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章呂分歧

第605章 章呂分歧

降低成本?

官家知道章越常有旁人之所不能。

他有讓章越在所有人面前出出風頭的打算,便道:“章卿給朕仔細說來。”

章越稱是一聲。

章越道:“臣效交引所之法,對監刻坊實行官民合營之法。”

聽章越這麼說,王安石面色微動。呂惠卿此刻嫉妒心爆棚,因爲當初章越曾經建議用交引所的方法來取代如今實行的青苗法,均輸法。

王安石曾此法問過呂惠卿,章越的辦法是否有可行性。

呂惠卿擔心章越風頭勝過自己, 於是對王安石回答,章越此法不過是撲買之法的變通。

撲買之法,就是包稅制度,放到今天類似於承包。

宋朝將酒﹑醋﹑陂塘等朝廷經營之業,經常放出去讓民間招標。

比如說官營幾個酒坊因爲經營不善,於是出讓給民間商人, 朝廷每年只要負責收多少錢就好了, 其餘盈虧一律由民間商人自負。

這樣的商人叫酒撲戶,或者是酒拍戶。

但這個制度有他不完善的地方。故而呂惠卿用此來在王安石面前否認章越的做法,並認爲只是撲買的一等,並沒有什麼新奇之處。

王安石總攬全局,而變法的細節卻是呂惠卿爲之。

既是呂惠卿這麼說,王安石便全盤予之。具體操作上全由呂惠卿定奪。

但章越對官家言道:“啓稟陛下,昔參政歐陽修上疏言茶榷鹽榷時。利不可專,專之則損。夫欲十分之利皆歸於公,然而十分則損三分, 倒不如與商共之, 五五分之, 常得其五也。”

一旁司馬光則微微點頭, 章越此言正合他之意。

呂惠卿見官家也在思索, 於是提出質疑道:“依章待制之言,私利要勝過公利?”

章越心道呂惠卿這思維就是一分錢也不願意讓商人賺走。

章越如今是面對呂惠卿第二次的質難, 上一次在經筵時自己退了一步, 但今日自己不會再退。

章越道:“不知呂說書, 知道如今官酒務坊與撲買酒坊之別否?”

呂惠卿道:“知之,天下之利官酒務居其多半,其中兩京, 杭州可居九成!”

呂惠卿一句話概括,官酒坊賺得錢是比撲買酒坊多的!

章越道:“官酒務都是在繁華之處,而撲買酒坊多在偏僻之地,甚至鄉間,如此官酒坊難以企及之處。”

“釀酒之事沒有太多技巧,但撲買酒坊爲何能勝過官酒務,一是僱工的人少於官酒務,二是酒醴損失比官酒務少,故而撲買酒坊的成本比官酒務低。”

“同樣一瓶酒,官酒坊撲買坊皆賣得二十文,但官酒坊不過盈十文,反觀撲買坊卻能盈十二三文。”

衆官員聽了恍然,今日章越是藉着刻書坊來與官家進言朝政啊。

另一位參政趙汴略有所思走進了刻書坊仔細看了起來。

呂惠卿額上汗微出,儘量顯得自己不是與章越在爭執的樣子言道:“誠如章待制所言,但撲買酒坊縱得十二文,但與朝廷五五分之,也不過六分,不如官酒坊之十文。”

“這財貨之屬便有損失也在朝廷, 豈可便宜了兼併之家。”

王安石, 呂惠卿給官家上疏時,常言兼併家之害。

其中有句話是‘古之兼併,兼民利也,今之兼併,又並公稅也’。

過去的稅是老白姓的錢你兼併家拿,今天連國家的稅你也逃。

其實章越認爲兼併家重點是打擊偷漏國家稅的就好了,似撲買酒坊這樣的,雖賺了老百姓的錢,但也是國家的納稅大戶,你呂惠卿連這個也不放過,着實打擊面太大了。

章越正要反駁道:“如呂說書所言……”

這時趙忭道:“這字板似有所不同……”

官員們看了確實這刻板字比之印板的字簡單了許多。

章越向官家解釋所謂‘宋體字’:“啓稟陛下,這乃刻書體……”

章越向大家普及了刻書體的好處,平日刻匠用楷體刻書一日只能刻個一版,但用刻書體卻可以一日刻兩版,無形之中就節約了成本。

同時章越還道:“陛下,據臣所知民間還有一個叫畢昇的人……”

章越將畢昇的活字印刷大致說了一遍。

宋朝沒有中科院這樣研究機構,故而什麼發明創造都是從民間而來,似監刻坊在競爭上沒有辦法,故而在章越來時已是破產。

章越與呂惠卿在御前爭論,不過官家與官員們在刻書坊裡看看這看看那,倒是透着新奇。

司馬光走到一名刻匠面前問道:“伱一日能刻幾個版!”

司馬光平易近人,平日不擺架子,歷史上他家裡有個跟了他三十年的老僕,直到司馬光當了宰相都不知道他官作得多大。

刻匠道:“一日可以刻三個版。”

司馬光疑惑地道:“三個?可有粗製濫造?”

刻匠連忙道:“小人不敢,版印得好不好,大家都看在眼底,誰敢糊弄人。”

“那爲何別人刻一日兩個版,你一日刻三個?”

刻匠道:“章待制有吩咐,一月刻好三十版,另獎三百錢,刻五十版,獎六百錢,刻八十版者,獎一千錢。”

“故而小人便拼了命。換了以往如果不是官人催得緊,小人一日刻一版是那麼多錢,一日刻三版也是那麼多錢,何必如此辛苦。”

司馬光問道:“你這般累不累?刻坊此舉是否太過苛刻?”

匠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道:“累啊,怎麼不累,但是累也值得,比往日多賺了好幾百錢。我家剛添了丁,不賣氣力怎行?要被婆娘扯耳朵的。”

司馬光聽完後將方纔匠人的話稟告給了官家,王安石等翰林學士。

不少官員瞠目結舌,甚至良久不能出一詞。

章越此舉打破了衆人常識的思維,降低成本不是應該減少工匠的月俸麼?爲什麼刻坊給工人的錢越多,反而成本越低呢?

一直不出聲的御史中丞呂公著道了句:“錢如蜜也,一滴也甜!”

衆官員們紛紛點頭。

真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啊。

利用人性的貪慾,也可以達到義。

這也是王安石常說的‘利者義之和,義固爲利也’。

呂惠卿聞言則暗暗道,此乃刻薄匠民之舉,也好沾沾自喜?

不過這一次呂惠卿則沒有道出,但悶悶不樂的表情卻掛在臉上。

他看得出官家和官員們都很滿意此次刻坊視察。

他感覺自己與章越的分歧更大了,若說之前還是暗中競爭對手,但如今二人意見不同已是走到了歧路上了。

此間實在難以調和。

(本章完)

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381章 定策之功第181章 楊氏第22章 傭書第109章 琴聲第113章 入汴京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874章 抱負第520章 重聚第274章 議親第784章 復仇第41章 守秘第37章 二哥下落第826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89章 相人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575章 臣附議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837章 仁宗留給陛下的宰相第55章 考試第111章 江賊明日更新第2章 押司上門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792章 決戰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412章 貪婪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797章 受賀第173章 傳頌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191章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84章 招攬人才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808章 書信第237章 團圓第639章 功勞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288章 賜對第364章 呂氏兄弟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401章 新差遣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45章 圈套第703章 太平宰相請假第488章 澤國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812章 大略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136章 邀請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957章 整頓河北兵馬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166章 青花瓷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251章 梅香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467章 又升官了第28章 借書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243章 心意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259章 朋友圈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415章 暴利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818章 便商貿第817章 市易所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986章 交鋒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747章 人選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852章 面君明日更新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345章 韓絳第925章 問政第522章 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