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滅國之戰 一

興慶府城內的形勢頓時變得緊張起來,,一隊隊士兵在街頭奔跑,魏英開門向外探頭看了片刻,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這些士兵竟然是奔向樑王府方向,他忽然感到一絲不妙。

連忙跑回來對老僕和幾個夥計道:“你們快走,可能軍隊要來查封我們店鋪了。”

衆人頓時慌了手腳,“那.....那掌櫃怎麼辦?”

“我也要走!”

魏英跑回房取了幾封銀子,給每人塞了一封,“從後門離去!”

夥計和老僕都是興慶府的漢人,有家在這裡,倒也問題不大,他們收拾了自己的東西,便匆匆忙忙從後門離去了。

魏英卻在房間內燒掉了幾封信,將櫃子裡的百餘兩碎銀揣進懷中,拿了把刀也從後門離去了,但他卻並沒有走遠,而是坐在斜對面的一家餐飲鋪內喝**,遠遠看着齊氏商行的動靜。

齊氏商行內只有一些樣品,錢貨交割都在別的地方,魏英坐鎮商行主要是負責談生意、接訂單,他之所以擔心,是因爲商行已被查抄幾次,都是樑王將他們保下,樑王在商行內有三成份子,又通過齊氏商行和大宋有很深的利益往來,他當然不希望商行出事。

但反過來說,如果樑王出事,那齊氏商行一定逃不過這一劫。

魏英正想着,只見遠處忽然奔來大羣士兵,直奔齊氏商行,他心中一驚,連忙低下頭,用裝**的大碗遮住臉龐,目光卻盯着那羣士兵。

只見士兵們撞開了齊氏商行的大門,衝了進去,魏英低低嘆息一聲,樑王肯定出事了,他將一把錢放着桌上,轉身便快步離去。

其實魏英有點擔心過多,李察哥並沒有掌握樑王是宋軍探子的證據,他只是因西夏財政拮据,軍費困難,便開始打大戶的主意,樑王是西夏肥得流油的第一富豪,又是過氣的外戚,這個時候不宰他宰誰,齊氏商行被查只是因爲樑王在其中投了份子,被波及的也不止齊氏商行一家,所有和樑王有關的店鋪商行都要被查抄。

在興慶府亂成一團的同時,李察哥率領四萬大軍火速南下,支援韋州和夏州。

目前鎮守韋州和夏州的軍隊是西夏的奴隸兵,所謂奴隸兵,顧名思義就是由奴隸組成的軍隊,西夏有大量的奴戶,包括鹽奴、礦奴和賤役奴,大部分都是漢人,也有羌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這些漢人第是父祖輩被擄掠到西夏成爲奴隸,奴隸的子女同樣也是奴隸,只是他們出身在西夏,生長在西夏,對西夏有了國家認同感,對故國大宋反而異常陌生,西夏便給了他們戶籍,編爲奴戶,主要從事髒累的苦役,雖然不會被隨意殺害,但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只允許穿黑衣,不準做官、不準經商、不準和其他平民通婚,各種社會權利一概沒有。

不過這些奴戶也有機會轉爲正常的民戶,那就是從軍,只要他們能立下軍功,或者爲國捐軀,那他們家人就能轉爲西夏平民。

所以在西夏軍中就存在着這麼一支隱身的奴軍,人數大約有一萬兩千人,說他們隱身,是因爲他們不在西夏軍的編制內,沒有姓名,每個人只有一個軍號,用最差的裝備,吃最劣質的軍糧,戍衛最艱苦的地方。

雖然他們地位卑賤,但這支軍隊對西夏卻十分忠心,而且渴望立功,甚至渴望爲國捐軀,士氣高昂,李察哥便將他們部署在宋夏邊境的崇山峻嶺之中。

目前這一萬兩千人主要分佈在韋州和夏州一線,韋州便是橫山西部通道,賞移口、踏割寨一線,部署了六千軍隊,另一支則部署在夏州一線,包括夏州城和薄樂城兩個重要的軍事據點。

原來在虎嘯峽最北面還有一座銀州城,但這座城池在戰爭中被摧毀,已經被廢棄,西夏軍加固並擴大薄樂城,使薄樂城成爲橫山東部想西夏軍的第一座堅城。

此時,西夏軍正發動對青崗峽軍寨的進攻,這就是西夏軍的緊急應對措施,奪取青崗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宋軍北上,給西夏兵力部署爭取時間。

青崗峽是橫山大峽谷的一部分,也是最北面的一段,長約十餘里,谷內一半是河水,河岸比較狹窄,但地勢很平坦,有利於騎兵迅速通過,當年西夏截斷河水,青崗峽被河水淹沒,宋軍便從另一條虎嘯峽出來,不過虎嘯峽在三年前的一場地震中被亂石阻塞,無法再通過,現在只有青崗峽一條通道。

青崗峽軍寨是扼守青崗峽的一處重要據點,它原本是山腰處的一座平臺,佔地數十畝,被改建成了一座軍事山寨,從數十丈高的山上居高臨下,對青崗峽的通行造成極大的威脅,無論南北都一樣。

上午時分,在青崗峽軍寨後方喊殺聲震天,一支約五千人的西夏軍正在攻打青崗寨,青崗軍寨正面是懸崖峭壁,後面卻有條山道通往山腳,雖然宋軍在山道上修了不少防禦工事,但還是擋不住西夏軍瘋狂的進攻。

數百名西夏士兵高舉盾牌沿着山道匍匐前進,在他們上方數十步外,宋軍用沙袋修建了一堵防禦牆,只是山道狹窄,容不下太多人,只有三十幾名宋軍在防禦牆背後舉弩射擊,這是最後一道防禦牆,奪下它,進入軍寨的入口就在眼前了。

宋軍士兵舉起神臂弩,向山坡上的西夏士兵射去,箭矢十分強勁,每一箭射穿了盾牌,盾牌後面的士兵慘叫一聲,當即被射殺。

但西夏士兵人數太多,殺不勝殺,很快距離防禦牆不足三十步,後面督戰的夏州都督撒金大吼道:“給我殺上去!”

‘嗚——’衝鋒的號角聲吹響。

數百士兵爬起身,吶喊着向沙袋牆衝去。

這時,吳璘喝道:“全部撤回來!”

鐘聲敲響,宋軍士兵紛紛撤退,西夏士兵衝進了沙袋牆,最後一道防禦被西夏士兵攻破了。

吳璘帶了三千援軍過來,加上原來的一千人,軍寨就有四千人,根本不怕五千裝備落後的西夏士兵。

只是他想動用震天雷,但西夏士兵偏偏分散很開,殺傷力不強,吳璘便一步步誘引西夏士兵上山。

西夏軍都督撒金見已經奪下最後一道防禦,他心中大喜,厲聲大吼:“上山,和宋軍決一死戰!”

山下的數千西夏士兵立刻列隊向山上奔去。

從後山轉到軍寨所在的前山,要從側面一條岩石上鑿出通道過去,通道寬只有六尺,長約十丈,數十名宋軍堵在另一頭,不斷向通道這邊放箭。

通道靠近後山這一邊已經聚集了數千西夏士兵,他們擠在一起,等待着最後的衝擊,懸崖通道上,數十名西夏拿着大盾,一步步向前推進。

就在這時,從西夏士兵頭頂上忽然骨碌碌滾下了七八顆爆城用的巨型震天雷,冒着嗤嗤的白煙,直接衝進了後山的人羣之中,還不等西夏士兵反應過來,震天雷便連續在人羣中猛烈爆炸了。

山體晃動,碎石亂飛,血肉四濺,黑煙遮天蔽日,早有準備的宋軍都捂着耳朵趴在地上。

良久,硝煙漸漸散去,甬道上的三十幾名西夏士兵已經消失了,估計墜下了懸崖,數千士兵被炸得一片血肉模糊,到處是殘肢碎肉,血漿將整個山體都染紅了,不少受傷未死的士兵在痛苦地呻吟着,場面極爲慘烈。

只有外圍千餘士兵沒有被震天雷爆炸波及,他們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稍稍回過神便恐懼得大喊大叫,向山下奔去。

還未上山的都督撒金驚得膽寒心裂,他也翻身上馬,帶着士兵向薄樂城方向逃去。

一場大爆炸炸死了兩千餘西夏士兵,西夏軍士氣潰散,當天晚上,吳璘率領三千軍隊夜攻薄樂城,他不費吹灰之力便一舉奪取了這座堅固城堡。

第一千零五章 再舉義旗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初來京兆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馬大賽 十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西行巡查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六百九十九章 湯陰重逢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九百一十一章 一葉知秋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一千零八章 夜戰出擊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圍降壓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一百一十章 酒樓事件 上第二百零八章 驚聞哀音第三百七十九章 勇劫法場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三百五十章 將帥不和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五十三章 縣官難當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北伐高麗 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家三娘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六百七十一章 衝冠一怒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隊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新官斷案 下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六十二章 分歧初現第八百三十九章 賣地決定第四百八十五章 南山有約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三百二十九章 安插細作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五百五十三章 縣官難當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四百零八章 集訓鄉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來臨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第一千零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一十八章 解試科舉 六第九百一十二章 決戰太原 上第一千零六章 牽制力量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一章 秋風秋雨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五百三十五章 高價賣地第七百六十二章 廷議之怒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九十章 追查疑兇 二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視察店鋪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八百五十章 再返京兆第五百八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二十五章 弓馬大賽 二第六百零九章 宋金爭燕 四第九百一十四章 決戰太原 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視察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