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

這段時間謝遷安心留在家中,除了回京那天見過劉大夏一面,再就是接見前來謝府問候的王華,但王華很識趣,沒有問謝遷南下目的。

但今日李東陽登門,謝遷便感覺壓力巨大。

因李東陽年長兩歲,在內閣的地位又比謝遷高,二人雖是至交好友,但謝遷覺得自己的事情很難瞞住李東陽,心裡實在沒底。

李東陽帶着禮物而來,一幅他自己畫的山水畫,上門題有一首小詩《薊門煙樹》:薊丘城外訪遺縱,樹色煙光遠更重……這是李東陽三個月前的作品,一經問世便叫好聲不絕,帶着這幅畫上門,足以顯示其誠意。

除此之外,上門還得有個由頭,李東陽打着的名號是內閣有要事無法決斷,特前來跟謝遷商議,他拿來的奏本,全都是這段時間陸續被司禮監駁回的票擬,足足有五六份之多。

老友登門,謝遷再怎麼忌憚,也只能以禮相待。

謝府書房,未等李東陽開口,謝遷先表明自己的態度:“賓之此番前來,敘舊可以,問奏事也可,但唯獨不可談及某南下公事。若賓之執意而爲,現在便可離去,因爲某絕對不會透露隻字片語!”

李東陽老謀深算,施施然坐下:“愚兄此番前來,乃問計賢弟奏本事……於喬不在京這幾月,內閣運轉遲滯,有許多公文積壓,少了以往那種如臂使指的流暢自如感。內閣離不開於喬,望賢弟早日迴歸……”

李東陽平日不太喜歡恭維人,但這次他把謝遷捧得很高,表示謝遷在內閣不可或缺。

謝遷心情略微放鬆,接過奏本,一份份細細端詳,頓時覺得這工作無比熟悉……這正是他以前每天都要做的,朝中大小事情都要做出批覆,等於是代天子處理政務,儼然是以一人決定天下事,有一種天下大勢盡在掌控中的錯覺。

看完奏本,謝遷搖頭感慨:“不知覺離京數月,再接觸奏本,竟有親切之感。做了半輩子翰林官,突然外出執行公務,心力交瘁,方感覺做閣臣其實也不錯!”

李東陽好奇地問道:“莫非於喬南下,有什麼秘辛不成?做的工作跟閣臣全不相干?之前陛下可不是如此說法……”

謝遷正要矢口否認,突然想到,皇帝從未對他到地方做什麼事向朝臣有過交待,現在李東陽分明是在套他的話,頓時驚出一身冷汗,心想:“還好我腦子裡有一根弦,時刻提醒,這纔沒中賓之的圈套!”

謝遷整理了一下思緒,笑着說:“若賓之想誆騙某,騙取口風,請免開尊口!某這幾月雖然奔波勞碌,但所做大抵對家國有益,並非是被投閒置散。倒是賓之在朝中協助劉少傅主持票擬,勞苦功高……”

此後,謝遷便對自己南行之事三緘其口,無論李東陽怎麼旁敲側擊,都無法獲得有用的信息。

李東陽就算猜出太子真的南下了,而謝遷也的確爲找尋太子出京,但沒有謝遷的“口供”,光靠猜測無濟於事,根本沒法證明太子胡作非爲。

說查明真相是爲太子着想,可以讓皇帝加強對太子的教導,讓太子循規蹈矩,不再犯錯,但其實是爲突顯文官集團在朝中的地位。在這一點上,劉健和李東陽都是有私心!

謝遷也有私心,他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要幫助沈溪,扶持太子,輔佐皇帝。若保守秘密便能維護皇室尊嚴,維護朝局穩定,謝遷自然怎麼都會努力做到。況且,隨時跟皇帝站在一條線上,自己的仕途也能落得個善始善終,不至於被遷怒。

至於劉健和李東陽是否會被朝廷怪罪,那又另當別論了。

謝遷回朝,對於沈溪來說是一件好事,如此他在國家的權力核心層又重新有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之前沈溪發到京城關於湖廣地方叛亂的奏本,終於有人可以爲他票擬,交由司禮監定奪,再由朝廷下發公文,讓地方上籌措糧草物資。

但實際上沈溪已提前上路,有沒有新的糧草輜重在他看來已不那麼重要,畢竟兵馬已向寶慶府進發,再談糧草的問題有些來不及了。

而且,沈溪始終認爲,手頭上這些兵馬已足夠應對地方叛亂。

一位總督,兩位都指揮使,就差把湖廣行都指揮使司指揮使一併叫來,湊一桌麻將了,堂堂兩省總督親自前來湖廣西部和南部平叛,原本就有大材小用的嫌疑,連沈溪自己也覺得有些憋屈。

我好歹是在宣府和京城跟韃靼人交戰,金戈鐵馬立下赫赫戰功的大人物,你讓我來大明犄角旮旯的荒山野嶺,跟地方少數民族叛軍交戰?這不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但沈溪治下出現叛亂,且當初朱祐樘讓他到南方履職時,明確指出湖廣可能會有亂事需他平定,現在連州府都已失守,如果他再不上陣實在說不過去。

下攝市,沈溪把王禾和蘇敬楊送上路後,自己也帶着從兩省軍隊中抽調的四百兵馬,輕裝上陣,慢悠悠向寶慶府進發。

沈溪走的是衡州府一線,在他看來,走湘鄉最大的問題是後半程不好走,需翻山越嶺,道路甚爲崎嶇,雖然走水路好一點兒,但由於資水水流湍急,落差有些大,逆流而行尤爲危險,所以他寧可繞遠路,人也舒服許多。

七月初八,沈溪一行抵達衡州府。

在蒸水埠巡檢司駐地,沈溪找人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叛軍在衡州府西南面的永州府東安縣掃了一圈,便龜縮回了寶慶府南部的新寧。目前,接到湖廣都司衙門命令,衡州衛、永州衛兵馬早已集結,整裝待發,沈溪要調動兵馬僅是一紙公文的事情。

至於王禾從南路向寶慶府進發的人馬,是在三天前,也就是七月初五過的衡州府,沈溪大致推算了下,以王禾進兵的速度,八天內趕到寶慶府城應沒多大問題,就看後半程是否順利了,如果遇上塌方和泥石流等問題,會有一定麻煩。

衡州知府陸源親自到靠近官驛修建的軍營拜見沈溪,當看到沈溪這個主帥身邊只帶有四百兵馬,有些震驚,他原以爲王禾領了兩千兵馬過去,沈溪這個殿後的主帥怎麼也會帶五六千人,他以這個作爲標準爲沈溪部準備好了犒賞物資。

沈溪解釋道:“讓陸知府費心了,本官雖親臨戰場督戰,但真正領兵之人乃是兩位都指揮使,他們纔是我大明軍隊的中堅,而本官帶的這點兒人馬,最多隻是到前線爲他們搖旗吶喊……”

陸源雖然不像軍中將士對沈溪那般推崇,但也知道沈溪這幾年立下戰功無數,到湖廣屬於屈才,當下道:

“沈中丞太過謙虛了,東南和宣府、京城幾戰,沈中丞居功至偉,下官雖在偏遠貧瘠之地任職,卻也聽聞沈中丞的赫赫威名。有沈中丞親自率部前來地方平叛,料想地方亂事會在旬日內平息……”

沈溪笑道:“那就承陸知府美言了……唉,目前前方所有情況都是一團迷霧,本官實在不敢做如此妄想啊!”

二人親密交談,陸源有意無意提及沈溪在翰林院和詹事府的經歷。

其實在陸源這樣進士出身的官員看來,沈溪憑藉着翰林官的身份,根本就不用走軍旅之途。

以沈溪現在的身份和地位,幾可跟尚書、侍郎等朝官平起平坐,更別說是沈溪將來返京迴歸權力核心後,以其跟太子的良好關係,有很大的機率位極人臣,陸源爲自己將來的仕途,打定主意要跟沈溪搞好關係。

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五三〇章 朝上吵,朝下和(第五更)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七〇八章 各有立場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五六六章 ****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一一四章 每到佳節少一人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八九四章 振夫綱(求保底月票)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軍就回頭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五三四章 假綁架,真獻策(第四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三七三章 大宅門裡的女人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七六四章 實權在手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五十八章 家書值萬金第三七六章 周胖子(求訂閱)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二一一二章 進內廷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