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熙寧二年

第564章 熙寧二年

熙寧二年。

去年是一個多事之年,先是京師,河朔地震,之後便是冬季缺雪。

官家親自往郊廟祈雪之後,纔在臨近過年時下了一場雪。

司馬光坐着車駕從崇文館返回了宅中。

他這纔剛剛返京不久,之前被官家委派去治河。

去年黃河在河北決口漫溢。

都水監與河北轉運司關於治河打起了嘴炮,雙方各執一詞,後來都水監內部建議也不統一,官家讓司馬光去視察黃河處理此事。

司馬光與官家辭行時,知道官家已決心用王安石爲參知政事,章越爲待制時,明白官家變法的決心已定。

司馬光看遍史書,早就預見以後等着他的是什麼。

他的政治主張與官家不合,日後在政治上肯定是失意的,與其在朝受氣,倒不如歸去。於是司馬光在去治河前主動向官家提出離京到老家山西作官。

官家沒有答允。

此番回京司馬光再度向官家提出請郡。

官家仍沒有答允,官家說呂公著出使遼國時,司馬光剛罷御史中丞之職,遼國上下都非常不解,認爲司馬光這樣仁德有才望的大臣爲何不擔任御史中丞。

官家對司馬光挽留道,卿名聞國外,奈何出外?

司馬光也不同意,堅持請郡。

如今司馬光回宅時,聽下人稟告得知天章閣待制章越等候求見。

司馬光走到門邊,見章越脫了靴子一面擦拭一面與家中老僕聊天,原來方纔章越來司馬光家的路上,馬蹄陷入雪坑裡,靴子沾了雪泥。

“章待制!”

章越見了司馬光連忙起身行禮。

雖說二人如今算是‘道不同不相爲謀’,但章越私下裡對司馬光的人品和學識仍相當敬佩。

司馬光也明白他對章越本也十分欣賞,不過他知道章越升任待制之日,穿着窄袖長靴入見官家,希望官家效仿趙武靈王,先從移風易俗開始變革國事。

二人算是徹底的分道揚鑣了。

司馬光嘆道:“待制許久沒來老夫宅邸了,此番是私事還是公事?”

章越聽了司馬光這麼說有些慚愧言道:“是奉了官家旨意來的。”

司馬光看了章越一眼點點頭道:“果真公事,否則章待制也不會登門了。”

司馬光,章越都有些惋惜,對方都是自己欣賞的人,但最後卻越行越遠了。

二人坐下,老僕給二人上了茶具。

司馬光親自將茶湯端給了章越,言道:“當初我要章待制隨我修資治通鑑,你不答允,如今任了待制,就回不了頭了。”

章越捧起茶湯道:“修史修書之事名垂千古,是章某人一生的抱負,只可惜如今不是時候。”

司馬光失笑道:“度之現在不修,怕是日後更沒機會了。”

章越正色道:“章某並非說笑,他日章某身退之時,願奉內製左右磨墨鋪紙,還請到時候不要嫌棄章某手慢腳笨。”

司馬光聽章越說得鄭重點了點頭。

章越這時道:“陛下讓我來挽留內製。”

章越的話早在司馬光的意料之中,司馬光道:“度之,老夫此去河北視察河工道上有感而發作了一首詩,極目王畿四坦然,方輿如地蓋如天。始知恃險不如德,去勻勝殘已百年。”

章越揣摩詩中的意思,在德不在險是吳起說的。

但在宋朝時,宋太祖趙匡胤覺得汴梁四通八達無險可守,打算遷都洛陽。

當時後來的太宗皇帝趙光義反對用了一句‘在德不在險’。

趙匡胤因這句話放棄了遷都。

司馬光這首詩說得就是這件事,在王畿汴京往四面極目遠眺,都是一片平坦的平原,大地好似四四方方的車輿天就是一個蓋子。

我如今才明白了太宗那句在德不在險的意思,我大宋立國百年都是靠得這句話啊。

政治家作詩當然不是隨隨便便作的,都有抱負以及抒發政治意圖在其中。

司馬光去視察黃河時,正好他與王安石因爲延和殿理財的事剛剛吵完,之後經過章越提議在兩制以上官員中又吵了一番,最後司馬光當然是輸了。

連官家也幫着王安石。

司馬光這首詩重提在德不在險,也就說祖宗百年來的制度一直運行的好好的,官家和王安石幹嘛一定要變呢?

治理國家仁德才是第一位,至於險要與民不加賦國用足什麼的都是術,而不是道啊。

舍道而求術,可乎?

章越向司馬光道:“內製,仁德是爲儒家之術,先王之道,除了仁德二字,可有其他?”

司馬光看向章越反問道:“仁德夾雜了其他還是仁德嗎?”

章越當場領教了司馬光的口才,於是亦反問:“那麼內製又如何看董子(董仲舒)和揚子(揚雄)呢?”

“他們是不是儒呢?”

“董子引法入儒,揚雄引道入儒,魏晉時的玄學,便是引老莊入儒。”

“我聽說提點廣南西路刑獄的周濂溪(周敦頤)以及他的學生程正叔(程頤)之學,他們講究性命之學,這在以往我等儒生是連想也想不到,我想日後有人引釋入儒也不奇怪。”

“仁德可以是道,這不可以變的,但術卻可以變!”

章越講了一番,然而司馬光卻並不認同章越的說法。

章越也沒打算說服司馬光,這不是人可以辦到的事。

他繼續道:“內製此番視察河工所主張的建約之策,朝廷已是允了,內製可知是誰推動此事的?”

司馬光建議在河上建丁字壩,逐步減少北流流量,讓北流的黃河慢慢自淤,同時加大東去的流量。

“此案正是王介甫在御前大力支持的。”

司馬光沒料到竟是王安石支持的。

司馬光想到或許是王安石知道自己請郡的消息後,也用這樣的方式來挽留自己吧。

介甫此人一向性高自負,故而才婉轉至此。

司馬光想到這裡心底微微有些高興道:“我之所以請郡,便是要全了與介甫這一段幾十年來的交情,並非爲了其他啊!”

章越聽得出司馬光也有想與王安石修好之意,趁着二人還未真正撕破臉,司馬光說我自己主動退一步,日後咱們相見了還有交情在。

章越聽了可惜,真正不讓你司馬光走的不是王安石,而是官家啊!這纔是自己這一趟找你的來意啊。

章越道:“不僅是王內製,就是官家提及內製時,也曾言道,當年汲黯在朝時,淮南王便不敢謀反。”

司馬光問道:“如今朝廷上淮南王是何人?”

這句淮南王當然範圍很大,可能是韓琦,也可能是王安石,甚至是其他人。

章越這時候一句馬屁奉上道:“沒有內製在朝,不知天下有多少人要作淮南王了。”

章越這話也不是誇張,官家親政沒兩年,韓琦等大臣都走的情況下,位置還沒那麼穩,真正的班底還未培養起來,以司馬光如今的威望在朝,是可以當中流砥柱的。

但司馬光卻道:“我看莫不是異論相攪之策吧?”

章越心底一凜,司馬光是聰明人,明知道官家不打算用自己推行政治主張,那麼爲何要挽留他呢?

司馬光猜測留在朝堂上可以讓馬上要啓用爲參知政事的王安石有所顧忌。

這是從宋真宗以來,一直奉行的異論相攪之策。

其實王安石要推行變法,這是本朝前所未有之事,說是摸着石頭過河也不爲過,天下除了王安石,恐怕任何人包括官家對這次變法都沒有底。

官家需要伱司馬光作爲一個工具人留在朝堂上。

這個猜測也是有可能的。

司馬光其實也不想噁心人,他知道自己不受官家待見,想要先走一步,惹不起咱還躲不起嗎?司馬光連續三次向官家請郡,我自己到地方去總可以了吧?

但是馬上要用王安石變法的官家,卻非得派章越來挽留司馬光。

章越心想,自己這麼說,不就是將官家給得罪了嗎?

章越立即道:“內製乃定策元老,在濮議之中又立倡皇考之說,有撥亂反正之功,當初在諫院時,爲敢言之臣,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封疆大吏,內製都直言無諱,敢於批評。”

“如今國策未定,正需借重內製學識和才華,最重要是內製不黨,爲官清廉,再論及執拗二字,天下除了王介甫,無人可及內製。”

司馬光看了章越一眼道:“待制真瞭解老夫麼?”

章越道:“下官不敢說了解,但下官知道無論是先帝還是今上都知道內製是國之柱石,如今朝堂上實離不開內製。”

到底官家捨不得司馬光走到底是哪個原因?

皇帝也說得很模糊,能講出的道理,往往不是真的道理。

最後章越懇請道:“還望內製爲社稷留之。”

司馬光看了章越一眼,最後緩緩點頭。

他從屋內仰望天井裡停歇的飛鳥,如今他卻是困在汴京,是要走卻走不了。

章越見司馬光答允,自己也是鬆了一口氣,可以回去與皇帝交差了。

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參知政事。

王安石上一任便大刀闊斧。

同月,王安石請置‘制置三司條例司’,凌駕於三司之上。

此三司條例司本是官家爲司馬光準備的,他即位之初便打算讓司馬光設一個裁撤國用的班子。如今便給王安石以理財的名義給用了。

王安石總領其事後,爲三司條例司安排班子,他向官家推舉的第一個官員便是章越。

(本章完)

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558章 賜字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14章 餅子第827章 空城計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275章 爲何偏偏是你第457章 封侯之願第304章 光陰第82章 雪景第524章 省元第872章 好岳父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319章 擔憂第708章 成事第665章 陛下,小兒輩破敵了(兩更合一更)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349章 學到了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798章 紀念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31章 暖秋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57章 神童詩第351章 迎親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569章 夜談第44章 寒門貴子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183章 二三事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68章 三字詩作者(第三更)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408章 改變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210章 暢談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80章 喜事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449章 小人哉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1042章 論孟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374章 執經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36章 如何辦第219章 入場第159章 上奏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268章 捉婿第642章 執政會議第252章 風雪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303章 三元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163章 恩惠第890章 國是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905章 事因第956章 韓琦身後第662章 出兵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569章 夜談第311章 進卷排名第327章 奏對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780章 下岷州第268章 捉婿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270章 閨閣議論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180章 撞見第187章 攻心第490章 罪己詔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881章 共識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1052章 山頭第48章 寒門之難(第一更)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824章 治蕃策論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77章 崇政殿第301章 瓊林宴第236章 如何辦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675章 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