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決定人選

章越指責之前吳充對遼政策偏於軟弱,令一旁的元絳,王珪都聽得大爲出乎意料之外,同時心底也是在暗暗琢磨。

這關係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章越,吳充翁婿二人是否結黨的問題。

什麼是結黨?

就是在關於朝政問題和意見上,兩邊不僅不互相拆臺,而且是高度一致的。

比如教父電影中,對面的頭領在與教父父子談判時,察覺到對方父子在看法上的分歧,認爲二人有不一致的地方,最後制定了先刺殺教父後,再與教父兒子談判的計劃。

所以結黨也是如此。

對外不能暴露分歧,要保持一致,內部可以對問題進行商量。

但事實上兩個人能不能對事事意見都保持一致?上述例子告訴我們,就算是親父子也不能。

但結黨就是體現爲政治大事上,攻訐政敵上的無腦一致。要不然也不稱爲結黨了。

而如今章越與吳充意見的分歧,就如此光明正大地暴露在天子和幾位宰執的面前。

章越與吳充雖然是翁婿,但更是朝廷的大臣,他們是要效忠於天子的,對於國事豈敢有私呢?

所以對於遼國談判上,章越就御前就事論事。

吳充自與章越爭了幾句,他也明白分寸,如今王安石因呂惠卿的上疏背刺,因此威信大損而灰頭土臉的。

如今在家養病,似有下野之意。

而身爲中書的第二號人物,一旦王安石辭相,那麼就是吳充接替王安石,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吳充知道王安石其實暫時沒有下野的打算,所以這時候他讓章越攻訐自己,表示了我也背鍋了,我也失察了。

在遼國之事上,我沒有判斷對。

你倒黴我也跟着倒黴,大家共同進退。

官家聽了章越要在河東,河北全面備戰,甚至做好一旦談判失敗,要與遼國交兵的決定後,臉色是驚得有些蒼白的。

這是王安石,吳充提都不敢提的事。

就在這時候,殿下來報言王安石求見!

官家又驚又喜,王安石又肯視事了,當即立即宣見。

衆人看着王安石拖着病體重新上殿後,官家立即命人給他搬來一張寬大舒服的矮塌,讓他能夠依在上面談話。

與此相較,吳充,章越等宰執所坐的不過是普通的交椅。

王安石坐下後瞭解了吳充,章越二人的分歧,他道:“陛下,此事責任都在臣。對於遼國之事,臣太過心切。不過章越方纔指責吳充與遼國之事太過退讓,也是想當然爾。”

章越心道,好嘛,我還不點名批評呢,你王安石倒好,直接點名了。也是要坐實吳充的罪名。

官家道:“之前蕭禧賴在京師,遲遲不肯回遼覆命,多虧二卿多費周章,這才送了蕭禧回京,此中之事朕以爲不要再計較,只是冒與遼國交兵之險,朕以爲其中干係太大。”

章越道:“陛下,無論是否與契丹交兵,也當在河北,河東淘汰庸將冗兵,同時修葺城池,補充馬匹,令遼國知我有備。”

吳充則道:“陛下,臣以爲以陛下之德,何吝於金城湯池之固。一旦役兵,財用所糜,日費萬金。眼下江淮大旱,唯京師有餘糧就救,一旦支取去河北,哪有百姓的日子可過。”“臣以爲君子以務德爲首,要守河北在德不在險。”

章越道:“陛下,臣不贊同此論。遼國如今頻頻劫掠漢境,河北百姓已是不安於地,民心動搖,黔首不附,如此何來在德不在險?”

“如今每次遼國入境都要劫掠引誘人口至北方,如果不早做準備制止,遼國之野心更大。”

吳充道:“之前沈括所奏可以保甲,市坊等法,出入有禁,可阻止契丹掠民劫財。無須大動干戈!”

“同時遼主今年生辰可派使觀風,並贈之厚禮,再責令遼主約束兵馬。”

官家聞言長嘆一聲。

衆人都知道官家的意思,仍然以不與遼國交兵爲上。

王安石道:“陛下不如遣一人先都督起河北,河東兵事,以爲遼國交兵之不測?”

官家沉吟半晌道:“能化一場干戈還是最好,若不能,朕也不會令遼人欺負到頭上,卿以爲何人勝任?”

王安石道:“相州有韓琦,大名府有文彥博,若能得此二人督辦最好。”

官家聽了皺眉,韓琦,文彥博?讓他們二人去都督河北,河東兵馬?他信得過嗎?

他還記得當初王安石搞青苗法時,滿朝都在風傳韓琦帶兵進京清君側。韓琦是熙寧元年便退出政治中心,但仍在野頻頻批評新法,而文彥博則是前兩年才退,不過也一直與王安石唱反調。

說白了官家對韓琦,文彥博這樣的老臣還是不太放心,畢竟不是自己提拔上來的。

但官家也沒有反對,這不是表現出不信任這二人嗎?

王安石繼續道:“二人都是年事已高,不可輕易勞動。臣以爲還是從朝廷派一位有宿望的重臣去河北和韓,文二相商量着來辦。”

官家聽了這裡點點頭,有宿望的重臣,說明官位不能低了,低了便與韓琦,文彥博二人無從商量了。

同時這個人也要自己絕對的信任,最後能夠拍板下決定,以及承擔起與遼國交兵的後果。

官家看向章越道:“卿能否去河北一趟?”

章越毫不猶豫地道:“蒙陛下看重,臣義不容辭!”

官家點點頭道:“好,文相與韓相都老了,你切不可依仗着朕的威福,不將他們放在眼底,一切都要與他們商量着來辦,另外與遼國談判之事都要細細稟給朕知。”

官家的話其實就是反過來聽,你可要記得你是朕的人,去河北不要被文彥博和韓琦給擺佈了,一定要鎮住他們在大事上拿出決斷來。

最後與遼國談判的事,你一定不要擅作主張啊,萬一打起來這個鍋你來背。

章越心領神會道:“臣遵旨!”

官家看向章越滿滿的放心,從舉薦王韶,再到平河湟起,他就一直信任章越,在大事上章越從未令他失望過。

對遼談判上,章越這等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官員主持,簡直比自己親自去了還令人放心。

而這一次章越仍會不辜負自己信任,滿載而歸。

第235章 結識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569章 夜談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252章 風雪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8章 三字經第55章 考試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509章 皇太子第28章 借書第822章 時代與變革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818章 便商貿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170章 家宴第53章 挑戰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453章 撕破臉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282章 上巳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675章 擂鼓第507章 梯子沒了第367章 懲罰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317章 考後第967章 遼道宗第187章 攻心第122章第303章 三元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728章 推恩第727章 回京?第300章 官職第421章 故交第179章 買房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868章 事先單章第142章 宴集第971章 叔侄第308章 心流第1011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第897章 會計司副手人選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895章 鬥爭第759章 登門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999章 熙寧十年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870章 交換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246章 殘信第540章 見皇帝(兩更合一更)第431章 入潼關第113章 入汴京第653章 西軍將門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135章 答案第879章 殿議第304章 光陰第366章 先生第310章 青松第259章 朋友圈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93章 入京否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225章 放榜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908章 本錢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1041章 司馬光來訪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181章 楊氏第203章 那人是誰?第882章 政事堂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365章 拜師第925章 問政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814章 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