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廷議

嘉靖帝是一位天縱之姿的皇帝,雖然被修仙煉丹耽誤,雖然已經十餘年不上朝了,但不上朝並不代表不理政,嘉靖帝牢牢地把持着朝政,朝廷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耳目.uuk.la

從他即位一來,沒有一天是大權旁落的,他對權術的把控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張璁、夏言、嚴嵩…….看似風光無限,但都不過是嘉靖帝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天才不可怕,勤奮的天才纔可怕。

嘉靖帝沉迷於修仙煉丹不假,但是嘉靖帝也是有名的勤政,常常批閱奏章至深夜。

估計現代,大部分人只能遊戲至深夜吧。

一國之君的嘉靖帝,尚且如此勤奮,我們是不是也該時不時心血來潮勤奮一二。

嘉靖帝是雷厲風行的。

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嘉靖帝在內閣發了脾氣,發完脾氣後,便下令召開廷議,廷議國庫空虛之事。

廷議也就是下廷臣集議,這是明朝開始的一種議事制度。

因爲事發突然,朱平安等內閣一些司直人員,便被派出去緊急通知有關人員廷議。

朱平安負責通知的是戶部尚書孫應奎。

朱平安感到戶部的時候,戶部不少官員都已經下班回家了,不過孫英奎仍然在辦公。

孫應奎是一位六十餘歲的白鬚老者,官服齊整,白髮也梳的一絲不苟,聽到朱平安近前通秉廷議之事後,孫英奎擡頭看了朱平安一眼,公式化的笑了笑說道,“狀元郎暫請稍候片刻,待我將太倉庫收支整理好再走。劉二給狀元郎上茶。”

“多謝孫尚書,不過還請孫尚書快些。”

朱平安拱手向孫應奎道謝後,又提醒孫應奎快些整理,然後便坐下來等着孫應奎。

房間內叫劉二的書吏給朱平安倒了杯茶,朱平安拱手再次道謝。

孫應奎一邊核對簿冊,一邊整理太倉收支。

朱平安默默的掃了眼孫應奎桌上的一摞簿冊及及整理好的數張收支記錄,心中瞭然,孫應奎早在自己來之前就已經整理了大部分了,現在就差收尾工作了。

看來孫應奎在上書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今天了,所以才下班了仍未下班,而是在整理太倉收支情況。

孫應奎並不是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朱平安在現代對孫應奎沒有怎麼關注過。

不過,朱平安來京城後,倒是聽說過孫應奎。

在別人嘴中,孫應奎年輕時作爲諫官,多次觸犯權貴,是一位有高風亮節的官員。但是,自打孫應奎上了年紀,尤其是他主政戶部後,風評就不如以往了,大家對孫應奎的評價就一個成語來形容:苟且偷安。

不管大家評價怎麼樣,從今日這短短的接觸,朱平安就不敢小覷孫應奎。

這可是能預測到嘉靖帝想法的官場老司機,在整個大明能做到這點的的官員,可沒有多少。

不管他是不是苟且偷安

就憑他這份政治敏銳,朱平安就不敢小瞧。

孫應奎說盞茶功夫,就是盞茶功夫,朱平安這邊一杯茶快喝完的時候,孫應奎就已經整理好了。

戶部就在西苑外面,朱平安跟戶部尚書孫應奎很快就到了西苑。

本次廷議就設在了無逸壂。

內閣三位閣臣嚴嵩、呂本、徐階,戶部尚書孫應奎,兵部尚書何鰲、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禮部尚書、通政司使、都察院左右御史等十幾位大員,分左右兩排陸續趨進無逸壂大廳,面向最中間的龍椅寶座,跪拜於地,恭候嘉靖帝聖駕。

朱平安、李春芳等四人作爲內閣司直官員,也有幸參加了本次廷議,他們在大廳更邊遠的地方,同樣跪拜於地。

如此跪拜了大約近十分鐘。

朱平安在後面跪着,心裡面肯定嘉靖帝大約是心裡氣未消,故意來遲,晾晾這些個大臣的。

自己是被連累的。

跪了十分鐘後,才聽到淨鞭響了三下,然後兩隊太監手捧金爐、八卦墊等依仗陸續走了進來,井然有序焚了龍涎香,佈置依仗器皿;接着,便是一隊宮女持着宮扇簇擁着九五之尊嘉靖帝走了進來。

嘉靖帝跟以往一樣,身着青布八卦道袍,施施然坐上龍椅,威儀非凡。

待嘉靖帝坐上龍椅後,跪拜地下的官員們在嚴嵩的帶領下,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呼萬歲後以頭抵地,人人都對嘉靖帝恭敬萬分。

“衆卿家平身吧,黃伴,給惟中賜個座。”嘉靖帝坐在龍椅上掃了衆人一眼,揮了揮手。

“謝萬歲。”衆位官員高呼道謝,然後陸續起身。

黃錦領着一個小太監,給嚴嵩搬來了一個繡着八卦圖案的墊子,讓嚴嵩坐下議事,嚴嵩老態龍鍾,仍然堅持跪下向嘉靖帝道謝,嘉靖帝揮了揮手,嚴嵩纔敢坐下。

這是嚴嵩的特有的福利,其他官員都得站着議事。

一聲磬響,代表着廷議正式開始。

大殿內的小太監們,低着頭小步疾行退出無逸壂,並將殿門關上。

“今日,朕爲何將卿們叫來,想必卿們心裡也知道了。卿等皆朕之股肱之臣,今日且暢所欲言,朕不以言罪,今日就聽卿們給朕說道說道。”

嘉靖帝眸光灼灼的一一掃過每一位大臣,然後揮了下寬大的道袍袖子,靠在龍椅上。

大殿內安靜了一秒,繼而嚴嵩開口了,他作爲內閣首輔,這個時候也理應由他先開口。

“近年,我朝多事多難,北虜南倭,天災**…….但俗話說的好,多難興邦。幸賴聖上英明,我朝歷經磨難而愈發社稷穩固,江山如畫……聖上隆恩浩蕩,恩澤黎民,我等沐浴皇恩,當思爲國效力,如果不能爲聖上分憂,還有何臉面沐浴皇恩,不如請辭的好……”嚴嵩緩緩開口道。

“嚴閣老所言甚是。”徐階第一個點頭。

“徐大人,你說該從何處着手呢。”嚴嵩看向徐階,問道。

“剛剛嚴大人所言近年我朝多事多難,愚以爲國庫乃是關鍵,如果國庫充盈,則邊餉充足,無懼北虜南倭,則賑災糧款,則無懼天災。而國庫充足與否,不外乎收支二事,收的多了,支的少了,則國庫充足;收的少了,支的多了,則國庫空虛。國庫情況,沒有誰比戶部孫尚書再清楚的了,還是請戶部孫尚書,爲我們講講太倉收支條目,我等也好有的放矢。”徐階拱手緩緩說道……

a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宣旨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 來不及了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一切盡在呵呵中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人山人海,知己難求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天使將至第五百二十九章 醬油事小,科考事大第四十三章 拽拽男孩第五百三十二章 孫門立竹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 覈實身份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商人邏輯第八百四十七章 慢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局(三)第一百零一章 府試前瑣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裝逼和鹹魚有什麼區別第三百一十一章 自信的騷年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金汁顯威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滅此朝食第九百四十六章 如此過關第二百三十七章 你特麼只是一匹馬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悔不當初第一千零三章 慧眼獨具嚴世蕃第一百九十二章 事出突然第四百二十七章 出淤泥的白蓮花第一千六十五章 臣雖愚魯,不敢奉詔(一)第一千六十一章 欺天第四百九十六章 不信彘兒,難道信外人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崑山第七百七十七章 算錯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外佳人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君子遠庖廚第一章 寒門之子第一百一十三張 獻醜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我的馬生已上巔峰第七百零五章 值夜第九百零四章 神轉折(一)第六百零四章 怎麼破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書呆子,我要被你害死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四百七十二章 走好,不送第一千三十章 廷杖別有玄機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出來吧,密摺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援軍剿倭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靖南人傻錢多,速來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今天真是糟透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個人的稽查組第三百一十六章 降人才,宜如何第一千七十七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百零二章 此人如何第三十三章 東窗事發第五百八十章 此事易爾第三百零五章 考官也瘋狂第一千五十四章 他第六百九十一章 宮中貴人來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將士以服從命令爲天職第六百三十三章 熱鬧的刑部第三百九十七章 釋菜禮第八百二十四章 邀請試吃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翻舊賬第四百零四章 首輔之宴第一千三十七章 我有一奏,可掀波瀾第二十三章 蹭課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相信自己,跟着感覺走第一千四十二章 圍觀廷杖第九百零一章 接風宴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壓斷老驢腰第六百一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七十三章 摔倒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雨了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拂袖而去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一念歷史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一孕傻三年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糟心的嘉靖帝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又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倭寇出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奴家又不是老虎第八百一十七章 開業準備(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傳臚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繼續追擊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不愧是東樓兄第三百九十七章 釋菜禮第五百六十七章 陝西清吏司第一千五十四章 他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你家賢侄要借人頭啊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我想要的是你第三章 農家小院是非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哎呀,不好意思第九百一十四章 熊孩子的夢想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拒絕妥協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倭寇的圖謀第七百二十八章 虛與委蛇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簡版鴛鴦陣顯威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府尊,不可啊第一千一十五章 平安受教第十八章 私產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威逼利誘,心願達成第一千六十四章 又見猛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孔雀臺第五百二十一章 洞房花燭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簡樸臬臺第八百零六章 臨別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