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錢重物輕

資政殿這場兩府集議,章越位列其中聽着兩府諸公發表高論,除了他以外,還有三司使曾布,以及同修起居注的章惇。

王安石罷相後力薦章惇,如今已是知制誥之職,之後在曾布與呂惠卿市易司的案子上,章惇作出了支持呂惠卿的決定,又被呂惠卿委以判軍器監之職。

章越看了一眼立在屏風旁的章惇。

呂惠卿之所以了得,因爲他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是朝堂上所有支持新黨的官員,王安石沒結的黨,呂惠卿結了。

你可以得罪了一人,卻無法得罪整個黨派。

這就是爲何呂惠卿在天子面前,可以完全不把馮京,曾布,甚至昭文相公韓絳也不放在眼底。

同時王安石與呂惠卿之辯才,放眼廟堂上也沒幾人是他們對手。

馮京先是駁斥了呂惠卿築折二錢的弊端:“漢時呂后先鑄八株錢,後改爲五株錢,民皆道漢不如秦,王莽篡漢鑄大泉,一枚大泉可兌五十枚五株錢,強索民間,最後天下分崩,劉備入蜀身無分文,鑄直百五株,強令兌一百枚蜀五株……之後蜀漢又鑄太平百錢…”

章越聽馮京所講都是官府從民間搶錢的事。

盛世的一個標準就是官方鑄幣都非常精良。

以明朝的永樂通寶舉例,這是公認的良幣。那是明朝國力最強大的時候。

漢朝通行是五株錢,但呂后一開始想鑄八株錢,這也是秦朝制幣,但當時國力不允許,所以五株錢當八株錢用。

王莽篡漢發行“大泉五十”,但大泉只及五銖錢的兩個半重,卻要當五十個用。所以王莽每發行一枚大錢,就等於從民間搶走四十七個半五銖錢。

最後就是劉備入蜀,就是自己鑄一枚抵民間一百枚了,這利潤比王莽還過分。

至於王安石,呂惠卿所提的折二錢,吃相還是比較好看的,新鑄一枚銅錢抵你兩枚銅錢用。

此外還有鐵錢當銅錢使的,往銅錢裡摻鉛的,這都是自漢唐以來官方鑄幣的優良傳統。

總而言之,越是亂世官方鑄幣質量越差。不過王莽還是要點臉的,大泉五十工藝非常精良,至於劉大耳的直百五錢,那品相是公認的差,在後世的二手市場都賣不了幾個錢,就這樣還一枚抵一百枚。當然據說東吳還有大泉五千的品種。

呂惠卿道:“馮公以爲我鑄折二錢只是爲了與民爭利嗎?這錢荒怎麼辦?朝廷屢下禁銅之令,卻禁不了老百姓熔銅鑄私錢,仁宗皇帝曾下旨,有一貫銅錢以上帶至外國,則爲首者處死,照道理說,銅錢應在國內流動纔是,但馮公看到民間百姓用什麼錢嗎?都是平錢,鐵錢,唯獨不見銅錢。”

“臣聽聞河東陝西之富室都藏銅錢不用,反而在民間使鐵錢,這都是錢荒所至。之前熙寧元寶折二錢豈見亂之,我看來熙寧重寶要鑄折三,折五,方可化解當今錢重物輕之局?”

呂惠卿的意思,我不是爲了與百姓爭利,我是真的爲了國家解決錢荒的問題。折二還不夠,我還要折三折五呢。

章越聽了心底呵呵,另一個時空歷史上蔡京第一次罷相是因爲發行‘當十錢’,你呂惠卿看來也不遠了嘛。

曾佈道:“陛下,夫錢本無用,而物爲之用;錢本無輕重,而物爲之輕重……”

章越聽了曾布不愧是三司使果然有點東西啊,這句話與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而貨幣天然就是金銀有點相似。

“臣以爲官鑄折二折三,甚至於折五怕是要挖地三尺了,這等從民間掠錢之舉豈能真的化解錢荒,臣以爲反要民不聊生了……”

呂惠卿反脣相譏道:“陛下,曾布所言的民不聊生,臣看倒是差矣。他不許臣鑄折二折三,就是寧可富室豪強私鑄錢幣,也不許朝廷鑄錢,放任讓百姓鑿剪銅錢,也不許以一當二用之?”

有句話叫一分錢掰成兩半來花,這句話不是笑話,民間錢荒到什麼地步,就是將銅錢剪成兩半來使。

曾布被呂惠卿這句話激得忍不住道:“放任民鑄私錢又如何?古時百姓以貝殼爲錢幣,之後又是以銅錢與金銀,這些都是百姓自定,何嘗求之於國家?”

“陛下,臣以爲放開民間自鑄,便可解決錢荒,當年張九齡爲相便上疏《敕議放私鑄錢》,然爲奸相李林甫所阻。”

曾布言下之意自己是張九齡,而主張官鑄錢幣呂惠卿就是李林甫。

但章越聽了曾布這話心道,你真的是被呂惠卿氣瘋了,這放任民間自鑄私幣來解決錢荒的問題,也是可以亂說的?

這置朝廷權威於何地?

沒錯,史書上都是罵李林甫,贊成張九齡,但問題是皇帝最後支持了誰,採用了誰的意見?是誰當了十九年大唐宰相?

如今在官家面前,一個主張官鑄貨幣,一個主張放開私鑄貨幣,你說官家會更信任哪一個?

果真官家聽了曾布的話後,臉色就不好看了。

之前他覺得曾布還行,但王安石罷相後,對方與呂惠卿一比真是處處不如人家。

而呂惠卿面露得色,論到治理天下,這曾布和馮京二人加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這殿裡面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呂惠卿道:“陛下,臣以爲爲了化解民間錢荒,可以各鑄二折三折五錢,甚至鐵錢,視民之方便爲之。”

“陛下,臣以爲折二錢可使,折三折五及鐵錢則不可。”

話音落下,呂惠卿面色一凝,韓絳吳充皆不約而同地側過頭去看向殿末。

但見一人越班而出,正是從來不吭聲的章越。

王珪,蔡挺見了章越則是略有所思。

官家則是讚許點點頭心道,你可算是出馬,不然朕都以爲你每次兩府集議,都是在打瞌睡。

章越也是沒辦法,他不願意與呂惠卿爭,但這次不爭不行了。

戰爭背後是政治的問題,政治背後常是經濟的問題,而經濟問題的表現則多在貨幣制度上。

爲何這麼說?

無論是錢荒,還是錢重物輕,放在後世的說法就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的意思,就是錢不夠用了,爲什麼?

一個可能是經濟發展太快,生產過剩,導致了貨幣發行速度跟不上。

還有一個就是貧富差距過大,錢都集中到有錢人手裡了,老百姓手上沒錢消費。

社會上的錢少了,理所當然就要增加貨幣投放量,因此呂惠卿開出藥方是要官鑄折二錢,而曾布則放開民間私鑄。

請假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714章 敲打第1057章 今之國是乃伐夏(第二更)第343章 下聘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676章 不退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692章 約降第176章 階級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798章 紀念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813章 問題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17章 山間歲月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84章 招攬人才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646章 閒居第453章 撕破臉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161章 手段請假第967章 遼道宗第436章 擊石震虎第741章 叔侄第32章 學霸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633章 爭執第1027章 又是上元節(第一更)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718章 班底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505章 安排第50章 行卷第233章 弊案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303章 三元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861章 孤勇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87章 星河第424章 婚姻第600章 章直婚事第726章 道賀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359章 試館職第446章 投名狀第181章 楊氏第674章 渡河第766章 齊家第377章 宮中第60章 上架感言第787章 解圍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673章 大戰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920章 執政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70章 趙押司之死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1038章 大宋經濟晴雨表第282章 上巳第213章 行卷第576章 加擔子請假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787章 解圍第910章 夢筆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