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

自古民不與官鬥,又所謂官官相衛。

可惜沈明文不懂這道理,他以爲分家是沈家內部的事情,卻不知沈家五房已是官家中人,不再跟他講什麼道理。

有個笑話叫“堂下何人,緣何狀告本官”,所以就算沈家五房不佔理,但幾乎所有大明衙門能把這個案子辦成有利於周氏和沈明鈞夫婦的鐵案。

更何況,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沈明文兩口子胡攪蠻纏。

事情突然鬧上官府,很快又塵埃落定!

寧化縣令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壓根兒就不提沈家分家的事情,單問沈家外債,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縣衙直接扣押沈家兩處宅子的房契地契,轉賣還債,沈明文夫婦連個屁都放不出來。

回去的路上,大房夫婦二人忽然意識到,由始至終他們都被人牽着鼻子走,被人給耍了……現在沈家連房子沒能保住,至於分家也沒什麼好分的,本來兩口子還想把兩處宅子都佔下,等回頭賣一處出去,又或者隔成一個個小院子租賃,就此衣食無憂呢。

好事想得太多,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知道兩處宅子是沈家用來抵債的,而權勢熏天的五房又從京城回來了,誰人敢買?

到頭來只能用宅子抵債,那時兩處宅子便落到周氏手上,周氏所花銀子,不過是幫沈家還外債以及李氏出殯,花銷絕對遠少於兩處宅子的實際價格,周氏名正言順便將宅子收回手中。

在這件事上就算頗費周章,多花點兒銀子,周氏也心甘情願。

現在不是花銀子,又或者花多少銀子的問題,她就是爲自己這二十年來所受委屈出一口惡氣,周氏要證明自己可以把沈家控制在手中,等別人再提及寧化沈家時,不再提什麼老太太李氏和長房的沈明文,直接便說她周氏教導兒子考中狀元。

沈明文這啞巴虧從一開始就吃定了,只是在謝韻兒點醒之前,周氏沒意識到自己有多大能量。

這事就算最後鬧到福建布政使司衙門,也沒人會支持沈明文。

官場上就算不是熟識的官員,也不會在涉及官眷問題上,讓官員吃虧,禮尚往來那是必須的。

官員們想的是,今天幫沈溪個忙,將來有什麼事情求上門,沈溪必然也會施加援手,這便是官場上的規矩。

再者這件事,由於有謝韻兒出謀劃策,周氏所做所爲都合乎情理,從借銀子到最後把宅子抵押出去還債,可說一切盡在掌握,就算鬧到皇帝那裡,也挑不出毛病。

沈明文是沈家的長子,可以按照他的規矩分家,但如今沈家只剩下空殼子,想怎麼分都行,周氏不打算從其他幾房那邊再討要什麼東西。

就連桃花村的老宅,周氏也不稀罕,她一輩子最大的夢魘就是桃花村生活那些年,日子過得苦不堪言,她不想回憶那段受罪生涯。

在周氏看來,最好沈明文夫婦搬回村子,繼續過遭罪的苦日子,那才皆大歡喜。

……

……

沈家分家的事情,沈溪由始至終一無所知,但他已經有所預計。

沈家上下什麼德行,他一清二楚,以前有個老太太李氏鎮着,一切還好。現在李氏一走,沈家必然羣魔亂舞,在他看來,自己的老孃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甚至因爲有周氏,沈家的局勢會更亂,甚至不想分家也得分家。

沈溪此時正出兵桂林府,一路沿洛清江、太和江北上,抵達永福縣城後,地勢突然變得平坦開闊,廣西省治臨桂城已然在望。

永福縣城之前就已順利光復,以至於沈溪到來時,城中老早就準備迎候事宜,在沈溪率兵進駐縣城後,具體問了一下臨桂那邊的情況,得知桂林府周邊叛軍這半月內已經減少許多。

永福縣令林澈向沈溪講述了這兩月來桂林府的情況,沈溪讓蘇敬楊、王禾、風昭原等人旁聽。

林澈將情況說明後,沈溪打量蘇敬楊跟王禾,問道:“幾位將軍,你們對於進兵桂林府城之事,有何意見?”

蘇敬楊道:“大人,既然叛軍聞聽您到來,已陸續撤兵,三軍爲何不就此在周邊掃蕩一番,將叛軍徹底剷除,何必眼巴巴趕去臨桂?”

王禾也道:“是啊大人,此時再前往臨桂城,似乎沒什麼必要!”

風昭原有些疑惑,兩位都指揮使大人怎麼了,平時都在搶功,現在快到桂林府城了,似乎又不着急了,一個個都要讓出功勞。

沈溪對麾下將領的心態一清二楚,王禾跟蘇敬楊不想進兵臨桂,是擔心一旦進城,戰事打成防守戰,建功立業的機會立馬降低,還不如請沈溪算準叛軍所在位置,來個“釜底抽薪”,將之徹底剷除,如此功勞有了,官兵士氣也起來了,可以速戰速決早日回治所,不用在外忍受風餐露宿之苦。

沈溪道:“一切按照計劃執行,臨桂城越早抵達,越能向朝廷表明我們平叛的決心和勇氣。至於叛軍怎麼打,要根據實際情況籌謀,你們回去傳令三軍,明早開拔,向臨桂城進發!”

林澈好奇地問道:“沈尚書,您在本縣只停留一晚?”

沈溪點頭:“半道不宜停留太久,只有抵達臨桂城下本官才能安心,這是朝廷交待的差事,本官不過是奉命而爲!”

……

……

沈溪一切都公事公辦,先到臨桂城,再思考怎麼破叛軍。

現在很多事已不是沈溪能決定,自他出現在桂北大地,叛軍已從全面進攻轉變爲全面防守。

叛軍見好就收,其主力自動放棄了臨桂城以南的城池,陸續撤向桂林府北面的山林。

沈溪若帶兵掃滅各少數民族村寨,等一個個山頭打下來指不定到猴年馬月了。

而且沈溪不想攻打這些位於深山中的村寨,攻下來意義不大,這裡的村民原本就未完全服王化,朝廷一向“以夷制夷”治理地方事務,沈溪把村寨攻陷,又不搞種族屠殺,居民如何安置會成大問題。

沈溪決定先按照朝廷的吩咐行事,抵達臨桂城下再說。

至於叛軍會不會撤離後突然聚集發起突襲,那是後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沈溪不會先設下框架限制自己手腳。

之前沈溪精心設計幾個誘敵深入的計策,現在一概不能用,朝廷讓他節調西南六省兵馬,那他就直接進兵臨桂,只要臨桂城池不失,他的差事就算出色完成,朝廷無法追究責任,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當晚,沈溪又習慣性地熬夜看公文。

少了惠娘和李衿陪伴,他感覺無比的落寞,以他這樣一個不容於時代的人來說,最怕孤單,但很多時候他又必須承受孤單,所以儘量找一些事情做,讓忙碌來麻痹自己。

沈溪一直熬到深夜才把公文看完,就在他準備回寢帳歇息時,雲柳和熙兒帶着情報回來,這次她們隨軍負責軍中所有情報事宜,進出沈溪的營帳屬於平常事。

侍衛通報後,雲柳二女進帳,並列于帥案前,說話的事情基本由雲柳完成,熙兒說話辦事能力尚有不足。

“……沈大人,叛軍基本已是強弩之末,在您出兵柳州府後,叛軍一鬨而散,即便那些心存僥倖想看看風向的異族武裝也都龜縮在桂林府城北面的義寧、靈川、興安等縣城,隨時可能撤走,大人兵鋒所指,叛軍節節敗退……”

根據雲柳和熙兒調查,叛軍已不想跟官軍纏鬥,因爲他們發現無利可圖。

普通的縣城倒是能攻打下來,也僅限於劫掠,地方百姓會被他們哄搶,但所得有限。再大一些的如柳州府、寶慶府等府城,他們基本就難以染指了,更別說是臨桂這樣的省治,就算因官軍不作爲,他們可以做到兵馬圍城,也始終無法攻取,因爲他們缺少攻城器械。

沈溪道:“桂林府城那邊,可有聯絡上?城裡情況如何?”

雲柳恭謹地道:“臨桂城裡雖然缺少糧食,但大抵還能堅持幾個月,叛軍在減輕對桂林府城的圍困後,許多物資已經能通過水路運送進城,大人不必爲此擔心。至於城中聯絡之人,屬下已經找到,這些人會將城內情況源源不斷送出,只是……尚需一日左右……”

沈溪微微點頭:“你們辛苦了,回去後早些歇息,明日還有事情做!”

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一五六七章 翅膀硬了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五一三章 家醜(第一更,求訂閱)第七〇一章 家花野花(第三更)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一八三三章 戰報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三九〇章 武舉人(第三更)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二九三章 獻首級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五五〇章 白馬客棧見故人(第一更)第八四四章 喜事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一三一七章 弘治十七年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二五七七章 賬目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四八八章 生日禮物(第一更)第一四八〇章 理念差異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二三五七章 誰之錯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二〇八四章 口無遮攔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一九六章 英雄歸來(第五更)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四一九章 生意人本色(第二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