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

說是遵從自願的原則,但其實就是強迫。

謝遷根本不給沈溪考慮的機會,直接讓沈溪看過內容便讓他在奏本上署名。

這奏本上是否有沈溪的名字,差別很大。

朱厚照對沈溪異常推崇,甚至到了盲從的地步,如果彈劾的奏疏上有沈溪的名字,引起朱厚照的重視或許事情就成了,否則,連絲毫成功的希望都看不到。

謝遷見沈溪仔細看文稿,帶着幾分志得意滿,問道:“現在,你說說這參劾閹黨的奏本,有何不足之處?”

沈溪將文稿遞還謝遷,意興闌珊:“基本上還不錯!”

“你說什麼?”

謝遷老臉橫皺,不知道是不是幾天沒洗過,上面有些斑駁的顏色,“你這話是何意?”

沈溪回道:“既然是謝閣老跟諸位重臣商議出來的奏疏,必然參考過各方意見,博採衆家之長,我能做何評價?自然只能說還不錯……”

“哼哼!”

謝遷不滿地問道,“僅僅是還不錯?你或許該給出更高些的評價……當然,這奏本經手之人不多,如果你覺得實在不妥,老夫會聽從你的意見!你以爲老夫是那種油鹽不進的人嗎?”

沈溪心想,誰是誰知道!不過臉上卻不動聲色,他微微搖頭:“我真沒什麼意見,充其量,我不過是在這份彈劾閹黨的奏本上題個名字罷了,具體落實,還要靠謝閣老跟朝中諸位大臣。”

“這件事我不會參與,之前我找陛下說及彈劾魏彬之事,已惹來陛下不悅,若非據理力爭,怕是陛下會駁回太后的懿旨。”

“謝閣老應明白,朝中大事,最終還是要看陛下的意見,若陛下覺得受到參劾的幾位大臣不應退下,那就算這些人跟劉瑾有關,也不可能損傷他們一根毫毛……再說了,沒有劉瑾主持大局,這些人對朝政會有多大影響?”

謝遷擡手打斷沈溪的話,重申了一句:“老夫做這一切,全是爲斬草除根!”

沈溪很想問,到底是斬草除根重要,還是跟皇帝保持一個融洽的關係更重要?

這個問題異常尖銳,沈溪知道謝遷不會在此事上妥協,說白了經歷三朝的謝遷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

沈溪道:“若謝閣老沒別的事情,學生告退了,兵部還有緊急軍務需要處置!”

態度已經表明,沈溪不想再跟謝遷廢話。

謝遷蹙眉想着心事,聽到沈溪的話後,道:“說到軍務,之前你提出派京畿兵馬往援宣府,老夫還未跟你商討過呢。”

沈溪一陣頭疼,他實在不想跟謝遷糾纏不休,朱厚照那邊已經應允,沈溪不可能爲了謝遷的意見上書皇帝,再說見朱厚照可不容易,每次面聖都會給他帶來不少麻煩,有些事情能免則免。

沈溪道:“閣老有什麼事,儘管說,但學生這裡提醒一句,很多事已爲陛下定奪,怕是沒有機會改變。”

“你是向老夫施壓嗎?你以爲老夫連最基本的規矩都不懂?”

謝遷冷着臉道,“你派換戍京師的地方兵馬出征,老夫沒有意見,本來這批人留在京城就是不安定因素……你莫要說是那些勳貴給老夫施壓,其實五軍都督府那邊早有怨言,就算朝中正直的大臣對此也多有疑問,認爲地方兵馬留駐京畿會影響朝廷安穩。”

沈溪呶了呶嘴,大概意思是,既然你沒意見,那最好,皆大歡喜,什麼都不用說了。

謝遷瞪了沈溪一眼,又道:“可是,你的建議未在朝堂商議,只是在臨時召集的軍事會議中,僅僅有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官員與會的情況下,便倉促把事情定下來,可知若出什麼紕漏,後果有多嚴重?”

沈溪道:“閣老想說,學生做事不合規矩,需要改一改?”

謝遷怒道:“老夫是第一次跟你說這話?一次兩次,老夫都能容忍,朝臣也不會說三道四……”

“之前劉瑾在朝,因一心對付閹黨,朝臣不會對你非議太多,但現在你已然成爲衆矢之的,所有人都羨慕妒忌你,不但因爲你年輕,更因爲你得聖寵……”

“朝中早有人認爲你是下一個禍國殃民之人,你自己卻絲毫沒有這個覺悟!”

沈溪喘息聲粗重起來,這個問題上,他本不想跟謝遷過多爭辯。

朝中文官大多嫉賢妒能,自己沒本事,昏聵無能,卻對別人的才能和成績說三道四,甚至別人沒做出出格的事,就想當然進行攻訐,好像他們有先見之明。

這些人振振有詞,就算無端攻擊別人,也能堂而皇之說是防患於未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說白了就是見不得人好。

沈溪搖頭苦笑:“謝閣老認爲,以後有什麼事,必經朝中大臣合議,再做決定,而不是由我貿然對陛下提出……是這意思吧?”

“知道就好,難道這一點小小的要求,還需我一再重申?你希望自己成爲朝中大臣眼中的另類,就算身居高位,也天天被人彈劾,靠陛下的信任過活?你可有想過,若將來有一天失去聖寵,你如何在朝堂自處?”

謝遷得理不饒人,厲聲說道。

沈溪滿臉堅毅之色:“既然謝閣老如此說,那就表達一下自己的淺見。”

“說!”

謝遷捻着鬍鬚,看向沈溪。

沈溪儘量讓自己語氣平和些:“既然說到這次軍事會議,那我就解釋一下……陛下登基後,基本不問朝事,大小事項基本落入劉瑾之手,如今難得劉瑾發配在外,正是撥亂反正令朝堂恢復秩序時,如今我這個兵部尚書能做的,只是讓陛下對軍務提起興趣……”

“昨日的情形,我倒是想跟朝臣商議,但有那時機和條件嗎?陛下非要堅持主動出擊,難道我能跟陛下提出,請內閣大學士和六部七卿過來,詳細商議後,再行做出決定?陛下會同意?”

謝遷眉頭皺得緊緊的,似在思索沈溪的話。

沈溪仍舊沒有罷休,繼續道:“如今朝會皆停,大臣們想見陛下一面都很困難,今日外戚提出以京營四千人馬編入出征隊伍中,擺明是要爭奪軍功,順帶給我找麻煩,但就是因爲外戚能跟陛下溝通,以至於聖旨下來,我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閣老能體會到我這個你眼中的寵臣做事多彆扭?”

若旁人當着謝遷的面,說出駁斥他的話,謝遷早就大發雷霆直接將人趕出門。但自沈溪口中說出,謝遷就會慎重對待,他思索再三後,嘆道:

“之厚,老夫知道現在做官艱難,這也是當初你回朝前便預料到的,老夫給你提出意見,不是要給你找麻煩,你在朝廷的榮辱興衰,直接關係老夫的名聲……難道老夫見不得你好?”

沈溪心想:“你謝老兒是真爲我好,但更多地卻是爲了面子,有時候甚至不顧道義禮法純粹爲壓制我,奉你所言爲金科玉律!”

謝遷繼續道:“現在提醒你的都是一些爲人處世的道理,若你能克己修身,朝堂上誰人能與你爭鋒?不說當個吏部尚書或首輔,單說你繼續留在兵部,也足以讓你光宗耀祖了……”

“你一定要記得老夫今日所言,以後不得擅作主張,若是跟朝臣所議之結果,就算再不合情理,也非你一人責任,而你獨自提出的意見就算再恰當,也會被人攻擊不合禮數!這就是朝堂!”

因爲謝遷說這番話,語重心長,以沈溪的利益優先,沈溪即便不耐煩,也只能收起之前咄咄逼人的態勢,拱手道:

“既然謝閣老如此說,那我只管聽從您老的意見,將來儘可能不武斷行事!具體事項,還得謝閣老多提點。”

……

……

胡璉率領大軍出征。

王陵之、馬九、荊越和宋書四人算得上是胡璉手下四員大將,其中真正能獨當一面的只有王陵之。

馬九和荊越有些本事,但沒見過大場面,至於宋書則缺乏實戰經驗,論地位,或許宋書最高,但以實際作戰經驗來說,還是常年在三邊跟韃靼人交鋒的王陵之更勝一籌。

沈溪對於這次出征,沒什麼意見。

宣府戰事未平息,劉瑾沒法回朝,京城一片欣欣向榮,朝中各派系都在搶奪劉瑾走後散落在外的權力,就算有內鬥,也不會太過激烈。

一連幾天,朱厚照都沒露面。

沈溪幾次上書,請朱厚照到兵部商討前線戰事,好像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訊,也不知朱厚照是否看到上疏。

沈溪能看到的變化,就是外戚黨在快速崛起。

投奔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的那些人,開始逐漸掌握實權,就連被彈劾,尚處在風口浪尖的劉宇和劉璣等人,也開始有意識地向外戚黨靠攏,如此一來,劉瑾失去的權力,基本往外戚黨傾斜。

謝遷見到這種情況非常着急,一連幾次上疏彈劾,可惜莫說未見到朱厚照的面,就連奏本是否送到皇帝手裡都難以確定。

因爲劉宇等閹黨屬朝廷重臣,又不是皇宮職司太監,之前彈劾魏彬時請見張太后的高招用不上了,現在只能走朱厚照的路子,但因其不召見大臣,以至於儘管朝中羣情洶涌,卻無法把意見傳達到正德皇帝耳中。

劉宇和劉璣等閹黨骨幹,這會兒學聰明瞭,做事非常低調,之前賣官鬻爵的情況沒有再發生,而這些閹黨中人開始尋求新的靠山,正在攬權的張氏兄弟成爲這些人投靠的對象。

七月二十,謝遷等文官終於忍不住,一起進宮面聖。

相約而去之地乃是乾清宮,由謝遷和王鏊兩名閣臣帶路,六部尚書去了刑部尚書屠勳,其餘都是侍郎和各寺司寺卿。

謝遷原本想讓沈溪一起,但考慮到這次可能要在宮裡跪諫,拖的時間比較長,怕宮外出什麼事,尤其被人針對兵部做文章,所以最後選擇放棄,而這恰恰跟沈溪的意圖符合……他從沒想過主動跟劉宇和劉璣等閹黨硬碰硬,彼此徹底撕破臉。

就算這幾人應被罷官,在沈溪看來也不是當下,只要劉瑾的罪行定下來自然就作鳥獸散,根本不用單獨針對。

但後來沈溪又想了想,在劉瑾沒有謀反證據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被朱厚照賜死。像劉瑾這樣的皇帝近侍,只要犯的不是死罪,基本不會失去地位,最差不過是被髮配賦閒,將來皇帝想起,依然有可能重新啓用。

就好像前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蕭敬幾次賦閒,幾次被啓用,這正是皇室用人之道,稀罕你就用你,不稀罕你就靠邊站。

……

……

當天謝遷等人入宮,沈溪知情,但沒有理會,畢竟他手頭有很多公事要做。

前線戰場發生變化,韃靼人對張家口堡至宣府一線的攻擊,沒有之前那麼猛烈了,概因王守仁的固守策略奏效,面臨軍功的誘惑,王守仁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冷靜,採用騷擾式的防守策略。

韃靼人進攻,王守仁便讓兵馬撤回城塞,韃靼人駐守,便派人襲擾,而且一律都是騎兵襲擾。

就算每次騷擾作用都微乎其微,但韃靼畢竟出征在外,在水土不服的情況下休息不好,就會導致上了戰場錯漏百出。

王守仁開始這種無休止的騷擾,韃靼主力也就是達延部兵馬,就算有再大能耐,也被王守仁耍得團團轉。

至於胡璉帶去宣府的兵馬,暫時沒有跟韃靼短兵相接的機會。

胡璉領兵出征後,消息雖然很多,但基本都是些日常簡報。胡璉對於情報蒐集不那麼擅長,沈溪看到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情況彙報,比之自己手下諜報人員調查所得,或者是王守仁發來的軍報,要簡單得多。

上午沈溪在兵部衙門整理手頭情報,下午去了軍事學堂,親自授課,講解戰陣的用處。

聽課學生大概三十人,全都是沈溪精挑細選的人才。

課沒開始,沈溪便得到消息,說是謝遷和屠勳等人已從皇宮出來,具體原因不詳,但沈溪知道這些人入宮一定沒見到朱厚照。

沈溪開始上課,沒上到一半,外面侍衛進來通稟,說是謝遷到來。

沈溪只能放下手頭的教案,讓學生們自己溫習功課,然後親自出去迎接。

謝遷忙碌大半天,整個人都顯得很疲乏,站在那兒無精打采。

“閣老這是……”

沈溪剛出言問詢,便被謝遷擡手打斷。

謝遷沒好氣地道:“從早上到現在連口水都沒喝,進去說話……對了,你這邊不是很忙吧?”

就算再忙,沈溪也不能說,畢竟這是當朝首輔來見,沈溪剛把謝遷迎進偏院,外面又有侍衛來報,說是禮部尚書周經來訪。

謝遷皺眉:“他來作何?之厚,是你約他來的?”

沈溪無可奈何地道:“還以爲是謝閣老跟周尚書相約而至,未曾想……閣老也不知周尚書爲何到來?”

謝遷擺擺手:“算了算了,既然周老頭來了,你親自出去迎接吧,大家聚聚,正好說說今日之事……哦對了,安排下去,再有別人前來莫說不準進門,就算是通報也不行!”

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十二章 進城(求收藏)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二二四七章 建行在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二三六五章 生殺予奪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一八三一章 真相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二二五八章 有價值的人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二四四九章 庸人何必自擾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九四八章 匪情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二五八章 蛇蠍心腸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九八五章 攻山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一六四四章 來信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二五九五章 風平浪靜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