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

古時有位聖賢名爲許由,堯帝打算要將天下讓給他,許由聽了不幹立即跑走了,堯帝又打算讓許由爲九州長,許由不僅不幹,連聽了都覺得污耳朵,用水洗了洗。

所以有‘昔許由讓天子之貴,市道小人爭半錢之利’的話。

大多士大夫對許由的精神津津樂道,但正如笑話所講,人可以很‘慷慨’地捐款一百萬,卻捨不得捐一頭牛。

шшш▪ ttKan▪ ℃o

因爲我沒有一百萬,但我真有這頭牛。

不過讀書人卻非常推崇這一套,要得就是那股勁。

而官家也很懂得你們讀書人的心思。

‘朕讓你爲宰執’和‘朕委屈你來爲宰執’,同樣是一句話,但聽起來就有那等士爲知己者死之意。

沒錯,這是收買人心的手段,但大宋官家肯裝這個樣子,在這一刻章越真正體會到了那句話,那就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正是有了這句話,讀書人走到哪裡都倍受尊重。

章越這一刻想到很多,在鄉里吃飯時,有人與你素不相識,肯爲你結賬,就爲了你是讀書人以後說不準什麼能落個好。

讀書人中了進士,鄉里賢達,送宅子送財物。

讀書人上京趕考借宿在大戶人家家裡,人家也會送盤纏路費。

從宋以後都有結交士人的習慣。

爲什麼?

起於宋太祖那一句話‘宰相當用讀書人’。

因爲最了不起的讀書人能爲宰相是也。

五代前權位更替時,小卒都想着一夜爲皇帝,太祖太宗皇帝以後,文官集團日益強大,司馬光,韓琦能夠扶英宗上位實現平穩的政治過渡,所以自己得罪英宗時,韓琦安慰的那一番話。

那一個個人用肩膀託着你的腳,讓你走到了今天這個位子。

想想張載的橫渠四句‘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真的不是隨便說說,因爲這個時代讀書人真的相信‘治統’雖在天子,但‘道統’在我。

想想這番話是韓琦十年前對自己說的。

種一棵樹最好是在十年前,其次則是現在了。

章越想到這裡,心底愈發堅定,仍哽咽地對皇帝道:“陛下以國士待臣,臣則以國士報之……然而”

天子都這麼說了,這時候章越若不哽咽涕零,那肯定是要‘卒’的。

“……然而臣未列‘四入頭’,岳父又居樞密使,又豈敢望宰執之位。”

跳過四入頭直接爲宰執,岳父女婿同列宰相,這畢竟都是咱們大宋朝沒有過的例子啊。

天子沒料到章越會推辭,畢竟從宋朝開國以來,真正辭過宰執的也只有司馬光一人而已。

章越繼續道:“陛下急用臣爲宰執,是因王相公後無人爲陛下推行變法,然這裡臣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這變法之事乃陛下自爲之,託付於臣下不過是權宜之策而已。”

“如今陛下親政已是八載,已是用力收功之時,斷不可假手於人。”

之前官家剛登基不久,不熟悉政治情況,可以用王安石來推動變法。變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些罵名王安石可以替你背。

你現在親政八年了,再推一個臣下在臺前來推動變法那就不好了呀。

說到底,文官集團的優勢在於守制度,變制度則爲劣勢。

要不然一千年歷史,也不會只出了王安石,張居正兩個人。

真正要收權約取的,還必須是皇帝你這個人。

官家聽了章越這話來回踱步,從八年前,章越在這裡勸自己用王安石來變法,再到八年之後,章越回朝則勸自己親力親爲來推動變法,不要再借助於宰相。

這是翻開了新的一頁啊。

官家想到這裡有些激動,他當然是要獨操權柄於上下,但問題是……

“朕可以嗎?”

這個時候官家很沒底氣地道了這一句。

“當然可以。”章越非常肯定地回答。

官家用自己爲宰執到底是什麼用意?

章越一定要非常明白,他和呂惠卿一樣都是王安石走後,官家要找那根柺杖。

等將來官家發現自己能走路後,第一件事就要把柺杖給丟了。

在變法這件事而言,官家要從幕後走到臺前,這是非常必然的事。他現在心底迷茫,但日後就會想明白。所以這個時候誰來當這個宰相都是一個過渡,從王安石變法到了天子真正主持變法的過渡。

官家猶豫地道:“王安石之纔可謂當世第一,但他推行變法,天下都是罵聲一片。若朕來爲之,怕是江山……也要動搖。”

章越心想,皇帝的心思果真如他所料,一點也不差。

正因爲明白了這些,所以他就更不能接受這宰執之位了。

章越道:“陛下之言,臣斷不能認同,大臣們稱天子能垂拱而治天下,那是在守成之時,天下無事之時,並非變革中興之時。陛下既要爲中興之主,必然權操在手,這樣方可約束天下而爲。”

官家聽了點點頭,他不是不想,而是怕不能。

其實隨着這些年來,他與王安石的分歧也是日益增長。王安石不是權臣,但他之執拗也是把皇帝氣得夠嗆。

若是他親自來主持變法,那麼……

官家看向章越嘆道:“衆大臣之中,唯獨章卿是設身處地地爲朕謀事……朕聞卿之言甚是感動。”

章越道:“臣慚愧,臣之所言乃陛下是位能設身處地爲天下萬民而謀的好皇帝,臣知道陛下變法不爲了攬權獨斷,而是爲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所謀,故而臣才斗膽進言。望陛下能夠採納臣言,中興國家。”

官家深吸了一口氣道:“朕明白了。”

說到這裡,官家對一旁的內侍道:“宣韓維入殿!”

片刻後,翰林學士承旨韓維入殿。

官家對韓維道:“韓卿立即草詔,擢章越爲端明殿學士,翰林學士,兼顧翰林侍讀學士。”

韓維毫不猶豫地道:“臣領旨!”

端明殿學士是翰林學士久任者方纔遷任,而且從治平以後,翰林學士升任宰執前,基本都要先加端明殿學士(呂惠卿例外)。

在當今四位翰林學士,包括翰林學士承旨韓維,目前都不是端明殿學士。

但天子卻將端明殿學士之職授予章越了。

同時端明殿學士還有一個權力,就是參與二府會議,預聞決策。

(本章完)

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872章 好岳父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413章 抄底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3章 和離第741章 叔侄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955章 憨叟第523章 言事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138章 見面第591章 薦人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351章 迎親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284章 論名第106章 瀑布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894章 分化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914章 安排第178章 韓相公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427章 化解第94章 書樓第149章 外室第516章 面君第632章 呂公弼第685章 又得徒弟第504章 似曾相識第523章 言事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933章 指路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493章 公用錢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662章 出兵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951章 自誠明第908章 本錢第244章 王安石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50章 行卷第983章 刺殺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168章 易否第933章 指路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708章 成事單章第1051章 王半山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194章 看人第42章 神童舉(感謝我愛怪仔盈盈成爲盟主)第909章 後來者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453章 撕破臉第413章 抄底第881章 共識第346章 參加婚事第99章 李學正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427章 化解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941章 分歧第695章 軍歌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779章 宕昌城第792章 決戰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857章 齊家治家第150章 相贈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633章 爭執第38章 仙霞嶺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242章 玉簪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295章 期集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89章 看榜第687章 廣銳軍第104章 醉漢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