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

之前調撥給沈溪的京營兵,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軍心、士氣,完全不具備參加如此高強度會戰的資格。

事實上那時一羣將領跟在沈溪身後,也是各種推諉扯皮,沒事就喜歡給沈溪找麻煩,沈溪說什麼他們都要對着幹。

但經過這幾個月的連續作戰,沈溪手下這路兵馬,終於成長爲大明朝最精銳的作戰部隊……當然,要是這些人不是被逼到絕境上,也不會迸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沈溪的方法很簡單,具體的培養過程就是讓這些人一次次經歷死裡逃生,每次戰事都當成最後一戰打,結果從將領到普通一兵發現戰爭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甚至只需要聽從沈溪的命令,在恰當的時候出現在恰當的地方,就可以輕鬆取得一場大勝,未必需要跟韃靼人以命博命。

沈溪知道,平日吃糠咽菜的明軍個人身體狀況遠弱於吃牛羊肉長大的韃子,短兵相接時非但沒有優勢,還因爲機動力不足以及進取心不強等原因,通常會出現一觸即潰的狀況,所以他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沈溪回京勤王之前,非常清楚屆時肯定會面臨與韃子的大規模正面作戰,不得不有意培養士兵依靠軍陣作戰的能力。

只要適應這種團體作戰,士兵有了獲勝的底氣後,自信心必然跟着提升,到了戰場自然就會將怯戰之心扔到一邊,此時再讓他們跟韃靼人正面相搏,也就不再是什麼困難之至的事情。

所以沈溪纔會在對烏力查和亦不剌的戰鬥中,以及從居庸關往援京城這一路上,儘量讓麾下官兵在有準備的情況下發動正面突擊,在攻擊與防守之間不斷地轉換,慢慢地官兵們越來越熟悉這種依託軍陣進行作戰的方式。

在與韃子的歷次交鋒中,沈溪麾下基本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到之處韃子無不灰飛煙滅,在這種情況下,官兵們覺得韃子也不過如此,慢慢地就養成了大戰中進退自如、遊刃有餘的作戰風格。

沈溪用這種方式,把一批訓練差勁又無戰鬥經驗,完全便是大明小市民心態的京營兵油子,培養成爲了這個時代最精銳的職業軍人。

此時京城西直門外,這場由大明精銳軍人與曾經縱橫歐亞大陸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展開的激烈交鋒,打了個有聲有色。

雖然韃子佔據絕對優勢,卻始終無法把優勢轉化爲勝勢,相反,每次明軍的反擊都很凌厲,韃子騎兵根本就無法把自己機動靈活、衝擊力強的特點發揮出來,被火炮、火銃和弓弩的組合打得人仰馬翻。

在兵力折損上,韃靼一方如今已經有四五千人丟掉性命,損失非常之恐懼,尤其還是在這種韃子最擅長的平原地帶進行的戰鬥,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自從沈溪率部出現第一眼開始,韃子就知道這股兵馬是誰統率,聯想到沈溪的赫赫英名,許多參戰的部族兵馬已經駐步不前,即便前來督戰的汗部將領百般吆喝,依然慢吞吞的,就是不敢靠近明軍,避免自己成爲其他部族的墊腳石。

韃靼人並無什麼好辦法來化解眼前的尷尬局面,畢竟這股明軍的中軍大陣堅若磐石,根本就無法攻進去,保守估計裡面的火炮多達百門,不僅有完善的盾兵和槍兵保護,還有火銃、強弩、弓箭等遠程攻擊武器來阻斷韃靼人的攻勢。

多番試探後,韃子發現只要靠近明軍中軍大陣兩裡內,就要遭殃,既然這樣,那還不如主動撤出來,從不同的方向發動試探性的攻擊,從中尋找到明軍的弱點,再伺機發起決死衝鋒。

但此時王陵之等人率領的騎兵可沒有閒着,王陵之從沈溪那兒領取的任務就是給韃子製造麻煩,總是出現在最需要他的地方,給予韃子最致命的打擊。

後來韃子也學精明瞭,乾脆在明軍騎兵發動反擊時,直接將兵馬回撤,遠離明軍的火炮,這樣即便王陵之的馬隊襲擊完撤回,韃子也可以展開一段相對較長的追擊戰,可以藉此斬殺不少明軍騎兵。

戰場的形勢,不停地發生變化。

沈溪發現他制定的騎兵襲擾戰術不管用後,果斷地更改計劃,戰鼓改變鼓點和節奏,直到最後停歇。

明軍所有負責出擊的騎兵,迅速撤了回來,重新聚攏在中軍陣營前。

與此同時,五個步兵方陣再次主動出擊,依然是在距離中軍大陣五百米處停下,嚴陣以待。

韃子之前吃夠了明軍步兵方陣的苦頭,這個時候也不敢輕舉妄動,戰場上出現了相持的局面。

韃子不敢對明軍展開攻擊,而明朝的步兵方陣也因爲需要拱衛中軍安全,停駐戰場一動不動。

……

……

西直門城頭,當守軍將士,以及朱厚照、張懋、李東陽等人見到這場面時,都不由倍感驚訝。

一場大戰持續兩個時辰後,居然在兩軍楚河漢界、涇渭分明的對壘中戛然而止,交戰雙方鬥了個平風秋色,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朱厚照疑惑地問道:“怎麼停了?”

“這……”

張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戰場交鋒他見過不少,但像今天這麼匪夷所思的戰事,還是他生平僅見。

張懋心想:“城外這部分我大明兵馬,非但驍勇善戰,而且上令下效,軍心齊整,以前從未見識過,韃子那邊相對就要差許多,到現在各處依然亂糟糟的,顯然驚魂未定。”

“如今有個棘手的難題,若城內沒有兵馬出擊,那這路勤王軍將始終處於危險的境地,畢竟韃子的兵馬數量是其幾倍,這就好像在水中行舟,人固然可以劃開水,但始終無法掙脫水。”

李東陽也看得糊里糊塗,但他處理政事的經驗豐富,其中就有不少來自邊關的公文,當下大膽猜測:“狄夷是否在等後續兵馬殺至?”

不用旁人回答,朱厚照便直接出言否定:“不可能,韃子出擊兵馬差不多有五六萬,但還是沒法徹底擊敗沈先生統率的這路兵馬,甚至形成對峙。”

“而本身韃子圍困京師的兵馬,也就十來萬吧,這邊已經佔據半數了,如果再從別的城門調兵過來,他們就不怕我大明兵馬主動出擊,與沈先生來個裡應外合?”

即便李東陽不想承認朱厚照說的話有道理,但依然不免有慚愧之感,暗歎:“太子所言非虛,連狄夷都要防備我城中兵馬出擊,與援軍來個裡應外合,可我就是打不定主意,皇帝和劉少傅估計也不會同意……這可真是極大的諷刺!”

別人要防備你這手,但你卻根本就沒這個打算,說出來太過荒唐,如果被韃靼人知曉,肯定會在笑掉大牙之餘,毫不猶豫調遣別處兵馬來圍剿沈溪。

但情況就是這麼微妙,明軍的死守計劃因爲京城戒嚴並未傳到城外,韃靼人不敢輕舉妄動,調動太多兵馬對沈溪展開圍剿,至於沈溪親率的這一萬五千兵馬,安然地在衆敵環伺中於戰場上站穩腳跟。

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二六二三章 謝幕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二二九九章 特殊的合作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六九三章 太子出宮計劃(第二更)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六六三章 榆溪之戰(上)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蘿莉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一五五四章 新年伊始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邊站(上)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七九〇章 龍體有恙第八六〇章 是時候出手了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一二〇二章 有肉吃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四一九章 不可左右之事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二〇三七章 不一樣的賜食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一三五九章 銀子換命(求月票)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二四七四章 一層層窗戶紙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三三四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四六章 沒見過世面(第三更)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二三一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