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再震

之前朱平安提出“改革開放”的時候,就已經讓高拱和張居正感到震撼了。

之後,兩人心裡也有一定準備了。

可是當朱平安將現代經驗總結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觀點提出後,高拱和張居正還是再一次被深深震撼到了。在兩人看來,朱平安的這一論點將農工商的地位、作用和關係,解釋的淋漓盡致,發前人之所未發,可謂是震古鑠今。

一個穩字,突出了農業的國之根本地位;一個富字,點明瞭手工業的貢獻;一個活字,宛若畫龍點睛,將商業不可或缺的地位表達的淋漓盡致。

之前,高拱提出:本以農爲本,以商爲輔,輕徭薄賦,恤商惠商。

接着,張居正更進一步提出:古之爲國者,使商通有無,農力本穡。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

現在,朱平安則是又更進一步提出: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從高拱到張居正再到朱平安,三人一脈相承,循序漸進,到朱平安這,基本就是頂峰了。

“善。”

即便挑剔如高拱,在回味片刻後,也忍不住對朱平安讚了一個“善”字。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朱大人此論可謂是講透了農、工、商,雖然朱大人年紀少,可是眼光卻是老辣,居正受益良多。”

張居正輕聲重複了一遍,拱手抱拳對朱平安揖了一揖,讚歎不已道。

在聽到高拱的“善”字後,朱平安就知道自己今天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呵呵

意料之中。

如果領先你們幾百年的國策和經驗都不能令你們刮目相看的話,那纔出乎意料呢。

目的達到就好了。

謙謙君子嘛,該謙虛的還是要謙虛的。

“這只是平安一些不成熟的拙見,其內尚有諸多未曾理順之處,日後還要向高大人和張大人多多請教。”

聽了高拱、張居正的讚賞後,朱平安憨厚的笑了笑,謙虛的搖了搖頭。

見朱平安沒有被衝昏頭腦,高拱微微點了點頭。

高拱本人恃才傲物、負氣凌人,但卻反感別人如此,在高拱看來,除了自己,那些恃才傲物的人,都是些“一瓶不響,半瓶晃盪”的徒有虛名、淺薄之輩。

高拱有這個自信。

自己出身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祖父是孝宗成化年間丙午科的舉人,官至工部郎中;父親是武宗庚午科舉人、丁丑科進士,歷任工部主事、員外郎,官至光祿寺少卿;長兄是本朝十四年的進士及第,歷任知府、參政,現任職都察院僉都御史。

耳濡目染且自幼就有名師教誨,當父親提督山東學政時,自己就拜師與山東大名鼎鼎的誥封中憲大夫的前都察院僉都御史李麟山,六年時光學盡了李御史的學問,李御史自認無從教誨自己,又將自己推薦至致仕閣老賈詠門下,數年時間,盡得賈老真傳,隨後幾年自己又遊學河南,就學於大梁書院,師從當時最有名望的李夢陽、王廷相,一年之後,因爲學識深厚廣博、滿腹經綸,學問折服了李夢陽、王廷相,還被大梁書院聘任爲教習,教授生徒。

有才方可傲物。

無才傲物的話,那就時丟人現眼了。

“請教不敢,日後我們可多多探討、交流。”張居正微微笑着擺了擺手。

“高大人、張大人乃是前輩師長,固所願,平安不敢請耳。”朱平安憨厚笑道。

“不必說這客套話,同在裕王府,日後少不了交流。”高拱擺了擺手,雖然嘴上說不必客套,但是看得出來,高拱對朱平安說前輩師長,頗爲受用。

房間內,氣氛比之朱平安剛進來時融洽多了。

“呵呵,剛剛朱大人詳論了改革,不知開放是何意?指的可是開放海禁?”張居正好奇的問道。

“是也不是,我方纔所言開放乃是對外開放,包括但不限於開放海禁。”朱平安回道。

開放涵蓋很廣,並不是單純的疆域開放,還包括了思想觀念、行爲動作等等。

“海禁乃是皇朝祖制,朱大人提出開放,不怕......”張居正欲言又止。

“平安相信高大人和張大人定然也看到了海禁之策的弊端,誠然,當年太祖設置海禁之初,作用明顯,一來有效盤踞於東南海島的方國珍、張士誠殘餘勢力地騷擾,爲太祖北疆抗元穩定了後方,二來也遏制了當時的倭寇浪人。”

“但是,時至今日,海禁之策弊大於利。平安自東南而來,深知其弊,顧海濱一帶,田盡斥鹵,耕者無所望歲,只有視淵若陵,久成習慣,富家徵貨,固得稇載歸來;貧者爲傭,亦博升米自給。一旦戒嚴,不得下水,斷其生活,若輩悉健有力,不肯摶手困窮,於是所在連接爲盜潰裂以出。其久潛綜於外者,既觸綱不敢歸,又連接外夷、倭寇,鄉導以入......禁之愈嚴,盜起愈烈......”

“海禁之策禁絕私貿,且,如今又禁絕貢路,無外貿,手工業日漸萎縮,無工不富,有此而來,海居民地生活貧困,我朝國庫收入也日漸銳減。”

......

朱平安深知高拱和張居正也是反對海禁的,歷史上的隆慶開關就是出自兩人之手,而且也深知兩人常常非議海禁之策,尤其是高拱這個嘴炮,對海禁之策非議更多。

所以朱平安在他們面前,纔會這麼毫無壓力的表達了反對海禁之策的態度。

朱平安相信,這樣也更能引起高拱共鳴。

果然,朱平安餘光就看到高拱眼中流露出讚許的眼神,神情也是讚賞之意。

“朱大人可知,朝中諸多大臣皆是秉持海禁這一皇朝祖制,若言開放海禁,阻力必不會少。”張居正微微眯了眯眼睛,看向朱平安,輕聲提醒道。

“時也異也。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朱平安擡頭看向張居正,昂首挺胸,憨厚的臉上一臉堅定,一雙眸子炯炯有神,毫不猶豫的借用了歷史上孫先生這句名傳千古的名言。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一言既出。

房內如響了一道驚雷。

張居正臉色瞬變,眼睛一下子瞪大了,短促而痙攣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呼出。

高拱眼睛驟亮,驀地轉頭看向朱平安,難以置信。

第七百六十一章 四兩平第一千五十四章 他第四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太平膽寒第四十一章 吃驚的朱家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秘藥顯威(一)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宗憲投靠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你覺的!你覺的!你覺的個屁!第六百八十一章 好客錦衣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入我相思門第十章 祭祖氣運再現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一往無前朱平安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是爲你家將來而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誰能看上他第七百六十七章 朱平安與狗不得入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哈哈,倭寇不跑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平安破案(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考驗(中)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驚喜(二)第八十八章 酒後百態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胡鬧,這不是給倭寇送人頭嗎第四百二十四章 張居正的野望第四百七十六章 嘎吱嘎吱第六百二十九章 平安效應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煞星進門,苦哉苦哉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因爲他是朱平安啊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你還做了什麼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事多磨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煮成名(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終於等到你第八百五十五章 誤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 護駕護駕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四個耳光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皇恩浩蕩,賞銀加倍第四百一十九章 升官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賊中精英第二百一十六章 歸家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倭波將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求和第一百二十章 又見伊人第七百一十四 和大姨子那些事(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又上班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姑爺第五百九十七章 誰的青詞(二)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鬧鬼嗎第九百八十章 未來太后眼中的朱平安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個人的稽查組第四百一十五章 朝堂失火,殃及翰林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你們這是人話嗎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支援中軍大營第二百零七章 趙文華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人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倭寇的圖謀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突圍出營第七百四十六章 篩選題本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雨了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不,兵變還沒結束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九百六十六章 所謂美女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完了,完了,全完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釋疑解誤(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 拘傳朱平安第七百六十九章 門門門第四百零七章 朱平安,你喜歡我嗎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朱平安爾敢第九百零五章 神轉折(二)第五百六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零九章 鹿鳴宴第二百零二章 報喜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鈔能力第一百九十九章 孔門七十二賢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我有一計,可下靖南第三百二十九章 各有心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草民本弱,爲家則強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徐海崛起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功蓋東南第一功第八百四十章 俗人朱平安第九百零九章 神轉折(六)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不平衡的嚴世蕃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一張利嘴平苗蠻(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宰輔天下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追進樹林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祭海欽差趙文華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救人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鐵炮裝填慢,優勢在我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大敗倭寇第九百零五章 神轉折(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開業準備(上)第七百一十章 陳年舊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狼兵鷙悍,天下稱最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熟悉的明軍嘛第三百二十六章 嚴東樓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釋疑解誤(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傳臚放榜(一)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打掃戰場(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生猛的朱平安第二百九十八章 故人來訪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鬥米恩,升米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