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設爲熙州

第681章 設爲熙州

官家議了封賞,衆臣們自是不用多說,肯定是要照辦的。

如今金明池邊,君臣之間的氣氛已是完全不同。

這場午後的春雨也是格外的湊趣,淅淅瀝瀝地下得人心情格外的舒暢。

話說至一半,吳充道:“陛下,章越與王韶聯名上疏,獻平西策!”

“平西策?”

衆人一聽這是什麼?

若說王韶有平戎策在前,這平西策又是什麼呢?

官家略有所思,目光中透出堅毅之色,若說方纔的官家還是有些彷徨失措,但如今在章越,王韶大勝之下,他的言語間隱隱始有了雄主的自信。

漢武唐宗之事,朕亦能爲之。

想即位之初,王韶廟劃的平戎策已略有所成,如今的平西策會不會更進一步呢?

“與朕道來!”

簡短利索的幾句話下,文彥博示意吳充進言。

章越,王韶在平西策中所言。

首先先服木徵,再取董氈。蕃人素畏服大種,木徵是蕃部大種,若董氈不服,可以立木徵爲吐蕃之主,趁此大勝之勢,收取諸州,最後逼降境內蕃部。

官家心底叫了一個好字,同時繼續聽下去。

馮京則反對道:“陛下,宣撫使韓絳此次平西夏用錢七百萬貫,雖說殺傷夏人甚多,但沒有得到寸土,使本朝元氣大傷,若再令章越,王韶繼續開邊,錢糧不知用去幾何?”

王安石道:“王韶之前在古渭開邊,所用市易法及鹽鈔供給軍需,安撫蕃部,一年所耗錢糧不出五千貫,即便是繼續開邊,每年耗去一萬貫又如何?”

官家道:“別說一萬貫,十萬貫朕也給他!”

馮京又道:“但本朝經略西夏,遼國若再興兵來犯,如何是好?”

王安石道:“昔日我出使遼國,遼國雖大,幅員雖廣,但卻積弊叢生,其內相互牽制。更可況這遼主耶律洪基乃是庸碌之主,整日只喜遊獵,只要我朝對遼國保持和睦,遼主必不敢南侵。”

官家點點頭,示意吳充繼續說下去。

接着章越,王韶又上疏要以渭源爲中心,推行漢化,興講學,令各蕃部納質子,教導以漢話漢俗,再量其忠順予以授官。

對於歸附的蕃部朝廷必須清查人口,戶數,編地安置,將其強者分析爲數部。

同時擴大市易司的規模,同時在古渭設立分引所以及解庫質庫。

衆臣聽了,章越,王韶方纔大勝,便獻上平西策,可見絕不滿足於眼前之功。

吳充講述完平西策後言道:“陛下,臣請於升古渭寨爲州,與會州,蘭州,臨州(臨洮)設經略安撫司路,再擇良臣名將,經略西蕃,定百年之計,萬世不易之功!”

吳充這一句話,將設經略司一下子上升至一定的高度。

但明眼人都看出這是爲誰爭取的。

新設經略安撫路,則意味着獨立的財權,人事權,對於邊將而言,有更大施展的空間。

官家很高興,心底是一百個同意,不過口上道:“吳卿所言在理,此事交政事堂熟議後報予朕!”

“還有有功將士的封賞,也一併議來,速速稟朕!”

……

次日政事堂中,文彥博,王安石等人議論封賞以及在設路之事。

揣摩上意是官員的本能。

官家在御前一連三次強調了對有功將士的封賞,這是不用多提。

至於優先級在之後的,則是王韶,章越平西策的落實,以及經略安撫司的設立。

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急切間是難以得到共識的,但官家卻非常着急,讓他們今日便要議出。

衆執政們議了一番後,有了初步共識,便至崇正殿稟告官家。

官家昨夜是激動的一個晚上沒睡,如今雖有些疲倦,但仍是神采奕奕。

首先是設路,今日商議此事,文彥博不贊成,馮京也不贊成,平白無故多一個建制很難。同時設路,不正是意味着要大舉開邊嗎?

如此保守派不同意,同時也會引起西夏,遼國的警惕。

不過吳充提出了一個洮河安撫司的提議遭到反對後,又重新提出設秦鳳路緣邊安撫司,但麟府路軍馬司般獨立。

麟府路軍馬司位於河套以南,轄有麟州,府州,豐州三州之地,被稱爲河外三州。

麟府路軍馬司名義上雖歸於河東路管轄,但實際上別爲一路。

吳充的計劃也是如此,兵馬不經過秦州相度,使當地官員不受秦鳳路節制。故而最後定名爲秦鳳路緣邊安撫司。

名頭上掛着秦鳳路,實際上與秦鳳路一點關係也沒有,當然也不是全然沒關係,錢糧還是需秦鳳路調配的。

官家一聽即是笑道:“準了,便按此來辦。”

吳充又道:“既是要以古渭,渭源經略西北,那麼再以寨名,不合適。”

馮京道:“之前王韶屢請設通遠軍,臣請便設通遠軍好了。”

官家點點頭,將古渭寨升格爲通遠軍。同時將秦州的寧遠四寨割出,歸於通遠軍治下,也是加強秦鳳路緣邊安撫司的實力。

之後的爭議,便是以通渭堡還是以通遠軍爲中心經略西北。

沈祥,王韶在古渭寨經營已久,在這裡爲根本經略,當然是穩固。但章越,王韶卻主張將秦鳳路延邊安撫司的大本營移至還未建好的渭源堡。

這就很有風險了。

但也是很有戰略決心,從渭源堡過了抹邦山便是狄道了。狄道就是狄人行經之道。境內又有洮水,可通至河州,所以也稱爲臨洮。

從此可以深入羌人之腹地,董氈之大本營青唐城。

可是狄道尚有木徵盤踞在此,十分危險。

不過好處也是易見。將一路治所設在最前線,也是最危險的地方,這就是變相的“天子守國門”。

故而章越,王韶建議將渭源堡直接跳過寨,城,軍,一口氣直升爲州,以此經略西部河、洮、岷,會,蘭各州。

官家一聽拍板道:“就這麼定了,設爲新洲,至於州名你們也不要擬什麼岷州,洮州,朕看直接定爲熙州便是!”

熙州便是取年號熙寧的熙啊!

此舉就顯得相當的意味深長了。

當時官家都這麼說了,誰也不好掃他的興致,衆執政們當即決定將臨洮改稱爲熙州,暫治渭源。

並在渭源旁新設一堡名爲慶平堡,與渭源互爲犄角,作爲以後經略挺進河湟的大本營。

(本章完)

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236章 如何辦第929章 拉攏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144章 心事第625章 御試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348章 朝會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1025章 一之(兩更合一更)第397章 三衙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300章 官職第342章 五百貫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1012章 投機第575章 臣附議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40章 糖霜第699章 二將爭功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874章 抱負第199章 尋覓第322章 題眼第692章 約降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5章 孝經第384章 我不願作官家第316章 破天荒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213章 行卷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637章 夫妻請假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747章 人選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285章 御論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744章 左右第210章 暢談第397章 三衙第914章 安排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727章 回京?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442章 小別勝新婚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857章 齊家治家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1023章 惟精惟一(兩更合一更)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36章 不學有術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194章 看人第376章 好朋友第673章 大戰第554章 不嫌事大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620章 強勢復出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8章 三字經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339章 信第380章 建儲之議第679章 報捷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367章 懲罰第904章 王安石的推薦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646章 閒居第407章 與民無利與國有利第894章 分化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160章 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