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

這名官員滿臉通紅,躬身施禮,“下官趙玉書,參見殿下!”

李延慶愣住了,趙玉書不就是當年在相州和自己鬧矛盾的那個士子嗎?好像還被自己打斷了鼻樑骨。

李延慶大笑起來,拍拍他肩膀道:“原來是趙兄,多年不見,趙兄也在朝廷,真是沒想到啊!”

趙玉書聽李延慶語氣不是很惡劣,連忙道:“下官現在是禮部員外郎,今天跟隨周侍郎前來看官舍。”

李延慶對過去的一些芥蒂早已拋之腦後,現在他看見趙玉書,倒有一點遇到同鄉的欣喜,李延慶笑道:“一起去看房,我們聊聊!”

趙玉書頓時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連忙跟隨李延慶和周春向第一座官舍走去。

“趙兄是什麼時候入仕的?”李延慶笑問道。

“下官是是宣和三年進士,後來一直在果州西充縣爲官,先後擔任了縣丞和縣令,前年升池州司馬,去年六月調入京任禮部員外郎。”

李延慶點點頭,入仕七年升爲從六品員外郎,只能說是正常升遷,沒有什麼後臺背景影響,當然,趙玉書從巴蜀的偏僻小縣一步調到江南池州,這裡面有沒有什麼貓膩,李延慶也不想多問了。

“趙兄現在住在哪裡?”李延慶又問道。

“下官住在平安坊,租了一間小院子,有四間屋,內人和三個孩子都住在一起。”

“租小院子不便宜啊!一個月的租金就要六七貫吧!”

“平安坊稍微偏一點,租的院子也比較舊,一個月五貫錢租金,相當於下官三成的俸祿,壓力確實很大。”

“那我們先看一畝半的官舍!”

一畝半的官舍正是李玉書這個級別官員的官舍,也是一座獨棟小宅,前後都有小院,房舍有兩進,十幾間屋子,中間還有一座小小的天井,種了一株臘梅,營造得比較精緻。

李延慶見一個年輕婦人帶着三個孩子跑進內宅看房了,他便笑了笑問道:“那是令正吧!”

“是我娘子,相州臨漳縣人,還是周侍郎做的媒。”

周春在旁邊笑道:“說起來慚愧啊!玉書考上進士後,多少人想把女兒嫁給他,可惜玉書已經成婚生子,早知道當時我就不做這個媒了。”

李延慶心中一動,想不到趙玉書和周春的關係這麼好,當年考解試時,兩人也是死對頭啊!

他隱隱猜到了,趙玉書從果州調來池州,做了一年司馬就進了朝廷,估計後面就是周春在操作,趙玉書妻子既然是臨漳縣人,十有八九就是周春的親戚。

李延慶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他看一圈房宅,問趙玉書道:“這座官舍如何?”

“這是最好的一座,卑職當然喜歡,不過聽說是抽籤拿宅,卑職希望自己運氣好一點。”

李延慶倒不知道還有抽籤一說,他回頭向劉方望去,劉方連忙道:“卑職只負責建造,建造好後移交給吏部,具體怎麼分配,卑職不管。”

周春在一旁笑道:“爲官舍分配問題,省寺臺各方都吵成一團了,就差動手打架,最後知政堂協商後決定,一律不準私分,用抽籤的辦法來解決,吵鬧也就平息下來。”

“莫非官舍不夠住?”李延慶又問道。

周春搖搖頭,“官舍是夠了,問題是大家都想住好房子,比如這座官舍,左邊就是池塘,還有一座亭子,陽光也充足,比起中間的官舍,風景要好得多,誰都希望搶到這座,怎麼辦呢?”

“原來如此,看來只有抽籤比較公平了。”

李延慶還想幫趙玉書一把,把這座官宅分給他,不過周春一說,李延慶便打消了這個念頭,這種分房問題太敏感,稍有不公,自己籠絡官員的一番苦心就前功盡棄了。

“什麼時候開始抽籤?”李延慶又笑問道。

“年初就開始登記了,聽說這個月底開始抽籤,大家都很期待,說了多少年了,終於等到這一天。”

李延慶又去了菊園和荷園走一圈,這才結束對官舍的視察,返回知政堂。

李延慶的官衙緊靠知政堂,是原來的門下省官衙,現在改名爲監國堂,李延慶同時兼任都天下兵馬大元帥,所以監國堂還有另一塊牌子,兵馬大元帥府。

李延慶剛到官衙前,主薄曹葉便迎了出來,“啓稟殿下,王都統、劉都統和吳都統都到了。”

“請他們稍候,我這就過去!”

李延慶回官房換了一件衣服,這才向議事堂走去。

自從李延慶去年出任監國攝政王后,西北軍也進行了重大改組,首先便是軍政徹底分開,不再設立經略使。

京兆軍依舊存在,都元帥依舊是李延慶,不過下面六衛升格爲六軍,六個一級統制也升爲都統制,劉錡、王貴、曹性、吳階、劉子羽、湯懷皆升爲都統制,掌控西北三十萬大軍。

這次是王貴的十萬精銳大軍調來江南,同時,六位都統制也會分批前來京城述職,第一批是王貴、劉錡和吳階三人。

李延慶走進了議事堂,三位大將一起站起身,李延慶笑着和三人擁抱一下,“分手半年,感覺就像昨天還在一起喝酒,時間實在過得太快了!”

王貴笑道:“時間過得不快,但朝廷纔是翻天覆地變化大,誰能想到,我們進京述職的都統,一轉眼就變成了監國攝政王,都統,該讓兄弟們喝口湯了!”

李延慶給他肩頭一拳,“想喝什麼湯?隔壁就是知政堂,要不要給你也安排個位子?”

王貴連忙擺手,“知政堂咱們沒有那個本事,但至少爵位給咱們升升吧!”

李延慶點點頭,“想升爵位也容易,就看你們接下來的表現了。”

三人都聽出了李延慶話中有話,異口同聲問道:“要打金國了嗎?”

“現在不好說,明天給你們一個正式答案。”

隨着政務一頭漸漸穩定下來,接下來李延慶就要着手對軍方的整治,他要的是各軍方大將對自己的絕對效忠,目前顯然是辦不到,除了西北軍外,天下還有四大都統,岳飛、劉光世、韓世忠以及張浚。

不坐其位,不謀其職,現在李延慶坐上了監國攝政王的位子後,才終於體會到武將掌握軍權的弊端,比如李綱、宗澤等文人掌握軍權,他們無論如何會效忠朝廷,他們失去了軍權也能脫將入相,開始另一段輝煌人生。

而武將就不行,他們無法擠進文官集團,失去軍權就等於失去一切,所以他們纔會把軍權看得那麼重,不肯輕易入朝,不肯接受朝廷調動,想法設法實現財政自立,久而久之,就成了事實上的割據獨立。

不過掌握天下軍權只能一步步來,急不得,不能指望十天半個月就能把天下軍權抓到手中。

李延慶沉吟一下又問劉錡道:“李雲貴的事情如何了?”

劉錡搖搖頭,“金國承認李雲貴在大同府,但他們說和西夏之間有保護協議,所以李雲貴不會交給我們。”

“看來金國不想走張覺之路,也好,給我們一個進攻大同府的絕好藉口。”

劉錡已經明白過來了,“監國是打算從大同府着手嗎?”

李延慶淡淡一笑,“你們不覺得拿下大同府,就可以抄燕山府的後路嗎?”

劉錡三人對望一眼,都精神爲之一振,看來還是要打金國。

大同府確實是個毒瘤,同時威脅着夏州府、陝西路和河東路,這顆毒瘤肯定要拔掉,但怎麼打,李延慶卻要全盤考慮,作爲攝政王,李延慶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而不僅僅只是出征打仗那麼簡單了。

..........

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九百八十九章 長江攔截第三百一十四章 朝堂之爭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縣救人 上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當兄長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府學考試第五百一十四章 初訪曹府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二百零五章 鄭氏壽宴 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八百一十一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五百六十六章 殺賊立威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一百四十三章 接花移木 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九十三章 悄定名份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零九章 神箭何灌第二十九章 擂臺首賽 三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八百八十八章 太原募兵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絕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保壩之戰 下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震河東第九百七十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三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第五百零二章 連夜行動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四百零七章 阻擊援軍第九百六十二章 滅國之戰 十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西夏策變第一千零十七章 攻破徐州上架感言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發南下第八百零三章 金兵北撤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三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倉促北撤第八百五十一章 扭轉被動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勢力第六百三十四章 以戰催和第八百四十六章 拒絕爲相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八百三十一章 難鳥各飛第六百零二章 偷襲燕京 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臨風一箭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六百九十四章 太原血戰 上第八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八十三章 全力備戰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五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四十七章 師師請客 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初戰銀川第九百五十二章 滅國之戰 五第六百三十五章 巨大壓力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二百二十八章 弓馬大賽 五第七百八十三章 立場再變第八百六十四章 緊急出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黃河水鬼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五百二十章 種帥爲媒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二百二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八百九十六章 民怨沸騰 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蔡京罷相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九百七十一章 滅國之戰 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