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費弘,你怎麼說!”

曹晟從小就是個愛憎極爲分明之人,眼睛揉不得一點沙子,十幾歲時就在世家子弟中贏得一個火七郎的外號,現在當了駙馬,脾氣中又添了幾分皇家的威嚴。【△網.】

曹晟一眼看見了費弘,他頓時怒髮衝冠地策馬向費弘衝去。

百餘名士兵嚇了一跳,一起舉起長矛,攔住了曹晟。

費弘依舊一言不發,冷冷望着曹晟。

這時,李延慶也趕到了,他也遠遠看見了火光中的費弘,只見此人身材高大,手執一杆長槍,緊緊抿着嘴,眼睛裡充滿了嚴峻的目光。

“小七叔,讓我來!”

李延慶叫住了曹晟,曹晟狠狠瞪了費弘一眼,調轉馬頭向岸邊奔去,他高聲問道:“三哥,沒有事吧!”

曹選看見了兄弟和女婿到來,他頓時一顆心放下了,笑道:“還好,諒他們也不敢亂來,族人和船伕去陳留縣內休息,我在這裡看着船。”

李延慶催馬靠近了費弘,士兵們更加緊張,排起一座人牆阻止李延慶的考慮,李延慶便在十幾步外勒住戰馬道:“我是開封府尹李延慶,你們是哪裡的軍隊,來開封府鬧事?”

李延慶以公對公,費弘這才躬身道:“下官是蔡州廂軍指揮使費弘,參見李府尹!”

“蔡州廂軍?”李延慶眉頭一皺,冷冷道:“蔡州的廂軍跑來開封府來管事,你不覺得手伸得太長了嗎?”

這是費弘最大的軟肋,他是蔡州廂軍,卻跑到開封府來執法,童貫是想在京城附近挑事,引發朝廷的關注,但他在京城卻沒有軍隊,只好找最靠近京城的費弘來行事。

費弘也知道自己的越職,他只得硬着頭皮道:“卑職並非專門越境管事,但碰巧遇見違背朝廷禁令之事,卻不能視而不見。”

“好一個碰巧遇見!”

李延慶冷笑一聲,又對費弘道:“我是開封府尹,開封府境內的事務皆是我的職責,這件事我接管了,你可以走了。”

費弘看了一眼李延慶的手下,又道:“府尹手下太少,恐怕攔不住船隊,卑職願意協助府尹。”

“我怎麼做是我的事情,輪不到你來干涉,還不快撤走!”李延慶的語氣變得嚴厲起來。

費弘在沒有得到童貫進一步的指示之前,怎麼可能撤走,他依舊搖了搖頭,“卑職已派人稟報朝廷,在朝廷回覆未到之前,請恕卑職無法從命!”

就在這時,北面又來了一支騎兵,約三百餘人,爲首之人正是高俅,高俅是在接到李延慶的留信後急急趕來,他老於世故,對京城情況極爲熟悉,一聽便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而且他也懷疑童貫的真正動機,童貫無利不起早,他是想借此事把手伸進自己的地盤,這也是高俅絕不能容忍。

高俅一陣風似地疾奔而至,對費弘厲聲喝道:“京畿重地,豈能容你撒野,給我立刻撤軍回蔡州,聽候處置!”

高俅目前是樞密使兼相國,相當於國防部長,手握軍隊大權,位高權重,他的到來使費弘立刻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如果說李元慶是京兆府尹,還管不了蔡州的事情,那高俅則有權直接撤了費弘之職。

費弘不敢不從,只得躬身道:“卑職遵令!”

他心中無奈,便暗暗嘆息一聲,對士兵喝令道:“撤退!”

他率領一千多士兵迅速向南撤退,很快便走得乾乾淨淨,這時,高俅上前對李延慶和曹晟道:“這是童貫在背後指使,明天我會在官家面前彈劾他越權,請兩位放心,一定會給你們一個說法。”

高俅藉此機會進一步加深和李延慶及曹家的關係,曹晟連忙道:“這麼晚太尉還趕來替曹家出頭,今天解憂之恩,曹家自會銘記於心。”

李延慶心中卻微微嘆息,高俅雖是一片好心,但他親自跑來施壓恐怕正中童貫下懷,事情反而變複雜了,但這個人情李延慶卻不能迴避,他也連忙感謝高俅的仗義出手。

高俅笑着擺擺手,“小事一樁,不用記在心上。”

這時,曹選走過笑問道:“延慶,船隊可以繼續南下嗎?”

李延慶連忙給老丈人行禮問候,但不等李延慶回答,高俅便笑道:“船隊可以繼續南下,曹公放心,費弘不敢再鬧事了。”

曹晟低聲問李延慶,“費弘會不會在半路上繼續攔截?”

李延慶搖了搖頭,“童貫目的已經達到,再攔截也沒有意義了,船隊可以繼續南下,不會再有問題了。”

曹晟吃了一驚,“這話是什麼意思,什麼目的已經達到?”

李延慶苦笑一聲,“你明天就知道了。”

曹選隨即派人去城內把族人和船伕都找回來,船隊繼續連夜出發,李延慶則和高俅及曹晟返回了京城。

........

次日一早,趙佶和往常一樣喝了一碗燕窩粥,又吃了兩塊點心,他白綢巾輕輕擦拭一下嘴角,放下綢巾才淡淡道:“說吧!什麼事?”

趙佶是在問站在旁邊的李彥,李彥雖然在內庫上手腳不乾淨被趙佶冷落了好幾年,但從今年開始,他重新得到了趙佶的器重,成爲御書房的執筆宦官,替趙佶批閱奏摺,權勢又漸漸起來。

李彥小心翼翼取出一份奏摺,呈給趙佶,“這是童太尉一早送來的奏摺,彈劾高太尉以權濟私,藐視聖意。”

趙佶笑了笑,這必然是童貫抓到了高俅的把柄,這兩人鬥來鬥去,已經成了生死冤家,趙佶接過奏摺看了看,是發生在昨天下午的時間,蔡州廂軍指揮使費弘訓練士兵時,在汴河上查獲一支民船隊,居然是寶妍齋的船隊,而且是在替曹家向南方搬運財物,這嚴重違反了兵部的民船徵集令和知政堂年初頒佈的百官南遷禁令,費弘當即扣下這支船隊,卻引來曹駙馬、李延慶和高俅的連續施壓,逼迫費弘不得不退卻。

趙佶將奏摺看了兩遍,便立刻明白了這其中的前因後果,寶妍齋的船隊固然是替曹家運送財物不假,但費弘率軍攔截船隊也未必是巧合。

李彥站在一旁面無表情,儘管他低着頭,沒有看趙佶的任何表情,但他心中卻如明鏡一樣。

這件事李彥得了童貫五萬兩銀子的好處,自然會替童貫說話,但怎麼說話卻很有技巧,最關鍵是要摸透官家的心思,而這恰恰是李彥最擅長的,如果他沒有看透官家患得患失的心態,他怎麼可能繼續得到官家的重用呢?

李彥當然知道這種事情瞞不過趙佶,但他又瞭解趙佶,趙佶不是刑部斷案,不會考慮什麼是非曲直,而只會從君王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

帝王只會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平衡和制衡,絕不會允許一家坐大,比如用自己來平衡樑師成,用蔡京來平衡王黼,用知政堂來平衡東宮,那麼軍權更需要平衡,成立新北軍,偏重於防禦訓練,這本身就是倒向太子的一種表現,不管高俅表現得再低調,掩飾得再好,官家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所以童貫在這個關鍵時刻出手,顯然也是看出高俅的偏向,這個機會童貫怎麼能不抓住?

“這件事,你怎麼看?”趙佶隨口問道。

這是趙佶的一個習慣,喜歡問身邊心腹宦官,以前是問樑師成,現在轉而問李彥。

李彥知道五萬兩子的價值要體現出來了,他小心翼翼道:“高太尉藐視聖意倒不至於,不過他在一些細節方面確實沒有處理妥當。”

“什麼細節?”

“高太尉和李府尹關係不錯已是衆所周知,如果只是公事對公事,相信也沒有人會說什麼?這次寶妍齋的船隊入京以及曹家南遷確實違反了朝廷禁令,這種情況下,高太尉應該適當保持距離,而不應去主動幫助李府尹以及曹家違反朝規,更不能用權勢去壓制堅持原則的費將軍,微臣認爲這多多少少損害了陛下的權威。”

趙佶負手走了幾步,他不得不承認李彥的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他並不在意曹家違規南遷,也不在意寶妍齋的船隊沒有被軍方徵用,但他卻在意高俅和李延慶走得太近了,那就意味着高俅已經向太子靠攏了。

“看來是有必要分一分高俅的軍權了!”趙佶負手望着自言自語道。

李彥的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童貫制定的這個方案很一般,但出手的時機卻無比精準,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巨大作用,而這個時機就是李彥建議的,這個建議價值五萬兩銀子。

當天下午,宮中發出一道聖旨,任命洛陽同知姚平仲爲開封府同知兼廂軍都統制,掌控京城三萬廂軍,同時提升王子武、楊世可、費弘三人爲東京廂軍統制。

姚平仲名義上雖爲主帥,但軍隊實際上是掌握在童貫的三名心腹王子武、楊世可、費弘手中,這就變相將京城的城防大權由高俅移交給了童貫。

三天後,姚平仲上任,他做得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停止在城頭安裝投石機。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七百六十六章 視察店鋪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擒故縱第四百四十四章 加官進爵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四百四十七章 曹府家宴 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二十五章 上上之籤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八百六十八章 被迫談判第三百零六章 圍殲敵軍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七百零八章 三萬禁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家教子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一百九十一章 矛盾初現第九百二十五章 慈恩上香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九百五十一章 滅國之戰 四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智取敵寨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終任命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九百三十七章 消息泄露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九百八十六章 辭相攝政第四百七十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絕境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第七百九十章 悄然來臨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舉大旗第五百三十七章 後園激戰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七十四章 突襲永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六十章 知縣視察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全力以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三百六十九章 邯鄲遇匪 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弓馬大賽 十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九百八十九章 長江攔截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曹議婚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六百零三章 攻佔燕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一千零二章 故友相聚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