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無逸殿

“朱大人,這塊社稷田是聖上於聖歷十年初開闢的,稻田中間的是先蠶、土谷二壇,哦,對了,土谷壇於今年初已更名爲帝社帝稷壇。”

張公公見朱平安對面前的社稷田很感興趣,而且現在時間還算充足,便對朱平安將前因後果講解了一番。

“聖歷九年初,前首輔夏言上書請皇后娘娘舉行親蠶禮,聖上準旨,遵守‘皇帝親耕於南郊,皇后親蠶於北郊的古制’,於安定門外建立先蠶壇。第二年,聖上考慮到皇后娘娘出城不便,安定門外又沒有水源可供浴蠶,又考鑑唐宋以來親蠶禮都是在內苑進行,且西苑又有太液池水可以洗蠶、灌溉,於是聖上於此處先後建先蠶、帝社帝稷二壇,開闢社稷田,舉行耕籍、親蠶之禮,農桑並舉,教化天下。”

“朱大人如果感興趣的話,無逸殿內有聖上御製的《西苑視谷祗先蠶壇位賦》,記載的更加詳細,朱大人閒暇是可以一觀。”

社稷田的前因後果,張公公解釋的很清晰,讓朱平安在拱手道謝之餘,不由多看了他一眼,這種有心人,在宮裡總有出頭的時候。

社稷田位於仁壽宮和無逸殿前,張公公引着朱平安沿着御道繼續前行,很快便到了無逸殿院前。

無逸殿從外面看,比剛剛路過的玉熙宮、神應軒等宮殿要簡樸很多。

“朱大人,這裡就是內閣辦公的無逸殿了。沒有傳喚,內侍不得進入內閣辦公之地,雜家就送到這裡了。”張公公指着無逸殿對朱平安說道。

“多謝張公公引路。”朱平安拱手向其道謝。

“朱大人客氣了。”張公公笑着回道,然後告辭離去。

朱平安來的不算早,此時的無逸殿內已經來了不少人了,井然有序的出入正殿、配殿辦公,朱平安在宮門口耽擱了點時間,不過沒有遲到。

進了無逸殿院子,朱平安對內閣辦公地點有了更直觀的瞭解。

無逸殿正殿有三間,形制古樸簡約,另在東西院牆有兩排低矮廂房,作爲無逸殿的配殿。

在正殿左右兩側有兩座碑亭,分別名爲“御製無逸殿左碑亭”和“御製無逸殿右碑亭”,左右碑亭式樣與國子監的敬一亭類似,是小型的殿堂式建築。

在正殿前還有一個亭子,名曰“豳風”,豳(音bin)風,是《詩經》十五國風之一,豳是先秦古地名,周族部落的發祥地。

這個亭子距離無逸殿院落正門最近,朱平安走近前去,一眼便被這個亭子北壁的金磚牆面吸引了目光,嘖,還真有用金磚鋪設的牆面,朱平安有些咂舌,從亭外可見金磚上刻着“御製題豳風圖詩”,題目比較大看得清楚,具體詩句看不太清。

“子厚,你來了。”

正當朱平安要走進豳風亭,看一下碑刻的時候,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溫和的招呼聲。

朱平安回頭便看到了翰林院的上司同仁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春芳,於是便轉身拱手笑着與李春芳見禮,“見過李大人。”

在無逸殿碰到李春芳,朱平安並不奇怪。在明朝,閣老大都出身於翰林院,在內閣輔助閣老的輔助官員出身翰林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李春芳是翰林院侍讀學士,資歷比自己老,又是未來的閣老之一,早早的司直無逸殿,再正常不過了。

另外,李春芳可是有名的“青詞宰相”,值宿無逸殿的不僅僅是內閣輔臣,嘉靖帝齋醮活動很多,對青詞的需求與日俱增,侍奉青詞的大臣也常駐西苑無逸殿。

“子厚,毋庸多禮。”李春芳溫和的笑着回道,然後示意朱平安與他一道去拜見閣老,“隨我來,我先帶你拜見下三位閣老。這豳風亭,子厚日後有暇再看不遲。”

“多謝李大人提醒。”

朱平安拱手道謝,李春芳提醒的很對,自己初來乍到,總要先拜下碼頭再說。

“你我同出翰林院,何須如此客氣。”李春芳微笑着擺了擺手,然後便帶朱平安向正殿走去。

朱平安整理官服、香葉冠,隨着李春芳一同向正殿走去。

“前面正殿便是閣老辦公的地方。”李春芳一邊領朱平安往前走,一邊與朱平安簡要介紹道,說完正殿又指了下途徑的配殿,繼續對朱平安介紹道,“這兩排配殿,各有房間十餘,是供值臣休息的地方,你也會分一個房間。”

“呵呵,日後子厚定然會對此處記憶深刻”說着,李春芳呵呵笑了起來。

朱平安就近看了下李春芳指的配殿,心中瞭然,這配殿低矮簡樸,東西走向,看着像一個個小廁所似的,可以想象到夏日暴曬、冬日嚴寒的舒爽滋味。

“當然,閣老們是不在此休息的,在無逸殿東的官道左邊,另有一座西南的值廬,嗯,就是那處四進院落十六間的建築,裡面五房齊備。廳室皆南向,那裡是閣老們休息的地方,其中最大的那處便是嚴閣老休息的地方。”李春芳不無羨慕的指着配殿外的那排四進院落,對朱平安說道。

朱平安點了點頭,對此早就有所瞭解,而且還知道這排值廬是嚴嵩入值西苑後,嘉靖帝爲表恩寵,特意令人新建的。

很快便進了正殿。

進了正殿後,李春芳讓朱平安稍後片刻,他先去向給閣老們通報一聲。

朱平安在李春芳通報的時候,站在正殿內觀察着,這座正殿面闊很大,除了正中的寶座大廳外,左右裡面又被分成了數個單間,其中最大的一間應該就是首輔嚴嵩辦公的房間,李春芳通報所進的也就是這個房間。

正殿上寶座後上方懸一牌匾,題書“無逸”二字,這“無逸”二字是出自嘉靖帝的手筆,取自周公告誡成王話中的“戒逸之意”。寶座後又是用金磚鋪就的牆面,刻寫着大寫的《農家忙詩》,從詩後的詩文記可以知道,這首詩是嘉靖帝父親睿宗所作,詩文記是嘉靖帝御製的。

“子厚,首輔喚你進來。”

朱平安纔看完詩文記,便見李春芳從嚴嵩辦公房間內推門而出,招手說道。r

第四百三十一章 此人不可小覷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倭寇的圖謀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朱平安很忙(四)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章 贈字第七百五十七章 滴血劍第一百七十章 私房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龍造寺隆信之野望第四百四十二章 遇到貴人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開局不順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鬧鬼嗎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大敗倭寇第八百三十三章 義利之辨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嘉靖的帝王心術第一千七十一章 言而有信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朱守仁的打算(中)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生氣的嚴世蕃第二百三十六章 攔路第九十章 驚仙詩會(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命題變成了送分題第二百六十二章 又見名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上京師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倭患愈演愈烈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微醺而歸第五百八十章 此事易爾第八百三十六章 活到最後笑到最後第一百九十八章 考試中的意外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打探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戴罪立功和立功贖罪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村空堡嚴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募兵受挫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又到了發財的日子第九百七十九章 關鍵的歷史節點(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如此,甚好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縣尊有請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調令第四百九十八章 好一條美人蛇第四百九十一章 沒有新郎新娘的婚禮第三百四你十二章 爲兄只能幫你到這了第一百零六章 東堂榜已懸第八百五十八章 司馬懿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乘涼趣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上)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上眼藥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金錢奧義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證實推測第四百五十六章 你好厲害第二百七十四章 晉有馮婦第七百一十三章 回府第六百九十章 野有死麕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你這是碰瓷吧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台州無眠第九百六十八章 獵獲第二百四十二章 入我相思門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望請自救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你還做了什麼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上京師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豈非神來之筆第一百九十四章 賭第一千八十五章 背後密謀第九百七十一章 擼起袖子加油幹第一千八十二章 順利就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消除隱患第四百四十七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朱貪露尾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感謝贈刀第八百七十三章 深思恐極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倭寇出兵第八百八十九章 乘涼趣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閱兵檢驗成效第八百三十章 出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諸縣倭患戰報(中)第九百零二章 入席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她憑什麼不同意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我自有妙計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戰後事宜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真有福氣第三百七十八章 那村那狗第七百七十八章 目瞪口呆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不如離去第六百一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九百零二章 入席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準備收復嘉興第七十三章 我敬恩公一杯酒第三百八十七章 多虧了彘兒爭氣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脫成名天下知(四)第八百二十四章 邀請試吃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你還做了什麼第一百七十三章 占卜第四十九章 智商是硬傷第一千八百八十章 烤肉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令人眼紅的獎賞第一千七百章 祝融商行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救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天晴了,雨停了,魏國公又行了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你聽我狡辯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 別特麼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