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八章 新老外戚

張氏兄弟入宮的目的,是見張太后。

平時兩兄弟很少入宮,這次是張太后覺得在皇宮裡孤單寂寞,再加上想知道外界的事情,於是便把兩兄弟叫到宮裡來,本家人入宮不會引發朝野非議,畢竟張家在弘治朝和現在的正德朝地位超然。

永壽宮內,張太后坐在暖榻上,旁邊豎着張屏風。

按照以往規矩,但凡張太后見誰,夏皇后都會旁聽,這也是張太后對兒媳的一種培養。

雖然夏皇后到如今依然未被朱厚照寵幸,但到底是名義上的六宮之主,不過因張太后這個前任皇后太過強勢,再加上夏皇后不招正德皇帝待見,使得現任皇后只能有事沒事跑到婆婆這裡來。

張太后難得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故此婆媳關係非常融洽。

張氏兄弟進得殿門,不知皇后就坐在屏風後,只是簡單拱手行禮便算完事。

張太后沒有跟兩個弟弟計較,在她眼裡,到底是孃家人,感覺無比親切,笑着打招呼:“鶴齡和延齡來了?賜座……”

隨即有宮女把椅子搬了過來,張氏兄弟沒有客氣,直接坐了下去,張延齡還隨手拿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姐姐,你這兒的茶水可不怎麼樣……家裡新近來了批西湖龍井茶,鮮爽甘醇,回味無窮,回頭我給姐姐送二斤過來。”

張延齡顯得很隨意,如同進了自家門一樣,一點兒都不生分。

張鶴齡板起臉喝斥:“二弟,這裡是什麼地方?太后娘娘還會缺了你那二斤茶葉?”

張太后抿嘴一笑:“鶴齡,你別怪他,都是自家人,說話不必忌諱。不過二弟,哀家的確不缺你的茶葉,這裡各地上貢的諸如貢新、白茶、雲葉、雪英、蜀葵等名茶應有盡有,你現在喝的是閩地建寧的芽茶,你若不喜歡,只管讓人換別的。”

張延齡笑呵呵:“還是姐姐隨和,不像大哥一樣,平時在外面只會教訓弟弟,說弟弟做事不夠沉穩……對了姐姐,這幾日可有見到皇上?”

本來張太后臉上掛滿笑容,聽到二弟問起朱厚照的事情,心頭一黯,神色有些不自然地點了點頭:“陛下時常過來請安。”

這話多少有些敷衍,張鶴齡立即意識到,朱厚照很可能已經有許久沒來過永壽宮,但張延齡卻沒有這層覺悟,趕緊進言:

“姐姐可知,最近朝廷發生大事,曾經一度權傾朝野的劉瑾被誅殺,他死後,揪出的同謀不知有多少,如今朝廷還在徹查案情……如今朝中包括五軍都督府在內的各衙門留下諸多官缺,聽說皇上正找人補缺?”

張太后笑着搖搖頭:“這些事跟哀家無關……哀家從未向皇兒問及朝中事務,不清楚其中內情。”

張延齡顯得很急切:“姐姐,咱不能什麼事都不管啊,以後劉瑾仗着皇上寵信,在朝中貪污受賄,大興牢獄,無惡不作,聽說從他府上抄出來的金子就有上百箱,現在被殺,留下的權力空白亟需有人填補。”

“之前沈之厚一手策劃並主持了誅殺劉瑾的行動,如今朝野盛傳他會乘勢崛起……姐姐可不能讓此人得逞,重走劉瑾的老路。”

就算張延齡說的話不那麼妥帖,張鶴齡也沒有出言糾正,因爲這正是兄弟倆來之前商議好的事情。

他們想借助張太后的勢力,打壓沈溪,保證自己的利益。

張太后神色冷峻:“這是朝廷的事情,跟哀家無關,哀家說了,不想管朝中事務,沈卿家到底是先皇拔擢的能臣,幾次幫大明轉危爲安,能力毋庸置疑……這些事你們還是自個兒去找皇上說吧。”

張鶴齡嘆道:“不瞞太后,如今我們想見陛下一面無比艱難,陛下長居豹房,對朝中的事情不管不問,這次劉瑾被殺,司禮監掌印位置空缺日久依然未安排人選,朝中盛傳,陛下有意讓兵部沈之厚總領全局。”

張延齡也在旁幫腔:“是啊,姐姐,我們如果能找皇上建言,早就跟他陳述箇中利害關係了,只是如今想面聖實在太過艱難,而朝中秩序大變,就連五軍都督府也面臨失控,張懋那老匹夫專橫無比,連京營也想插一槓子,他跟姓夏的老東西走得很近,看來是想讓夏氏外戚取代我們張家的位置!”

張太后聽到這裡,忍不住往旁邊屏風後看了一眼。

張氏兄弟看不到屏風後的情況,不過在張太后的位置卻可以看到夏皇后的側影。

夏皇后聽到張氏兄弟的話後,明顯身體一緊,顯然是被這些話給驚到了。

張太后可不想因爲兩個弟弟的一番話就跟夏家交惡,這涉及到新老外戚的利益之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夏家人根本就威脅不到張太后孃家的利益。

“啪——”

張太后當即拍案喝斥:“沒人會取代張家,這種話,你們兄弟以後不要再說了,免得傷了我們跟夏家的和氣。”

張鶴齡聽話,沒有再多言,張延齡卻沒有這覺悟,扁嘴道:“朝野皆知,新皇后不得皇上寵信,但這並不意味着夏家人沒有野心……如今新國丈跟姓張的老匹夫走得很近,姐姐難道一點防備心都沒有?”

“夠了!”

張太后霍然站起,怒視張延齡,“是哀家說的話不好使,還是你耳朵聾了?”

盛怒下的張太后,橫眉怒對,非常有威嚴,平時她很少表現出太后的威儀,但眼前二人是她的親弟弟,靠她才獲得如今卓然的地位,她覺得自己有資格代亡故的父親教訓一下。

張延齡不明白張太后爲何會一反常態,以爲自家姐姐袒護夏家人。

恰恰張延齡平時恣意妄爲慣了,就算被張太后喝斥,還是不依不撓:“姐姐,你這是作何?難道眼睜睜看到夏家人騎到我張家人頭上來拉屎拉尿,你才能醒悟?哼哼,姓夏的老東西仗着自己是國丈……”

“嘩啦!”

這次張太后直接把身旁案桌上的茶壺掀到地上,咬牙切齒地喝罵,“叫你住嘴,你不遵命行事還要作何?”

張延齡也生氣了:“姐姐,你這是執迷不悟啊!”

到了這個地步,夏皇后終於發現自己來錯了地方,嬌軀微顫,自屏風後站起身來,對着張太后恭敬施禮,張太后未及表示,夏皇后已捂着嘴,淚流滿面地帶着宮婢離開永壽宮暖閣,從後簾出去了。

等人走後,張延齡才醒悟過來,原來殿內不單純是他姐弟以及服侍的宮女、太監,還有外人在場。

“那是什麼人?”張延齡問道。

張太后目送兒媳哭着離開,氣得捶胸頓足:“哀家說的話你沒聽到?你是誠心讓夏家跟我們張家交惡?你……你……”

張延齡撇撇嘴:“姐姐接見我們兄弟,旁邊居然還有人正大光明偷聽,簡直令人難以想象……爲何不提前跟我們說明?”

“二弟!”

張鶴齡見張太后臉紅脖子粗,酥胸劇烈起伏,知道自家姐姐氣得厲害,當即喝斥,“這是你跟太后娘娘說話應有的態度嗎?太后娘娘……二弟他不懂事,請您海涵。”

“咳咳!氣死哀家了,氣死哀家了!”張太后連連搖頭,只覺心裡堵得慌。

張延齡問張鶴齡:“大哥知道那是誰?”

張鶴齡見張延齡桀驁不馴,心裡很是氣惱,黑着臉道:“到現在你還沒看出來?那是皇后娘娘!”

這下張延齡說不出話來了。

想到之前說的那些關於夏家的壞話,都被夏皇后聽進耳中,便知道爲何張太后會如此生氣。

他有些心虛,站起身行禮:“姐姐別怪罪,小弟只是不知道有外人旁聽,纔會如此說。下次姐姐先講清楚,免得小弟失言……小弟先在這裡賠罪了!”他每句話都強調姐弟關係,以便喚醒張太后的親情,免得降罪於他。

張太后餘怒未消,但也知道眼前二人是血脈至親,當下板着臉回道:“你二人所說的事情,哀家知道了,現在劉瑾垮臺,朝中肯定會有新勢力崛起……之後哀家會跟皇上提一下,也會跟朝中大臣打招呼……你們儘管放心,只要大明社稷穩固,咱張家門楣就不會動搖。”

張延齡道:“姐姐莫要太樂觀,如今皇上不是沒有子嗣麼?等皇上子嗣成羣,姐姐再說這話也不遲。”

張鶴齡聽張延齡說話很不中聽,趕緊接過話茬:“太后娘娘請儘管放心,我兄弟二人知道如何做,至少如今沒人敢對張家說三道四,但時間久了可就未必了……當初劉瑾對我張家屢有打壓之舉,但他到底是太監,是皇室家僕,不敢對張家如何,但若有外臣上位……”

他沒有把話說完全,但大概意思是,劉瑾當初不敢做的事情,文臣上位可就未必了,沈之厚纔是當前最危險的敵人。

張太后點了點頭:“哀家明白了,朝中人不敢對我張氏一門如何,時候不早,沒別的事情,你們且回吧!”

“姐姐,不說家事了?”

張延齡不想走,準備再說幾句沈溪的壞話。

張太后還因爲之前的事情生氣,一擺手:“哀家有些乏了,就不留你們吃晚飯了,回去吧!”

張延齡還想說什麼,被張鶴齡重重地拉了一把,這才怏怏不樂跟着兄長退出永壽宮。

二人走出永壽宮,張鶴齡側過頭,一語不發,張延齡問道:“大哥,你不會跟姐姐一樣,也在生我的氣吧?”

張鶴齡頭也不回,懊惱地道:“太后一再提醒,你就不能少說兩句?陛下不常留宮中,或許只是因爲年少貪玩,夏氏畢竟頂着皇后的名號,受天下人尊崇,一旦陛下收心,夫妻和睦,說不得就會收攏權力,成爲六宮共主……你實在太不小心了!”

“哼,什麼六宮共主,真正的六宮主人只能是咱張家的女人!”張延齡依然很跋扈。

張鶴齡嘆了口氣,道:“也不知你怎麼了,先皇在世時你尚能保持克制,現在看看你……唉!或許是劉瑾被誅殺,讓你覺得現在沒人敢對張家如何吧?近來你做的那些事情,莫要以爲沒人知曉。”

“我做什麼了?兄長可別道聽途說,太多人想往咱張家身上扣屎盆子了!”張延齡分辨道。

張鶴齡怒不可遏:“你做了什麼,自己知道!你與民爭利,爲兄管不了你,但你也要用正當的手段,不要強買強賣……而且,你最好不要做辱人妻女的事情,這種齷蹉事遲早會傳到陛下耳中!”

張延齡冷笑不已,道:“我當是什麼要緊的事情,先皇在世時,我便這麼做了,先皇不是也沒說什麼?而且咱那大外甥現在做的事情,可比我過分多了,也沒見朝中有人非議!”

“你這是找死。”

張鶴齡道,“你也知道沈之厚即將上位,背後還有謝於喬等人暗中支持,若他當權後拿你開刀,你如何應對?”

張延齡冷笑不已:“沈之厚算個屁,正如姐姐所言,只要大明社稷不倒,看誰能奈我何!當初李東陽那老匹夫想參奏我,不是照樣被先皇喝斥?我看誰敢動咱張家人!”

……

……

張太后因爲張延齡當着夏皇后的面惡言惡語,心情不佳。

當晚她沒去坤寧宮安撫兒媳,只是讓人送了禮物過去聊表心意,又經深思熟慮,着人請謝遷入宮。

謝遷進宮時已經入夜,眼看就要上更。

雖然以前謝遷也曾夜訪張太后,但那時畢竟有要緊事,而且是他主動爲之,現在突然被張太后傳召,謝遷心中難免有些惶恐,感覺這次去見張太后恐怕沒什麼好事。

如果是年輕官員往永壽宮,或許會對張太后的名聲有礙,但謝遷畢竟是三朝老臣,年歲也不小了,就算深夜覲見,旁人也只會認爲他是去商議事情。

雖然道理如此,謝遷依然小心謹慎,畢竟張太后地位再高也只是寡婦,正所謂寡婦門前是非多,謝遷清楚此行一定要規行矩步。

謝遷到了永壽宮,先在宮門外等傳報,隨即便在太監引路下進入殿門,此時寬大的殿宇內只點着寥寥幾盞宮燈,光線昏暗,但見一個雍容華貴的女人坐在暖座上,旁邊連個服侍的太監和宮女都沒留。

“退下吧,哀家有事跟謝大學士說。”張太后不但不避嫌,反倒將引路的太監一併屏退。

等整個永壽宮正堂只剩下張太后和謝遷二人,謝遷明顯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壓力迎面撲來。

謝遷不知張太后召見自己的目的,大概猜想跟劉瑾倒臺,以及朝中變局有關,行禮後不知該從何說起。

張太后主動發話:“謝先生,您是先皇器重的大臣……”

開場白跟以前沒什麼兩樣,就連恭維話都不曾改變,謝遷稍微放心了些,至少張太后沒有說及“私事”。

扯了一通沒用的,張太后最後問道:“現在朝廷上下可是還一團和睦?”

謝遷回道:“太后娘娘久居宮中,或許對朝中事務不是那麼瞭解……閹黨擅權,甚至準備造反謀逆,陛下親自帶人誅殺閹黨魁首,查抄府宅,如今案子還在審理中,不過賊酋劉瑾已伏誅。”

張太后嘆道:“劉公公平時看起來和善,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人,朝廷裡還好有謝先生這樣的能臣坐鎮,不然可能要鬧出一場大風波來……皇上對劉公公實在太過放縱了。”

謝遷道:“太后娘娘謬讚,老臣只是盡力而爲,這次誅除劉瑾的行動中,兵部尚書沈之厚居功至偉。”

雖然謝遷平時對沈溪有諸多不滿,但在張太后面前,並沒有抹殺其功勞。

這跟在皇帝面前說話不同,到底張太后不管事,他只需要在張太后面前陳述事實便可。

張太后笑道:“看來先皇沒看錯人,當初提拔沈卿家時,很多人還有非議,說沈卿家年輕氣盛做不了大事,但看看現在,沈卿家已是朝廷棟樑……有謝先生栽培,沈卿家將來必然能撐起大明江山社稷。”

這話讓謝遷有些不爽,進言道:“沈之厚年輕氣盛,尚需磨練,待其經受考驗,日積月累後方能如太后所言……老臣必定會悉心教導,不讓他走上歪路。”

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一九七五章 面子問題第四四九章 心病(第二更)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一三八四章 等我來年爲皇帝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一一五七章 沙盤演兵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九〇三章 鴻門宴?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一五八〇章 查無實證第一八六四章 舉薦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蘿莉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一八三八章 前途未卜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二四一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