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

沈溪原本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來參加這樣一次略顯倉促和突兀的獻俘儀式,畢竟在場有這麼多德高望重的大臣,甚至皇帝還派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擔任欽差,料想怎麼也輪不到自己來主持儀式。

但看蕭敬的神態,沈溪才知道絕不是客氣一句那麼簡單,似乎皇帝真的曾交待過,讓他來主持獻俘。

沈溪再次推辭道:“蕭公公,這不合適吧?”

蕭敬笑眯眯地說道:“沈中丞,這是您麾下兵馬,如今凱旋歸來,不應該由您親自來主持老部隊的進城儀式嗎?您就別推辭了……”說着,他靠近沈溪,低聲道,“這可是陛下親自吩咐的,您必須要遵從!”

連皇帝的名號都擡了出來,沈溪自然沒理由拒絕,當下勉爲其難地答應下來。

另一邊,張懋帶着王守仁等人已經登上了正陽門城樓,而沈溪作爲入城儀式的主持人,不需要上城樓,只需守在正陽門內,主持大局。

“沈中丞,請!”蕭敬伸出右手作出個“請”的手勢。

頭戴官帽、身着武官鬥牛服的張鶴齡走了過來。作爲五軍都督府都督,京營提督,張鶴齡在軍中的地位很高,這主要是弘治皇帝器重張皇后孃家人,所以將兩兄弟從白身一下子便提到高位上,除了忠心皇室,別無出路。

弘治皇帝對張鶴齡採取的是既不打壓,也不過多扶持的態度,這樣張氏兄弟既有一定的權力,但又因爲是倖進之臣在朝中沒有根基,沒有辦法威脅到文官集團,如此便讓張鶴齡少了謀朝篡位的野心,只能專心扶持皇室。

張鶴齡道:“沈巡撫,看你這模樣,應該未曾有過主持這種大型典禮的經驗吧?”

沈溪微笑着拱手,回答道:“壽寧侯說的是,在下的確沒有經驗,就怕惹出亂子來,貽笑大方!”

張鶴齡性格相對平和,對沈溪沒有他弟弟張延齡那種咄咄逼人的態度,笑着安慰道:“沈巡撫不必有顧慮,只管主持開啓城門儀式即可。剩下的事情,都是順理成章,只管安排護衛兵馬,防止街道兩邊的百姓鬧事便可!”

沈溪的目光落在正陽門大街上,這條路直通大明門。

大明京師的正門,跟大明皇帝居住的皇宮正門相去不遠,在這短短一段路途中,已經聚集數千圍觀百姓,還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從京城各地趕過來。

沈溪心想:“弄出這麼大的陣仗,已經可以證明皇帝確實是想在這次獻俘儀式中立威。這也是看韃靼人撤出紫荊關,要不了多久又會逃出張家口,否則朝廷斷然不敢輕易解除城中的戒嚴狀態!”

在張鶴齡、馬文升、蕭敬的陪同下,沈溪來到正陽門門臨時搭建的一處高臺上,這高臺爲木質結構,兩米多高,表面鋪設了紅地毯,就好像是一個檢閱臺,沈溪等人將在這裡檢閱進城兵馬。

沈溪對下面侍立的胡嵩躍道:“胡將軍,麻煩出城傳報三軍將士,準備入城!”

即便三軍將士等候入城,兵馬也不可能在正陽門正門之下等待,必須要在護城河以外一兩裡的地方列隊,暫做休息。

此時必須有人出城去傳報,而且還要帶兵部、五軍都督府的令牌各一,兵馬才能奉調入城。

如果京城的城門始終不開啓,這路兵馬只能沿原路返回駐地……這些規矩都是爲了防止地方兵馬入京城時意圖不軌,尤其是藩王兵馬,有靖難之役的前車之鑑,更是得小心謹慎。

胡嵩躍領命道:“得令!”

早有爲人胡嵩躍準備好了健馬,胡嵩躍翻身上馬,從正陽門小門出城,一路往護城河以南的列隊等候區傳報。

沈溪等在高臺上,無聊地四處張望……這高臺建在城內,中間隔着巍峨的城牆,看不到正陽門外的情況,他只能等候消息。

……

……

正陽門大街上聚攏的百姓,數量愈發增多,到最後,已經有兩三萬人的規模,道路雖然很寬敞,但奈何這條路不長,聚攏的百姓幾乎將整個正陽門道路兩旁都給塞滿了。

張延齡突然走過來,在張鶴齡耳邊低聲說了幾句,張鶴齡微微頷首,卻往沈溪這邊看了一眼,好像說的事情跟沈溪有關。

恰在此時,胡嵩躍快馬返回,向沈溪奏稟道:“沈大人,兵馬已臨城門外,是否準允入城?”

沈溪知道,自己麾下這一路兵馬,在之前一日,已經奉調入城大約五千人,幾乎全部是精銳,剩下的兵馬主要是糧草、輜重以及護送俘虜的人員,數量僅爲總數的一般,但車隊卻更多,因爲昨日朝廷臨時調撥數百輛馬車出城接應。

沈溪先擡頭看了一眼城頭方向,城頭城門樓上的人,需要將城外的詳細情況調查清楚,才能發出是否允許開啓城門的旗語。

等城頭上的旗子相繼擺動起來,沈溪這才一擺手,大喝一聲:“開城門!”

“嗚嗚嗚嗚……”

早就準備好的長號,在此時吹奏響起,鼓樂齊鳴,每一聲都很渾厚,正陽門內的街路瞬間安靜下來。

“桄榔……吱嘎!”

正陽門城門的內門首先打開,隨即是正門,最後纔是甕城的城門,正陽門三道城門並非直對的,這主要是爲了防止入侵的兵馬長驅直入。

沈溪沒有去探頭看城門外的情況,他只需要跟個木頭樁子一樣,在高臺上等候自己所部兵馬進城便可。

先鋒傳令兵以快馬抵達。

這些傳令兵數量不過二三十人,背後都插着各色小令旗,當這些人出現在正陽門內時,正陽門內等候多時的百姓已經發出鼓譟之聲。

大明朝與韃靼開戰幾個月之久,他們尚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英姿颯爽的兵馬。

跟這些健兒的英姿颯爽相比,城中守城人馬可以說是半絲英氣皆無,有的只是重重的暮氣以及疲懶之態。

傳令兵將令旗放下,然後分批次到午門傳報,騎馬只可以到大明門,剩下的一段路,必須由傳令兵兩條腿快步奔跑。

今天這些傳令兵的主要任務,是將城門處的情況,快速傳報給守候在午門前的弘治皇帝知曉。

此時朱祐樘,想必已經抵達午門前,並且已經升鑾。

皇帝必須要時刻知道三軍兵馬行進的速度,以確定自己是繼續留下來參加觀禮,還是回皇宮暫時休息。

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二五三〇章 小試牛刀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一二二章 暫時平安(第四更,求月票)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二二〇八章 身死或身敗第二三一二章 失蹤也是一種手段第二五〇八章 寂寞旅途第四六四章 代師贈畫(第五更,謝書友)第八五三章 刑獄行家(第二更)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二五六四章 相聚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一六八五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二五八九章 安排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五四五章 不受待見的副使(第二更)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種子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二二一一章 開花彈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八章 啓程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九六九章 練兵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一六九一章 飯桌交鋒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一七一二章 塵埃落定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七〇六章 培養心機(第四更)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三三八章 再鬧失蹤(第三更)第七七八章 謝府家宴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