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血戰石州 上

‘咚!咚!咚!咚!’

西夏軍雄渾的戰鼓聲在石州城北面寬廣的曠野裡迴盪,石州城北面十里外便是無定河,無定河上早已修建了十幾座浮橋,在浮橋的南面和北面各分佈着十萬大軍,黑壓壓的軍隊無邊無際,延綿十餘里,在遠方還有數萬人的後勤大軍。

這時,在數千只金鼓同時擊響的震天鼓聲中,一支萬人的騎兵方陣簇擁着身着金盔金甲西夏皇帝李乾順緩緩出現了,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格外刺目。

無定河兩岸的西夏軍士兵頓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皇帝陛下萬歲!’

震天動地的歡呼聲令石州城頭的宋軍也爲之色變,但城頭宋軍並沒有畏懼,他們也有足夠的軍隊,光守城的河東主力就有五萬餘人,另外還有十萬廂軍,城內一共有十五萬人和西夏軍抗衡,糧食和物資十分充足,足以供軍隊耗用一年。

經驗豐富的种師道考慮得十分周全,爲防止西夏軍繞道進攻河東道,他將十萬河東軍一分爲二,令兄弟种師中率五萬河東軍鎮守宋夏邊境上的各個險關要隘,他自己則率五萬精銳死守石州城。

种師道已知西線宋軍大敗,這次西夏戰役敗局已定,但爲了防止西夏軍隊反撲宋朝,他必須在石州拖住西夏軍的主力,給朝廷贏得重新部署軍隊的時間。

李延慶站在城頭上注視着無邊無際的西夏大軍,目光肅然,棱角分明的臉龐顯得格外堅毅,种師道給了他足夠的信任,令他率一萬軍隊負責防禦東城牆。

這是李延慶繼率一萬軍隊伏擊左廂神勇軍司的西夏軍後,第二次統帥萬人以上的軍隊。

他的副將正是同樣年輕的小將劉錡,這是种師道最器重的一對年輕將領,雖然兩人都能獨當一面,但他依舊堅持朝廷文官爲正,武將爲副的原則來配對他們。

种師道盡全力來培養他們,就是希望他們能儘快成長起來,打破資歷的桎梏,使他們能在二十餘歲時便擔負起拱衛西北的重責。

這也是种師道的無奈選擇,西北軍的統帥人才出現了斷層,比如他、种師中、劉法以及新調來的宗澤都已年過花甲,而三四十歲這個階段卻沒有能擔當重任的人才。

姚仲平雖然是他的接班人,但表現一直很平庸,他的升遷更多是考家族背景而不是本人的能力,而曲克、楊可世等人雖然勇武,卻缺乏擔當大局的魄力和能力,令种師道十分失望。

李延慶、劉錡、楊再興、王貴等年輕人表現優異,他最終決定利用自己的最後幾年培養跨代接班人,即使朝廷因爲資歷等等原因不用他們,但在國家危難之時,也有年輕大才能挺身而出,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

這時,王貴奔跑上了對李延慶道:“啓稟指揮使,所有投石機和火砲都已檢查完畢,沒有破損!”

長達八里的東城牆上除了一萬士兵外,還有一萬輔助廂軍,他們負責兩百多臺守城武器的操作,李延慶把指揮兩百多臺守城武器以及一萬廂軍的重任交給了王貴和楊再興,結果王貴緊張得一夜沒有睡着覺。

雖然李延慶是東城牆主將,但爲了便於靈活指揮,他便和劉錡分工,將東城牆又細分爲南北兩段,李延慶負責全局以北段的指揮,劉錡負責南段的指揮。

王貴和楊再興也分工,王貴跟隨李延慶負責北段的守城武器以及五千廂軍,楊再興負責南段的守城武器以及五千廂軍。

這十天時間,李延慶和王貴又製作了五十枚震天雷,使他們手中擁有的震天雷數量達到六十二枚。

李延慶點了點頭,“除了我的命令外,也要注意看主帥令旗來操作守城武器,有膽敢懈怠不力者,立斬!”

“遵令!”

王貴回頭看了看城內,六丈高的觀戰臺就矗立在城中,主帥种師道就站在觀戰臺指揮全局戰鬥。

而北城牆由老將宗澤指揮,南城牆由姚仲平指揮,西城牆由大將楊可世指揮,另外還有一萬後備軍,由大將張藐指揮。

种師道之前已經犒賞三軍,並做了戰前動員,石州城內的十五萬將士士氣高昂,個個摩拳擦掌,等待着和敵軍決戰。

這次進攻石州城,李乾順唯恐李察哥輕敵,便毅然投入了二十萬攻城兵力,以及數百架重型攻城武器,包括他們繳獲的西線宋軍攻城武器,全部成爲西夏軍攻打石州城的本錢。

李察哥騎在一匹高大神駿的戰馬上,目光陰冷地注視着遠處數裡外已經被夷爲平地宋軍臨河箭堡,那原本是种師道修築用來阻擋西夏軍渡河的一排箭堡,但种師道發現敵軍竟然出動二十萬大軍攻城,他便立刻將五千名駐紮在箭堡中的宋軍士兵撤回,箭堡也被西夏大軍夷爲平地。

李察哥望着矗立在高處的石州城,他腦海裡出現了石州城被攻陷的情形,火光沖天,滿地士兵跪在他馬前求饒,他的士兵毫不留情地砍下這些漢人的人頭,而种師道的人頭就拴在他戰馬頸下。

這無比誘人而又令他渴望的一幕即將要出現,他已經有點等不及了,此時,他已經不僅僅是爲了給皇兄證明自己的能力,他要踏平這座城池,要讓所有西夏人都明白,西夏軍並不懼怕強大的宋朝,再給他十年時間,西夏可以滅掉宋朝。

他頭頂的金色大旗在風中飄揚,在他身後是老將撒辰,而緊靠他身旁的是新成長起來的西夏三虎之一的李秉烈。

這是一個儼如豹子般兇狠的年輕皇族,今年只有十八歲,他在西夏軍便是以勇力而著稱。

他用豹子般冷酷的目光盯着石州城方向,厲聲請戰:“請皇叔給我一萬軍隊,看我怎麼攻破石州城!”

李察哥並不喜歡這個一直企圖取代自己、氣勢奪人的侄子,他點了點頭,“勇烈可嘉,好吧!我任命你爲首戰主將,率三萬軍給我攻下石州城。”

李乾順將調兵金箭交給李秉烈,他又看了一眼石州城方向,淡淡道:“攻不下城池,提人頭來見!”

他調轉馬頭而去,老將撒辰想勸一勸他,最終忍住了,他們確實需要有人先試探一下宋軍的虛實。

李秉烈縱馬飛奔,舉起金箭嘶聲喝令,“山訛第七軍和第八軍,撞郎令第一軍出動,向石州城進發!”

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向石州城進發,無定河北岸,數千張大鼓敲動,鼓聲如雷,數十里外可聞,三萬大軍殺氣沖天,密密麻麻的軍隊中跟着近百架雲梯以及投石機,西夏軍士兵奮力推動它們前進,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殺氣向數裡外的石州城席捲而去。

........

石州北牆頭旌旗招展,二萬宋軍在城頭列隊而立,他們身着鐵甲,頭戴鷹銅盔,手執步弓和軍弩,個個目光堅毅,二百座巨大的投石機和火砲像五十名巨人矗立在城頭。

負責北城作戰的是老將宗澤,此時宗澤站在城垛上,凝望着遠方正緩緩開來西夏軍大軍,一條支三萬人的軍隊出現在無定河的南岸,鼓聲就是從軍隊中傳來。

西夏大軍行軍速度並不快,三萬大軍基本上都是山訛軍,他們是山地軍,攻城也算是他們的特長,但他們裝備並不出色,清一色的皮甲,盾牌簡易,長矛還不錯,都是宋朝制式長矛,顯然是從繳獲的兵器中裝備。

宗澤心裡明白,這只是敵軍的試探性進攻,但這次進攻卻至關重要,關係到雙方的士氣。

“給我擂鼓助威!”

北城頭上戰鼓聲驟然響起,轟隆隆地在城頭上回響,完全壓住了敵人的鼓聲。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趙氏皇族第八百八十六章 女真王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慶殿試 上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條件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五百五十章 新官斷案 上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三百零九章 搶先收網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九百九十五章 走狗要烹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一千零十一章 大名出兵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九百八十一章 形勢混亂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一百零三章 縣試初考 下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楊亮送信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六章 矛盾激化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城租房第六百七十四章 緊急情報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心爲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九百四十一章 矛盾已深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五百五十三章 縣官難當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五百五十四章 開源有方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六百五十八章 三絕女將 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九十六章 技震麒麟第四百零三章 聊城夜戰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四百六十四章 解決之鑰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六百八十二章 兵臨太原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九百七十六章 回京準備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八百二十一章 不走常規第八百九十四章 故技重施第一百二十七章 解試發榜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八百二十四章 武備消息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九百五十五章 滅國之戰 八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二百零六章 尋釁報復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一千零九章 關鍵一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二百三十一章 弓馬大賽 八第八百八十七章 緊急朝議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三百六十六章 宋夏議和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十六章 縣裡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戰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