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

這是一個讓人難忘的中秋節!

獨自對月淺酌,喝得小醉,正要矇頭大睡,本以爲能一覺睡到大天亮,結果半夜被拉到皇宮……晴天霹靂,皇帝下旨,領兵往西北赴任延綏巡撫。沈溪只能感慨:“這是要把人往死裡折騰啊!”

朱祐樘親自下達的命令,沈溪根本就不能違背,所以西北他非去不可,兵馬數量定下來了,六千步卒,但皇帝似乎沒有打算給沈溪一些關於西北戰事的詳細戰報,好似要將前線情況隱瞞到底。

對此,沈溪只能感慨皇帝不負責任……把責任交給你,卻不告訴你實情,不知道是喜歡自欺欺人,還是說壓根兒就沒期望能扭轉戰局,只是找個人撞大運,如果運氣來了或許就能解困,但如果沒撞對就讓沈溪連帶六千兵馬爲大明社稷貢獻熱血和生命。

在沈溪答應下來往西北履任延綏巡撫後,朱祐樘心情終於好了些,不過恰好此時病翻了,在龍椅上撫着胸膛劇烈咳嗽起來。

衆大臣面露關切之色,最後朱祐樘在劉健的建議之下,回寢宮休息,而沈溪則領下王命旗牌,準備一日後,八月十七領兵上路。

好歹皇帝手下留情,如果沈溪領命後馬上出發,沈溪會感覺到自己相當於被人架上刑場,只等明正典刑。當然現在的情況其實也差不了多少,延緩一天出兵,但最終的結局或許依然是在荒郊野外撞上韃靼人的騎兵,全軍覆沒。

一干重臣離開乾清宮,沈溪緊隨其後。

謝遷有意避開沈溪,是他將沈溪帶進宮來,也是他在面對皇帝的震怒和其他大臣的詰責下,將之前所有事情推到沈溪身上,這樣一來除了折了他的面子,還讓孫女婿往西北送死,謝遷這會兒其實是所有人中心情最鬱悶的那個,甚至比沈溪本人還要難受。

劉健、李東陽和張懋都沒有主動跟沈溪說話,尚有一天的準備時間,如果朝廷對此戰有什麼交待,自會擇機言明。

張鶴齡故意走得靠後些,來到沈溪身邊:“沈中丞,你領兵出征在即,明日本候在府上設宴踐行,順帶談一下京營兵馬調度之事,是否賞臉?”

沈溪八月十七出徵,壽寧侯在八月十六晚上設宴踐行,京城除了張鶴齡外,別人都不敢這麼明目張膽……公然拉攏統兵大臣,莫非想造反麼?

沈溪打量似笑非笑的張鶴齡,心中揣度張鶴齡有什麼打算,最後依稀明白過來,張鶴齡似乎還沒斷掉拉攏自己的心。

沈溪暗忖:“當初張延齡用毒計陷害我,雙方已成水火之勢……現在張鶴齡居然依然不忘拉攏我,是他覺得自己是國舅,我不敢記恨他們兄弟,還是說他弟弟做的事,兄長並不知曉?”

“壽寧侯既然有公事交待,下官明晚一定登門拜訪!”沈溪拱手道。

沈溪不想跟張鶴齡過多糾纏,現在他奉皇命去三邊辦差,臨行前一夜,張鶴齡、張延齡兩兄弟行事必然有所顧忌,沈溪猜想張延齡多半是想拉攏他,或者舉薦一些人到他身邊,一方面是監視,另一方面則是搗亂。

在很多人眼中,此番沈溪往西北去基本上是送死,但也不排除平安歸來的希望,雖然機會很渺茫。

如果沈溪能從西北勝利凱旋,必然會是大明功臣,前途不可限量。

張鶴齡這時候拉攏很有意義,沈溪死了他沒損失,沈溪若崛起也會承他的情。

從乾清宮出來,張懋和張鶴齡出宮而去,皇帝已下令京城戒嚴,二人現在一個負責領五軍都督府,一個領京營,需要安排戒嚴事宜,沈溪則跟隨三名閣臣往奉天門而去。沈溪沒準備走左順門到內閣,而是由午門、承天門和大明門出宮,因爲他覺得就算去了文淵閣,面對三位閣老也沒什麼可說的。

到了左順門,劉健、李東陽和謝遷招呼都沒打,直接去了。沈溪稍微等了等,確定自己被三位閣老遺忘時,才安心繼續往出宮方向而去。

一路沒有阻礙,沈溪直接出了宮門,很快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原本是乘坐謝遷的馬車到的宮門,這會兒大明門外並沒有自家馬車,從大明門回昭回靖恭坊的家,恐怕要走十里路,沈溪的腿已經有些走不動了。

“怎麼,這就想走了?”

一個聲音從沈溪身後傳來,沈溪轉頭一看,只見到謝遷那略顯蒼老和佝僂的身影,緩步走來。

謝遷形單影隻,身後並未見到劉健和李東陽的身影,估計兩位閣臣留在宮中議事。

沈溪苦着臉道:“晚輩後天就要領兵出征,不休息好,上了戰場也沒精神!”

謝遷嘆了口氣:“急什麼?京城距離戰場遠着呢。”

“在晚輩看來,離開京城,甚至不用出居庸關,處處都是戰場……六千兵馬能做什麼?前途渺茫,實在難以預料!對了,敢問閣老一句,陛下調撥多少軍械與我這六千兵馬?火炮有多少門?”沈溪謹慎地問道。

謝遷沒回答,變相回答沈溪的問題——火炮那是一門都沒有。

沈溪在東南平匪,有自行鑄造的佛郎機炮,加上從佛郎機人那裡搜掠和敲詐來的,可謂兵馬、糧草、兵器、火器充足,甚至還有沈溪製造的沒良心炮助陣。但現在就算給沈溪一支六千兵馬的隊伍,卻連一門火炮都沒有,或者會裝備些火銃,但沈溪卻對大明的火銃沒多少信心,否則後來在遼東戰場,也不會被滿清虐得那麼慘了!

“早知道的話,真應該提前研究黃火藥和後膛槍,何至於現在即將上戰場了還什麼準備都沒有?”沈溪這會兒有些鬱悶了。

謝遷道:“先到我家一趟,有事與你商議!”

沈溪直接回絕:“閣老見諒,學生如今實在困頓,有事的話來日再談,學生這就回府歇息了!”

說完沈溪不再理會謝遷,直接順着皇城根,往紫禁城北面的昭回靖恭坊而去。就算走十里路又如何?總比被謝遷利用完還要假意交待幾句要來得痛快。

雖然沈溪也知道這事怪不到謝遷身上,當初謝遷爲了保他還得罪了弘治皇帝,還有將乖巧可人的謝恆奴許配給他的恩情。可沈溪想到自己此行可能葬送性命,穿越十一年的努力經營付諸東流,心中着實氣不過。

沈溪回去的路上想:“或許不該逞能,給謝老兒寫什麼建文舊事,也不該逞強寫什麼西北平夷策,更不該跟謝遷走得太近,如此也就沒這麼多破事。”

但想想謝家天真可人的謝恆奴,再想想因爲認識謝遷而獲得的建功立業機會,沈溪又無法怨恨謝遷什麼。

事情就是這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初認識謝遷時,沒想到會認識謝丕,更沒想到會跟謝恆奴相識、相知到相愛,跟謝遷有了這麼多淵源。

從皇宮回家這條路,沈溪走了很多次,可這次再回京城,卻第一次走這麼長的路,還是夜晚獨自步行,中秋佳節,天空中一輪明月照着前路,沈溪倍感淒涼。

一個不好,此番西北之行,他無法歸來,與他陪葬的就是那六千名不知道自己處境的京營士兵。

京營士兵有多窩囊,早在弘治十三年沈溪帶兵押送火炮去三邊的時候就見識過了,不過運氣好,就連宋書等人也建功立業歸來,如今宋書已經成爲張鶴齡的左膀右臂。

沈溪相信來日在壽寧侯府的踐行宴中,應該能見到宋書,但宋書多半不會陪同他往西北,因爲張鶴齡不會捨得把心腹愛將推到西北送死。

“老爺,您回來了?”

走了一個多時辰,差不多已經是四更天了,沈溪回到家門口時,雲伯提着燈籠等候在那兒,大概是家裡那些女人通知了雲伯,雲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情況,趕緊連夜趕了過來。

“嗯。”

沈溪神色平靜,“收拾一下吧,我後天要領兵往西北,這次一去不知要多久才能歸來,家裡的事情暫時交給你處置!”

雲伯驚訝地問道:“老爺,您不是才從南方回來,怎麼又要……”

沈溪擺擺手:“朝廷的事,還分時候和地域?哪裡有需要,爲人臣子必須無條件前去,現在消息尚未公佈,不過明日一清早就清楚了……西北有大事發生,你只管準備,我現在累了,回房休息!”

累了一晚上,此時沈溪渾身乏力,只想躺回高牀軟枕上好好睡上一覺,管他孃的家國社稷!

**************

ps:第二更到!

好吧,天子說一下,家裡又來客人了……人生在世,人情往來雖然讓人煩心,但又必不可少,晚上照例得讓書房,所以今天只有兩更!

不過好消息是明天客人就會走,明天照樣會四更,大家來一波訂閱和月票慰問下天子受傷的心靈吧!

求訂閱!

求推薦票!

求月票!

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一九四三章 長見識的謝遷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二五八四章 甘當臺階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八〇七章 新婚燕爾(第五更)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一四〇二章 顧問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一九六三章 誰是奸臣第二六三二章 褒貶不一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專家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第四七〇章 抄來的祝酒詩(第四更)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一二九三章 獻首級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八三三章 拒不合作(第四更)第三一〇章 謝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一二二一章 奪權第二四〇八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九八二章 豹房一條狗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一六〇六章 臭小子壞我好事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九八章 地理課(第一更)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二四八四章 扯皮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二一五章 還有一個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一七〇九章 不借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九〇章 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