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漢風骨

第73章 大漢風骨

不止劉辯愣了下,幾乎大殿裡所有人都不出聲了。

朝臣們的目光與劉辯一樣,都在董卓身上。

在座除了劉辯,幾乎都是飽學之士,理解起來自然非常輕鬆,不少心頭暗自驚疑。

安靜,很安靜。

‘交衆與多?這說的誰?’

“主聽用禍,奸之所會,這個指的是誰?”

“爲什麼突然提到河北,河北賊又是誰?黃巾軍嗎?”

一些人的目光,悄悄從董卓身上移走,落到了袁隗身上,猛的又縮回。

董卓見所有人都看着他,神情越發嚴肅,越發的忠臣良將模樣。

袁基,黃琬等人則暗暗皺眉,這董卓是無心之言?還是意有所指。

荀攸似乎看出了劉辯沒聽懂,突然向着董卓,道:“還請董公指教。”

董卓頭不動,餘光瞥了他一眼,從位置上就能判斷出荀攸是個末流小吏,威嚴自顧,道:“朋黨禍國,不可不察。”

荀攸注意到董卓抽了下臉角,隱約明白了什麼,沒有繼續追問。

有了這段時間,劉辯艱難的懂了一些,看向董卓身後的王允等人,沒有再問下去,笑着道:“袁卿家說,君子朋而不黨,朕深以爲然,但不完全贊同。”

丁宮,劉弘,荀攸等人開始緊張了,他們知道非常多的內情,情知劉辯對這位已經非常不滿。

但現在可不是處置袁隗的時候!

劉辯不給他們想太多的時間,與袁隗對視,道:“朋黨朋黨,無朋不黨,先朋後黨,黨則存奸。君子之朋,坦坦蕩蕩,不避同異。小人之朋,尚利避害,同則合,歧則散,於江湖爭生鬥死,於廟堂禍國殃民……”

到了現在,更多人的有所警覺,目光若有若無的看向袁隗。

袁基,黃琬等人躬身低頭,沉色擰眉。

這陛下,就差將他們袁家給點出來了!

丁宮,劉弘等人坐着不動,心頭劇烈不安,一直在想着辦法,若是待會兒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他們該怎麼爲劉辯善後!

曹操沒有坐,而是站在潘隱下手不遠處,手握佩劍。

他狹長的雙眼全是冷意,目光不時看向門外林立的禁衛。

劉辯的話音慢慢落下,大殿之內,一片靜謐。

荀攸等人悄悄觀察着袁隗,神色暗緊。

袁隗是劉辯直接詔進宮的,這番話又十分直接,針對性明顯。

‘這位老太傅會作何反應?’荀攸等人不安的想着。

從閹黨,到何進,朝廷內耗已經夠嚴重了,可不能再出亂子!

尤其是不能出在袁家身上!

袁隗感覺着那些清晰的眼神,枯臉不動,沉默着,平靜的開口,道:“敢問陛下,怎樣算是朋黨?”

此話一出,大殿裡更加安靜了。

丁宮雙眼猛的一睜,緊張間脫口而出道:“朋黨,自是爲己私利,擅權弄權之人。”

劉弘迅速反應過來,搶着道:“朋黨,皆是大奸之輩!”

他們不能讓袁隗直接對上劉辯,否則就難以收場了!

袁隗轉頭看向兩人,木然道:“司徒,司空認爲,殿中可有擅權弄權的大奸之輩?”

落針可聞!

大殿裡不知道多少人面露驚恐之色,袁隗,居然當衆反問回去?

袁基,黃琬等人齊齊變色。

荀攸更是瞬間握緊膝蓋上的雙拳,目光緊緊盯着丁宮、劉弘。

不止是他,大殿裡所有人都在注視着他們,就怕他們嘴裡吐出‘袁隗’二字!

在這卻非殿,當着陛下,滿朝文武的面,話一出,就是覆水難收,後果不堪設想!

丁宮,劉弘同樣沒想到袁隗會轉過頭來,看着袁隗平靜無奇的臉,幽深不可測的雙眼,嘴脣動了動,竟一個字發不出來。

劉辯眉頭一挑,也是沒想到,一直穩如老狗的袁隗會展現攻擊性。

眼見着丁宮,劉弘處境窘迫,他笑呵呵的出聲道:“袁卿家,不要這麼敏感,今天,咱們君臣只是聊聊天,不論罪,不扣帽子,不挾私怨,不計過往。”

袁隗眉頭皺了下,自然聽出了劉辯這話裡有話,明指暗摘,不動聲色的轉過身,擡着手,道:“回陛下,臣與司徒、司空二公並無私怨亦無舊恨,只是就事論事。臣以爲,朋黨之人,首在品性敗壞,次在德行有失,再次於利慾薰心,最後是忘乎所以,亂政禍國。”

袁基,黃琬等人緊繃的神色稍稍放鬆,他們一直憂心袁隗會被激怒,說出什麼不可挽回的話。

本來有些尷尬的丁宮,劉弘心裡也是大鬆口氣,這袁隗只是發泄了一句,倒是沒有失分寸,那一切還有轉圜的餘地。

“朕不認同卿家的說法。”大殿的最前方,少年皇帝輕飄飄說了句。

本來放鬆下的衆人,心臟驟縮,雙眼大睜,驚愕不已的看着劉辯。

陛下,這是要做什麼?

荀攸嘴脣蠕動,欲言又止,心慌意亂。

現在對袁家動手,那後果的可比誅滅閹黨、外戚加起來還要嚴重啊!

朝廷將出現一大塊真空!地方上望着袁家的世家大族會離心離德,令大漢朝廷的控制力急劇下滑!

袁隗枯瘦的臉上出現一絲冷意,雙眼深邃,擡着手,語氣輕淡,道:“請陛下賜教。”

劉辯將所有人的表情看在眼裡,心裡轉着念,臉上笑容更多,不慌不忙的道:“在朕看來,朋黨之人,不在品性,亦與德行無關。所謂大忠若奸,大奸若忠,奸邪之輩,豈會將‘奸忠’刻寫在臉上?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不到最後,誰能看得出忠奸?辯得清真僞?”

荀攸聽着劉辯的話,雙眼發亮,咀嚼着‘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心神震動,突然伏身大聲道:“陛下聖明!”

丁宮,劉弘迅速跟上,道:“陛下聖明!”

有人領頭,其他人就是有其他心思,也不得不跟上了。

“陛下聖明!”卻非殿裡,此起彼伏的喊着。

袁隗明知道劉辯這話是在點他,但見劉辯沒有拔刀,神情微緩,伏身道:“陛下聖明。”

劉辯看着這羣人,心裡冷笑,暗自道:差不多了。

“免禮。”劉辯一揮手道。

“謝陛下。”朝臣們起身,望着劉辯的目光各有異色,心潮起伏不定。

丁宮,劉弘,皇甫嵩,荀攸等人,神情多少有振奮色,目光熾熱。

他們這位陛下果然睿智,這番道理看似尋常,實則蘊含大道理,一般人根本說不出來!

袁基等人恢復平靜,心頭鬆了口氣,至少,這位陛下沒有讓場面難堪、不可收拾。

董卓隨大流的伏身又起身,端坐不動,面色嚴肅,心裡暗自警惕,短短時間,他已經看出來了,這小皇帝對袁家很不滿!

‘袁隗這老東西誆騙老夫!’董卓心裡憤怒。

劉辯面帶笑容,目光冷靜的掃過這一殿人的表情,稍微活動下坐麻的雙腿,繼續道:“朋黨之徒,其實很容易辨別。比如,獨斷專行,阻塞言路,一人言事,排斥異己,私相授受,任人唯親,黨羽衆多,顧私利而忘公議。”

說到這裡,劉辯話頭一轉,道:“就好比這次的‘新制’,是朝廷袞袞諸公皆是費心竭力,夙興夜寐,精心設計而出,卻有一些人抱團跳出來,衆口一詞,奏本上的字句高度相似,行裡行外一個意思。他們有沒有結黨?這般反對,是因公還是營私?諸位卿家說一說。”

誰都沒想到,劉辯繞了一圈,居然繞到了‘新制’上!

袁基,黃琬等人不動聲色的悄悄對視一眼,心頭不安。

所謂的抱團反對,字句高度相似,說的不就是他們?

即便是董卓也有些不自然了,他的反對奏本,就是袁隗親手教着寫的!

“回陛下,”

作爲新貴,‘新制’的既得利益者,荀攸肅色擡手,道:“臣以爲,新制所出,皆是水到渠成,非大修大改,合乎法度。”

只要不是衝着袁隗或者整體袁家,袁基,黃琬之流,可以隨意處置。

之前有些尷尬的丁宮,此刻深吸一口氣,沉聲道:“陛下,若是真有朝臣結黨,閹黨前車之鑑不遠,臣請嚴懲!”

劉弘也有意藉機削弱袁家,擡起手跟着道:“臣請陛下展示奏本,羣臣共見之下,以示公允。”

劉辯心裡皺眉,這二位真是分不清重點,笑着擺擺手,道:“朕說過了,今日只是討論,不扣帽子,不論罪。且說說這新制,若有不同想法,大可暢所欲言,無需顧忌。”

袁隗眉頭皺了下,這種情形之下,誰還敢有不同意見,不就是明擺着告訴朝臣們,他們是朋黨嗎?

這哪裡是不扣帽子!

袁隗面無表情,情知不能在這上面爭論,沉吟着道:“陛下,新制,茲事體大,還請從長計議,不可急促,以免朝野慌亂,生出事端,妥善爲要。”

‘想跳出朕挖的坑?休想1’

劉辯心裡冷哼,笑容更多,道:“袁卿家,這不就是在討論嗎?莫要顧忌,暢所欲言。”

袁隗坐着不動,餘光向後瞥去。

鄭泰迎着袁隗的目光,立時頭皮發麻,心裡惶惶到極點,卻又不得不硬着頭皮擡起手與劉辯,低着頭道:“啓奏陛下,尚書檯本已權重,若是再削九卿之權,集於尚書檯,臣恐權勢太重,於國不利。”

劉辯看向他,一臉好奇,道:“錄尚書事者六,鄭卿家以爲,是誰於國不利?”

鄭泰本就恐慌,被劉辯一問,頓時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劉辯見他不說話,忽然轉向董卓,道:“董卿家,你覺得新制有違祖制?”

董卓冷眼旁觀,已經將朝廷的局勢看的一清二楚,尤其是袁家,明擺着是被這小皇帝所忌憚,所壓制。

‘老賊誤我!’

董卓心頭大恨,面上卻更加儼然,側身向劉辯,沉聲道:“回陛下,臣的意思是,祖宗之法……”

他有些想不起來袁隗在奏本上教他的詞了,頓了頓,道:“回陛下,臣附議。”

劉辯一直注視着董卓,見他臉上窘迫一閃,不禁笑了聲,道:“卿家附誰的議?”

董卓已經忘記前面誰是誰,誰又說了什麼,繃直臉,腦中靈光一閃,忽然道:“臣附朝廷之議。”

劉辯雙眼微微眯起,眼神笑意濃郁,讚許的點頭,道:“董卿家,果然識大體。與朋黨相對的,就是‘朝廷公議’。朝廷,不是朕一個人的,也不是某個朝臣的,是百官的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不允許有人獨斷專行,結黨擅政,弄權禍國。”

劉辯坐直一點,神色威嚴,沉聲道:“朝廷公議所做出的決定,就是朕,就是百官的決定,即便有人不同意,有不同的想法,朕尊重,也願意傾聽。同時,朕也希望有不同想法者,可上書,可以提,可以討論、爭辯,但是!不可以因不同政見,就相互掣肘,陰謀攻訐,設計構陷,甚至是置於死地!”

朝臣們見劉辯語氣變得逐漸嚴厲,不自覺的躬身,神情肅色的認真聆聽訓示。

劉辯環顧着他們,目光冷冽,道:“凡是朝廷做出的決定,可以朝廷內部討論、爭論,但絕不可以擴大,不可以弄的天下皆知,沸沸揚揚,掀起更大的爭鬥!朝廷,要讓天下臣民看到,我大漢朝廷,是團結,是正直,是無私,是一心爲公,絕不是一羣蠅營狗苟之徒,如街頭野狗般,爲了塊骨頭,狂吠,撕咬,成羣結隊,招搖過市,不顧體面,毫無廉恥,丟人至極!”

滿殿朝臣大氣不敢喘,劉辯的話,直白,露骨,嚴厲!

劉辯站起來,俯視着滿殿朝臣,臉色如鐵,雙眸炯炯,朗聲道:“我大漢之臣,鐵骨錚錚,無私無畏!氣節浩然,浮蕩九天!筆硯之間,萬里風起,志存高遠,青雲之上!不是貪圖碎銀,苟私苟利!”

數十朝臣聞言,不少人心生激盪,激動的面色通紅。

“臣等領旨,謹遵聖訓!”

朝臣們再拜,聲音之大,傳遍皇宮,此起彼伏,繞樑不絕。

劉辯自己說的都熱血沸騰,深吸一口氣,擺手道:“今天,就到這裡,回去之後,諸位卿家寫一份心得想法上奏。”

“臣等領旨。”朝臣們還沒反應過來,齊齊應着聲。

劉辯又掃了眼,轉身走出了卻非殿側門。

朝臣們等劉辯走了,這才緩緩起身,神情各異,忍不住的對視。

丁宮,劉弘面色潮紅,無處安放的雙手,差一點就要握在一起。

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位少年陛下,居然有着這般志氣與想法!

荀攸等新貴反應最大,看着已經沒了劉辯身影的側門,依舊雙眼大睜,氣息急促。

袁隗面無表情,坐着不動,雙眸鎖起,面上沒有半點情緒。

袁基,黃琬等人有些不安,慢慢的走到他邊上。

袁隗餘光看了他們一眼,慢慢起身。

一個不穩,直接踉蹌的就要面摔。

“叔父!”

“太傅!”

一羣人大驚,撲上去營救。

更一個大章~

雙倍月票快結束了,有的快點投鴨~~

(本章完)

第194章 皇甫堅長與趙雲第137章 曹操出征第23章 沆瀣一氣第107章 瞬息萬變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141章 臧霸第143章 壟斷的生意最賺錢第184章 曹操威名第387章 千奇百怪第366章 郭嘉死第84章 代君行事第138章 奇襲409.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71章 入京與入宮463.第463章 賈詡之言第226章 不隸臺閣第21章 給何進機會464.第464章 克紹箕裘416.第416章 子曰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25章 曹操第241章 壺關第369章 未雨綢繆者衆第383章 不足事第195章 皇甫二公子413.第413章 這還怎麼改革啊?第208章 誰都未曾預料的嚴厲處置第341章 袁紹與曹操的性格區別492.第492章 虎豹騎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348章 你是好人嗎第47章 閹黨的報復(改書名啦)420.第420章 新任小主事473.第473章 狼狽474.第474章 醒悟496.第496章 各有謀算第189章 滿腔抱負的王允436.第436章 野心第135章 踏雪尋梅第75章 太學 李儒第117章 宣戰423.第423章 兄長第105章 匈奴單于第331章 孫策戰華雄第99章 抄家事第387章 千奇百怪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第60章 袁家之基第325章 心思詭譎第380章 破局第97章 大圖謀第361章 雷雨第206章 殺意第237章 曹操要幹一票大的第110章 黨團第405章 人心潰散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442.第442章 弔詭422.第422章 強龍與地頭蛇第140章 貪色之人第59章 世家風骨第16章 四世三公第236章 突然變化第200章 大忠大奸第269章 科舉制第118章 反轉第56章 以快打慢第320章 十八路諸侯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9章 緊張局勢第392章 透心涼第207章 狗急跳牆417.第417章 許攸第259章 齷齪事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420.第420章 新任小主事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221章 夷三族第80章 錯綜複雜第75章 太學 李儒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208章 誰都未曾預料的嚴厲處置第308章 腳揣曹操486.第486章 進兵第172章 大耳賊,玄德公第168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第184章 曹操威名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225章 曹操回京414.第414章 回馬槍第34章 沖淡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401章 龍潭虎穴第82章 人心第163章 賈詡有牆 許攸有梯第343章 欽使第385章 爭鬥第382章 末世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