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

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

正所謂詩緣情,賦體物。

詩詞歌賦,賦在最末,然而在宋朝進士科四場之中,詩賦卻是最重。

如今詩也成了次要,退居在賦文之後。

如今章越進入進士科後,難即難在學賦上。

賦中章越印象最深的當屬‘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當然還有一個反面教材,那就是劉幾的‘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

以及歐陽修那句‘秀才刺,考官刷。’

賦即是半詩半文。

這文是散文,散文即是不押韻不對偶的文章。

但賦是不僅押韻,還要換韻,有時要對偶,也可不對偶。

至於詩呢,有七律五律甚至三律,但篇幅短,賦卻普遍長。

故而賦被稱爲有詩有文。

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

拿司馬相如上林賦舉個例子。

……逼側泌瀄,橫流逆折,轉騰潎冽,滂濞沆溉。穹隆雲橈,宛潬膠盭。逾波趨浥,涖涖下瀨。批巖衝擁……

上林賦裡整篇都是如此鋪墊之句。

不少漢賦都是如此,實際上多不是實景,而是司馬相如將想象臆造出的景物都描繪進上林苑的景色裡,給人一等高大上的感覺。

這不是一代兩代如此了,唐朝的賦就已經是這樣了,韓愈實行‘古文運動’,就是覺得這樣的賦太虛太假,說白了就是文人純粹在‘炫技’,沒有實際內容。

被認爲是‘假象過大,則於類相遠,逸辭過狀,則於事相違’。

到了宋朝又恢復了這個德行,但歐陽修爲主考官的嘉祐二年,再度推行‘古文運動’,你再敢這樣寫就是‘秀才刺,考官刷’了。

劉幾這位太學第一人下場可見。

要學賦,一個是韻書要讀要背,還有一個則是詞彙量要大。

若覺得自己古文詞彙量大的話,可以嘗試作一下司馬相如《上林賦》和《子虛賦》的閱讀理解。

當年漢武帝讀司馬相如《子虛賦》長嘆道,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

結果一旁蜀人內侍無比自豪地道,此是臣的老鄉司馬相如所作的。

漢武帝見了司馬相如後,司馬相如說《子虛賦》是諸侯王打獵的賦,我再爲你寫一篇天子打獵的《上林賦》。

這子虛賦與上林賦雖說都講得是打獵園林之事,但兩篇幾乎無一語略同,可見司馬相如詞彙量大到什麼地步。

如今歐陽修推崇古文運動,一直要將科場上的律賦改爲文賦,可是一直不能如意。

好比歐陽修自己寫秋聲賦,也得駢散兼顧。

本來章越也是歐陽修古文運動的支持者。

不過他也明白了爲何古人要在詩詞歌賦上押韻?

押韻不是僅僅爲了修辭罷了,而是爲了方便背誦。詩經那麼多詩歌,都是以傳唱的方式得以保留,最後才被人記錄在紙上。

詩歌再好,但若是難以背誦,就不具備有生存條件。

畢竟古代沒有隨手百度翻書的條件,故而通過詩歌這樣朗朗上口的方式,背在腦子裡當然是最好了。

如此哪怕很多年以後,偶然觸景生情,也能念出或唱出一首兒時背過的詩或唱過的歌。

明白了這一點,章越對賦也就沒有那麼排斥了。

不過比起經學,學賦這個還是真看天賦。

‘賦聖’司馬相如就算不遇到漢武帝,人家也是賦聖。

章越如今也開始學賦。幸虧在太學裡,各齋每日在爐亭切磋學問,還有飽學鴻儒充任講官,這讓章越有了學習的途徑。不似過去在烏溪時,找本書都難。

太學的制度是‘講於堂,習於齋。’

崇化堂每旬一講,由國子監直講親自授課,平日考課時也在崇化堂。

至於平日學習則在齋舍。

這齋舍與學校宿舍有些不同,有些研討室,自習室加宿舍的感覺。

每日章越都必須來到爐亭參加筵會。

此爐亭置於每齋之中,因冬日可以升爐子,故名爲爐亭。

爐亭就是齋舍的自習室加研討室,除了冬日生火,到了夏天則將東西兩壁的通身窗打開。

章越從南面走進爐亭,東西二壁的通身窗旁懸掛着本齋及第者的名字,下面再以小字寫上進士幾甲幾名,鄉貫等等。

北面則是實牆,上面懸掛着三塊板牌掛於壁上。

中央這一塊板牌是重中之重,被稱爲光齋牌。

這是從唐朝中進士就留下的規矩,凡是本齋進士及第,做官歸省太學的太學生,當返學行光齋之禮。

除了行禮外,還需向本齋納一筆錢,稱光齋錢。若出任宰執、狀元、帥漕,還得再送本齋一批貴重禮物,然後寫於光齋牌上。

至於光齋牌左右兩塊,左側書本齋學生姓名籍貫以及表德(在太學裡獲得榮譽),章越行過‘參齋’之禮後,已是列名於這塊板牌上,正式成爲了養正齋的一員。

右側則書太學學規,養正齋齋規,旁附一副爐亭座次(爐亭之圖見章末彩蛋章)。

亭中正中央則是一個火爐,座位則皆圍着亭爐,共有二十四個座位左右而設。

一齋滿額爲三十人,但爲何只有二十四座位之數,章越倒不明白了。

不過比起以往教室與宿舍兩點式的生活,平日至爐亭處參加筵會或自習倒是不錯。

章越平日在爐亭習賦文,齋長劉幾在時,章越也向他討教如何寫文章。

太學一齋之內,齋諭執行學規,齋規,至於齋長則統籌其事。齋長雖沒有督促學業,答疑解惑的職責,但劉幾是‘太學第一人’,也許是名氣太大槍打出頭鳥,故被歐陽修刷下來之故,但人家的才華肯定是毋庸置疑。

章越找劉幾請教時,他道了一句:“學我的文章,他日被考官刷之,莫要怪我。”

章越則笑了笑。

劉幾或是看在章越是章衡章惇族親的面上,也或者是那日泡妞幫自己出頭的份上,反正也是對章越學賦盡心指點。

章越向他問道,是不是如今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子虛賦不可再學,轉而學韓愈,柳宗元的文章,將文章寫作平易暢達就可以應試。

劉幾聞言盯着章越看了半響,然後道了一句:“你喜好何等文章,就去學何等文章,一味揣摩考官喜好可乎?”

章越聞言愣了半響,劉幾用手點了點自己心處道:“千古文章自有其道,你當問問這裡,而不可問他處。得了‘紅勒帛’如何,吾也是不懼也!”

章越不由佩服。

紅勒帛是指‘紅綢的腰帶’,蜀地成都士子大多喜歡在腰間纏一條‘紅勒帛’。

劉幾去年科舉,即遭到了‘紅勒帛’。

歐陽修用‘秀才刺,考官刷’羞辱也就罷了,還將劉幾的文章從頭到尾用硃筆一豎一豎地抹掉,美其名曰爲‘紅勒帛’。

如此羞辱完了,歐陽修再寫上‘大紕繆’三個大字加以批評,對左右道此必是劉幾的文章,張貼在貢院給各位考官欣賞,考完拆名衆人一看果真是劉幾。

換了常人經了這樣的侮辱,要麼不考,要麼改變文風了,但劉幾一句我也不懼,實在是令章越刮目相看啊。

但見劉幾正色道:“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寫於漢景帝時,但漢景帝卻不喜辭賦,故而司馬相如一直鬱郁不能得志,但到了喜好辭賦的漢武帝時,司馬相如卻乘時而起。若是司馬相如早早更之其道,日後還能寫出上林賦那等文章來麼?自古以來,我等讀書人就要有所堅持,莫要讓文章去尋人,要人來尋你的文章!”

章越聽了質疑道:“若是明歲還是歐陽學士爲主考,齋長還是不易文辭如此呈上麼?”

劉幾大笑道:“正是如此。”

章越點點頭,這真是大丈夫本色啊。

劉幾提醒自己說得也有道理,何必當今時興什麼文章就去學什麼文章呢?

就如同後世整天討論下一個風口在哪裡?有個大佬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起來’,但同樣也有大佬說‘管他風口在哪裡,做好自己的事,總有一天風口會吹到你身上來得,一直去尋找風口,反而丟了自己。’

看來劉幾就是這樣牛人,早就看破了一切,故而能堅持不動搖。

然後過了一些時日,章越才知道劉幾改名爲劉𪸩,字也從‘子道’改爲‘之道’。不僅如此,連文風也改了,一改文辭,文章寫得比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還‘古文’。

章越知道後不由大罵,真是馬勒戈壁,這人說話簡直跟放屁一樣,浪費了自己多少時間。

於是章越也只好重新抱起韓柳,歐陽修的文章認真讀起,學習他們的文風。

詞彙量和聲韻都要背,不過文章就不一定了。文章主憑天賦,好比高考的作文,大多數人練習一輩子也拿不了滿分。

但後天的努力有沒有用,答案還是有用的。

有句話是‘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就是說將三蘇的文章背熟了,就可以吃上羊肉了(做官),背不熟那就只能喝菜湯了。

不過讀三蘇文章爲科舉範文還是建炎以後的事,如今就是揣摩韓愈,柳宗元的文章。

本朝就讀一個歐陽修。

除了詩賦文章,太學生們在爐亭裡最常討論的也是朝政大事。

正如向七之前所言的‘帶發頭陀院,無官御史臺’。太學生生活確實清苦,也是抨擊朝政。

也有人說太學生因日子清苦故而抨擊朝政,也是有道理的。

儘管有當今官家的聖眷眷顧,但因爲太學從當初的孫復,石介,到如今的胡瑗,李覯當年支持范仲淹變法的關係,總是遭人排擠,甚至被人視作‘君子黨’之地,故而朝廷撥給太學的經費,屢屢被按着不發,或遭到各種有意無意地刁難。

太學生難免一肚子怨氣。

如今已到了七月,正是酷暑難耐之時,大多數太學生正準備着國子監解試。

章越在爐亭,一面拿着蒲扇,一面讀韓愈文章。卻見有一人同學道:“有一好文章,與諸位共鑑。”

衆人問道:“是誰的文章?”

章越打了個呵欠,他見過不少太學生吹捧的文章,先入爲主的認爲除了歐陽修外,沒幾個人文章可以作爲自己參考的。

故而還是看韓柳的文章有精神。

但聽對方道:“如今提點江東刑獄的王介甫返京述職時,寫給官家的萬言書。”

章越一聽王介甫三個字,當即把打了一半的呵欠掐住心道,是王安石的文章,那我可不困了。

“此文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讀之令人拍案叫絕,這幾日京中大臣皆在議論此書。”

聽到這句話,一人笑道:“王介甫的文章好是好,但這個人聽聞甚是迂闊。當年知制誥時,官家邀一衆大臣們至御園釣魚。衆大臣們皆氣定神閒地釣魚,唯獨這王介甫反卻將魚餌啊都吃了,此事鬧了個大笑話。”

衆人一聽都是笑了,也有幾人質疑道:“道聽途說來得吧,怎會有人誤食魚餌,還是堂堂大臣?荒謬?”

一人道:“並非荒謬,此事我有聽說,次日官家還與幾位相公談論此事,他說他人誤食魚餌一粒也就罷了,一碟皆食盡之,如何有人不近情理至此啊。此人必爲詐人!”

“此事千真萬確,我家舅舅在旁侍直聽來的。”

另幾人則爲王安石找藉口。

一人道王安石乃宰相種子,一人卻道,若用這樣的人爲相,天下必困。

幾人正在爭論,章越卻來到面前向對方一揖道:“求借文章一觀。”

幾位太學生都在忙着辯論,文章倒一時沒人看。

故而章越迫不及待地先將文章看下來,此文被梁啓超稱爲‘秦漢以下第一大文’。

章越不知到底如何個好法!

章越一字一句地讀起‘臣愚不肖,蒙恩備使一路,今又蒙恩召還闕廷,有所任屬,而當以使事歸報陛下……’

章越這邊讀着,那邊同窗們已是分成兩派吵作一起。

說起太學生們的政見大體還是傾向支持當初范仲淹的新政。

後世有言,進士裡近半都是胡瑗的學生,而王安石變法盡用胡瑗弟子,這些並非沒有道理。

政見之爭最是無聊,章越哪管那麼多,反正有好文章先看一遍,等睡着後背下來再說。

正當章越看完,擡起頭卻看到一個人正看着自己。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吳安持。

(本章完)

第713章 抓人第268章 捉婿第73章 嘉祐二年榜第895章 鬥爭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587章 同道不同心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766章 齊家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817章 市易所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137章 府元第506章 事功難第224章 表白第1004章 天下拜託章公了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422章 豪爽第888章 潤筆爭論第616章 改青苗法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321章 御試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242章 玉簪第8章 三字經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649章 辭君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290章 謝恩(謝柳神輕語盟主)第638章 出身第103章 珍惜明日更新請假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702章 收復熙州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235章 結識第239章 相聚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143章 詩第911章 故鄉第520章 重聚第28章 借書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211章 同窗第81章 初會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453章 撕破臉第252章 風雪第1027章 又是上元節(第一更)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189章 相人第964章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733章 獨樂園第301章 瓊林宴第695章 軍歌第953章 章樞副被嚇着了第161章 手段第731章 佈置第531章 我有人推薦給官家啊第237章 團圓第510章 太祖誓碑第379章 心底話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139章第262章 官家第768章 韓絳的人情第717章 朕不是漢元帝第405章 鈔法第401章 新差遣第23章 回家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7章 翻案第367章 懲罰第691章 鹽井第148章 刻章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522章 入直第53章 挑戰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123章 章府請假第870章 交換第217章 拜訪第401章 新差遣第1059章 懟一懟官家第192章 賠罪第880章 臣有三策第261章 御覽(第二更)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