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

‘嗚——嗚——’

天剛亮,遠處金兵大營的號角便接二連三地吹響了,城頭上也敲響了警鐘,一隊隊軍容整齊地士兵迅速奔上城頭,密密麻麻站滿了城頭,在他們身後是一架架體型龐大雄偉投石機和火砲,防禦北城和西城的是京兆軍,負責南城和東城防禦的是新北軍,李延慶爲都統制、東京防禦使,負責全城防禦。

此時李延慶就站在北城頭上,目光專注地望着遠方金兵大營,金兵是昨天才到,當然不可能今天就開始攻城,但金營的號角聲卻是集結的意思,李延慶倒有點好奇,金兵剛剛殺到,他們想做什麼?

“都統,估計是想先示威吧!”劉錡在一旁低聲道。

李延慶點點頭,應該是這樣,這是遼國的傳統,後來傳到西夏,沒想到金國也學會了,不過他也承認,這確實是一招厲害的手段,對壓制敵軍的士氣有着很好的效果。

“咚!咚!咚!”沉悶的牛皮大鼓敲響了,震天的鼓聲可傳出數十里外,緩慢而富有節奏,彷彿在敲打人的內心,很多士兵的心都跟着怦怦跳動起來。

“來了!”

探哨兵一指遠方,只見一條數里長的黑線出現在十里外,這時大地開始顫抖起來,鼓聲被一種從天際傳來的悶雷聲掩蓋了。

“是騎兵!”有士兵大喊。

所有人的臉色都變得嚴峻起來,形成這樣的聲勢,在草原上狂奔或許萬名騎兵就能辦到,可十里距離金兵不可能狂奔,要想讓大地爲之顫抖,至少要十萬以上鐵騎才能辦到。

不多時,金兵主力軍隊出現了,他們就像一片黑雲貼着地面漸漸鋪陳開來,旌旗鋪天蓋地,鼓聲隆隆作響,不斷傳來低沉的號角聲,一隊隊騎兵盔明甲亮,長矛如林,這些異族士兵一個個相貌猙獰,殺氣騰騰,不時發出一陣陣如野獸般的吼叫,令人不寒而慄。

十五萬大軍鋪天蓋地,形成十五個大方陣,在北城外耀武揚威,這時,金兵大陣如波浪般劈開,一支五百人騎兵隊疾奔而來,爲首旗手身材異常雄偉,騎在一匹強健的戰馬之上,他手執一杆兩丈長的金狼頭大旗,後面五百人各執一杆大旗,在寒風的吹拂下獵獵飛舞。

城上士兵默默無語,金兵展示出的強大實力給所有士兵的內心都帶來巨大的壓力和震撼。

李延慶忽然想起了西夏軍隊的規矩,手執王旗繞城一週,以示震懾,他當即回頭令道:“取我的銅弓來!”

很快有親兵跑來,將銅弓呈上,李延慶抽出一支鐵箭,耐心等待敵軍旗手上前,一般而言,旗手繞城張旗示威不能太遠,太遠沒有效果,但也不能太近,一般在兩百五十步左右,在敵軍神臂弩的殺傷距離之外,只片刻,手擎大旗的旗手漸漸靠近了城牆。

就在旗手距離城池約兩百五十步時,李延慶忽然張弓搭箭,拉弓如滿月,弓弦一鬆,鐵箭如一道黑色閃電,射向金狼頭大旗,只聽‘咔嚓!’一聲,金狼頭大旗迎風而斷,引起城上城下一片驚呼,城頭頓時歡聲如雷,這一箭將金兵風頭盡滅,剛剛展示出來的強大殺機也被沖淡了很多。

但不等一羣旗手轉身逃跑,李延慶的第二箭又射到了,一箭射穿了身材魁梧的旗手背心,旗手慘叫一聲,翻身落馬,其餘數百名騎兵嚇得狼狽而逃,城頭上的士兵再次歡騰起來,遠處的完顏斜也看得清楚,居然被宋軍射斷了金狼頭大旗,他臉色鐵青,原本想向宋軍示威,卻被宋軍反打臉,完顏斜也心中無奈,只得喝令道:“撤軍回營!”

在撤退的鑼鼓聲中,十五萬大軍開始緩緩撤退,儘管十五萬金兵展示了強大的戰力,但李延慶的一箭射斷了金國的王旗,完全抵消了金兵給宋軍帶來的壓力,很快,李延慶這一箭傳遍了整個京城,給京城的七十萬百姓帶來了希望。

待金兵撤盡,宋軍也開始陸續下城返回軍營,這時,一隊侍衛奔來,對李延慶拱手道:“官家請李都統去知政堂,有要事相商!”

“我知道了,這就過去!”

李延慶吩咐劉錡幾句,便快步走下城,翻身上馬向皇宮奔去。

目前知政堂六相中,王黼已被革職罷相,高俅和蔡攸離京也被免去了相國之職,蔡相在幾天前因年事已高而辭去了相國之位,前朝相國只剩下白時中和李邦彥兩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桓登基後,又迅速任命吳敏、孫傅、張邦昌、李綱四人爲相,組成了新的知政堂。

由於軍議堂的三名骨幹李綱、吳敏和孫傅都出任了相國,趙桓爲太子監國時,他考慮的是如何與知政堂抗衡,才組建了軍議堂,現在他升級爲帝王,自然不希望再有軍議堂來抗衡知政堂,所以趙桓便漸漸用知政堂代替了太子監國時代的軍議堂。

李延慶匆匆趕到知政堂,有官員替他稟報,“李都統到了!”

李綱連忙迎了出來,行一禮笑道:“大家就在等李都統了,官家也等候多時,快請進來吧!”

李延慶一怔,“官家也來了?”

“今天知政堂議事比較重要,官家也來旁聽,我們都是紙上談兵,還得你來說說實際情況。”

“今天是議論軍事?”

“也不完全是軍事,你進來就知道了。”

兩人走進議事大堂,這裡就像一座小殿,上方正中間是天子趙佶的位子,幾十年來都空着,趙桓登基後,他基本上都會來旁聽,今天也不例外,趙桓高高坐在龍椅上,對走進大堂的李延慶微微點了點頭。

大堂兩邊共擺放了八套桌椅,在後面又擺放了兩排椅子,主要是給重要官員旁聽議事時所坐。

李延慶不是知政堂成員,平時也沒有資格和相國們平起平坐,但現在是戰爭時期,他作爲都統防禦使,地位就格外突出,沒有人敢小視他,趙桓特地下旨,在議事堂內再追加兩套桌椅,一套便是給李延慶,而另一套則是給樞密使高深。

李延慶走進議事堂,向天子趙桓躬身行一禮,“微臣參見陛下!”

“李都統免禮請坐!”

李延慶走到自己座位上坐下,這時,右相國白時中問道:“請問李都統,金人大概會幾時攻城?”

知政堂召開緊急議事當然是金兵撤退後才舉行,但衆人還是心有餘悸,眼看一場大戰要爆發,每個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李延慶見所有人都望着自己,估計大家都在擔心這件事,他又挑眼向上望去,天子趙桓也同樣目光專注地望着自己,看來這是今天議事的重頭戲了。

李延慶便略略欠身,對衆人道:“根據我的經驗,金兵在正式攻城前還有祭神儀式,明天應該不會進攻,應該是後天第一次進攻,不過第一次進攻應該屬於試探性進攻,規模不會很大,戰爭不可畏,我擔心的是城內之亂。”

李延慶說的是實話,他們準備了近半年,加上京城良好的防禦底子,金兵想攻破城池還真不容易,關鍵是城內不能發生內亂,當初太原城能守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萬衆一心,他李延慶一言九鼎,誰也不敢違抗。

但京城卻不是這樣,比他位高職重的權貴高官多得是,如果人心不齊,惡果很可能就會出現在軍隊上,某一段城牆防禦就會出現缺口。

當然,李延慶並沒有明說,他擔心並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城中的高官,如果有人被金國重金重爵收買,那就真是的人心不齊了。

“不知李都統說的城內之亂是指什麼?”吳敏問道。

李延慶緩緩道:“我擔心城內藏有金國的奸細!”

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蘊之憂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一百四十七章 魏縣救人 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京城來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樓傳言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九百九十六章 臨安投降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第一千零五十章 正式宣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再立新功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第一百六十章 初見師師 下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七章 以直報怨 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曹蘊到來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八十六章 馬匹風波 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五百一十一章 佔盡地利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帝登基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六百八十章 臨行之前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三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三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募新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四百二十九章 緊急攔截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絕境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四百四十六章 曹府家宴 二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意外援兵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誅心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九百五十一章 滅國之戰 四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五百八十七章 先遣之軍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六百九十九章 湯陰重逢第九百八十三章 驚魂之變 中第九百五十七章 滅國之戰 十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第七百五十七章 康王求助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舊將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馬大賽 十二第四十四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零九章 神秘師兄第四百二十三章 須城內訌第八十七章 馬匹風波 下第九百零四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二十二章 人約黃昏 上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