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團圓

第237章 團圓

章越雖勸了黃履,但黃履還是追出去與對方道歉。

對方知道了不僅沒有着惱,反而還與黃履成了不錯的朋友。

此事着實令章越感慨士風純粹,

這也是學校是人脫離家庭後,接觸第一個社會。

同學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故而感情也是頗爲純粹,大家今日吵吵鬧鬧,第二日就能和好如初。

但進入社會,學校裡純粹,沒有心機的一套就行不通了。故而章越想起自己剛畢業時那段,屢屢掉進老江湖的坑裡或沉醉在雞湯畫餅裡不能自撥。

這時人也開始複雜了,懂得些許職場手段,因爲必須要自己保護自己。

但無論怎麼說經歷過學校生活一段的人,風氣都比較正,因爲不必太早見識社會裡人心鬼蜮的一面。儘管這份書生氣令自己一開始屢屢碰壁,但若能留待以後,必有大用。

很多時候人生的成就,恰恰是努力在個人慾望的方向上。

故而統治者見識到這一點,在明朝有‘科舉必由學校’,‘府、州、縣學諸生入國學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之言語。

說白了‘野生’讀書人不能爲官,一定要正規院校畢業的才行。

隱居終南山那一套到了明朝徹底不管用。

至於章越對於王安石變法裡‘三舍法’是支持的,在太學裡實行三舍法,用學校取士來取代科舉取士。

後來蔡京更是貫徹這一主張,將三舍法推行至地方。

不過王安石讓在校讀書人都要讀他撰寫的《三經新義》就……

入秋後,太學下了好幾場雨,一陣秋雨一陣寒。

天也漸漸冷了,不過稍稍放晴後,街面上那叫賣香印的鑼聲就會響起。

各個衙門這時要辦賽神會酬神,老百姓也是如此,酬神就要燒香印,如此香印販子便出沒在大街小巷中。

至於賣香的販子要敲鑼而不口頭叫賣,因爲‘香印’與‘匡胤’諧音啊。

以往天子入秋後會駕臨太學行三老五更之禮。

今年官家身子不太方便(一直生女兒),看來是罷了。不過即便是天子不能來,太學中也是不免要在入秋後吃喝一頓。

太學裡直講,博士與學正,學錄與各齋長,齋諭到了這日要吃酒。

章越吃了一頓酒,席間聽人說起這三老五更之禮,也是很有意思。

這是從周禮傳下來的,天子要以父親之禮事三老,以兄長之禮事五更,這是一等敬賢的傳統。

到了唐朝時候還保留,天子不僅要對三老行跪拜之禮,在宴會上還要爲了他切肉斟酒呢。

可是宋朝就不同了,雖有三老五更之禮,但天子出迎和相送免了,同時也免去了跪拜之禮,切肉的活也由官員代勞了。

幾位博士酒喝多了,不免嘆息了幾句。

如今禮賢敬賢不如漢唐多矣。

章越則心道,居然還有這操作,從元朝起大臣們面對天子都要跪着說話了,到了宋朝居然這一點還拿來批判一番。

再說宋朝文書裡提及尊貴的人,要用平擡的書寫方法。到了後來平擡漸漸不見於書信了,爲何只有皇帝才配有這待遇。

想到這裡,章越不免又多喝了幾杯。

從取士到禮賢再至稱謂,宋朝雖說一直有‘虛君’之制,但君主之權卻遠非漢唐時可觀。

章越坐在齋舍裡讀書,卻有人告知一位名叫李楚的商人來尋。

章越先想了一會李楚是誰,後來才記得這不是自己當年賣攪車的人麼?虧了他一千貫錢,自己才如願在汴京買房。

此今找上門來……不知是賺錢了還是沒賺錢?

當即章越去了太學外的酒肆看見了李楚,但見他衣着光鮮,神采飛揚。

章越仔細打量了一番,一個人得志和失意時那份氣色是瞞不住人的。

位高權重的人,那份意氣飛揚是掩也掩不住的,而有的官員一旦退下去後,頓時比很多人老得還快。

章越與李楚作禮。

章越笑着問道:“李兄看你的氣色,近來應是賺了不少吧。”

李楚嘆道:“哪裡的話,這些年就賺些許辛苦的跑腿錢罷了。”

章越聞言笑道:“這麼說,我的攪車不好了?”

李楚忙道:“怎敢這麼說,章兄咱們去孫羊店吃酒去。我吩咐廚子給燒了黃河鯉魚。”

章越忙道:“不必大費周章這裡就好,我一會還要去拜訪先生呢。就在此遭。”

二人推辭了一番,章越還是退步過,隨李楚前往孫羊店。

這孫羊店又稱孫羊正店,是當今七十二正店之一。

到了正店但見門前用竹木與彩帛搭起一座高大的門樓,足足有兩三層樓之高,即便在遠處也能一眼望見。

時已至傍晚,但見店門前有三塊‘燈箱’幌子。

幌子分別大書‘孫羊’,‘正店’,‘香醪’數字,內置着燭火,看去一片明亮。正好孫羊正店剛上了新酒,店家就請來了穿着花枝招展的官妓私妓捧着新酒招搖過市,左右有人敲鑼打鼓着隨行,以及諸行社隊迤邐了整條街道。

李楚見章越看的入神,不由笑道:“天下有九福,咱們汴京人有四福,章兄可知?”

章越笑道:“是哪四福?”

李楚道:“錢福、眼福、病福、屏帷福。”

這形容倒很是貼切,章越站在汴水河畔,但絕河邊的微風輕拂來,眼見街道上這車水馬龍與燈火輝煌的孫羊正店一併融入汴京夜景。

汴京的聲色犬馬,難怪令人目眩神迷。

二人走進孫羊正店,章越擡起頭看到門首的‘紅梔燈’。

章越早聽過這孫羊正店的名聲,如今雖說是第一次來,但看了此燈就知此酒樓不簡單,這說明店內提供某項特殊服務。

章越不由感嘆,早知如此剛纔就不推辭一番了。

章越與李楚入席後,先說些閒話,然後酒菜一系列上呈推杯換盞後。兩名容貌上佳的妓女走來此處,她們既穿着汴京時興的旋裙,一人着粉一人着紫,挪步間盡顯體態婀娜。她們桌旁抱着琵琶,柔聲唱起了柳永的曲子。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這兩名妓女唱得都不錯,唱畢後走到二人座旁雜坐,旋裙裙面開衩處露出修長白皙的腿來。

章越擺了擺手道:“不勝酒力了,李兄有什麼話還是快說吧。”

李楚笑了笑拿了一把銅錢打發走二人。

等到四面清靜後,李楚笑道:“自聽了章兄的法子,我去陝州開了棉產,用攪車軌棉。後又聽章兄法子,不在本鄉販棉避了本地棉商間傾軋,改去河東販賣……收入頗豐。”

李楚飲了一口醇酒,拱手道:“章兄雖是讀書人,但不出門即知天下事,佩服,佩服。”

章越夾了口菜淡淡道:“那就好,我不過通些皮毛小道,之前還擔心耽誤了李兄生意呢。”

李楚笑道:“章兄有所不知,這棉廠用攪車之法省卻不少人力,我又請工匠略一改動後,一人可抵七八人摘棉。”

“至今一共六月,依章郎所言,一月一百貫,我會一文不少送至賬上。其實我當初勸說三郎入股,三郎不答允,此間實是吃了大虧,若三郎肯答允,以後每個月不少於三百貫啊。哈哈哈!”

李楚言語間頗爲得意。

章越淡淡笑了笑,自己倒沒有太多眼熱之意。他料到自己當初若答允李楚入股,肯定會受益不少。但是自己賺多了,人家真的會分麼?倒不如要少一些,日後留一個緣法。

章越道:“經商之事非我所好,當初幫李兄不過是一時興起,這錢財夠用就好了。”

“對了當初說每月給我一百貫之數,不過是看看李兄是否是言而有信,再拿下去即貪得無厭了,還請李兄以後不必再給了。”

李楚心道,換了普通人哪有這般,錢送上門都不要的道理。

李楚佯驚道:“如此怎好,三郎,你一副圖紙就幫咱們賺了不少。以後咱們還需長久着往來。”

章越笑道:“出謀劃策倒是無妨,只是生意的事,並無興趣。”

李楚定了定神,他這一番是帶着本錢來的,要在汴京設廠並開緞子鋪,野心勃勃地幹一番大事業。

李楚隨即道:“章兄或許不知道我家鋪子有多少,發貨又有多少,多少人來來隨問相詢。日後生意大了,絕沒有虧待三郎的道理。”

“再說此事又不妨礙章兄考進士,倘若章兄若中了進士對你我的生意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章兄以後當了官,需要官場上使錢的地方不少……”

章越猜測,李楚生意至今是用官家身邊楊修儀的名頭照拂的,如今官家年紀大了,當了四十年天子了,不知能當幾年皇帝,故而來尋自己。自己眼下幫不上什麼,但解試第三的名頭,讓李楚想提前下注。

章越想了想道:“多謝李兄好意,此事且容我考慮一番。”

李楚道:“也好。”

章越當即走出了酒肆,走至一旁雅間旁,章越隔着屏風正好看見好幾個商人模樣簇着王魁飲酒,何七跟從在此,一旁則是一羣妓女雜坐其中。

章越眯起眼睛來。

但聽得何七醉道:“我苦讀十幾年,如今卻落得如此,反叫旁人得意,着實不公。”

一名商賈對何七道:“什麼功名不要也罷,讀十幾年,一無所得。以後你我都仰仗國元了。”

“正是。正是。”

上首王魁的神采飛揚,哈哈大笑道:“若我日後得志,定不忘諸位。”

“國元真是爽利,我敬你一杯。”

章越搖了搖頭從旁快速離去。

章越走後,王魁豪興不減,一旁一名商人道:“國元文章雖好,但也怕有考官不識珠元啊。”

“那當如何?”

一名商人壓低聲音道:“這有什麼,多拿那些錢財,將國元的文章投遞予京城裡的名流公卿,再舍些錢財請文士用筆捧一捧,博採名聲士望,再加上富相公的襄助。如此省試第一不是唾手可得,我看哪個考官會這麼不長眼與公意過不去。”

王魁聽了意動,口中卻沒有言語。

何七看王魁神色,稱許道:“此計甚妙,十有七八可助王兄高第,只是此中錢財所費不少啊。”

那名商人笑道:“你們放心,此事多少錢財,都包在我身上。”

何七大喜道:“俊民,我就說屠員外仗義吧!”

王魁把盞沉吟道:“屠員外如此仗義,王某實在銘感五內,如今無以爲報,但待他日有得意之日,任憑員外吩咐。”

商人笑道:“哪裡話,我最敬重國元的才華,唯獨就怕好酒也怕巷子深,有個不識貨的考官辜負了國元的一身才學,豈有貪圖回報之意。何況這些錢財在屠某眼中不值得一提。”

旁人笑道:“誰不知汴河旁十幾座高大的塌房盡是屠員外的產業,僅此一項說是日進斗金也不爲過。”

王魁這才恍然,原來此人家資如此豐厚。宋朝商人喜好投資,有閒錢的要麼經營‘停塌’,要麼就是‘解質’。

停塌就是買下河邊繁華地作爲塌房(倉儲),解質就是放貸。反正這些富豪不會讓閒錢在家停放,皆要運作起來。

至於在自己一名有望高第的解子身上下注,也算是搏一搏。

連屠員外這樣的豪商都要結識自己,想到這裡王魁露出自負之意,與衆人舉杯對飲。

王魁看了何七一眼,滿是笑意。

王魁知何七這人不僅交遊廣闊,而且長袖善舞,竟然說動了屠員外這樣的金主爲自己造勢,以自己的才華何愁不能奪魁呢。

當下衆人都有醉意,王魁,何七各自摟着妓女走向暗間之處。

數日後,李楚給章越送來了六百貫。

儘管章越拒絕了他合作建議,但李楚深知章越這樣的讀書人,可能一朝及第就發跡,故而千萬不可得罪。絲毫沒有拖欠錢財的意思,給足了日後反而能留個善緣。

章越有了這筆錢財也是腰間鼓了起來,自己如今也不缺錢花,至於經商也非他本意。

他想了想就將這六百貫存出來,只花了一百貫採買各色禮品,往歐陽修,陳襄及吳家送上,也算感激他們對自己這些年的照顧。

意思到了就行了。

這日章越見了唐九。

唐九這半年多給章越養在吳家提供給自己的宅裡,日子過得不錯。

章越來時,宅裡的都管下人們都是迎出。畢竟平日章越太少來了。

至於領頭的都官明白,吳家大郎君已是說話了,讓他們以後就伺候章越了,只等中了進士這些人身契就都轉到章家去。

但章越不把他們當僕役,卻叫這些人心底不安。

章越吃了茶,唐九道:“三郎君,我唐九有話說。”

章越看了一眼左右道:“隨我到房裡來。”

二人到了房內,但見唐九一頭拜倒在章越面前。

章越吃驚道:“唐九這是作甚?”

唐九道:“唐九懇請三郎君收容。”

章越道:“這話如何說得?我不是早與你說了,有我一口飯吃,也有你一口飯吃,爲何如此見外。”

章越使勁扶唐九但見對方就是不起,章越道:“唐兄弟有什麼話站起身來說。你我不鬧這些虛禮。”

唐九道:“不敢當,跟隨三郎君這些日子,唐某看出來了,三郎君是個熱心仗義的人。這半年多來,吃好的喝好的。我唐九又豈是不知恩的人,如今我願投身爲僕,報答三郎君。”

章越聽了猶豫道:“唐九何出此言,似你這般頂天立地的好漢,怎能投身爲奴,萬萬使不得,使不得。”

見唐九不答允,章越只好道:“咱們先起來說話,其他慢慢再商量。”

這次唐九終於起身。

唐九抱拳道:“三郎君實不相瞞,唐九雖是糊塗,但之前爲人呼作一聲‘殿直’的時候,也是走南闖北看過不少達官貴人。以我觀之三郎君今後必是有一番大富貴。我唐九若不趁此機會,在今日早一步投奔,日後等三郎君顯達了再言語,就無我唐九的位置了。”

章越聽了心底一樂,這唐九也是個有計較的人,居然也不看我這一科能不能考上進士。但話說得有道理,若自己考上了再投奔,那就跌份了。

章越猶豫了片刻點點頭道:“也好,我也不知日後能不能榮華富貴,但絕計不會虧待唐九你就是,不過你既投身爲僕,你身上的罪如何消得?”

唐九道:“三郎君儘管放心,我已是配隸六年,之前朝廷律令各地可以放歸刺配多年的人,故而我要脫此待罪之身不難,與有司捎句話就是。”

“至於唐九既是投在三郎君這,也不作他想,請定作死契。”

章越問道:“死契?唐九你可想好了?”

唐九點點頭。

宋朝奴僕制度與唐朝不同。主人與奴婢並非良賤之別,從屬之分,而是一等僱傭關係。

故而宋朝將婢女都稱爲女使就是,因爲是你家僱來的,不是天生在你家作丫鬟的。

奴僕是良人,雙方籤一個契約,奴僕在你這幹多少年,然後放歸自由之身,主人家不可以強留。

這就被稱爲活契。

但還有等死契,就是賣倒了,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買斷了,終身都要服侍主人家的。

宋朝雖規定主人家對奴僕不可以隨意生殺予奪,但同時也允許奴僕犯錯時可以實行家法,而權貴家只要不被告發,平時毆打毆死奴僕的事也不少,官府對此都是睜一眼閉一眼。

唐九願籤死契,那就是忠心投奔的意思。

章越道:“好吧,一切依你。不過有句話有言在先……”

唐九道:“請三郎君吩咐。”

章越道:“你這酗酒的毛病要改一改,往日你隨我上京一日要喝十二碗,我不要你戒酒,一日六碗就好。”

唐九聞言不由道:“其他都好說,這實是苦了我也。”

章越笑道:“如今你改主意還來得及。”

唐九思索片刻,咬咬牙拍着胸脯道:“我唐九既是答允了,豈有反悔的道理,一日六碗就六碗。不過今日需讓我喝個痛快,明日再履行此約。”

章越聞言大笑道:“好,我陪你。”

當天章越留此吃飯,陪唐九喝了不少的酒。

至於都管等吳家僕役上下也是小心伺候着,好酒好菜地招待。

章衡,楊氏那邊章越也私下登門拜訪了一趟。

楊氏見到章越很是高興,她的氣色不是很好,但勉強支撐在那。

“上一次你發解了,也不親自登門來,是不是對二姨還有芥蒂,都過了這麼久了。罷了不說此事,惇哥兒是開封府府元,你如今是國子監第三,你們二人都沒讓我失望,姐姐姐夫泉下有知也是足以告慰了。”

楊氏說到這裡,又咳了兩聲。

“二姨。”

楊氏擺了擺手道:“不妨事,我這是高興了,還有一件喜事,我收到了你哥哥的信,他如今已是將在浦城的鋪子賣了,攜家帶口地進京來了?”

“當真?”章越不由又驚又喜地問道:“他們幾時到京?我好準備準備。”

楊氏滿臉笑容,連鬢角的皺紋也是舒展開了,在她的心底此事的歡喜之情還在章越之上。

楊氏憧憬地道:“我估摸着這個月底或是下個月初,他們就到了京裡來了,到時你們就可一家團圓了。”

“不過啊,你也莫要準備什麼了,他們住的地方我都安排妥當了,你還是安心讀你的書,準備來年開春後的省試。”

章越一時無語,哥哥也真是的,將來京的消息告訴給二姨,也不告訴我,不就是一心打算投奔人家了麼?

真是毫無節操。

與二哥的恩怨就這麼算了?

自己要這麼說,哥哥肯定是反過來勸自己道,一家人哪有什麼隔夜仇的。

可是人家當你是一家人了嗎?

章越反正閉口不說話了。

楊氏見章越默認此事很高興繼續道:“你家的阿溪我看是個讀書的苗子,那雙眼睛炯炯有神,日後成就必定絲毫不遜於你與惇哥兒。”

“等他到了京城我定找個名師教導,決計不能辜負他這聰明。”

楊氏憧憬着這些,但才說完又咳了幾聲,章越見對方如此不由擔心。

(本章完)

第280章 喜事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144章 心事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879章 殿議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987章 盜書第93章 入京否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299章 菊花落英否?第173章 傳頌第274章 議親第492章 除裳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50章 行卷第984章 耶律宏第701章 章黨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107章 見識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727章 回京?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482章 大腿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498章 離開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335章 選房第24章 章氏族學第1054章 韓絳辭相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6章 抽絲剝繭第161章 手段第955章 憨叟第199章 尋覓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385章 說辭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13章 求學第377章 宮中第352章 從此是章家人第248章 展望第28章 借書第285章 御論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323章 強幹第267章 念頭第210章 暢談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651章 興亡百姓苦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07章 見識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700章 國恩私恩第563章 蹀躞帶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691章 鹽井第232章 搏擊長空第321章 御試第289章 殿上詩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107章 見識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167章 相談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878章 錢重物輕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請假第676章 不退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請假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848章 問話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739章 賜宴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284章 論名第161章 手段第961章 宋軍操演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273章 論名第267章 念頭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1000章 滅夏之志(兩更合一更)第419章 變革第1046章 睥睨衆官第498章 離開第687章 廣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