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是一路人

(求收藏,求推薦票!)

謝慎一時愕然。

女刺客給出的解釋實在是讓人一時難以相信。堂堂一省布政使,前南京禮部右侍郎薛舉竟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渣?

這個答案實在是太勁爆了,若是大明朝有個娛樂版塊,這肯定是要上頭條的。

此時是弘治朝,官員狎妓都得偷偷摸摸的來,薛舉竟然敢直接將教坊司官妓擄至府中充爲侍妾?

謝慎思量了一番,覺得女刺客沒理由騙他。若不是與薛舉薛大人有不同戴天的深仇大恨,女刺客也不會冒着巨大風險孤身一人潛入杭州行刺堂堂一省右布政使的。

細細想來薛舉這麼做還是很有可能性的。

畢竟禮部右侍郎主管的就有教坊司這一部分,加之南京又是天高皇帝遠,六部鬆散,大家都是奔着養老混日子去的,所以也就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南直隸巡按御史這一明面上的制衡人,也不可能一直在南京城留守罷,薛舉若是存心想要從教坊司擄掠官妓至府中有的是機會。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人可以制衡薛舉,那就是南京鎮守太監。

不過這廝一般是皇帝派來監視羣臣的,檢舉的都是諸如謀反貪污的大案。鎮守太監不太可能爲了這種事情專門寫奏疏上陳天子。

所以,作爲教坊司頂頭上司的薛舉薛侍郎,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佔有教坊司的諸多官妓,甚至可以變換花樣天天不重樣......

謝慎不知道薛舉爲何會有這般惡趣味,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女刺客的姊妹肯定是被薛舉玷污了。

謝慎一時有些尷尬,堂堂大明前侍郎薛舉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

他該怎麼做?

薛舉之所以能夠明目張膽的擄掠教坊司官妓至府中,便是因爲參悟了大明官場的諸多規則。這最重要的一條規則便是官官相護。

只要不是鬧出了謀反一類的頂天大案,誰也不會想把事情搞大,遮遮掩掩之下也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便說薛舉這件事,偌大個南京城中真的就沒有一個官員知曉嗎?在謝慎看來未必。但是袞袞諸公爲何卻視而不見呢?

這就是爲官者的默契了。

同在一個圈子裡混飯吃,擡頭不見低頭見,何必得罪人呢。

誰沒有個倒黴的時候,到了那時還不準要藉助同僚之情煽煽情做做戲呢。何況這些大明官員可能都不乾淨,若是稟公檢舉沒準還擔心自己將來遭報應。

最重要的是薛舉背後的靠山很可能勢力很大,讓諸公忌憚。不然薛舉也不太可能從南京禮部右侍郎這一閒職調任至一省布政使,還是全天下最富庶的省份。

都說大明朝京官貴,地方官賤,謂之內重外輕,內貴外賤。可那是針對京師的,京師的禮部侍郎再怎麼也比布政使尊貴,畢竟是有機會候補入閣的。如果謝慎沒記錯,徐閣老當年入閣前就曾任過禮部侍郎一職。

而南京六部則是完完全全的清水衙門,別說平步青雲入內閣做首輔了,連銀錢也撈不到。畢竟沒有實權的職位,也不要指望有人巴結行賄。

也就是像薛舉這樣利用職務之便欺負欺負教坊司的官妓,逞一逞威風了。

故而薛舉調任布政使肯定算是升官了。雖然布政使要被巡撫壓制,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一省地方父母官。何況三年任期滿後,薛舉很有可能被調回京師謀一個六部的美差。即便最尊貴的京師六部去不了,估摸着九寺各卿還是有大半把握的。

這總比在南京留守六部混吃等死要有前途的多,薛舉成爲布政使後心情明顯不錯,不然也不會悠哉悠哉被女刺客抓住機會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刷政績的方式。

畢竟大明朝官員,政績無非幾項,一是重農桑,二是修水利,三是興文教。

這三點做到一點就能贏得美名,吏部考評時多半能夠得箇中上的評價。若是做到了全部,嘖嘖,那肯定就是前途無量了。

修水利薛舉是不用想了,前任布政使劉大夏已經做的淋漓盡致,不管是錢塘堤還是海堤全部修成。

農桑這種東西每任都會做,但是個持久的事情,薛舉倒是可以接過來繼續刷政績。

剩下的自然就是興文教了。

薛舉是外來戶,人生地不熟沒有自己親手提拔的讀書人。何況本省是科舉大省,碾壓旁的省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如果出了成績他不一定有功勞而如果沒出成績背鍋的一定是薛舉。

這也是薛舉爲何那麼急着興文教。他是要迅速提拔一批有才學的讀書人。能夠爲官主政一方的哪個不是聰明人,絕不會有知府和薛舉去搶這份功勞的。這些讀書人都是各府的精英,之後肯定可以通過層層選拔參加大比,屆時這些讀書人必定會念及薛布政使當年知遇之恩,一番傳頌下薛舉提攜後進學子,興文教的美名便傳開了。

對於大明朝的官員來說,名聲本來就是一種資源,是一種政績。

薛舉想要往上爬,必須要出政績,這一手顯然十分討巧。

薛舉和謝慎總共相處的時間也不長,給少年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十分儒雅的官員。

可想不到在這份儒雅的背後有這麼多的骯髒陰暗的東西。

謝慎也是讀聖賢書的,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完整的是非觀念。

孰是孰非一目瞭然,便是作爲讀書人,謝慎也看不下去了。

見謝慎沉默良久,女刺客嘆息一聲道:“怎麼,你怕了嗎?你放心好了,一人做事一人當,我不會連累你的。”

“敢問女俠芳名?”

謝慎突然的發問讓女刺客愣在當場。

“你方纔說什麼?”

“小生是問女俠芳名是什麼?這樣日後若是相見,也好打聲招呼。”

“你便叫我窈娘好了。我們不是一路人,爲你我着想,我們還是不見的好。”

窈娘眼眸中閃過一絲落寞,沉聲說道。

......

......

第四百八十八章 王守仁獻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攻守之勢異也【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清貴的謝修撰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襲黑風川第二百七十七章 振臂一呼第二百三十五章 甩鍋與背鍋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第三百七十八章 弘治駕崩第四百七十四章 謝慎獻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三十九章 桃花劫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一百零五章 孫王兩家的爭端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子的教材第三百三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三十二章 比的就是氣勢,你還別不服!第三十二章 會當凌絕頂第四十九章 演技爆表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酒樓計劃提上日程第四百一十五章 土地問題是頑疾第四百五十四章 出身與立場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子禁臠【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唐伯虎(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南橋碼頭血戰(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謝狀元第十三章 王守文第五百二十二章 搬救兵(下)【第四更,求雙倍月票!】第二十三章 誰在佈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時來運轉的唐寅【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風景第六十五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太監也有溫情時(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化腐朽爲神奇第五百二十三章 國法重如山(上)【第一更,求雙倍月票!】第三百一十二章 主政一方(第三更 月票200票加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孺子可教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試這個攔路虎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謂儒學第一百八十一章 從臺閣體到茶陵派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儂我儂第二百七十五章 裁撤東廠?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斷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翰林院修撰第一百七十三章 立場問題第二百四十八章 觀政選官的年輕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開海禁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子的心思第五百一十七章 苗隸之死第九十章 風華絕代杭州府第四百四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百九十七章 連鎖反應(第三更 爲盟主半生狂想加更!)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辦報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曲星與祥瑞第一百七十四章 冰釋前嫌第一百四十六章 再敘大宗師第二百一十四章 失火第五百零五章 蛛絲馬跡(第九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朝野風波第二百四十八章 觀政選官的年輕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都察院的人和風景第五百零五章 蛛絲馬跡(第九更!)第六十四章 我來作詩給您聽(一)第三十五章 拜謝縣尊第三百零二章 當侍東宮(第三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子要出閣了?第二百一十章 入幕之賓第三百八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境界第二百零一章 修築堤壩,改造海塗第四百五十九章 燃燒吧,新政!第二百三十八章 春衫薄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徭役、隱戶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京獻俘第四百四十章 華亭吳家第五百四十章 謝遷致仕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除舊佈新【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六十章 搶着被打臉的朱同學第二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二百八十章 與天官的會面第九十九章 縣學原來是這樣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辦案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堂第一百一十八章 好多的牆頭草啊第四十二章 奔赴府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會寧員外(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五十五章 癥結所在第一百五十章 應對之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攻守之勢異也【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二百七十一章 御馬監太監第九十章 風華絕代杭州府第五百一十一章 儒、匠、商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東陽致仕【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第一百六十三章 獨在異鄉爲異客第二百九十五章 漏網之魚(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