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〇三章 果真一戰(第二更)

西北戰火,燃燒到了寧夏前衛、中衛和後衛等地,一時間,黃河兩岸處處傳來警訊。

但正因爲韃靼人用作疑兵的主力西進,劉大夏沿途基本沒遇到像樣的抵抗,兵不血刃便拿下延綏鎮失守的榆林衛城、懷遠堡、清平堡以及周邊的米脂、綏德州等縣城。

只是到處都滿目瘡痍,不管是要塞、堡壘還是府縣的縣城,都被破壞得很徹底,韃靼人似乎並無佔領和治理的打算,寧可將這些地方的城牆悉數損毀,方便他們日後再次前來掠奪,至少大明邊軍將領都是這麼想的。

殊不知,韃靼人要圖謀的乃是大明富庶的京畿之地,兵馬已在張家口堡和宣府鎮同時發動,只是打了一個時間差,就讓大明朝廷措手不及。

九月二十八,張家口堡在韃靼軍隊兩面夾擊下告急,同日,韃靼再次對宣府城發動猛烈攻擊。

即便此時兩座要隘能將消息傳出,朝廷也來不及增調援軍前往宣府,而真正能增援宣府而且頗具戰鬥力的,其實只有沈溪率領的“五萬人馬”。

九月二十九,戰火仍在持續,沈溪大軍所在的土木堡,已接到宣府接連發往京城求援的信函。

沈溪的想法就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這會兒即便消息傳到京師,別說是增派援軍,就算是回個信,也需要五日左右。

以如今韃靼對張家口堡的攻擊烈度,絕不會允許明軍再堅持三天,張家口堡一旦失守,宣府鎮必將在兩三日內淪陷,到那時,沈溪將直接面對韃靼數萬兵馬。

當天下午,沈溪升帳議事。

此時胡嵩躍和劉序等人已經坐不住了,對沈溪的建議無非是撤兵回居庸關,利用居庸關之險要來對抗韃靼的入侵。

“……大人,撤兵宜早不宜遲,若宣府失守,韃子主力必然東進,那時土木堡如何能堅守?即便如今城外有幾千韃子騎兵,只要我們且戰且退,始終能撤回居庸關內。”朱烈有些想當然地說道。

亦思馬因相繼派出增援土木堡的騎兵數量,大約是兩千人馬,這些騎兵並未像火綾那樣圍城,都聚集在西北方五里外一個高地的大營中,防守力度上或許不及當初火綾那般,連沈溪派人去城外運水入城都未阻撓,但也從一個方面說明這路人馬得到的軍令不是與沈溪所部決一死戰,而是看住拖住土木堡內的兵馬,阻止沈溪西進或者撤兵回居庸關就行了。

因爲無論怎麼看,沈溪手中的五千步兵也是跑不過兩千韃靼騎兵的。

打打不過,逃又逃不掉,沈溪唯獨能憑靠的就是土木堡的城塞,如此才能與韃靼人進行周旋。

但現在其實也就與等死無疑,一旦張家口堡和宣府失守,韃靼主力便會趁機東進,那時土木堡需要面對的就不再只是兩千韃靼騎兵,而是幾萬精騎,甚至面對韃靼汗部和亦思馬因的全部人馬。

現在就是個早死還是晚死的問題。

換作別人,此時一定會選擇撤兵,就好像胡嵩躍等人,他們雖然察覺外面這兩千多韃靼騎兵很危險,但爲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怎麼都不願意在土木堡坐以待斃,認定必須得冒險撤兵。

在胡嵩躍等人的設想中,即便撤兵過程中兵馬折損大半,但始終能撤回居庸關,如此就可高枕無憂。

但沈溪不這麼想。

以現在軍中擁有的戰馬數量,如果一心想逃跑,沈溪活着回到居庸關應該不成問題。

關鍵是現在朝廷的反應太過詭異……沈溪幾次發戰報前往京城提醒,甚至還去信大同鎮和太原鎮方向,希望得到劉大夏等部的兵馬增援,誰知道現在這些戰報全部石沉大海,朝廷似乎將他給遺忘了,即便他在土木堡擊敗火綾,仍舊只能眼睜睜看着張家口堡和宣府被韃靼鐵騎蹂躪。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沈溪撤兵回居庸關,朝廷有很大的可能會把戰敗的責任往他身上歸,沈溪之前的努力等於付諸東流。

沈溪道:“在本官之前的設想中,韃靼侵犯宣府鎮,我們假意西進,吸引韃靼主力的注意,逼迫其分兵,將其一部吸引到居庸關前。”

“如此一來,韃靼人只會以爲我大明朝廷已識破他們的陰謀,不得已轉而速攻張家口堡,而令宣府暫時得到安全,屆時京師和三邊兩路援軍可馳援宣府,以宣府爲中心,與韃靼巧作周旋。”

“即便宣府失守,我大明兵馬齊至,可扼守諸多關隘,韃靼只能在內外長城一線活動,無法攻破居庸關、紫荊關進而威脅京師。”

“然而如今朝廷所做反應,大大出乎本官預料。朝廷似未曾留意本官上陳之戰策,京師援軍至今杳無音信,至於三邊劉尚書所部也無消息傳來。如今看來,很可能是中了韃靼調虎離山之計,使得內外長城之地,只餘我們一路兵馬。”

“我們身後便是居庸關,居庸關後便是京師。若此時撤兵,路途之中折損必超半數,退到居庸關後,兵馬不足以憑險而守,韃靼中軍主力東進,韃靼可於張家口和宣府之地提供糧草和兵員供應,居庸關危矣。”

“此時或可出擊,但只要土木堡外兩千韃靼騎兵不與我們正面交戰,而是以襲擾和遊擊爲主,不時在遠處騎射攻擊,我們的軍陣無法長時間保持,一旦出現破綻,讓韃靼騎兵趁虛而入,那就是個全軍覆沒的局面。”

“此戰到了現在,我大明已徹底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不若鎮守土木堡,爲朝廷向居庸關增派援軍贏得寶貴的時間,同時也可令朝廷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籌備,爲最終獲得勝利奠定基礎!”

沈溪態度明確,不能撤!

撤的話,路上可能會被韃靼兩千騎兵追得七零八落,動輒有全軍覆沒的可能,而且這麼一來,這路人馬就失去存在的意義,沒有起到阻礙韃靼人東進的作用,即便留一條小命回居庸關,朝廷還是會把戰敗的責任歸咎於沈溪和一干將領身上,完全不計他們在土木堡與火綾一戰所獲得的功勳。

胡嵩躍急切地道:“大人,您的意思,是讓我們這五千人馬,留守土木堡,等韃子幾萬雄兵過來時,跟他們拼命?到最後落個爲國盡忠?”

沈溪點頭:“確實如此!”

“萬萬不可!”

不但胡嵩躍不答應,這次連監軍張永都焦急地喊了出來,“沈大人,您這是玩火自焚哪!早知如此兇險,作何還要出兵,直接留守居庸關不就很好?現在突圍,即便韃靼人追上來,也可一戰,即便能活幾個人到居庸關也好。朝廷並非不明事理,知道沈大人一心爲國便可,何至於連性命都葬送在此?”

劉序等人也趕緊抱拳:“是啊,大人,請您三思!”

與以往這些人都跟沈溪對着幹不同,現在就算他們認爲沈溪現在的決定無異於等死,也不敢公然違背沈溪的軍令。

胡嵩躍等人不傻,他們看出來了,沈溪小小年歲能當上延綏巡撫這種頂級文官,不是靠運氣或者裙帶關係,而是有真才實學。

沈溪在戰場上指揮若定,將韃靼四千騎兵全數殲滅的英姿,早就銘刻在這些人腦海中。他們此時更希望沈溪採納他們的觀點,或者是在他們的觀點上作出更好的安排,這會兒再跟沈溪唱反調,那就是跟自己的小命過不去,如果連沈溪這樣的能人都無法帶他們平安回居庸關,靠他們自己的力量更不用想。

沈溪道:“留守土木堡,既是爲朝廷屯兵居庸關,增加京畿周邊防備贏得時間,也是爲我們自身的安危考慮。我軍以步兵爲主,最具威脅的佛朗機炮笨重而緩慢,韃靼人只需要拖住我們,相信要不了一天宣府的大軍就會追上我後撤大軍,屆時就是有死無生的局面。”

“既然我們無法在原野上與韃靼人正面一戰,還不如留在土木堡,至少有城池保護,即便韃靼兵鋒強盛,要攻克土木堡也需要時日,我們有火炮和火銃作爲屏障,韃靼死傷必不少!”

張永道:“沈大人,您也太樂觀了些,先不說這韃靼知道我們在土木堡內兵馬不多,只會派少量兵馬來攻,主力仍舊可以東進居庸關,我們無法阻擋。單說這韃靼人如潮涌而來,城中人再多,也不過五千人馬,火炮再強悍也只有少數炮彈,火銃槍彈就更少,城塞內糧草和物資都極爲匱乏,如何有與韃靼人一戰之力?”

沈溪點頭:“張公公此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Wωω⊕ Tтka n⊕ Сo

“既然知道有道理,那就趕緊撤兵吧,或者趁着韃靼人破張家口堡和宣府之前,跟土木堡外面這兩千韃靼騎兵一戰,既然大人能擊敗那醜女人率領的四千人馬,這兩千人馬自然也不在話下。”

“待將其擊潰,我三軍再往居庸關之地撤兵,申報功勞時,我必然爲沈大人和諸位將軍請功,陛下和朝廷都會感念諸位的恩德!”張永道。

沈溪眯眼打量張永,問道:“果真要一戰?”

“果真一戰!”張永很堅定點頭。

連劉序等人也道:“大人,下令吧,今晚或者明日一清早,便跟城外的韃靼人拼了!”

“對,拼了!”

幾個指揮和領隊官也開始鼓譟。

沈溪對於眼下的軍心振奮倒是很滿意,只是對這些狂熱好戰分子決心之外的事很擔憂,現在三軍上下有些驕傲自滿,以爲既然之前能擊敗火綾的四千人馬,現在打兩千騎兵就跟鬧着玩一樣。

卻不知火綾之敗,在於其立足未穩,倉促應戰,策略也出現錯誤,沒有發揮韃靼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

如今城外兩千人馬合兵一處,軍心齊整且是哀兵,在韃靼有防備之下,沈溪主動發起進攻,一旦對手不接招選擇後撤,等明軍全力出擊落空,就得迎接敵人更加猛烈的反擊,到時候情況就危急了。

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七一章 中秀才,娶媳婦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二十九章 官字兩個口第三二九章 連環計(中)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四八章 勝利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四一九章 生意人本色(第二更)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一六二〇章 矛盾的焦點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一五八章 來不及第五九八章 地理課(第一更)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二二一章 老騙子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專家第七六四章 牢房失火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二二七八章 省略的儀式第二一二八章 一場空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一五〇八章 無法掌控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五三〇章 朝上吵,朝下和(第五更)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一一五六章 態度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