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

章越看着眼前的司馬光,已是兩眼昏花,鬍子發白。

其實司馬光並不老,他如今也不過五十三歲而已,比起富弼,文彥博還算年輕的了。

章越覺得從另一個角度的評價,沒錯,他蟄伏在洛陽時寫出的資治通鑑是一部可以名留青史的著作,但其實對於司馬光而言,實際上是自己一生政治上最失意的時刻。

司馬光雖失意但卻沒有失去鬥志,他的自述‘獨樂園’來看,就是與王安石打對臺的意思。

你看二十畝的獨樂園多麼卑小,庭院又太小,書堂又太小。你王安石以爲我被貶洛陽很慘是吧,沒錯,就是這麼‘慘’。

即便身在洛陽,司馬光也是通過編寫資治通鑑佔據輿論高地,來抨擊王安石進行的新法。

司馬光與章越分賓主對坐,司馬光對章越道:“度之,老夫並非放不下的人,當初離開汴京後,我已對衆人言語從此以後再也不議論新法,歸老林下,安心著書。但一日獻可(呂誨)的下人找到我,說獻可他不行了,但盼臨終之際能見我最後一面。”

“當時我急匆匆地趕到他府上的時,他已不省人事,只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呂誨與司馬光是至交好友,濮議時與司馬光一起對着英宗幹,之後又一起與王安石對着幹,堪稱是同一個戰壕裡的隊友。

而章越與呂誨也是故交,當初扳倒任守忠還多虧有他援手。

呂誨除了挑女婿的眼光差一點,無論人品氣節都是值得稱道的。

說到這裡司馬光嘆息道:“當時我……最後他醒轉之時抓住我的手,強睜着雙目勉強道,‘天下之事尚有可爲,君實勉力爲之’……說完這一句後,他便斷了氣……”

章越聞言想起與呂誨的交往也是噓唏不已,但是呂誨臨終前交代司馬光這一句,便是要他繼續與王安石鬥下去……

“度之,你若是我放得下一切嗎?”司馬光問道。

章越道:“學士與王相公之恩怨,下官不敢評議,不過下官相信學士與王相公的發心,都是爲了社稷,爲天下蒼生,只是走的路有所不同而已。”

司馬光則道:“爲了天下蒼生?我深恨當初與韓,呂二公識人不明薦介甫入京。”

王安石當初入京被皇帝啓用,離不開嘉祐四基友中其他三人的引薦,但最後又與三人先後翻臉。

章越道:“敢問學士一句,新法若無王相公,便沒有人行之嗎?本朝積弊已久,當初韓公,呂公盛情請王相公入朝,王相公所更之法,其實諸公亦欲爲之,只是因他做得紛擾狼狽,故而大家這纔去攻他。”

“無論有無王相公,新法皆欲行之,此實爲諸公共謀之,學士以爲王相公所爲儘管有不是之處,但變法也是順應時勢的!”

“順應時勢?”司馬光咀嚼這話。

章越道:“下官聽聞當初學士爲呂公立墓誌碑文,言辭多有批評時政與王相公言語,時人皆擔心學士的安危,而蔡天申當初察訪至洛陽後,花了五十貫買走學士所作這篇碑文,秘送至王相公過目。”

“而王相公看了絲毫不怒,反而將學士此文裝裱之後掛在書房之中。”

司馬光在洛陽時因訓斥蔡天申得罪了對方,所以蔡天申懷恨在心,想害司馬光就想出這個借刀殺人的主意。王安石也是明白人,反而將司馬光給呂誨寫的碑文掛在書房裡。

但章越繼續堅持在人後說好話的原則,從不在別人面前詆譭另一個人。

司馬光失笑道:“對介甫我還是那句話,天下皆以爲他奸邪,其實毀之太過,他不過不曉事,又太過執拗爾。”

章越笑道:“學士說王相公不曉事,讓我想起學士教導下官爲官施政要近於人情,通於人情。不通人情就是不曉事吧。”

司馬光聞言失笑,然後撫着白鬚徐徐道:“至今想來,我說的也未必全對。”

一老一少聞言相對莞爾。

本以爲話說到這裡,司馬光忽問道:“度之,如今朝野上下對新法議聲沸騰,你以爲介甫還能在相位多久?”

章越心底一凜,純以一個學術道德人物來揣摩司馬光,王安石那就錯了。

官員能做到宰相位置,絕沒有一個善茬。

章越反問道:“這下官不敢揣度,其實學士是想問王相公之後,誰能替之吧?”

司馬光問道:“哦?誰能替之?度之以爲是當今二府之中哪位相公?”

章越道:“依下官看來,不會是二府中哪位相公,官家更可能從外面挑人,再建一個宰相班子,而不是從現有的人選裡搭班子。”

司馬光問道:“從外朝中選?那會是何人?”

章越道:“王相公罷相定是如今在行的新法出了差池,或許大多數人在想,到時候官家一定會從當初反對變法的在野大臣中,選一個聲望最隆的官員來撥亂反正,但我卻不這麼以爲。”

司馬光的表情紋絲不動。

章越道:“王相公若真罷相,不等於變法就停了,因爲有人會想變法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爲有學士這般舊黨阻撓之故,以至於拖了後腿,因此有可能換一個人爲宰相比王相公在位時或更激進也說不準。”

司馬光沉思着章越的言語。

雙方方纔在片刻時間內,可謂是短兵相接,短短瞬息間幾句話裡彼此攻守了多次。

司馬光在這一刻認識到,眼前的章越已並非當初在爲英宗皇帝建儲中,只會傻乎乎地跟在自己後頭搖旗吶喊的小弟了。

司馬光道:“度之的意思是,國家就如一艘鉅艦,船大難掉頭,新法並非介甫在不在相位上而能廢止的。”

章越道:“誠如學士所言也。”

“當初嘉祐之四友皆心懷天下,社稷蒼生,要解決時難,革除積弊,最後推舉四位之中最有魄力,也最有想法的王相公來匡扶這個天下。”

“但王相公上位後,學士三人又先後反對,紛紛攻訐新法,無論新法如何,但國家積弊仍沒有解決,這其實也是諸公當初之志,所以還是要走革除時弊這條路的。”

司馬光嘆道:“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以定分,守之不易便好。你看如今國事紛紛,都是因爲慾壑難填,古往今來國之將亡則必然多制啊!”

章越微微笑了笑,這個觀點上雙方有分歧,君子和而不同就好。

章越轉而詢問資治通鑑的編修情況,他進京時也可向官家稟告此事。

說到這裡時司馬光興致盎然地與章越講他修資治通鑑的經歷。

資治通鑑考訂的史書野史有七八千萬字,爲此司馬光將他擺滿了書屋,然後他對郭林,範祖禹寫的手稿作爲編寫。

編寫的每一個字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絹上,絹有多貴不用多言,因爲這是給皇帝看的。而且司馬光本身很有錢,他一生吃得都是粗茶淡飯,生活儉樸,但該花錢的地方卻可以一擲千金。

而且資治通鑑有幾百萬字,司馬光每天都要寫,並且卻寫得非常認真。章越看寫在絹上的字,每一個都是一絲不苟的,而且書案旁常擺着清水。

司馬光動筆前都要洗手,同時翻書查閱時小心翼翼至極。

每當寫了疲倦不堪時,司馬光就在一旁放着圓木枕頭的牀榻上睡一會兒。但是卻睡不久,因爲人只要一睡熟了,圓木枕頭便是滾動,人就會從熟睡之中驚醒過來。

看着司馬光這個年紀用這麼大氣力做這件事情,章越是很佩服。

似乎很多清貧一生的學者也是在辦這樣的事,但司馬光除了學者這個身份,他還是官員,還是差一點做了兩府執政的高官。

能從聲色犬馬的高位退下來,蝸居在這涼洞裡,甘於清貧和寂寞,數年如一日地寫書,章越對司馬光唯有報以衷心地佩服

當即到了告別的時候,司馬光起身送章越。

司馬光躬着身,手持竹杖,他的視力已是非常不好,章越道:“學士留步就好。”

司馬光搖了搖頭道:“度之乃天下士,且容老夫送一送。”

“慚愧。”

章越與司馬光走出涼洞後,範祖禹,郭林都等候在外,看着司馬光與章越談笑着走出來都是欣然。

司馬光送章越一直走到了府門前,一路與他講着自己獨樂園的景色。

章越再三勸司馬光留步,但司馬光卻執意不肯。

到了最後分別時,司馬光對章越道:“度之,你方纔所言一番心腹話,老夫想了許多。”

郭林,範祖禹都是知趣的退到一旁。

章越道:“不知學士想了什麼?”

司馬光道:“若介甫罷了相位後,朝野上能接替他行新法的,怕是隻有韓子華(韓絳)吧,呂吉甫(呂惠卿),曾子宣(曾布)資歷差一點,但也可爲參政,學士輔之。”

章越點了點頭道:“或許吧。”

司馬光沉吟半晌道:“度之你是個忠厚人,當初呂吉甫排擠你的事,我們幾個在洛陽的官員都知道。”

“君子之所以不爭,是因爲天下莫能與之爭,但該爭的時候,還是要當仁不讓的!”

章越一愣,然後笑道:“學士放心,章某記住了。”

司馬光點點頭笑道:“那就好。”

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1012章 投機第851章 抵京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178章 韓相公第178章 韓相公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226章 盡心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58章 考取第2章 押司上門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832章 質疑與肯定第55章 考試第999章 熙寧十年第492章 除裳第490章 罪己詔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781章 河州兵敗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941章 分歧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295章 期集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370章 崇政殿說書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142章 宴集第273章 論名第246章 殘信第909章 後來者第1012章 投機第731章 佈置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539章 師生第446章 投名狀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20章 開掛第325章 聖意在誰?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請假第282章 上巳第307章 月影第286章 東華門第705章 姐妹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558章 賜字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367章 懲罰第348章 朝會第391章 仁君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391章 仁君第353章 卻扇第390章 圈套第455章 人才第670章 將帥分歧第319章 擔憂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679章 報捷第366章 先生第477章 因禍得福第673章 大戰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235章 結識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409章 貪婪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775章 入岷州第574章 王安石辭參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774章 喂餅請假第146章 學詩第520章 重聚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808章 書信第9章 孟子請假第946章 翁婿主張第74章 飯錢第123章 章府第40章 糖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