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

無論李氏病危這件事是否系沈家人杜撰,沈明鈞夫婦都要回鄉探望,因爲李氏是沈明鈞的母親,整個沈家輩分最高的人。

作爲子孫,長輩病危,除非是像沈溪一樣有特別緊急的軍務在身,否則就算在朝爲官,也需要回鄉探望。

對於周氏來說,沒法在兒子轄地作威作福,卻要回汀州府探望李氏,讓她很不甘心。

周氏叫來謝韻兒商議。

這年頭孝道爲先,不忠不孝根本就無法在世間立足,更何況如今沈溪已經入仕,作爲父母和妻子,更是得注重孝道,否則就會被御史言官攻訐。在不得已的情況,一家人只能調頭南下,逆贛江而上,前往贛南贛州府城贛縣,再折而向東,在瑞金縣的古城鎮上岸,往寧化縣而去。

即便武昌府就在眼前,沈氏一門也無法前去享福。

而此時的沈溪,尚未得到李氏病危的消息。

其實李氏病危的消息原本是要帶給沈溪的,因報訊人正好路過九江,結果探知沈溪領兵去湖廣南部了,前往武昌府已無意義,正感彷徨間,忽然知道沈家人到來,大喜過望,於是陰差陽錯下,消息穿到沈家人耳中。

既然得到消息,就算周氏再怎麼不情願,也只能動身返回閩西老家,不但她和沈明鈞要回去,連李氏的孫媳婦謝韻兒、林黛和謝恆奴也要一併前往。

此時寧化那邊,沈家上下六神無主。

指望沈明文把家撐起來,根本就是奢望,這才大半年工夫,沈家已亂成一鍋粥。以前李氏再怎麼霸道,至少把沈家財政打理得井井有條,不至於入不敷出,但現在沈明文夫婦,真把自己當成世家大族看待,吃好喝好,家道迅速敗落。

這會兒誰都希望沈明鈞夫婦回來,倒不是說希望沈明鈞夫婦主持家業,而是希望他們能送銀子回來應急,把沈家外債還了。

現在沈家不僅把多年積蓄敗光,還欠下不少外債,別人看在沈溪是朝中大員的面子上借錢,但光借不還,沈溪這一房又不見蹤影,沒人願意再繼續借錢了。

之前沈溪爲沈家置辦的房產和田地,被沈明文夫婦陸續變賣,到現在已經是坐吃山空,無以爲繼。

誰說起寧化沈家,都不由搖頭嘆息,認定已是強弩之末,若是沒有沈溪,根本就不可能再度中興。

但那些看衰沈家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一點,只要沈溪在,沈家依然會重新站在世家大族之列,但那時的沈家,已不再由李氏主持、由沈明文這一代人組成的沈家,而是由沈溪主持的由其後人形成的新沈家,不過那時沈家將不再是普通寒門,而將成爲真正的豪門望族。

……

……

當沈溪得知李氏病危的消息時,人已經在辰州府南部黔陽縣境,此時大軍已渡過沅水,馬上就要進入靖州地面。

對於李氏病危的消息,沈溪未加懷疑,因爲他不覺得沈家人會用虛報李氏病況的方式騙取自己和父母回去。

沈溪拿着沈永卓從寧化縣老家寫來的信函,一個人坐在寢帳中看了許久,多少有些感慨,惠娘走到他身後,問道:“老爺不準備回去看看嗎?”

沈溪看了惠娘一眼,將惠娘落在他肩膀的手握住,問道:“回哪裡?寧化縣嗎?既然已從那閩西小縣出來,作何還要回去?人終歸都要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老太太活了大半輩子,她該做的事情,都已完成,還有何遺憾?”

惠娘想了想,什麼都說不出來。

沈溪道:“老太太這輩子,所作所爲,全都是爲了沈家中興,現在她已看到這一天,我中了狀元,如今已是朝廷正二品大員,比之祖上一府同知的官品不知道高了多少,雖然未必能給沈家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好處,但至少沈家子弟會逐漸從那偏僻之地走出來,子孫後代將來想要讀書,不再是奢望。”

“至於沈家子孫能學到什麼程度,那就得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在這時代,能無憂無慮拿起書本,本來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們可以藉此把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被時代左右……”

不知不覺間,沈溪把話題說得很深沉,因爲李氏病危,對沈溪的心態產生一定影響。

惠娘道:“相公年幼時,遭遇家裡不公正對待,讀書都是自己想辦法,甚至好幾次面臨輟學的危機……相公,你就不恨老夫人嗎?”

沈溪苦笑一下,神色中滿是感慨:“人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在這個時代的定位,可以抗爭命運,但必須要有與之匹配的資質和才能。”

“我的那個老祖母,雖然對我百般刁難,但我並不覺得她有什麼錯,至少在她的邏輯中,她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家族中興這一目的,她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來成就一個夢想,這沒有錯,只是她選擇犧牲的人錯了……”

沈溪並未說恨不恨李氏的問題,要說沈溪完全不介意李氏的偏心,那不可能,以前他就想盡辦法,讓沈明鈞夫婦和自己竭力逃脫李氏的束縛,過自己的日子,這樣他纔有機會讀書考科舉,進入士紳階層。

沈溪道:“這個時代雖然社會等級分明,但只要人們能接觸書本,便可以通過科舉改變命運,我可以入朝爲仕,改變沈家的地位,讓沈家從寒門變成書香門第,全賴於此。”

“若不是有科舉這條路,我未必能出頭,這世上,歸根結底只有當官纔有話語權,否則哪怕再有錢也只是待宰的豬羊。如果朝廷不給下層寒門子弟這樣一條通道,寒門子弟只能沉淪,永遠都找不到出路!”

惠娘不再說及沈家的事情,她發現沈溪因李氏病危一事而變得意志消沉,她不想給沈溪施加任何壓力,因爲她覺得,作爲沈溪身邊的女人,是要幫他分憂,而不是添堵。

“也罷!”

沈溪放下信函,站起身來到營帳門口,往外看了一眼,道,“老太太若真的走了,那以前的沈家就算徹底分崩離析,沈家各房會自己過自己的日子,沈氏子弟將來能混成什麼模樣,全靠自己。”

“但不管怎麼樣,沈氏族人都可以通過讀書謀求出路,要是哪一房對做學問沒興趣,又或者在科舉上連續碰壁,只要爲人勤懇踏實,我都會幫他們,讓他們在衙門裡混個鐵飯碗,就算不能大富大貴,也可一生衣食無憂……”

惠娘道:“那老爺就不再問家裡的事情了?”

沈溪點頭道:“我會派五哥代表我回去,看看老太太的情況……不過我料想,五哥這次回去也未必能見到老太太最後一面,站在沈家列祖列宗的角度,她是我們沈家的大功臣,她這一生已將她的責任盡完,即便這個時候逝世,沈家列祖列宗也絕不會怪她……即便要怪,也只能怪我,因爲我對家庭觀念不強,才導致老太太苦心經營的沈家這麼個大家族分崩離析,從這點上來說,我纔是罪人!”

第一一七五章 困城(中)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二七六章 私下認錯第二六四六章 收場第二二一章 老騙子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二〇一章 救人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一一五四章 活靶子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一五六二章 捉放曹第五九五章 收買人手(第一更)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禮時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四更)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一〇九章 以退爲進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五十五章 不顧家的老爹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〇九一章 巴結權貴第一九五一章 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