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一五章 特殊的賄賂

沈溪非常忙。

他手頭事情不少,除了兵部和軍事學堂事務外,更要查辦閹黨案和外戚案,還得平息地方民亂和籌措軍費,甚至來年出兵草原細節也需要他策劃。

若是換作他人,面臨這麼大的壓力,工作一定會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但對沈溪來說處理起來還算輕鬆。

至少他還能按時上下班,維持一種較爲固定的生活規律。

謝遷不再過問外戚案,既然燙手的山芋給了沈溪,他可不想惹麻煩上身,只需要緊緊盯住便可。

張太后很快得知朱厚照安排沈溪查辦張氏案。

張太后絕不容許兩個弟弟出狀況,本身她就是個不服軟的女人,略爲籌劃,便下懿旨召沈溪入宮,雖沒說明具體是何用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張太后是要給沈溪施加壓力,或者說要逼沈溪屈服。

大臣入宮見太后,這本身於禮法不合,謝遷這麼做是因爲他仗着自己資格老,而沈溪入宮進內帷見太后,則顧慮重重。

這兩天沈溪已把張氏兄弟所犯罪行粗略調查了一下,對於入宮見張太后,有了一定心理準備。

當日朱厚照沒有舉行午朝,沈溪於未時入宮,跟着奉命前來引路的太監,一路往永壽宮而去。

沈溪暗自琢磨:“謝老兒能進宮見一個未亡人,那是因爲他年老體邁,朝中人相信他不會跟太后間有什麼……而我一個年輕力壯的年輕大臣見太后,傳出去像什麼話?如果太后是個五六十歲的老年人還好說,關鍵是她到現在也尚未滿四十歲……”

沈溪不由想到惠娘,以歲數來說,張太后只比惠娘大個六七歲。

換作旁人,不敢這麼瞎想,不過沈溪不會顧慮這些,他的思想相對開明,想的事情沒有這時代大臣那麼拘束。

到了永壽宮,太監進去傳報,等到太后傳喚,沈溪才入內。

沈溪還是第一次到永壽宮來,這裡對他而言很陌生。

進到殿內,沈溪發現這裡顯得相對褊狹,或者說就是縮減版的坤寧宮,雕欄畫棟一概俱全,但不及乾清宮和奉天殿等處那麼奢侈和誇張,一切都顯得很樸質,適合居家過日子。

沈溪心道:“之前朝廷撥款重修慈寧宮、永壽宮等宮殿,怎麼沒見張太后把自己住的地方修建得豪華大氣一點?”

張太后端坐於暖座上,外面天氣嚴寒,北風呼嘯,天空中飄着小雪,殿內溫度倒還適宜。暖座旁隔着道屏風,沈溪大概往那邊掃了一眼,從黑乎乎的影子上判斷屏風後面有人……能在張太后見外臣時不避開的,沈溪料想只有夏皇后這個有名無實的一國之母。

“微臣參見太后。”

沈溪禮數簡單,並沒有給張太后下跪。

他已經很久沒給朱厚照跪過,君臣間不太拘泥禮數。大明皇帝平時只有在奉天殿大朝時纔會要求大臣下跪,別的時候都善待臣子,這跟後世傳言大相徑庭。

張太后沒有回沈溪,輕輕一擺手,周圍的宮女和太監弓身退下。

瞬間永壽宮內冷清下來,讓沈溪心生怪異,雖然他知道張太后此舉僅僅是不想讓家醜外揚,但還是感覺到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的尷尬。

“沈卿家免禮。”

張太后語氣非常柔和。

沈溪仔細回憶了一下,他甚至不記得上次見到張太后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心想:“應該是先皇在世時吧。”

張太后道:“沈卿家,哀家找你來,是聽說陛下給你安排了新差事,讓你負責調查之前大臣參奏的案子……”

沈溪心道:“你這話說得可真直接,看來不用再拐彎抹角了。”

“是。”

沈溪回答得也很乾脆,“陛下讓臣徹查建昌侯和壽寧侯強買強賣、姦淫擄掠等不法行徑。”

張太后聽到這話不由皺眉,她不喜歡聽到如此帶有傾向性的字眼,好在還能保持克制,畢竟她知道現在還處於調查取證階段,如果跟沈溪交惡,對張氏一門沒好處。她跟兒子缺乏溝通,沈溪只需要對朱厚照負責,按理她這個太后無權召大臣來皇宮裡相見。

現在沈溪能來,已經算是很給她面子了。

張太后道:“那些個大臣啊,每天都在琢磨朝中人得失,爲的是體現他們存在的價值,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子虛烏有,亦或者小事被他們儘可能誇大來說。”

張太后是個聰明的女人,有些話她不會直接說出口,就比如說她不會明說張氏兄弟是被人誣陷,而是拿些淺顯的道理來說事。

沈溪心想:“剛纔還覺得你不會跟我拐彎抹角,怎麼一轉眼風格就變了?”

但聽張太后補充:“不知沈卿家查得如何了?”

沈溪道:“前兩日陛下才安排臣查案,而臣最近手頭事情比較多,陛下也未規定期限,所以到現在也只是小打小鬧,並未查到有用的東西……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看,壽寧侯和建昌侯的確犯有過錯。”

張太后本以爲當着她的面,沈溪會打圓場,卻沒想到沈溪居然直接提出張氏兄弟有問題。

張太后驚訝地問道:“你不是還沒查出結果嗎?爲何……這麼早就下定論?”

沈溪道:“以臣所知,壽寧侯和建昌侯擁有的田宅,這幾年急速擴張,從順天府戶籍冊上就能查得一清二楚。”

“難道他二人就不能去購買田宅嗎?”張太后急道。

沈溪搖搖頭:“微臣看過順天府所存買賣契約謄本,得知二位侯爺所購買田宅的價格,比市價足足低了六七成,有的甚至連市價一成都不到,這就很有問題了。”

張太后臉色不悅:“難道就不能是因爲地方上一些農民擁有的土地太多,耕種不完,所以才賤價變賣?又或者是有人爲避稅,故意把價格定這麼低……聽說民間很多舉人、進士家裡的田宅也有很多,但其實這些土地並不歸他們所有,只是掛在名下規避稅賦罷了!”

沈溪不由對張太后刮目相看,這女人知道的事情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多,不由暗忖:“看來你做過功課,今天不好應付。”

沈溪道:“有些事,的確可以拿太后的話來解釋,但有些事卻如何也說不清楚……田地確實存在諸多貓膩,但宅子呢?光是兩位侯爺所住庭院,自陛下登基後便擴了數倍有餘,從五進院到如今十幾進,有人甚至拿來跟皇宮相比……雖然無從比起,但太后想一想,原本侯府周邊那些人家,爲何要把祖上傳下來的宅子變賣?”

張太后嘴上嘟噥:“原來還擴宅子了,真是過分,也不跟哀家說說!”

“太后說什麼?”沈溪問道。

張太后咳嗽一聲,道:“哀家沒說什麼,只是對沈卿家說的這些事保持一定懷疑……如果只是田宅之事,哀家不會如此關心,實在是有人攻擊建昌侯姦淫擄掠,還說他私自調遣京營兵作惡,這件事若坐實,影響可不小……哀家怕民間輿論被狄夷引導,故意引起我朝中上下猜忌,那些上疏彈劾之人用心不良,不可不防!”

沈溪聽這話,覺得很耳熟,好像什麼事都可以歸攏到敵寇身上,就比如張延齡強搶民女和侵佔田宅的藉口,也是這些人家跟韃靼人私通。沈溪正色道:“臣正在調查,既不會讓好人蒙受不白之冤,也不會讓陰謀家得逞!”

張太后目光如電,掃過沈溪的臉,顯然懷疑這話有幾分誠意。她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承諾,當即道:

“如果到最後也沒有找到確鑿證據,沈卿家務必定將那些沒事找事的御史言官繩之以法,我張氏一門爲保大明江山社稷可說兢兢業業,哀家只有這兩個弟弟,不能讓他們受委屈……哀家在宮中無法爲他們申冤,事情就拜託沈卿家了!”

沈溪心想:“怎麼就成了申冤?難道就不能是查證有罪?”當即拱手行禮:“微臣必定盡心竭力。”

張太后搖頭:“哀家知道辦案的難度,沈卿家肩負多項重要使命,不一定每一件事都要查清楚,如果遇到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見見壽寧侯和建昌侯。沈卿家雖年少,卻南征北討爲朝廷建功無數,相信哀家兩個弟弟對你也恭敬有加……”

沈溪聽了不知該怎麼接話,心裡琢磨,我沒被你兩個兄弟生吞活剝就算不錯了,還說什麼恭敬有加,他們眼裡幾時有過我?之前我在家中被人刺殺的事情還沒找到正主,或許就是他兄弟指使呢?

張太后道:“沈卿家,你應該知道是哪些人蔘劾壽寧侯和建昌侯,可否把名字告知哀家?”

沈溪道:“太后見諒,在案子最終蓋棺定論前,上奏人名字一律需要保密,以免案情有變。”

張太后皺着眉頭,道:“沈卿家可真是謹小慎微,你認爲哀家會打擊報復,是嗎?何其繆也!這江山是皇上的,哀家身爲皇上的母親,豈能拆兒子的臺?哀家只是想知道,這些人中間是否有張氏的仇人,居然如此不遺餘力攻擊我張家人,不過也對……有沈卿家查案,哀家儘可放心,相信一定會還我們張家人一個清白!”

張太后可不認爲她的兩個弟弟會做出多麼無法無天的事情,就算有,朝廷也要儘可能幫她兩個弟弟開脫。

沈溪面對這樣一個幫親不幫理的太后,沒說什麼,想改變這樣一個久居深宮的女人的思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跟張太后講道理一點作用都沒有,反倒會引發不可預料的後果……他更願意跟朱厚照或者謝遷說這些。

正所謂對症下藥,無論他多有道理,在這樣強勢的女人面前就是沒法講理,他不願就此把這女人得罪死,至少此時此刻不會,他還想順順利利出宮。

張太后之後說的話,基本都是數落那些狀告張氏一門的言官,提到弘治皇帝對張氏一門的優待和信任,最後張太后望着沈溪道:

“沈卿家,你是先皇精心培養出來輔佐皇兒的得力幫手,這麼多年來,你爲皇家立下汗馬功勞,哀家和皇兒不會負你……哀家懇求你,謹慎處理案子,不能讓大明朝廷出現任何變亂!”

沈溪恭敬行禮,到這個地步他已不需要再說什麼,反正張太后說來說去就是一件事,幫張氏一門遮掩罪行。

最後張太后道:“沈卿家近來爲朝廷做事必定非常辛苦,哀家想留你在宮裡吃頓便飯……來人啊,請沈卿家去東廡用膳!”

沈溪沒想到張太后居然還管飯,而且沒給他拒絕的機會。

隨即簾子後面走出兩名宮女,俏生生往這邊行來,神色拘謹,走路緩慢,等她們到沈溪跟前時,張太后吩咐:“好好侍候沈尚書用膳,做得好,回來重重有賞!”

“是,娘娘。”

兩名宮女說話嬌怯脆嫩,宛若黃鶯初啼,極爲悅耳動聽,讓人聽了心裡很舒服。

沈溪行禮:“微臣告退。”

“沈卿家用過膳再走,便當是哀家的一片心意!”

說完,張太后不再挽留,讓宮女帶沈溪去永壽宮東邊的偏殿用膳。

沈溪退出殿門,有心告退,兩名宮女已然在前引路,想了想只好跟上,畢竟公然拒絕太后的好意,這需要巨大的勇氣。

到了地方,兩名宮女分別侍立一邊,一名臉稍微圓一些的宮女嬌聲道:“沈大人,請用膳。”

沈溪沒想到張太后這邊早就安排妥當,他來的時候,屋子中間的圓桌上已擺滿碗碟,全都用金屬器皿蓋着,以防止裡面的美味佳餚涼了。

這時兩名太監又送來酒壺、酒盞,做了個請的手勢後,恭敬退下,把這裡完全交託給兩名宮女。

沈溪道:“有勞兩位了……本官可以自行用膳,之後便會離開,你們不必留在這裡。”

沈溪不習慣被人盯着吃飯,而且他不覺得這是什麼優待,今天這宴堪比鴻門宴,料想不至於下毒,但萬一用點兒什麼腹瀉藥又或者慢性毒藥,權當警告他,還是有可能的。

被人盯着,只能埋頭吃,否則就是對太后不敬。但若沒人盯着,隨便對付一下他就可以離開。

那圓臉宮女道:“太后娘娘特意吩咐過,奴婢二人焉敢擅離?奴婢這就爲大人添酒。”

沈溪想支開二人,但兩個宮女賴着不走不說,還有意無意靠近,臉上嬌豔之色越甚,沈溪這纔有閒心關注兩名宮女容貌,只見她們十五六歲的模樣,眉如春山,眼橫秋水,肌膚白皙細嫩,瓊鼻潔白如玉,櫻脣嬌豔欲滴,都是難得的美人胚子。

可惜的是,在皇宮內苑這樣的女人比比皆是,並不如何稀奇。

沈溪畢竟是外臣,進了皇宮還是內帷,對任何宮女都自覺地保持距離,否則隨時都可能犯下欺君之罪。

“沈大人……啊!”

圓臉宮女正要爲沈溪添酒,不小心碰到沈溪胳膊上,酒水灑了出來,頓時花容失色。

沈溪連忙道:“沒事,我自己擦擦就好。”

沈溪身上帶着絹帕,直接拿出來就要擦拭,那圓臉宮女已把方巾遞過,卻是條粉色絲巾,上面繡着鴛鴦,顯得很雅緻。

沈溪看到塞過來的粉巾,不由皺眉,照理說宮裡的宮女,不能接觸鴛鴦等有明顯隱喻男女關係的東西,現在就像是送出定情信物一般。

“嗯?”

沈溪手一縮,躲過粉巾。

圓臉宮女愣了一下,趕緊就勢給沈溪擦袖子上的酒水,然後用如蚊蚋的聲音道:“太后娘娘讓奴婢二人侍奉大人,不到天黑……不許大人出宮,裡面有軟榻……”

說到最後,聲音已微不可聞,但意思沈溪卻完全明瞭。

張太后爲了收買他,在宮裡擺下迷魂陣,除了安排好酒好菜,還給他塞了兩個漂亮的小宮女。

這事兒聽起來非常香豔旖旎,沈溪知道,兩個宮女大可予取予奪,他轉頭看看外面的天色,未時剛過半,也就是說還有兩個時辰才完全天黑,這段時間,他可以在皇宮內帷中體會一把當皇帝的癮。

沈溪心想:“張太后這算幾個意思?是讓我霍亂宮闈,好讓我有把柄落到她手裡,逼我就範?”

沈溪懂得分寸,就算眼前兩個宮女再迷人再順從,他也只能收斂起心中邪念,這可是涉及人倫綱常的大事,看起來是張太后的恩典,真要做了無異於留下人生一大污點,隨時會被張太后拿來要挾他。

“太后娘娘的意思,本官不是很明白。”沈溪語氣冷漠,皺着眉頭道,“本官奉召入宮,不過是面見太后說一些事,能得到賜食已非常榮幸,兩位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坐下來跟本官一起用膳。”

另一個宮女此時已經把所有蓋子打開,屋子裡飄散着誘人的香味。聽到沈溪的話,兩個宮女對視一眼,然後齊齊搖頭,顯然自問沒資格與當朝頂級文臣同桌吃飯。

她們相當於打包好送出的兩件禮物,是張太后爲了籠絡沈溪而特意準備的。對於她們來說,非常幸運,宮女能得到皇帝臨幸的只有極少數,且朱厚照登基後,對宮女失去了興趣,她們想得到皇帝的寵愛難比登天。

對於兩個進入青春期、對情愛之事懵懵懂懂的少女來說,眼前的男子氣宇軒昂,且在朝威望甚隆,乃夢中情人的不二人選,能得到這樣男子的垂青,乃是她們朝思暮想之事,所以心底並無排斥,甚至帶着幾分羞喜和期待。

“大人,奴婢侍奉您用酒。”

圓臉宮女以爲沈溪已同意她二人留下,再次湊過身添酒,卻被沈溪伸手阻攔。

沈溪道:“兩位若不想留下一同用膳,在一旁等候便是。”

沈溪語氣變得冷漠,兩名宮女雖然奉了太后懿旨,卻不敢違逆沈溪的意願,只能退到一邊。

沈溪拿起酒杯,稍微飲一口,感覺酒水的濃度比市面上的白酒要烈一些,芳香醇厚,說明這是宮裡珍藏陳釀,至於裡面是否被動手腳尚且不知,但料想不會出現那等污穢之物。

心裡有些不安,被兩個好似眼線的宮女盯着,沈溪這頓飯吃得很不自在。

兩名宮女幾次想靠近,都被沈溪回絕。

沈溪用最短時間把飯吃完,隨即站起身:“時候不早,本官這就離開,你們回去見到太后,替本官感激她老人家的盛情款待!”

兩名宮女一聽沈溪要走,頓時緊張起來,如果她們沒有完成張太后的交託,回去挨罰是必然的事情,而且她們這一生中能接近沈溪這樣大人物的機會只有這一次,過了這村就沒這店。

“大人,望您體諒奴婢。”

圓臉宮女跪下來道,“若是奴婢不能完成太后娘娘吩咐,回去後會被活活打死!”

“請大人體諒。”

另一名宮女也跪下來磕頭。

沈溪往窗外看了一眼,似有人影晃動,顯然張太后不放心,還派人過來盯梢。

沈溪心想:“張太后知道她那兩個弟弟到底有多不靠譜,所以明知道留大臣在宮中貪歡之舉太過荒唐,但還是不惜身份如此做……若我就這麼走了,張太后可能惱羞成怒,不惜全力對付我。”

“既然兩位如此說……”

沈溪坐下來道,“那本官稍作休息,不過不能等到天黑再離開,最多喝杯茶消消食……本官身負皇命,事務繁忙,實在不能在宮裡久留,兩位請幫本官倒杯茶水。”

兩名宮女這才高興地站起身,急忙給沈溪斟茶遞水。

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五七三章 紅顏難覓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二〇〇二章 用心何其毒也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三六五章 才子?靠邊站(下)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樓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四四二章 誰說了算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二〇三八章 戰與不戰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一七三五章 殺回京城第二二五五章 我要戰勝你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一二二一章 奪權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四一五章 殿試讀卷官(第五更)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一一三八章 信使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