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

劉瑾大表忠誠,把謊話說得跟真的一樣。

泣涕漣漣,情真意切,面對這樣一個“忠實”的老僕,朱厚照的滿腔怒氣硬是找不到地方宣泄。

但爲了面子,朱厚照還是把兵部尚書曹元給叫了過來,問詢宣府那邊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曹元根本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半夜突然被太監宣到豹房來面聖,面對朱厚照這位百年難得一見的荒唐帝王,根本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陛下……”

曹元躬身行禮,目光不自覺往跪在地上的劉瑾身上瞟,想從劉瑾那裡得到指點。

朱厚照一看,臉色一沉,喝道:“曹尚書,朕讓你來,是問詢寧夏安化王謀逆之事,你且詳細道來。”

曹元身體一顫。

安化王謀逆,讓閹黨成員產生了濃重的危機感,所有人都怕安化王謀逆所打旗號傳到君王耳中,到那時劉瑾必是要被問責。

曹元心想:“如今劉公公被陛下罰跪,且陛下面色不善,難道事情真相已爲陛下所知?若如此的話,我該如何說纔算合情合理?”

“怎麼,你想隱瞞朕不成?”朱厚照見曹元眼珠子骨碌碌轉着,好像在想什麼事情,不由加大了聲音。

曹元趕緊恭敬回答:“陛下,請容微臣整理一下思緒……這安化王謀逆,臣所知不詳,一切皆以地方奏報爲準……”

曹元不敢有所僭越,更不想挑戰劉瑾的權威,知道什麼說什麼,而且還要把一些關鍵問題隱藏起來,尤其涉及誅除閹黨旗號問題。

等他把安化王起兵的時間、地點、相關人物詳細說了一遍,朱厚照開始有些不耐煩了,揮揮手道:“你說的這些朕都知道,你且說些朕不知道的情況……”

曹元非常爲難。

我怎麼知道你有哪些事情不知道?你是皇帝,坐擁天下,邊關發生什麼事應該有更多眼線爲你調查清楚,東廠、西廠、內廠和錦衣衛那幫人又不是吃乾飯的,憑什麼要聽我一個臣子的表述?

曹元雖說是靠真本事提升起來的,但他的能力顯然達不到兵部尚書的高度,若非劉瑾,他沒有絲毫機會爬上如此高位。

當然,曹元察言觀色很厲害,知道無論如何也要維護劉瑾這個閹黨頭子的利益,於是順水推舟地道:

“微臣所知不多,可劉公公掌司禮監,督廠衛,信息獲取渠道廣泛,不如由劉公公來跟陛下奏請。”

饒是朱厚照想到曹元可能會護着劉瑾,聽到這話,還是着實驚訝。

自己的臣子,有什麼事居然不據實以陳,還要讓太監代爲奏報?一個兵部尚書就好像是太監的下屬一樣,溫馴順從而沒有主見,這讓朱厚照心裡很不舒服。

劉瑾非常清楚朱厚照的爲人,就算不擡頭,也知道這會兒朱厚照已經開始懷疑自己了,趕緊擡頭道:

“曹尚書,陛下問你話,你只管回答,老奴所知俱已告知陛下,你將你知道的一切如實進奏便可……畢竟你我職責不同,彙報的方向也不同!”

被劉瑾這一教訓,曹元才意識到自己又說錯話了,但他畢竟不是朱厚照肚子裡的蛔蟲,在這種需要說實話,更需隱藏實情的場合,完全不知該如何應付。

這也跟曹元面聖次數寥寥無幾有關。

朱厚照躲在深宮和豹房拒不見大臣,與其說曹元這個兵部尚書是爲朱厚照服務,倒不如說他是爲劉瑾服務。

曹元吞吞吐吐地道:“陛下……安化王謀逆……實乃狼子野心……萬民唾棄之……朝廷派出兵馬……想必定會在短期內平定叛亂……”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曹元年歲不小,但跟年輕的沈溪相比,無論是能力還是談吐,都大有不及,朱厚照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心裡已惱恨至極。

看看劉瑾給朕舉薦的都是怎樣一羣酒囊飯袋?

沈卿家能力那麼強,非要被髮配到宣府,而曹元屁大的本事沒有卻能坐到至關重要的兵部尚書位置上?

朱厚照眉頭緊皺:“短期內平定,朕也如此認爲,但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曹尚書,你且將宣府出兵細節,詳細告知朕,你是哪日將兵部調令發出?”

被問到關鍵問題,曹元身體不自覺發抖。

他先看了劉瑾一眼,發現劉瑾跪在地上不答話後,這才硬着頭皮作答:“回陛下,乃是六月初二。”

“六月初二便已將調令發出?你確定沒有把時間搞錯?”朱厚照厲聲喝問。

曹元雖然知道這背後藏有極大的兇險,但此時他已經下不來臺,只能死撐着回道:“不敢欺瞞陛下。”

朱厚照道:“好,你說六月初二便發出調令,那以朝廷平時調令傳送速度,如此緊急軍情,調令當在幾天內送抵宣府?”

曹元簡直想拿腦袋撞牆,這會兒他什麼都明白了:“怪不得陛下要深夜豹房召見,原來是知道兵部押下調令的事情……哎呀,這分明是要找我問罪,事關重大,劉公公也未必能保住我……”當下戰戰兢兢回道:“應該在……五六天吧……”

“混賬!”

朱厚照怒不可遏,“你是覺得朕不知道從京城到宣府有多遠?從京城至宣府,遠不過四百里,一匹快馬星夜兼程換馬不換人,一天足以走二百里,你居然說從京城傳遞消息到宣府,需要走五六天?你是要欺君嗎?”

這下曹元再也站不住了,直接“噗通”一聲跪到地上,磕頭不迭:“回陛下,微臣對驛路不是很清楚,所以纔會出現如此偏差……”

大明郵驛雖然沒有什麼五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的概念,但快馬一天走個二百里都是少的,三四百里都有可能,若是換作沈溪組建的情報系統,一天走四五百里都沒有問題,這也是爲何沈溪的情報總是比人先一步的緣故。

朱厚照霍然站起,暴跳如雷:“你堂堂兵部尚書,居然連戰報傳遞快慢都不清楚?平日都在幹什麼?朕要好好跟你說道說道……”

說完,朱厚照坐下來,好像要跟曹元算總賬,沒有讓曹元站起來回話,直接喝問:“就算需要四天時間,軍令怎麼都該在六月初五送達吧?那爲何朕獲悉,六月初八監軍太監張永都已到達宣府,沈尚書仍舊按兵不動?”

曹元非常緊張,不過他跟劉瑾一樣喜歡耍小聰明,試探地道:“定是宣大總制需要臨時調兵,或者因事耽擱,所以才……未能及時出兵……”

“砰!”

這次朱厚照不是拍桌子,而是直接把面前的筆筒摔到地上,怒喝道:“好你個曹元,居然敢當麪糊弄朕……以朕所知,宣府兵馬已準備妥當,就等聖旨和兵部調令送達,但左盼右盼就是不到,以至於沈尚書有心出兵而不得……你居然敢倒打一耙?”

“陛下明鑑。”

曹元哪裡敢認罪?而且他認定劉瑾會爲自己撐場面,於是繼續狡辯,“或許是途中傳驛出現問題,陛下請容微臣回去後慢慢調查……”

隨着這一番推諉的話音落下,朱厚照氣得臉紅脖子粗。

“以前朕沒覺得沈尚書有多重要,甚至以爲讓他人來做兵部尚書並無不可,但跟這酒囊飯袋一比……有得比嗎?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瞧瞧劉瑾給朕舉薦的都是什麼狗屁東西,之前還不斷在朕跟前誇這曹元多能幹,現在看來就是個窩囊廢,連給沈尚書提鞋都不配!”

顯然,曹元根本無法理解朱厚照。

在很多人看來,朱厚照每天沉迷逸樂,想必是什麼事都不管、什麼事都不知情。

但他們卻不知,正德皇帝雖然貪玩好耍,但能力卻絲毫不差,尤其軍事頭腦更是一般人所不及。

一來因朱厚照尚武,喜歡對歷史上那些經典戰例進行研究,二來是因爲朱厚照有沈溪這個擁有先進頭腦的先生教導,軍事上的造詣並不淺,如果誰拿行軍佈陣之事在朱厚照跟前耍小聰明,純屬爲自己添堵。

朱厚照站起來,指着地上跪着的二人道:“馬上派人傳驛,若兩日之內,朕收不到宣府出兵的奏報,那你們就等着被砍腦袋吧!”

盛怒之下,朱厚照不再給劉瑾和曹元留面子,撂下狠話後甩袖而去。

等腳步聲遠去,曹元擦了一把汗,戰戰兢兢從地上爬起來,忽然想起劉瑾還跪在那兒,連忙上前相扶。

曹元的手剛接觸到劉瑾,就被對方一把甩開。

“曹尚書可真是能耐啊!”劉瑾站定後,掃了曹元一眼,用陰陽怪氣的強調說道。

曹元苦笑:“劉公公,陛下突然召見,在下實在沒有準備……卻說陛下今日究竟唱的是哪出?”

劉瑾怒視曹元,道:“你是豬腦子嗎?難道看不出陛下乃是因平叛戰場信息不暢,得不到更多消息而動怒?自打寧夏鎮叛亂髮生後,陛下每日都會召見咱家問話,甚至派人暗中打探情況,你矇頭蒙腦胡亂說話,想害死咱家嗎?”

“公公,這可是您……”

曹元差點兒就要破口而出,是您老安排讓我押後調令傳到宣府,這不是你們司禮監頒發的聖旨也沒有按時送達嗎?怎麼現在你卻怪起我身上來了?

劉瑾怒道:“誰?你想說什麼?你個不開眼的東西……莫非還想誣陷咱家不成?哼哼,陛下問及宣府事,你只管遮掩便可,作何要把責任往咱家身上推?”

“在下可未……”

曹元本想爲自己解釋一下,但他馬上意識到,現在自己說多錯多。

劉瑾道:“還杵着作何?回去趕緊派人催一催,讓聖旨和軍令早點兒到宣府,這已耽擱了數日,若再延誤軍機,你不是真想讓陛下將你和咱家一起五馬分屍吧?”

在劉瑾催促後,送聖旨和軍令去宣府之事才正式付諸實施。

以大明郵驛速度,公文差不多一天左右就可以送達宣府,而在沈溪得到出兵旨意和兵部調令時,已是六月十三,距離叛亂髮生已過了十九天,按照歷史上安化王叛亂十九天即被平息的進度,沈溪此時出兵已經來不及了。

巡撫楊武聽到朝廷敕令到達,急忙趕到總督府,催促沈溪出兵。

楊武這次來訪,還有一個原因是看到劉瑾派快馬送來的密函,讓他不惜一切代價讓沈溪上路。如此一來,不管是本心還是劉瑾的命令,都希望沈溪趕緊出兵。

“……沈尚書,您看現在聖旨和兵部調令均已送達,兵馬也都準備齊備,您差不多該出兵了吧?陛下徵調您以五千人馬出征,不若就今日出發?”

楊武很着急,他知道拖下去最大的後果,就是自己這個巡撫要承擔責任。

關於劉瑾的庇護,他基本沒敢奢求,畢竟劉瑾是人不是神,宣府一直沒出兵,若事後被追究的話,主導這一切的劉瑾責任不會小,屆時他也會被牽連。

沈溪道:“既然聖旨和兵部調令均已送達,本官自然沒有拖延的道理……明日一清早便發兵,之前本官還要去營中視察動員一番。”

楊武忙道:“大可不必,下官已爲沈尚書安排好,您只管率部出發便可。領兵者多爲宣府總兵府所轄宿將,若您覺得不妥,只管以手下將領爲正職,總兵府軍將任副職,至於糧草和軍械,更是早就籌措妥當,沈尚書已看過具體數字,可有問題?”

楊武什麼事都爲沈溪安排好了,除了不能幫沈溪帶兵,他已做到極限,一度讓沈溪覺得這位是個“能臣”。

但一切不過是個假象。

沈溪看過楊武遞上來的賬簿後,發現籌措的錢糧和兵器都很匱乏,跟楊武所說準備齊全有很大差距。

沈溪點頭:“楊巡撫實在費心,若此戰得勝的話,本官會在陛下面前好好爲楊巡撫表上一功。”

“不必了,記功之事日後再說,現在最要緊便是出兵。要再耽擱下去,下官沒法對朝廷交代,現在人馬和錢糧都已安排好,下官明日一早爲沈尚書您踐行。”楊武道。

沈溪笑着點頭,這次沒有讓楊武獨自離開,而是親自送出門口。

一旁陪同的,有張永、王陵之等人,把楊武送走後,一行纔回到總督府正堂。

張永問道:“沈大人,您明日就要領兵出發?”

沈溪把楊武進呈的賬簿仔細查看過,沒有側頭看張永,直接回道:“朝廷調兵公文已到,本官再繼續駐足不前實在說不過去,是該出發了。”

張永看了一下精神振奮的王陵之和荊越等人,問道:“此時去,軍功怕是早就旁落,那趕赴寧夏鎮的意義何在?”

沈溪道:“張公公就確定這場叛亂可以不戰而平息?”

張永嘆息道:“這不明擺着的事情麼?陝西地方已調兵平叛,之前又有楊巡撫帶兵到寧夏鎮,你再趕去,時間上怕是來不及了……你人在宣府,出兵卻落於人後,這實在是讓人不甘心。”

雖然沈溪跟張永詳細探討過首功屬於誰的問題,張永當時也應允此番要以鬥倒劉瑾爲第一選擇,但想到軍功旁落,終歸還是不甘心。

張永的境界,遠達不到沈溪的豁達。

用張永的話說,你沈尚書功成名就不在乎軍功多寡,但咱家年老體邁未來沒個着落,可不嫌軍功多。

沈溪沒有跟張永爭論,對荊越道:“荊將軍,今日你帶五百人去一趟宣府庫房,把明日軍需調度運回營地,今夜本官會親自往營中走一趟,明日一清早,三軍出發!”

胡嵩躍問道:“大人,不需要徵調火器營嗎?”

胡嵩躍所說火器營,並不是沈溪平時訓練的兵馬,而是原宣府鎮所轄神機營,在胡嵩躍和荊越等生性謹慎的將領看來,出征當然務求穩妥,而總兵府給沈溪配備的五千人馬顯然不是什麼精兵。

沈溪道:“這場叛亂,給我三千人馬足矣,爲何還要徵調火器營?你們只管將身邊親隨帶上,到寧夏建功立業!”

“好!”

胡嵩躍和荊越都很振奮,到底能再次跟着沈溪出征,不管怎麼樣軍功都跑不了了,就看多寡而已。

等人都走了後,張永道:“沈大人可真會鼓動人,這些兵油子平時從不信服誰,但在沈大人這裡,卻唯命是從……不過,瞧他們那好戰的樣子,不會逼迫太甚,導致手下出現逃兵吧?”

沈溪問道:“張公公怕有逃兵,出征人馬無法配備全?這可就就多慮了……據本官所知,宣府這邊軍將聽聞隨我出征,把總兵府門檻都擠破了,根本不會缺人。這場戰事本官也想好好打一場,就看老天是否賞臉給機會了!”

“這不是廢話嗎?你去壓根兒就不是爲建功立業,否則早就出兵了,這會兒黃花菜都涼了!哎哎,咱家跟你說這些作何?既然要出兵,咱家也要回去做準備了,免得到寧夏這一路顛簸把身體給抖散了……沈大人,告辭。”

張永帶着一種不配合的態度離開。

沈溪發現張永意見不小,這並非源自於其貪功心切,而是對未來的恐懼。

“你張永以爲獲取軍功回京,便能安享晚年?最好不跟劉瑾徹底撕破臉面……或許你還沒被劉瑾逼上絕路,但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過個幾年再跟劉瑾鬥,恐怕連我都有心無力了,不如趁現在劉瑾根基不牢,拿出魄力把他拉下馬來。”

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一六五九章 君臣博弈第二〇七七章 溝通世界的橋樑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五四八章 並不般配(第五更,送書友)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八二〇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更)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第一〇一五章 莫欺老實人(求月票)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一五五一章 男人總有做錯事的時候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二四二五章 大勢所趨第四三五章 謝恩日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一九一六章 借勢而爲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壞我好事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二六一章 告狀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八四五章 大明鹽政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一二七五章 寒心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一四六二章 不容易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