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甘陝總督楊一清

其實楊廷和堅決不接受戶部尚書的職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此時內閣處於動盪期,幾個老閣臣都上疏乞骸骨,剩下的李東陽和謝遷也隱隱有退居二線的意思。

這樣一來,內閣就肯定要進新人。

如果他接受了戶部尚書的職位,就意味着短期內很難再入閣。

畢竟戶部不像禮部這樣的清閒衙門,是實權部門。在六部之中,吏部是最重要的,戶部則穩居次席。

楊廷和自視甚高,結果新君登基卻沒有在第一批入閣的成員名單中,難免覺得心中不快。發發脾氣,鬧鬧情緒也是正常的。

他拼不過謝慎,難道還熬不過李東陽、謝遷嗎?

在大明官場混,最重要的一個素質就是要能熬。熬到競爭對手都七老八十,不得不辭官那就算熬出頭了。

如果當初正德皇帝要讓楊廷和當吏部尚書,他沒準還會答應。畢竟吏部尚書,是天官,是太宰,幾乎可以和內閣大學士平起平坐。但若是老二戶部尚書,那排場和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果然,正德皇帝聽到楊廷和的名字,面容有些古怪。

“先生爲何會推舉楊卿?”

謝慎心中暗歎一聲。看來正德還是對楊廷和拒絕擔任戶部尚書耿耿於懷啊。

“陛下,臣以爲楊大人久居戶部,對於錢糧籌措十分擅長。延綏、遼東、宣府、大同四邊總督的職責不在於戰術衝鋒,而在於戰略佈局,在於對全局的把握。而且楊大人的年齡十分適合擔任此職。”

卻說楊廷和是天順三年生人,今年正好是四十七歲。

對於一個官員來說,這可是黃金年齡。

常在官場混的,都聽過一個說法叫做草三、銀四、金五。

說的意思是,三十歲是最不值錢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官員一抓一大把,最多隻能打打醬油。

四十歲時,一些有政治天賦的官員就開始嶄露頭角了,經過十幾年二十年的打磨,他們待人接物越發嫺熟,漸漸可以擔任六部侍郎、巡撫等要職。

到了五十歲,人生和官場都已經基本看透,各種事情處理來得心應手,又是人之壯年,還擔得起千鈞重擔。這個時期也是成爲部院高官的黃金時期。

至於六十來歲,已經沒有拼勁和爭心,除非有機會入閣,否則沒有多少人會想要拼命,反倒是不容易升遷。

正德苦笑道:“楊廷和且不論,先生以爲讓陝西巡撫楊一清擔任這四邊總督如何?”

謝慎微微一愣。

楊一清?這位也是一代名臣啊。

謝慎知道楊一清的主要政績是出在陝西督理馬政期間,照理說如果擔任四邊總督上手應該很快。

“這封奏疏,先生看看吧。”

說完竟然示意張永將一封奏疏遞給了謝慎。

謝慎接過奏疏恭敬的展開看來。

“陝西各邊,延綏據險,寧夏、甘肅扼河山。惟花馬池至靈州,地域寬延,城堡復疏,寇毀牆入,則固原、慶陽、平涼、鞏昌皆受患。成化初寧夏巡撫徐廷璋築邊牆,綿延二百餘里;在延綏,餘子俊修邊牆堅固,因此,寇不入河套地區二十餘年。後邊備日弛,牆塹日夷,弘治末年,寇連侵略,以至於今。秦竑僅僞四五小堡及靖虜至環慶治塹七百里,不足捍敵。臣久官陝西,頗悉形勢。寇動稱數萬,往來倏忽,未至徵兵多擾費,既至召援輒後時,欲戰則彼不來,久持則我師坐老。臣以爲防邊之策,大要有四:修灘牆塹以固邊防,增設衛可以壯邊兵,經理靈夏以安內附,整飾韋州以遏外侵。今河套據三面之險,當千里之蔽。國初舍河套而衛東勝,已失一面險;其後又輟東勝以就延綏,則以一面而遮千里之衝;遂使河套沃壤,爲寇巢穴,深山大河,勢乃在彼。而寧夏外險,及南備河,此邊患所以相尋而不可解。誠宜扼守東勝,因河爲固,東接大同,而屬寧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歸爲耕牧,屯田數百萬畝,省內地轉輸,方爲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築防邊,敵來存御,猶愈無策。”

奏疏寫的很長,其中心思想便是要在陝西等地修建邊牆。

自出任陝西巡撫以來,楊一清頗有建樹,將邊防馬政搞得有聲有色。現在他又上呈一封奏疏給正德皇帝,請求皇帝降旨修建邊牆。

大明朝不缺清流,缺肯塌下心辦事的官員。楊一清就是這樣一個官員。

怪不得正德會提到楊一清,原來是這位提出建設性意見了啊。

“陛下,楊大人這封奏疏寫的十分在理。”

謝慎也不得不佩服楊一清,這奏疏寫的鞭辟入裡,讓人挑不出一點錯來。

不過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爲楊廷和更適合擔任這個總督。

“不過,臣以爲,在統籌全局上,楊巡撫可能不如楊侍郎。這倒也不矛盾,不如陛下再設個甘陝總督,讓這楊一清去總制寧夏、固原、甘肅、延遂四鎮。給楊廷和楊侍郎減減擔子,讓他專心去管大同、宣府、遼東。”

“讓楊廷和去管宣府、大同、遼東,讓楊一清去管陝甘?這倒也有幾分道理。”

正德皇帝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陛下英明。”

謝慎拍了一記馬屁道。

不得不說,把延綏分給楊一清去管更爲妥帖。畢竟陝甘一體,管理起來也更爲方便。加之楊一清對陝西的情況很熟悉,他去節制延綏不需要適應時間。

而大同、宣府、遼東又是一個大的戰區,另外派一人更爲合適。

如此一來大明九邊重鎮中有七邊被兩位總督節制,基本解決了各鎮之間互不統屬的尷尬情況。

正德思忖了片刻,沉聲道:“謝閣老和李閣老以爲呢?”

“老臣以爲,四明所言在理。”

“老臣附議。”

兩個老油條見縫插針的說道。

“好,那就這麼定吧。至於陝西修建邊牆一事,叫戶部議一議,拿出個章程來,看看究竟需要花多少銀子。朕給他楊一清當甘陝總督,他也不能亂花朕的銀子。”

......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織造廠(下)第二百零六章 我沒看錯人!第五百二十五章 無所不用其極【4000字二合一大求雙倍月票!】第一百四十一章 詩哉茶哉第四百八十九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開個單章推書~第五十一章 狀元居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會寧員外(一)第五百六十七章 京師水深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京師水深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比的就是氣勢,你還別不服!第四百八十四章 坑人與被坑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朝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二百三十九章 拜會王華第四百九十三章 錢寧出逃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如其來的驚喜第四百八十四章 坑人與被坑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九十九章 內鬼(第五更 爲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春衫薄第二百九十八章 誰是黃雀(第四更 爲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八十三章 洞若觀火第三百一十八章 輔弼賢臣(第四更 )第三百九十七章 我敬仰守仁兄(第一更)第五百四十二章 真倭假倭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四十一章 東南倭患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七十六章 抽絲剝繭第一百七十章 薛大人好自爲之吧第二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五百零七章 餌戰!第三百八十三章 內閣尊乎?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刺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碩鼠(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從臺閣體到茶陵派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姚仙茗第一百一十二章 姚江詩會(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潞安一霸(第三更 )第三百一十三章 與縉紳交鋒(第四更 月票400票加更!)第二百六十三章 直言上疏刷聲望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子的教材第二百一十六章 輪番上陣的徐家父女(一)第五百四十六章 功勞問題第五百三十六章 會試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九邊之首第二十六章 曹主簿的軟肋第三百二十一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二更)第四百七十四章 謝慎獻策第三百七十章 二桃殺三士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試點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姚仙茗第一百二十三章 徐貫徐元一第四十八章 脣槍舌劍第五百六十七章 京師水深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三十六章 會試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五百五十二章 運河頑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零二章 當侍東宮(第三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二百八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三百二十四章 國法要殺你第四百一十七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邊防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下厲害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賜死 【4000字二合一大章】這行不容易啊!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會寧員外(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的脊樑第二百九十一章 騎牆的錦衣衛第二百九十九章 內鬼(第五更 爲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司會審第九十九章 縣學原來是這樣的第二百五十章 謝修撰的第一課第八十五章 何方人物第五百七十九章 她在山中笑【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十六章 曹主簿的軟肋第五百八十四章 倉儲與國運(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改造神機營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任吏部尚書第五百二十四章 國法重如山(下)【第二更,求雙倍月票!】第四百五十五章 癥結所在第七十七章 陸淵的抉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簡陋的號舍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笑他人看不穿第九十六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道難題(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府尊點撥第五百零六章 全城搜查(第十更!)第七十九章 好渾的水第三百七十三章 坑死妹夫的大舅哥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會寧員外(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百八十一章 從臺閣體到茶陵派第六十二章 營造一場偶遇(一)第五百六十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盲女紅蓮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政試點第四百九十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三十四章 倒打一耙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下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