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運河頑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

顧鼎臣這些時日來可謂春風得意。

自從被天子任命爲會試副考官以來,他便知道自己時來運轉了。

從萬人豔羨的狀元郎到清貴的翰林修撰,再到差強人意的東宮講官,顧鼎臣的仕途並不能算完美。

好在天子沒有忘記他,加之小閣老一再提攜,他直升至禮部右侍郎,入閣參與政務。更在謝遷致仕後補了大學士頭銜。雖然只是排名最後的東閣大學士,但那也是大學士,可謂宰輔相臣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切除了皇恩浩蕩外,多虧了小閣老謝慎。

顧鼎臣自然對謝慎感激不已,發誓要竭盡全力報答小閣老大恩。

謝慎叫他主推匠作學院一事,這本是個燙手的山芋但顧鼎臣毫不猶豫的應下了。

這在他看來是個展現能力的絕佳機會。他入閣以來還沒有獨自主持過什麼大事,如何讓百官信服?

越是有爭議的事情越是能夠讓人信服,顧鼎臣現在急需證明自己。

匠作學院的博士訓導都是匠人,可高層官員還是儒官居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朝廷是由文官把持的,不可能一朝一夕改變。

匠作學院祭酒孔諭原本官職是工部郎中,也算是不小的官員了。雖然被授予品級更高一級的匠作學院祭酒,可孔祭酒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吏、戶、禮、兵、刑、工。

這是六部的排名。工部雖然在最後但好歹也算是六部。

從這麼一個重要衙門“下放”到勞什子的匠作學院,估計正常人都不會高興。

但不高興也沒有辦法,這是天子親自下的旨意,孔祭酒總不能入宮抱住天子的大腿大哭一場叫天子改掉聖旨吧?

以朱厚照的性格,那孔祭酒估計就要被錦衣衛駕到午門外廷杖打屁股了。

既然不能拒絕,那就老老實實的幹吧。何況連東閣大學士顧大人都來主管此事,他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這日顧鼎臣來到匠作學院視察,孔祭酒滿臉堆笑的陪在一旁。

“顧閣老,這些都是國學院招收的學生......啊這些是國學院的博士,訓導......”

孔祭酒殷勤的介紹着,生怕因爲錯漏了什麼導致顧鼎臣對他的印象減分。

顧鼎臣推了推手咳嗽一聲道:“孔祭酒不必着急介紹,這些本官都看在眼裡。本官真正關心的是這些生員有沒有什麼新奇的發明?”

“呃......”

面對顧鼎臣的詢問,孔祭酒顯然有些手足無措。

發明這東西可不是說有就能有的啊。

“啓稟顧閣老,目前還沒有。”

“哦。”

顧鼎臣有些失望,沉聲道:“授課之餘還應該多引導生員思考,畢竟朝廷培養他們的目的是爲了能夠推陳出新的。”

孔祭酒忙不迭點頭道:“下官明白。”

顧鼎臣甩袖而去,一路來到內閣。

一進內閣值房,他便衝謝慎禮道:“小閣老,匠作學院的情況恐怕不像想象中那麼理想啊。”

謝慎放下筆來點頭道:“這是自然,發明不似作八股文章,怎可能信手拈來。九和也不要太着急。”

“唉,下官是擔心長此以往,給了那些嫉妒之人攻訐的理由。”

謝慎微微眯着眼睛,並沒有立刻作答。

“九和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不過他們攻訐又如何?難道就能改變陛下的意志嗎?”

謝慎不疾不徐的說道:“匠作學院是陛下力推的,怎麼可能朝令夕改。九和放手去幹好了,天塌下來有陛下和本官給你頂着。”

顧鼎臣聞言大喜,謝慎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還能說什麼?他再說任何話都是矯情了!

“九和看看這份奏疏吧,這纔是當務之急。”

謝慎將手中奏疏遞給了顧鼎臣,顧鼎臣小心翼翼的接過一字一句的讀來。

讀過奏疏後顧鼎臣神色極爲凝重。

“小閣老,這運河一事事關國運不可草率處置啊。”

謝慎點了點頭道:“九和說的本官又如何不知呢?運河是連接南北的要道,是大明的命脈。現在河道淤塞,通航能力大大下降,若不治理情況只會更加惡化。”

顧鼎臣試探着問道:“小閣老心中可有計較了?”

謝慎輕叩了叩手指道:“現在大致有兩個辦法。其一是重新挖一條新渠,連接大運河。其二是清挖淤泥,疏通河道。”

顧鼎臣恭敬道:“小閣老傾向於哪一種?”

謝慎苦笑道:“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都是一項浩繁的工程,對財力物力的要求極高。”

這真的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乾的好了別人會說你是應該的。乾的不好立刻會有人跳出來攻訐,說你是糟蹋國庫存銀。

實際上隋唐大運河到了明朝運力已經大大降低。山東至北京段是重新挖的新渠。

可即便如此,剛過了一百年河道便又是被淤泥墊高,通航能力大減到了不得不整治的階段。

究其原因是因爲大運河是人工河,河水流速太慢,淤泥容易沉積。所以每到一段時間便需要人工進行清淤,要不就得重新挖一條河道代替原本的。

挖河道肯定耗資巨大,但能維持的時間長,至少一百年內沒有問題。

而挖淤泥收效快,可沒準十年二十年又得犯老毛病。

“這件事還得看陛下的意思,吾輩也只是將利弊陳給陛下而已。”

朱厚照的意志在此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沒有皇帝的支持運河不不管是重挖還是清淤都不可能完成。

“嗯,自該如此。”顧鼎臣也認爲先將奏疏陳報給天子最穩妥。

明代大運河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爲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漕運主要是將江南湖廣的糧食運到北面,如果走陸路損耗太大,走水運則相對好些。

在更好的運輸方式出現前,大運河的地位都不會改變。

謝慎希望將來有一天大明不再依賴運河,那就證明運輸方式上有了革新。

有了匠作學院,他相信這一天終會來臨。

......

......

內閣將難題拋給了正德帝,這讓朱厚照頭疼不已。

他已經習慣了內閣幫他處理政務,突然間要他乾綱獨斷還真是有些不適應。何況一上來就丟給他這麼大難題,沒有緩衝啊。

開挖運河這種事情絕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一旦處理不當將引起極大的民怨甚至爆發騷亂。

正德初年就已經發生過農民起義,這讓朱厚照心有餘悸,一直謹小慎微生怕再激起民怨。

揹負雙手在殿內踱了數步,朱厚照還是不能決斷,懊惱之下連嘆數聲。

見天子這幅愁苦模樣,張永小心翼翼的說道:“既然陛下也爲難,不妨叫九卿廷議看看。”

朱厚照眼前一亮。

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內閣也一時給不出答案,多問問意見總是好的。

張永遂前去外朝傳口諭了。

六部尚書、通政使、都御史、大理寺卿等九位重要朝臣遂聚集在一起討論,運河之事本就是很難討論出個所以然的,加之九卿都急着表現自己,難免出現意見不一致,好在九卿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懂得剋制情緒,最多便是負氣不語,並沒有出現拳腳相向的尷尬情況。

整整一天過去,支持清淤的人佔了上風,張永遂回到豹房向天子奏報--九卿主張對運河清淤。

這也和朱厚照的意見不謀而合。

他確實不太敢在這個時間下旨重新開挖運河。一旦挖掘新運河,國庫甚至內帑的銀錢全搭進去都不一定夠。最重要的是開挖運河需要徵發大量的徭役,這可是會引發民怨的。

朱厚照雖然貴爲天子,但也是怕生變的。

唐太宗不是說過嗎,民爲水君爲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假使一個皇帝作出有違民心的舉動,肯定會引發危機的。

朱厚照長長吐出一口氣,朝張永擺手道:“還等什麼,把旨意傳到內閣去吧。”

......

......

張永到內閣宣旨時適逢內閣三巨頭都在。

華蓋殿大學士內閣首輔李東陽沉吟了良久才問道:“陛下英明,不過即便是清淤河道也要徵發徭役,是隻徵發河北布政司的還是連帶山東也要徵發?”

“這個......”

張永不過是個傳聲筒,哪裡知道該怎麼回答,哭喪着臉道:“李閣老這個奴婢也不知啊。”

從理論上來說整個山東到京師的河道都應該清淤,但若如此徵發徭役最少幾十萬,數量並沒有比開鑿運河減少太多,只不過徭役時間大大減少。

而如果偷些懶清淤部分嚴重淤塞的河段,徵發徭役數量也能降下來。

剩下那些淤塞不太嚴重的河段則可以等一等,過段時間再徵發徭役來清淤。

錯開時間民間的反應也不會那麼激烈,其實是最合理的。

“那就有勞張公公再跑一趟了。這種事情關乎國家大計,絲毫錯不得。”

“奴婢曉得。”

在李東陽面前張永自然只有裝孫子的份,連忙應聲離去。

張永一走,謝慎便拱手道:“西涯公覺得應先清理一段,還是全部清淤?”

“四明覺得呢?”

李東陽面上帶笑,反問道。

“當然是全部清淤。”

謝慎斬釘截鐵的說道。

其實他本來是希望能夠挖掘一條新渠引流的。可是這樣一來需要耗費太多銀錢,大明朝廷恐怕吃不消。

那就執行備選方案好了。可要是連備選方案都扣扣索索,就太不像話了。

“分段清淤等於是自己在騙自己,不出幾年那些未清理墊高的河牀還得清淤。如此反覆還不如一步到位。”

李東陽讚許的點了點頭道:“老夫也是這麼想的。九和你怎麼看?”

李東陽又轉向了顧鼎臣,目光中帶着一絲期許。

顧鼎臣深吸了一口氣道:“學生愚見,覺得也應該對全部河道清淤。”

“老夫之所以叫張公公前去奏稟天子,是爲了讓陛下獨立思考這個問題。若是事事都由內閣代勞,將來若真有大事需要陛下獨斷恐怕會有問題啊。”

李東陽說的已經很明白了。朱厚照是個甩手大掌櫃,幾乎把所有政務都交給內閣處理。

從閣臣能力來說這當然沒問題,但就像李東陽說的,天子把內閣當作柺棍一直拄着,將來有一天萬一鬆不開了呢?

有些事情內閣可以處理,有些事情內閣卻是不能處理啊。

天子若是喪失了乾綱獨斷的勇氣對大明帝國來說纔是最可怕的事情。

“西涯公真是用心良苦啊。”

謝慎不由得感慨道:“陛下若是能通過此事重拾理政的責任,最好不過了。”

“徵發徭役這點其實不必擔心。四明你進行賦稅改革後徭役已經少了不少,像清淤河道這樣的幾十年只需要一次百姓們還是能夠承受的。”

謝慎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不過還是應該對徵發徭役的百姓減免至少一年的稅收。”

以徭役抵稅並不稀奇,謝慎這麼做也是希望百姓們心裡可以更平衡一些。

“哈哈,老夫不反對。只要四明能夠勸服陛下,老夫一定支持。”

這等於就是表明態度支持謝慎了。以謝慎和朱厚照的關係,只要想要說服天子是一定能夠做到的。

“江南的漕糧可一定不能斷,不然北邊駐軍就要餓肚子了。這件事宜早不宜遲,等陛下下了旨意便發六科給事中謄抄邸報吧。”

李東陽有了些許倦意打了個哈欠道:“老夫先小憩一會,有什麼事四明可隨時叫醒老夫。”

謝慎眼眶一紅道:“西涯公放心休息,這裡有我與九和呢。”

李東陽的身體雖然比謝遷健朗,但畢竟也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這樣年紀的老者還得天天來到內閣當值,爲大明朝操碎了心,真的值得敬服。

謝慎覺得自己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讓李東陽多少輕鬆一些。

他把顧鼎臣拉到一邊,低聲囑咐道:“謝某要離開內閣一會,這裡便有勞九和了。”

顧鼎臣點了點頭道:“次輔放心去吧。”

......

......

第八十九章 滄浪之水濁兮第四百零二章 豹房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下反轉了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五十章 謝修撰的第一課第一百三十八章 何爲名士第五百二十一章 搬救兵(上)【第三更,求雙倍月票!】第五百三十六章 會試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二十二章 鄉試前夕第五百八十一章 活色生香【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護國寺行刺 【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雙倍月票!】第四百九十一章 內訌第三百五十二章 情字傷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二百八十章 與天官的會面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二百一十六章 輪番上陣的徐家父女(一)第五十章 積攢聲望第二百六十九章 與王守仁坐而論道第五百三十六章 會試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李廣倒臺第六十四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前程很重要啊第二百八十二章 蝴蝶效應第九十四章 崔光祿第四百零四章 弄臣能臣第五百二十八章 以退爲進(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打開市場第三十六章 案首的魅力第五百二十九章 以退爲進(下)第三十一章 縣試縣試第三百零八章 不膠不離即可(第四更 爲盟主夢中盛唐i加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開始第七十四章 傳說中的北鎮撫司第二百三十二章 比的就是氣勢,你還別不服!第四百一十五章 土地問題是頑疾第一百三十八章 何爲名士第四百五十一章 玄學與攻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任吏部尚書第一百八十三章 灘塗種棉花(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京師我來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試這個攔路虎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會寧員外(一)第七章 縣尊斷案第五百二十五章 無所不用其極【4000字二合一大求雙倍月票!】第三百三十四章 入股錢莊第五百三十八章 佛郎機老朋友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零五章 蛛絲馬跡(第九更!)第八十二章 購置宅邸第二十四章 暗中角力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要亂用詩詞啊第四百一十四章 找到突破口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唐伯虎(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四百三十八章 華亭縣令第四百三十一章 訓學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鳴宴上的言志詩第四百二十三章 前程很重要啊第十四章 一詩既出,誰與爭鋒!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十二章 營造一場偶遇(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一十九章 除惡揚善的縣學生員第三百六十八章 與王守仁談心學第四百七十二章 改造神機營第四百三十五章 返京面聖第一百四十章 布政使被刺第一百九十五章 碩鼠(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恨入骨髓第四百二十九章 接風宴第二百九十五章 漏網之魚(第一更)第二百三十五章 甩鍋與背鍋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家的反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奏疏與邸報第四百零五章 博弈第二十六章 曹主簿的軟肋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一百一十章 姚江詩會(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劉健的心思第一章 積善之家第四百八十五章 寧王謀反(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家和萬事興第一百零二章 縣學第一課(上)第三百零二章 當侍東宮(第三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四百二十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四十章 齊人之福第五百二十一章 搬救兵(上)【第三更,求雙倍月票!】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這一輩子第十一章 拜師教諭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風景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二百八十章 與天官的會面第二百三十章 解元郎這行不容易啊!第二十九章 豐厚酬金第一百八十二章 灘塗種棉花(一)第四百章 借勢分寵第二百三十六章 京師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