。”

“這樣啊。”

沈溪的回答超出了張懋的預料,在其看來,既然謝遷爲沈溪創造了這麼好的朝局環境,應該是很關心朝堂局勢,甚至會時常對沈溪有所“指點”纔對。

但張懋卻不知,弘治朝這些文官都有很高的修養和品德,無論是他們自己主動退下來,還是說被皇帝勒令退朝,回鄉後都頤養天年,不問政事,如此體現他們的高風亮節。

劉健、李東陽和謝遷這三位對大明朝有特殊貢獻的能臣,在此事上的態度非常一致。

沈溪道:“倒是在下聽聞張老你跟一些人走得很近?比如說……魏國公?”

“啊?”

張懋沒料到沈溪會突然把話題扯到徐俌身上,先吃驚一下,隨即意識到這可能是沈溪的某種暗示,當即道,“之厚,你可別誤會,老朽跟魏國公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平時少有見面的機會,怎會跟他走得近?定是誰在胡言亂語……或者是有些人一廂情願。”

沈溪笑了笑:“傳聞而已,未必當真。”

沈溪神色輕鬆,張懋卻久久不能平復心情。

張懋心想:“這小子果然不一般,知道我來的目的,這是在暗示我別再提此案哪!”

張懋道:“本來涉及大明水師事宜,想問一下你,但想到你現在卸任兵部,有些事不如直接去兵部問王尚書,所以就此作罷。這天氣看着着好起來,不復年前天寒地凍,正好多走動走動……”

閒扯一陣後,張懋起身告辭。

沈溪無論如何都是要相送,二人出了院子,天空飄起了雪花。

張懋哈哈笑道:“正說天氣不錯,誰想居然下起雪來了。”

沈溪笑着點了點頭,道:“今年的春天,來得可能會遲一些。”

“是嗎?”

張懋很好奇,“之厚,你對天象還有研究?那回頭好好討教你一下,老朽對此可是一竅不通。”

二人走到沈家門口,這邊朱鴻進來,手上拿着幾分拜帖。

張懋笑道:“每天到你這裡來拜訪的人都不少,不過讓人意外,本來你這裡應該門庭若市,爲何不見外面有人等候?”

沈溪道:“來人都是先將拜帖送來,若見的話,自會去請。”

張懋點頭:“還是你這裡門檻高啊,不過也對,現在朝中人誰不仰視你的門楣?不過年輕人也要戒驕戒躁……哈哈,老朽不多叨擾,回去了……”

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一一五一章 城下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七二三章 千里送信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八十二章 小城武俠熱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二五一七章 談判第二三七章 買田買屋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二十五章 報仇了第三四二章 不知分離苦(第七更)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第三十五章 凡事皆找老先生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一二八五章 沈家分“贓”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第二二七七章 選拔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