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

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

章越覺得自己有點醉,吃了頓飯喝了點酒,結果一回頭樓梯沒了。

章越明白是韓維作的手腳,真可謂上屋抽梯,你還真當我不敢跳不成?我這便跳給你看。

過去的樓與商品房不同,現代商品房層高兩米七就不錯了,但宋朝的一層樓那可是實打實的一丈多高。

跳下去,至少跛腳。

韓維來至章越身後拱手道:“度之,還請幫一幫我。”

章越看了韓維一眼道:“持國兄言重了,儲位之事豈敢多言語。不敢謀,不敢謀!”

韓維道:“如今樓梯已是撤了,沒有第二個人旁聽,此話你知我知,絕不與第三人說是度之你的謀劃。”

章越仍是不肯,韓維道:“儲位之爭,歷來都是贏家通吃,輸家求死亦死不得。若度之不願幫這個忙,吾兄與韓某日後危矣,皇子亦危矣。難道度之連當年的師生情分都不顧麼?”

章越聽了一凜心道,皇子居然把與自己有師生情分的事都告訴韓維了,那麼可見韓維便是皇子真正信任的人。

章越當即道:“我已有辦法了。”

韓維大喜道:“度之請說。”

章越道:“此法好是好,但只是難用。”

韓維道:“只要度之肯說就好。”

章越踱步片刻後道:“方纔韓兄說‘儲位之爭,歷來都是贏家通吃,輸家求死亦死不得’。這話我是深以爲然,古往今來因爭儲位的骨肉相殘之事數不勝數,爲了達到目的者可謂不折手段。”

“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得不到,我死了無妨,但一定要死在別人後頭,故而什麼帝王心術皆是糟粕,而殘忍好殺之君比比皆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親兄弟還不夠,甚至將自己的子侄輩都殺了。還有五代十國……”

“但持國兄,你說爲何本朝無論是兄終弟及,還是父子相傳大體都是太平呢?”

韓維正色道:“因爲太祖有言,重用讀書人矣。”

章越道:“然也,讀書人就是沒有兵權的書生,重用讀書人,就是重用於制度。”

“一個穩定製度的傳承,要好過你爭我鬥。遼國西夏在邊陲陳兵百萬,若本朝稍露內鬥之象,國家必將滅亡。”

韓維點點頭。

濮議之事,他看到了。官家爭了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哪怕有韓琦,曾公亮,歐陽修等一票宰執的支持也沒用。

濮議之爭就是皇權與制度之爭,皇帝與文官集團之爭。

司馬光,呂誨,範純仁,賈黯,範鎮他們爭得是什麼?就是制度二字。

儘管他們紛紛出外或被邊緣化,但這不等於他們輸了。

故而宋朝的歷代皇帝爲何在位時候,要重用文官集團呢?因爲皇權固然可以強大一時,但到了自己死了以後,怎麼樣保證自己的兒子能夠坐穩皇位,那麼就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文官集團。

靠奪取孤兒寡母政權當上皇帝的宋太祖,無比明白這一點呢。

制度這東西當皇帝的時候哪看哪不順眼,但到了龍體不豫,便生怕畢生的家當被子孫敗掉。

“那麼度之的意思,如何讓百官們擁護太子呢?”

章越道:“追封博平君王,厚賜虢國公,北海郡王。”

韓維吃了一驚,博平君王就是趙允初,天子即位一年後即去世了,最早便是任守忠扶植趙允初與當今官家爭皇子之位,但因爲趙允初不夠聰明,而被官家否掉。

而虢國公趙宗諤,就是官家的親堂兄,一直窺視儲位,對於被選入宮中認爲先帝養子的官家十分嫉妒。自家的廚子給官家煮了兩條魚,就被趙宗諤活活打死。

北海郡王趙允弼更牛,官家即位時,便是他率領一堆宗室鬧事,公然道團練豈可爲天子,他纔可以當天子。最後此人被韓琦當場鎮壓。

這三個人都是與官家爭過儲位的,換了其他朝代,或者如奧斯曼,拜占庭那等帝王。

這三人早都沒命了,死得絕對悽慘。

不過官家卻沒有爲難這三人,不是不想,而是因爲顧及曹太后。

如今除了趙允初早故外,其他兩個都活蹦亂跳的。

韓維也很是爲難,這幾個人不處置已經是寬仁了,反而還要封賞,哪個君王會有這個度量?

章越言道:“若是皇位傳承都靠着制度,那麼這三人何必要殺?反而官家不殺三人反而厚賜,反而得了民心士心,以表示寬容之量,以仁義治理天下。”

“秦二世,唐太宗遭到天下儒生的口誅筆伐,而登基之後能善待兄弟的君王,纔是真正的仁君。既是仁君,那麼百官們又怎麼能不擁護呢?”

韓維點點頭道:“也是,虢國公,北海郡王,既不能殺之,倒不如賣個人情出去。至少令他們心存忌憚。”

韓維初時不解,然後終於露出喜色,當即命人搬梯子讓章越下樓。

至於韓維則急匆匆地趕到皇子宮中。

趙頊正是滿臉苦楚之色,見了韓維道:“先生,父皇今日患疾,口不能言語。”

韓維吃了一驚,先帝也曾病時失語,難道非親父子,也得了一樣的病?

韓維道:“還請大王早作大計。”

皇子道:“如何大計?眼下民心士心都不向我。”

韓維道:“那因爲大王沒有樹立恩德,只要有了恩德,臣民們就會知道大王是仁義之君,那麼就會天下歸心。”

趙頊問道:“那麼如何樹立恩德呢?”

韓維當即將章越告訴他的一番話與趙頊說了。

趙頊聞言想了一番,又驚又喜道:“此真是良法,韓先生真是我的孔明啊!”

韓維微微一笑道:“大王,這不是我韓維的見識,而是出自於章太常之論。”

趙頊啊地一聲問道:“是,章太常?”

韓維道:“章太常本不肯說,但聽我說與皇子的師生情分時纔開口。他所見勝我十倍,正是他知道要幫大王,故而爲我出了此策。”

趙頊點點頭道:“先生不居功,還幫我四處打聽,我在此謝過。此刻我便入宮覲見父皇,讓他御准此事。”

韓維勸道:“此時天色晚了,還是明日經筵時再去吧。”

趙頊答應了,晚上他琢磨章越的話,激動得一夜無眠,次日一早便進宮找到官家稟告此事。

官家一聽吃驚地問道:“皇兒這是你所想的嗎?”

趙頊認真地點點頭道:“父皇,正是兒臣想出來的。”

(本章完)

第449章 小人哉第517章 臨軒策問第1007章 韓絳回京(兩更合一更)第797章 受賀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406章 商人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905章 事因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274章 議親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017章 書局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83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737章 面君第306章 讀漢書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196章 村夫第564章 熙寧二年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125章 改專業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482章 大腿第156章 客人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673章 大戰第392章 改變第207章 不累心第696章 出戰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1028章 卿且坐此位(第二更)第36章 不學有術第881章 共識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377章 宮中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941章 分歧第414章 入股第431章 入潼關第213章 行卷第788章 城下第23章 回家第618章 鵷鶵 鴟和腐鼠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317章 考後第550章 章惇和曾布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108章 男女(感謝楠木的咖喱番書友大賞)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644章 意見相左第37章 二哥下落第146章 學詩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637章 夫妻第58章 考取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365章 拜師第137章 府元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218章 解試第211章 同窗第131章 佩服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242章 玉簪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893章 容忍更重要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636章 知制誥第79章 蘇州來人了(兩更合一更)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692章 約降第689章 營田第874章 抱負第813章 問題請假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690章 經營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