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

馬文升和張懋剛回到皇宮,就被傳到乾清宮議事,與二人一道回來的,還有內閣大學士謝遷。

馬文升雖然站在沈溪這邊,但在回來的路上,馬文升跟謝遷商議了沈溪立下的功勳,仍舊維持了謝遷之前的看法,那就是不能讓沈溪被拔擢得太高。

升得越高,可能跌得越慘!

謝遷這會兒已經深深感覺到劉健、李東陽對於沈溪的惡意,他知道,沈溪要在朝中立足,必須要得到文官集團的諒解和支持,而不是排擠打壓。

馬文升道:“陛下,老臣以爲,此戰之功,主要在於三軍將士浴血奮戰。延綏巡撫麾下兵馬,被困於土木堡,絕地反擊,奮起一戰,終令韃靼數萬兵馬折損於土木堡,此非延綏巡撫一人之功,而應褒獎全軍!”

相較於朝中其他大臣,馬文升對沈溪,以及此戰的評價,算是比較中肯。

就算沈溪有功,皇帝也應該在這次戰事之中,重點獎賞有功將士,而不是把沈溪捧得太高,畢竟三邊總督劉大夏還沒回來。

劉大夏雖然有戰敗之過,又被韃靼人矇騙,但他總算是率部先後光復延綏鎮和寧夏鎮,克復城池無數。

劉大夏率領的纔是正統的邊軍,如果把沈溪帶的京營兵捧得太高,邊軍方面必然不樂意,以後大明可主要是依靠邊軍來戍守邊疆,而不是京營兵馬,馬文升其實是在提醒皇帝要分清獎賞的主次。

朱祐樘卻好像沒聽到馬文升說的話,看向劉健,問道:“劉少傅,沈卿家如今已然回到京城,長期征戰身心俱疲,需要一段時間靜養,暫無法赴三邊履任延綏巡撫。下一步,由誰來接替沈溪最爲合適?”

劉健聽出來了,皇帝是想把沈溪留在京城,爲皇室所用。他遲疑地說道:“以右副都御史王瓊代之最爲合適,如今他於三邊之地整頓兵馬糧草,做事穩妥,非他不可!”

因爲之前王瓊就在延綏負責糧草和戰馬的籌備,是在朱祐樘決心對韃靼一戰之後,才調兵部尚書劉大夏和保國公朱暉前往,接管三邊防務。

十天前朱暉的下落已經找到。

當日劉大夏率兵出擊草原,朱暉負責鎮守榆林衛城,同時負責劉大夏部的糧草供給。結果劉大夏出征草原七天後,朱暉接到急報,稱劉大夏在黃河南岸的大樹灣地區全殲三千餘韃子,繳獲無數,但需要榆林這邊派出兵馬去押解俘虜和戰利品回來。朱暉聞聽後心癢難耐,不顧屬下反對,一心帶兵馬前去接應,以便從劉大夏手裡分得功勞。

爲了安全考慮,朱暉帶走榆林衛大半人馬,結果在過榆溪河時遭到韃靼兵馬突襲。朱暉驚慌失措,置手下大軍於不顧,只帶着幾十個親衛逃跑,結果逃回榆林衛城時,發現韃靼兵馬正在攻城。

朱暉這才知道中了韃靼人的調虎離山之計,只得繼續南逃,一路上幾次遭遇韃靼遊騎,幾十個親衛到最後只剩下三人,狼狽逃入綏德州,躲進淮寧河源頭的一個村落,由於周邊羣山阻隔,通訊困難,即便後來劉大夏光復榆林衛和寧夏衛,朱暉也不知情。進入冬月後村子裡糧草吃緊,朱暉手下跟隨村民到綏德州購買糧食,才知道明軍動向,於是主動亮明身份,如今朱暉正在趕來京城的路上。

由於朱暉逃亡,這段時間三邊糧草基本都是由轉任寧夏巡撫的王瓊在具體負責,這位歷史上的名臣,能力卓著,調度得法,爲劉大夏反撲韃靼人並接連獲取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沈溪接替朱暉擔任延綏巡撫,本來應該做的便是王瓊現在正在履行的差事,沈溪回到京城,西北之地的糧草總需要調集,劉健舉薦王瓊,其實在朱佑樘看來再合適不過。

朱祐樘點頭道:“王卿家在三邊,兢兢業業,朕決定將他官升一級,以右都御史代行三邊巡撫事,諸位卿家以爲如何?”

朱祐樘重用王瓊,其實是要平衡一下劉健等文官集團的勢力,現在朱祐樘想把邊軍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而王瓊一直在地方任職,並未與劉健和李東陽有過多交往,所以想將此人調爲己用。

連劉健和皇帝都看好的事情,在場自然沒有大臣反對,都表示贊同皇帝的決定。

只有謝遷暗自嘀咕:“沈溪小兒剛在獻俘典禮上風光一把,現在尚未確定他的去處,就這麼簡單革了差事,陛下行事實在讓人不可理喻!”

無論如何,謝遷都站在沈溪的立場考慮事情,只是他遵循儒家中庸之道,不想讓沈溪鋒芒畢露。

謝遷考慮的問題,皇帝其實想到了,現在卸了沈溪的職,必須要找個合適的職位給沈溪補上,這也算是對功臣的交待。

朱祐樘問道:“劉少傅,馬尚書,現如今沈卿家回到京中,暫且不再負責西北、東南之事,你們看,給他派遣何等差事爲宜啊?”

這問題,直接把劉健和馬文升這兩名頂級文臣給難住了。

皇帝給了前提條件,沈溪現在不再負責西北和東南的事情,意思就是不能再把沈溪發配到東南去當什麼三省督撫,也不能讓沈溪再去西北任職,就算讓他去當三邊總督也不行,皇帝就差說,朕要留沈溪在朝中,最好是在六部中任差,隨時能幫朕解決難題。

馬文升作爲吏部尚書,對於朝中職位空缺,最清楚不過,當下出列稟奏:“陛下,沈中丞乃是以右都御史出巡延綏之地,得勝歸來,即便不升,也不宜降職,如今六部九卿中,官缺寥寥無幾,所剩者,不過戶部右侍郎而已!”

戶部缺了個右侍郎,這件事在朝中已不是秘密,因爲入秋邊關就在打仗,京城隨即戒嚴,雖然戶部省了秋糧入庫的麻煩,但卻在糧草調配上顧此失彼,之後京師被困,戶部很多事情都開展不下去,加上皇帝病重,戶部右侍郎的職務便一直虛懸。

馬文升的意思,是讓沈溪擔當戶部右侍郎。

在大明,地方官員以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身份內調,可進侍郎,以督撫內調,基本就是擔當尚書之位。

把沈溪從延綏巡撫這個職務上內調,當個戶部侍郎,對沈溪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虧待,但以沈溪的年歲,十七歲就有機會晉升爲大明六部核心的戶部堂官,在整個大明歷史上都不曾出現過。

朱祐樘稍微琢磨了一下,要同時滿足把沈溪留在京城,還要委以合適的差事這兩個條件,戶部侍郎這個職務應該算是比較合適,總不能讓沈溪十七歲就當六部尚書吧?雖然沈溪在幾次平匪、平虜之戰中有極佳的發揮,但始終沒有主持六部工作的經驗,一個有能力的地方官跟一個合格的京官,始終是有差距的。

朱祐樘其實也想把沈溪留在京城多歷練幾年。

給個侍郎的身份,讓沈溪幹一段時間,如果可以,就繼續留任,如果不行,就調沈溪去宣府大同,或者是遼東、三邊之地當個督撫,幫朝廷屯田練兵,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反正這會兒朱祐樘已經認定,要麼把沈溪留在京城,要麼調往九邊之地,就這兩個選擇,既然沈溪之前幾年一直都在外任差,現在調回京城,也算是對沈溪的一種補償。

從延綏巡撫到戶部侍郎,看似降職,但其實是明降暗升。

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二六一二章 災區見聞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五十八章 家書值萬金第一六九四章 巧取豪奪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五九三章 走私案(第三更)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一五〇五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門(求月票)第一八二一章 小辮子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二〇一章 救人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二二七四章 比試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習?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讀物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七二一章 報復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一二二章 暫時平安(第四更,求月票)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四八二章 無奈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十二章 進城(求收藏)第一三一章前途不可限量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