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

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

張方平此番進京也是懷着期待而來,兩年前離京時,他方除拜參知政事,官家對他離去依依不捨,甚至不惜與司馬光爭吵。

但這一番來京時,官家即賜予他對敕,誥,衣,金帶和馬。

當他滿懷希望時,得知王安石大力反對他張方平留京。

張方平心底一沉,這一番面聖時他明白聖眷已失去,從宣徽使的安排即已明白。官家不是兩年前哪位官家,如今獨寵王安石,也不再需要他張方平了。

而官家聽到張方平這句爲宰相所忌的話,也是有幾分羞愧。

張方平這話也是坐實了官家對王安石的獨斷專任的允許,官家不由反問朕是真的太專任王安石了嗎?

張方平說完之後起身辭別。

張方平大步出殿,但見蘇軾李大臨等十餘名親信的官員都是侯在殿外,一見張方平抵此紛紛上前。

張方平看了他們笑了笑道:“今日得見陛下,我已是說了我想說了,已經不是白來一趟。”

說完張方平一番如釋重負的神情。

蘇軾等人面面相覷,這算什麼?張方平滿懷期待而來,但見了官家後,即被送出京了?

李大臨道:“可是有人從中作梗,忌憚於公。”

王安石三個字李大臨想了想還未道出。

張方平撫須道:“不要亂猜測,陛下自有聖斷,老夫在此與諸位作別,今日就出京赴任了!”

說完張方平一揖,也不用衆人相送,即是大步離去。

果真張方平當日就出京,連京師的私宅也沒有回,出了都門帶着家人離京上任去了。

張方平雖沒有蘇軾,李大臨面前說一句誰不是的話,但是此舉已表達了他心中的強烈不滿。

張方平一黨將此皆歸怨於王安石。

到了二月時,王安石迎來了最大的挑戰。

韓琦上疏請求廢除青苗法!

官家將韓琦的奏疏遞給王安石道:“韓琦真忠臣也,雖在外仍不忘王室。朕本以爲青苗法利民,沒料到害民至如此。這坊郭之民焉配青苗錢?”

官家此言一出,衆大臣們都是點點頭,這太亂來了,就好比市民也去領了農業救濟貸款一般。

官吏爲kpi考覈,都向郭坊民出借放貸。

衆人都想王安石這回沒話說了吧,哪知王安石卻勃然道:“只要百姓願意,便是坊郭民又有何不可?”

大臣們聞之都是絕倒。

場中之人都是不解,爲何這時候王安石還要堅持認爲青苗法沒有錯。

曾公亮出班道:“只恐怕州縣會窮索百姓,連上戶也是抑配。”

王安石道:“只要懲戒幾個首惡即是,此弊便可扼殺。”

官家沉默不語,這時候御史程顥又以成都青苗法問之,王安石強辯。

但王安石已是感覺到自己越辯,在場的大臣們越是不信服,連官家也被韓琦之奏影響,也不再如以往那般支持自己。

王安石對官家道:“陛下,臣從當初講學至今已爲青苗法進言十幾萬字,不復再言,但陛下因一封奏疏上不能釋疑,如此爲輿論所惑,以後變法之事將不可爲。”

官家猶猶豫豫地一番,然後道:“但也要盡人言纔是。這文彥博,呂公弼都知青苗法不可行,但都沒有直言。可是韓琦……韓琦不是旁人,他是三朝宰相,兩帝託孤,他所言的不會有假。”

官家說到這裡,王安石知道官家對青苗法的信心已是完全動搖了。

ttκan co

官家頓了頓又道:“若百姓苦此青苗法,萬一有奸雄挑動……百姓造反。”

王安石道:“青苗法乃賑貧乏,抑兼併,廣儲蓄,以備百姓凶荒之法。不知道百姓有什麼好苦的!”

次日王安石就稱疾不出。

官家也後悔當日失言,讓司馬光擬旨安慰王安石,請他復出。

結果司馬光寫了聖旨,其中有一句話是‘如今士大夫沸騰,黎民騷動’,暗諷王安石變法弄得四方不安。

王安石看了奏疏後大怒,上疏辯解。

官家看了知道是司馬光搞得事,但他只能出來自己背鍋說是朕看沒仔細奏疏的話,朕沒有責備你的意思。

這次他沒有請司馬光擬旨而是讓呂惠卿到王安石府上傳達口諭。

但這一次王安石卻似鐵了心一般,堅決不起復視事,然後請求外放至江寧任官。

這一下子,朝中才知道王安石不是負氣,而是搞真的了。

此時據王安石拜參政不過一年。

官家見王安石撂挑子也是有些生氣,於是便索性啓用司馬光爲樞密副使,還派人故意上門問王安石的態度。

王安石說司馬光是舊黨旗幟,此人一旦用了,則變法之事以後休提。

官家也來了性子,你王安石即不要朕用司馬光,那麼朕偏要用。

真當朝廷沒有你王安石就玩不轉了?

居然敢矯情不出,那麼朕便用與伱不和的司馬光取而代之。

官家下旨後,哪知司馬光也拒絕了樞密副使的任命。

司馬光還回復官家說,只要陛下能罷去制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均輸等法,如此就算雖不用臣,臣受賜多矣。

官家看到司馬光的奏疏,幾乎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官家見王安石不出,司馬光也拒除拜不由大怒,心想朕親政三年了,沒有你們二人,難道還真玩不轉朝政麼?

於是官家令曾公亮,趙忭等商議罷免青苗法。

結果這青苗法上馬容易,但要如今在全國推廣開來,要驟然罷之也不容易。

青苗錢都已經撥下去了,你官家一句話要我等改,怎麼改?廢除此法後,老百姓不還錢怎麼辦?

於是中書議論了好幾日,也議不出個章程來。

官家是徹底暴走了,當夜急宣章越,呂惠卿二人進宮。

章越正在家中睡得好好,突然中使宣詔讓自己進宮,着實是吃了一驚,還以爲官家得了什麼病,就如同仁宗,英宗皇帝一般。

當即章越火急火燎地往宮裡趕,正好遇到了呂惠卿,他也不知什麼事也是與自己一般茫然地往宮裡趕。

等到了殿中,二人卻見官家一臉怒氣衝衝的樣子,滿眼都是血絲。

官家一見章越,呂惠卿二人便道:“你們二人便給朕給草擬改作這青苗法,事情辦好了,朕賞給你們執政作!”

章越,呂惠卿聞言嚇了一跳,這是啥?

咱這就取王安石,司馬光而代之了?

早知如此咱們還爭來爭去的爭個啥!

(本章完)

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843章 如何用力第354章 拜堂第329章 封還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486章 有想法的韓絳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179章 買房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483章 翁婿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37章 府元第535章 韓琦罷相第310章 青松第82章 雪景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116章 安定先生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234章 蔡襄第342章 五百貫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166章 青花瓷第118章 真先生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179章 買房第881章 共識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308章 心流第8章 三字經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723章 平定河州請假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326章 入對第701章 章黨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133章 託付第558章 賜字第45章 圈套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162章 除夕第498章 離開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637章 夫妻第701章 章黨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668章 福將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851章 抵京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28章 叛亂第264章 壽宴(感謝馴猴低手書友盟主)第328章 授等第434章 演講請假下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21章 師兄弟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342章 五百貫第328章 授等第350章 大婚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32章 學霸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210章 暢談第201章 樊樓詩會第244章 王安石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547章 比喻第814章 閱兵第747章 人選第449章 小人哉請假第377章 宮中第759章 登門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466章 任守忠完了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97章 翻山越嶺第236章 如何辦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142章 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