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

坤寧宮內,謝遷終於見到張太后。

原本朱厚照登基後,張太后就應該遷居永壽宮或者是慈寧宮,但因皇后一直未定,再加上張太后一直把坤寧宮當成自己的家,故此沒着急着遷移宮殿。

當然如此行事並沒有什麼影響,畢竟朱厚照十天裡倒有九天不在宮中過夜,回來那一天也是夜宿宮市所在的擷芳殿,只有白天才會到乾清宮睡覺。

作爲內閣首輔,謝遷要進入坤寧宮還是有些麻煩的,好在張太后對皇帝大婚之事非常關心,再加上謝遷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過內宮,張太后便讓謝遷和王鏊一起去坤寧宮相見。

謝遷本以爲自己行事神不知鬼不覺,結果到了地頭才發現,劉瑾居然先一步趕來。

謝遷一直以爲自己行蹤隱藏,到了現在才明白,皇宮內處處都是劉瑾佈下的眼線,所有事情都在掌握之中。從謝遷進宮,劉瑾便意識到他可能要去見張太后,於是便提前備好禮物送到坤寧宮來。

謝遷和王鏊進了坤寧宮,發現劉瑾正在那邊獻寶,乃是一些產自南洋的五顏六色的寶石,還有珊瑚、玉石等物,這些東西基本有價無市,屬於稀世珍寶的範疇,而劉瑾卻用他手頭的權力輕易便蒐羅到……其中有部分是地方官員進獻給皇帝的,卻被他以權謀私剋扣下來,轉而送給張太后當人情。

女人,尤其是像張太后這樣死了丈夫的寡婦,天生沒有安全感,對這些亮晶晶價值不菲的財寶非常在意,張太后看得眼花繚亂,一時間心花怒放,幾乎快忘記接見謝遷這件事,拿着寶物端詳個不停。

“臣參見太后。”謝遷進去後,發現自己不被張太后正眼打量,不得不自行上前行禮問安。

張太后這才意識到謝遷來了,側目看過來,笑着招呼道:“謝閣老,之前您一直患病在家休養,如今身體可好轉了些?”

嘴上關心謝遷的病情,手裡卻依然把玩劉瑾送給她的禮物。

謝遷恭敬行禮:“回太后的話,老臣身體不支,之前已向陛下遞交辭呈,希望陛下恩准,讓老臣可以回鄉頤養天年。”

聽到這話,張太后臉上的笑容立即消失不見,皺眉問道:“這樣啊……皇上那邊可有同意?”

最後這個問題不是問謝遷,而是問劉瑾,其實這些奏本朱厚照根本看不到,全部都是由劉瑾代勞。

劉瑾笑着回答:“回太后娘娘的話,陛下尚未做出決定……這幾日陛下操勞國事,尚未問及官員請辭之事,不過以老奴看來,陛下多半不會讓謝閣老這樣的得力老臣辭官回鄉。”

說着,劉瑾似笑非笑地看了謝遷一眼,好似在說,想走嗎?沒門兒!我不讓你走,你就得給我老老實實待着,在朝中當個傀儡也好過讓你回餘姚老家享清福。

張太后也盛情挽留:“謝閣老,你看到了,滿朝上下都看重您的能力,如今皇上登基不足兩載,您就這麼退下來,實在不合適。”

劉瑾跟着笑,笑容讓謝遷心情越發沉重。

謝遷心灰意冷,自己前來覲見張太后如此私密的事情都能被劉瑾提前獲悉,而且還被其搶先一步趕來送禮,分明是在向他示威。謝遷覺得這個首輔當得忒沒有意思,就算明知道自己走後沈溪回朝孤立無援,還是決定要告老還鄉。

這是文人的通病,少有能委曲求全的,說什麼“不爲五斗米折腰”,顯得氣節有多高,卻在奸臣當道時直接撂挑子走人,把朝堂留給奸佞把持……從這點上說,謝遷跟劉健、李東陽等人沒什麼區別。

謝遷道:“請太后見諒,老臣實在力不能支。”

張太后見無法勸回謝遷,不再就這個問題說事,轉而道:“這件事容後再議……謝閣老,您今日前來不會是專門來找哀家說這個的吧?可還有別的什麼重要事情要說?”

謝遷看了劉瑾一眼,他原本是找張太后告劉瑾的狀,但現在劉瑾就在旁站着,他當面指責的話無異於跟劉瑾撕破臉皮,況且有些話他說不出口,畢竟之前他對劉瑾服軟才換得那些下獄的朝臣平安無恙。如果此時他當着劉瑾的面告狀,有背信棄義之嫌。

謝遷不能直紓胸臆,有些不甘心,只能以隱晦的方式,藉着自己退休之事,對張太后進行提醒。

“太后明鑑,陛下登基一年有餘,朝中老臣基本致仕歸鄉,老臣再留在朝中不太合適,只能請求歸田。不過老臣離開朝堂前,有些事不放心,想跟陛下說,卻多日未曾有跟陛下當面徹談之機會,只能向太后進言。”

張太后微微蹙眉,沒說什麼,劉瑾卻笑盈盈道:“謝閣老在太后面前,可要謹言慎行啊,很多事您說出口,怕是不太合適。”

謝遷被劉瑾威脅,不爲所動,嘴裡繼續說道:“陛下不思朝政,一心沉迷逸樂,實在有失仁君典範,甚至朝臣想見陛下一面都難,以至於先皇勵精圖治每日不輟朝的傳統就此打破,老臣實在無比痛惜。”

這話說出來,張太后眉頭皺得更深,搖頭道:“謝閣老,哀家知道,皇兒登基後是有些荒唐,但始終能恪守帝王本分,朝臣對他的評價也很高,怎到了您這裡,對皇兒的看法如此之低呢?”

謝遷畢竟是在攻擊她兒子,張太后聽到後心裡不爽,直接出言質問。

劉瑾在朝不但把持朝政,還收買拉攏張太后的身邊人,以至於張太后對朱厚照的情況瞭解不多,尤其涉及朱厚照吃喝玩樂之事都被劉瑾有意弱化,劉瑾甚至讓人不斷地在張太后面前說朱厚照的好話,讓張太后以爲朱厚照只是稍微有些胡鬧,未讓朝堂陷入混亂。

至於什麼閹黨把持朝政,張太后一概不知。

要說張太后稍微明白一些的便是朱厚照喜歡民間女子,再就是朝堂上的事情由劉瑾這位“能臣”盡心輔佐,旁人對劉瑾的評價很高。

但現在張太后從謝遷這裡聽說的事情,明顯跟平時得到的訊息不同。

劉瑾在旁幫腔:“謝閣老,您也是,陛下如今做事勤懇,就算不是每日上朝,但基本朝事都有過問……您如此說陛下,那就是您的不對了!”

在張太后面前,劉瑾表現出一副力挺皇帝的姿態,看起來忠心耿耿,但實際上這一切始作俑者根本就是劉瑾本人。

謝遷沒爲自己的話做出解釋,繼續說道:“太后或許有些事情不是很明瞭,老臣只能將自己所知,一一呈奏。”

“老臣之前曾試圖覲見陛下,卻是久不得恩旨,陛下已有一個月未曾臨朝……還有,陛下在宮外建立豹房,寵信市井小人,甚至與之同吃同睡,有失帝王體面。老臣走之前,只能將事實告知太后……”

張太后見謝遷說得心灰意冷,心中一陣迷惑。她知道謝遷不會造次,如果別人說這些,她早就發怒了,但唯獨謝遷說出來,她願意傾聽。

張太后一直對謝遷懷有感恩之心,要不是謝遷,弘治帝當年至少也會納幾房妃嬪,而不會跟她一輩子相敬如賓。

她感覺事情應該跟劉瑾有關,而劉瑾跟謝遷前後腳到來,其中必然存在什麼貓膩。

張太后雖然看起來什麼事都不管,但不代表她一點頭腦都沒有,否則她也不可能讓弘治帝三千寵愛集於她一身,張太后很聰明,沒貿然評價這件事,而是嘆息道:

“閣老既然要離開朝堂,想來思量已久,哀家身居內宮,不適合過問這件事,還是讓陛下親自挽留吧,哀家就不在多說了。至於謝閣老所說之事,哀家會轉告皇兒,平時也會多提點,讓皇兒勤勉政務。”

謝遷聽到這承諾,沒太當回事,但他內心有種“該說的話我已經說了剩下的事情我不再管了”的釋然,好像已經完成離開朝堂前的所有準備。

劉瑾見氣氛有些不太對勁,靈機一動:“太后娘娘,老奴聽聞,謝閣老的孫女婿……也就是新任兵部尚書沈大人即將要回京了。”

雖然沈溪的事情在朝堂上傳開了,但並沒有傳到張太后這裡,張太后聽到後,不由燦爛一笑:

“當真如此?那可真是有趣,謝閣老眼光不錯,這位沈狀元,當初哀家便覺得他有幾分本事,先皇對他稱讚有加,一路破格提拔,小小年紀便官至二品,在朝名望卓著……未曾想如今他已貴爲兵部尚書。”

謝遷聽到這話,認爲劉瑾這是在威脅自己,但他面不改色,只是向張太后恭敬行禮,關於沈溪的事情,他一句都不想聽。

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六一八章 再來五炮(第五更)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二二三一章 有罪第三十七章 周旋(求下三江票)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六〇二章 關鍵是密旨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〇二六章 偷聽(第二更)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二二一四章 讓你過河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八四八章 言而無信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二四四〇章 揭破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六四三章 值得信任第一五六六章 ****第二五七三章 紅顏難覓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〇四五章 太監之爭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