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鈔鹽法

第403章 鈔鹽法

嘉祐八年五月。

章越呂大防在見過曹太后後即走馬上任,二人甚至是敕命都沒有到手。眼下面前的當務之急還是如何平抑京師的鹽價。

三司衙官衙是宋朝最大的官衙。

三司二十四案,真宗時三司有吏八百九十七人,其中鹽鐵一百五十六人,度支一百八十二人,戶部兩百二十七人。

到了慶曆年間又達到了千人之數。

三司是不少名臣的發軔之處,如章家的章得象,章頻都曾任過度支判官。

章越,呂大防一併抵此,先去三司使廳中見過三司使蔡襄。

蔡襄如今日子有些不好過,朝野上有謠言說,官家被確立爲皇子時,所有人都知道大計已定,然而衆臣之中唯獨蔡襄對此有所微詞。

謠言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蔡襄曾給先帝寫了一封文字,勸不要立皇子,如今文字還在禁中。

這謠言是沒根據的事。

不過問題是先帝立儲之時,蔡襄身爲官家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儘管沒有證據表明他表態反對立皇子,但也沒有證據表明他支持皇子。

這信與不信,就看官家自己了。

呂大防,章越見蔡襄時,對方笑着談了幾句話,蔡襄對章越道太后屢次吩咐要平抑糧價鹽價之事,讓他去鹽鐵廳後立即着手此事,上朝時他要與太后交待。

呂大防,章越稱是,即在官吏指引下來至鹽鐵廳。

鹽鐵廳最高長官爲鹽鐵副使,如今的鹽鐵副使是範師道。範師道是范仲淹的侄兒,但他與韓琦,陳昇之不睦,得知韓琦安插了章越,呂大防二人至廳中,對這摻沙子的行爲十分不快。

範師道對二人道:“你們初至廳裡,本當接風,但如今什麼情形方纔見過省主也知道了。接風就免了,你們與楚判官交割一番後,要如何平抑鹽價,章學士你今日要拿出條陳來。”

章越稱是。

他來前已被交代過了,範師道對這態度也算在意料之中。

除了副使,還有一位判院今日不在衙。

之後他們來至第一判官院,與要離任的三司判官楚建中交割。

楚建中馬上要出任夔路轉運使,身爲鹽鐵廳第一判官,他手中掌兵案、胄案、鹽案、茶案四案。

章越一聽,對方真可謂牛人啊。

要知道三司二十四案中,以商稅,胄,曲,鹽四案最爲繁劇。

商稅,胄,鹽三案都在鹽鐵司,對方一人身兼胄,鹽二案,還管着另兩案可知如何厲害了。

楚建中道:“之前範副使交待過了,我手中鹽案之事交給章學士,至於兵案、胄案、茶案就交給呂判官了,你們心底可有數?”

章越沒有異議,他不似呂大防,絲毫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一個鹽案差不多已是極限。

楚建中與章越,呂大防交割時,正好一名緋袍官員入內。

楚建中笑道:“蔡判官!”

呂大防,章越連忙見禮,此人是鹽鐵廳另一判官蔡抗。

蔡抗在出任鹽鐵判官前,即已是一路轉運使了,無論官位還是資歷都遠在章越,呂大防之上,眼下管着商稅案、鐵案、設案。

對方寒暄幾句,然後笑呵呵地道:“我第二判官院偏西,午後總有西曬甚煩。楚兄高升之後,我正好搬進此廳來。”

章越聽說過宋朝官場的事,衙門裡對於第一廳,第一院競爭總是十分激烈,言下之意這位子我先佔住了。

衙門裡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內部升遷都是優先考慮第一廳第一院。

蔡抗這麼說後,章越,呂大防也不會與對方爭這鹽鐵廳第一院。二人都是新人根本沒啥好爭的。

之後章越至第二院,呂大防至第三院。

鹽鐵廳正廳朝南,副使,勾院同署辦公,只是一個在東一個在西。

下面依次第一院第二院第三院第四院分給判官辦公,第一院第三院朝東,第二院第四院朝西如此,不過如今鹽鐵廳只有三名判官,故而第四院就這麼空着。

至於朝北是鹽鐵廳七案公署,每案都有一名孔目主理,譬如章越治下的鹽案,就有五十多名屬吏,真不愧是事務繁劇之案。

章越至院後,看着院中栽的數株梧桐樹許久,從今日起自己便與這樹一般,同在這鹽鐵廳裡紮下根了。

章越到院後立即召了孔目來商議鹽鈔價格之事。

正所謂‘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曹太后過問鹽價,韓琦對三司施壓,三司使蔡襄發話,鹽鐵副使範師道讓章越拿出條陳。

章越到到任立即找孔目商量。

從高層執行到基層執行,這就是一根針下來。

孔目姓張,名善,在鹽案辦事三十餘年,侍奉過不知多少上官。其實章越上任前一日,張孔目即到府上拜見過章越了,原來吳育出任鹽鐵判官時,張善便是他親信之人。

張孔目一見章越即道:“得知學士遷任,我等屬吏無不歡喜,特准備了一分薄禮。”

章越對張孔目道:“本官初任,正是要多多借重孔目的地方,昨日太后責我一個月內要平抑糧價,此事還請孔目助我一臂之力。這些心意我先心領,咱們辦妥了此事慢慢再議。”

張孔目爲難地道:“學士,鹽價此事咱們再慢慢想辦法吧,先熟悉案事。”

章越道:“沒工夫了,副使要我今日就拿出條陳來。”

張孔目道:“這麼快……學士可是惡了副使?”

章越道:“或許吧!還請孔目教我其中的玄機。”

張孔目道:“玄機,我想想,先從都鹽院說起……”

章越一聽拍腿道:“都鹽院……我昨日去交引鋪時就聽得過,如今孔目又提及,此處必是關鍵,咱們立即就去,邊走邊說。”

張孔目沒料到章越辦事如此雷厲風行,說辦就辦。正要言語,卻見章越已是拉起他的手中一併出了門去。

章越與張孔目坐着馬車趕往都鹽院。

張孔目與章越說起了都鹽院,此院是嘉祐三年所設,是一個新衙門,設監官二人,另有設典五人,主秤八人。

說起都鹽院,就要提及宋朝鹽業一個偉大的改革,鹽鈔法。

提出此法的官員名叫範祥。

原先宋朝鹽法完全朝廷壟斷,官運官銷。

之後宋朝與西夏作戰,爲了方便軍糧供給,拿出解池的池鹽,從禁榷法(官產,官運,官銷)改爲通商法(官產,商運,商銷)。

商人們輸粟至西北獲得引券後,可以憑引捲到京師兌換鹽引,商人得到鹽引後再去解池取鹽運到各地銷售。

但到了慶曆年時,宋朝與西夏在西北大戰。西北駐紮了宋朝幾十萬大軍,這麼多兵馬輸粟法的問題即暴露了,商人們常拿着低劣的糧食送入西北,再到京師換鹽引。

於是範祥提出改革。

商人不用輸粟至山西,而是在京師用錢直接購買鹽引,朝廷再拿這筆錢給陝西轉運司,讓他們用錢購買自行軍糧,如此就可以不用買到低劣的軍糧。

這制度被實行後,不久就出了問題。

因爲自用糧草改當實錢後,朝廷便沒有節制的大量發行鹽鈔。

因爲鹽價受到季節的波動嚴重,而且京師裡的商人們看準了鹽鈔這貨幣屬性,於是對鹽鈔實行炒賣。使得要麼以前買了鹽鈔的商人賠錢賠到了家,手裡拿着朝廷濫發的鹽鈔在鹽池裡取不出鹽來,要麼就是鹽鈔被炒賣漲上了天,一鈔難求。

在嘉祐三年,範祥再度改革鹽法。

首先嚴格規定解鹽鹽鈔一席六貫的發行價格,並在京師設置都鹽院。

三司衙門出資二十萬貫至都鹽院,一旦鹽鈔價格跌至五貫時,都鹽院用五貫五百錢進行回購。一旦鹽鈔價格飛漲,朝廷用市場價再減去五百錢售賣鹽鈔平抑鹽價。

如今章越抵至都鹽院時,看見院前隊伍排成了長龍,皆是手持的現錢,但都鹽院大門緊閉。

章越向張孔目道:“爲何衙門無人賣鹽鈔?”

張孔目嘆道:“之前鈔法敗壞,朝廷濫發虛鈔。這都鹽院,三司本撥了二十萬錢去收鹽鈔,但因鹽鈔太多,二十萬貫用盡。以至於都鹽院數月無錢購鈔。”

章越道:“三司爲何不再撥錢呢?”

張孔目道:“鹽鈔是歸陝西轉運司所發,利皆歸於西北。這鹽鈔濫發,最後卻要三司衙門出錢收底,衙門自是不願。之前陝西轉運司要我們撥錢求了數度,都給省主推了。”

章越問道:“那之前購得鹽鈔呢?”

張孔目道:“年初時鹽價稍有鬆動,終於有商賈至都鹽院肯至購鹽鈔。都鹽院手中一把鹽鈔卻沒有一文錢,既是有人願收多少就給多少了。”

“鹽價稍漲,有些風吹草動,即有奸民來鹽院購鈔再賣給交引鋪,以差價謀取其利。等之後鹽價飛漲時,如今都鹽院手中已無多少餘鈔了。”

章越不由扶額,這鹽鈔法分明是良法,怎麼會搞的這般。鹽價低時,沒錢買,鹽價高時,沒鈔賣。

章越道:“爲何不向陝西轉運司再求些鈔來?”

張孔目嘆道:“壞就壞在此處,之前咱們三司不肯撥錢,如今鹽鈔飛漲,陝西轉運司手中餘鈔也是金貴,自也不肯給鈔。”

章越也是服了,鹽鈔價格低時,朝廷拼命印鈔,鹽鈔價格高時,反而不印了。

(本章完)

第948章 第三人第419章 變革第8章 三字經第816章 銘記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464章 一夜失勢第76章 飯堂第170章 家宴第909章 後來者第814章 閱兵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295章 期集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244章 王安石第602章 決定第471章 可用不可用第941章 分歧第437章 章越射虎第862章 登門道賀請假下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543章 百年無事扎子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412章 貪婪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381章 定策之功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547章 比喻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631章 不易第349章 學到了第816章 銘記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744章 左右第160章 見面第215章 夏雨第219章 入場第749章 九辭學士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705章 姐妹第345章 韓絳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1052章 山頭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52章 牧笛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601章 吳府壽宴第94章 書樓第632章 呂公弼第766章 齊家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5章 破案(感謝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盟主)第322章 題眼第30章 用六第522章 入直第144章 心事第31章 暖秋第34章 進益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421章 故交第129章 新舍友第539章 師生第10章 望族第301章 瓊林宴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992章 親事與政事(兩更合一更)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801章 保舉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365章 拜師第376章 好朋友第146章 學詩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489章 奉章太常之命第668章 福將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39章 恩情第216章 靠自己第862章 登門道賀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304章 光陰第663章 底氣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879章 殿議第744章 左右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