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錘定音

趙佶怒氣衝衝回到了自己的御書房,他怎麼也想不到,一起的普通的辭職竟然引發出瞭如此嚴重的朝廷內鬥,高俅顯然是涉及此案,蔡京熱心過了頭,處心積慮扳倒种師道的意圖太明顯,即將爆發大戰關頭,這些重臣卻不顧及朝廷大局,一個個只想到自己的利益,着實令趙佶心中惱火。

趙佶也同樣對童貫不滿,他最後攻擊蔡京的話太尖刻,有失體統,同時童貫和蔡京的爭執中也有一種暗示,种師道提拔細作幕僚有罪,那他趙佶提拔种師道是不是也要承擔責任?

這時,樑師成無聲無息地出現在趙佶身旁,將一疊奏卷放在桌上,“這些都是五品以上大臣任免,請陛下批閱。”

第一份就是种師道的辭職書,趙佶嘆息一聲,問樑師成,“太傅怎麼看种師道辭職?”

“臣自愧不如!”

趙佶看了他一眼,“太傅這話是什麼意思?”

樑師成微微嘆道:“罪己也要有勇氣啊!他若不說,誰又知道這件事,他能主動承認自己的過失,願以辭職謝罪,足見他內心坦蕩,但老臣覺得這裡面的根本原因是出於他對陛下的忠心,只因爲對陛下忠心,他纔會愧對陛下對他的信任,陛下,大將易尋,忠臣難覓啊!”

趙佶輕輕點頭,樑師成這幾句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今天朝堂中一幫重臣,無論倒種保種,其實都是出於自己的私心,唯獨請罪的种師道卻對自己忠心耿耿。

他沉思良久,提筆在種師道的辭職書寫了個‘否’字,想了想,又在背後寫了八個字,‘吸取教訓,積極備戰’。

他放下筆,把辭職書遞給樑師成,“把它交給种師道吧!”

........

一場被鬧得沸沸揚揚地倒種和保種紛爭終於因天子的批示而結束了,种師道痛哭流涕,跪在宣德門前三呼萬歲後,便在當天返回了太原府。

這場倒種和保種的紛爭雖然沒有擴大化,象個肥皂泡一樣,剛剛形成就破滅了,但它卻無形中促成了另一個副產品,那就是朝廷兩大對立政治勢力的初步形成。

但對天子趙佶而言,他更關心的是對西夏戰役,在他的一再督促下,朝廷再次向太原和西京各增兵五萬,同時增調大量的糧草物資,趙佶更是御筆親批,限三個月內完成對西夏的戰爭準備。

七月中旬,太尉童貫作爲西北軍三線作戰主帥離開了汴京,趕赴太原。

太原軍衙,自從李延慶兼任錄事參軍後,他便暫時離開軍營,長駐太原軍衙內,這也是穩定局勢的需要,趙源被抓捕,手下爪牙楊槐和劉琛也同時被抓,還有之前被抓的馬順其實也是趙源的爪牙,只是他先一步暴露,被趙源滅口。

而另一個主事參軍邵鞠也因爲和趙源走得太近而被停職,八司內人心不穩,有人擔心自己被趙源牽連,卻有人卻惦記着空出來的職位,在這種情況下,李延慶坐鎮參軍部就顯得極有必要了。

雖然升了官,但同時也添了事,种師道進京的這段時間裡李延慶格外忙碌,八個司的報告都要彙集到他桌上,他要區分輕重緩急,哪些事情必須立刻做,哪些事情要等主帥審批才行,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天黑。

這天下午,李延慶將嚴九齡叫進房內,指着他的一份報告道:“我來問你,上個月庫存鐵甲是三萬九千八百副,去掉這個月領走的三千四百副,那麼還應該剩下三萬六千四百副,你的報告中卻還剩下三萬七千二百副,多出來的八百副鐵甲是怎麼回事?”

因爲司鎧參軍楊槐被抓,嚴九齡目前暫任司鎧參軍一職,這是他寫的第一份參軍報告,卻被李延慶發現了問題,他滿臉通紅,“屬下這就去調查。”

“不用調查了,應該還有八百副損壞的庫存鐵甲,沒有送還軍器監,但你的報告中卻沒有,你肯定是把它們混在一起了。”

“啊!屬下確實沒有注意。”

李延慶把報告還給他,“重新去寫吧!明天中午之前給我,我也要彙總寫報告給種帥了。”

“卑職一定準時送到。”

“你把報告交給我之前,最好再讓從事去倉庫覈實一下。”

“卑職明白了。”

嚴九齡躬身行一禮走了,李延慶望着他遠去的背影,雖然他對嚴九齡的報告不太滿意,可事實上,嚴九齡是他很看重的官員,屬於那種他能控制的心腹,他有意將嚴九齡再一步提升爲主事參軍。

這時,院子裡傳來一個歡快的聲音,“亮哥,你回來了?”

“回來了,一路差點把我累死,給你們幾個帶了點吃的,回頭分給你們。”

“謝謝亮哥!”

李延慶聽出了聲音,起身笑道:“臭小子終於回來了?”

只見楊亮快步走進房間,躬身行禮道:“參軍,小人回來了。”

楊亮應該十天前就回來,李延慶估計他在京城玩了幾天,又順便回家探了親,不過這點小事李延慶不想追究。

“一路上應該很順利吧!”

“很順利,我見到了員外,他讓我告訴參軍,他完全做到了你交代的事情,還賞了小人五十兩銀子,小人就買了一大堆東西回來,分給各位兄弟,另外還有一封信。”

楊亮從懷中取出李大器的親筆信呈給李延慶,信很厚,足足寫了四五頁,李延慶打算回頭再細看,他把信放在一旁,又問道:“我父親還有什麼口信嗎?”

“還有就是讓我告訴參軍,杭州那邊的親人一切皆好,那邊有一大家子,很熱鬧,讓你不要牽掛。”

“我明白了!”

李延慶笑道:“去吧!放你三天假,好好休息一下。”

楊亮歡天喜地地走了,李延慶這纔打開父親的信細看,前半部分簡直就是一份企業經營彙報,令李延慶哭笑不得,他直接跳過,第三頁纔開始有實質性的內容。

信中提到鹿山學堂已經改名爲鹿山書院,父親先後投資七千餘貫,將書院擴大了五倍,學生已超過千人,信中還特地提到,父親以他的名義出資五百兩銀子,雕刻了一座師父姚鼎的石像,足有一丈高,矗立在書院大門口。

李延慶將這段文字看了再看,眼角微微有些潤溼,這可是師父給自己的最後託付,沒想到這麼快就被父親實現了,只是自己還親口答應過師父,自己總有一天會讓鹿山書院變成天下第一書院,但這可不是靠錢能實現。

李延慶嘆了口氣,又繼續看父親的信,但後面的內容他就沒有興趣了,後面幾乎兩頁紙都在念唸叨叨讓他不要去前線,舉了無數的例子,無非就是一句話,他是文官,不是上陣殺敵的武將。

雖然父親是一片好意,但李延慶着實沒有興趣再看第二遍了,他將信收了起來。

這時,李延慶又想起一件事,趙源的所有物品都已收拾完畢,他還沒有來得及去察看,現在正好有點空閒,李延慶便起身來到原來趙源的官房。

趙源的官房很寬大,桌子櫃子都已經被搬走,房間地上放滿了二十幾只大箱子,這裡都是從他官房和宿舍裡抄出來的各種情報資料,每一口箱子上都寫有物品內容。

雖然趙源曾想置他李延慶於死地,但李延慶也不得不承認,趙源的情報收集能力很強,他用幾年時間收集了二十幾箱關於河東郡的各種情報,地形、人口、城池、交通、稅賦、農業產量、商業、礦產、冶煉、甚至民風等等,幾乎是應有盡有,萬幸的是,趙源還沒有把它們送出去。

种師道前幾天還想把這些情報資料悉數銷燬,但在李延慶的力勸之下,這些資料得以保留下來,刀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責任不在刀,而在於用刀之人,這些寶貴的情報資料毀掉了實在太可惜。

這時,李延慶來到最大的一口箱子面前,箱子上用白油漆寫着‘地圖’兩個大字,說明箱子裡的物品都是地圖。

李延慶打開一口大箱子,裡面裝滿了近百卷地圖,這箱地圖是從趙源宿舍的地窖裡搜出來,每卷地圖都用油紙包裹,貼着標籤,保存得非常完好,雖然軍衙也有一間地圖室,但李延慶可以肯定,趙源的地圖更加實用,更有戰略意義。

他取出一幅最長最大的地圖,這是繪製在一幅絹布上的河東全路地圖,寬五尺,長近兩丈,非常詳細地標明瞭河東路各州各縣的城池位置,還有山川地形走勢和河流流向,還有細細密密的官道和馬道,李延慶又拿來一本厚厚的河東州縣詳解,再對照這幅地圖,簡直就是一把進攻河東的利器。

但僅僅是描繪這樣一幅地圖至少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李延慶不知趙源從哪裡得到原圖,至少他可以肯定,軍衙裡沒有這樣一幅地圖,難道沒有原圖,本身就是他自己繪製?

這時,李延慶眼一瞥,發現一幅他很感興趣的地圖,地圖上貼有晉寧軍的標籤,李延慶將地圖放在桌上慢慢展開,這幅圖上的各種地形他都很熟悉,一個多月前,他便差點被兩百多西夏騎兵在這裡幹掉。

李延慶很快在地圖上找到了烏龍寨、神泉寨以及他們被伏擊的那片地域,他細細看了一遍,他似乎看到了什麼,再仔細看了看,李延慶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氣。

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七百零七章 意外來客第三百四十五章 良苦用心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四百二十章 兩線作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八百七十章 朝廷使者第六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一十九章 小別勝新第六百八十章 臨行之前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三百四十九章 捏住把柄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九百八十六章 辭相攝政第六百一十三章 取消儀式第三十二章 複賽激戰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箭石較量第五百一十七章 家賊難防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四百一十五章 收編戰俘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七百六十九章 更大誘餌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整家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北伐高麗 上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八百章 生死大戰 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平州事件 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七百三十五章 王貴消息第三十五章 郊遊墜驢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七十五章 仗義救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剿匪計劃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一千零十章 被迫求援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八百八十三章 兵困雪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要情報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五百八十九章 兵不厭詐第八百一十五章 初聞警訊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八百六十四章 緊急出兵第七百九十八章 生死大戰 一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六百四十章 兩相暗鬥第六百五十九章 軍費不足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第七百六十一章 三個要求第八百四十一章 色膽包天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月末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題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第八百三十四章 曹家煩惱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百二十二章 意見不一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賞不平第六百三十章 西夏選擇第九百五十一章 滅國之戰 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