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第440章 和尚

建安元年,六月初。

劉辯帶着一大羣人,分坐四艘船,逆流而上,準備從下邳穿過彭城郡,進入豫州沛郡。

咚咚咚

劉辯的房門外,響起敲門聲。

“進。”劉辯頭也不擡,繼續批閱着奏本。

盧毓拉開門,便見皇甫堅長端着一盤酒菜進來,輕手輕腳的道:“陛下,天色晚了,用一些吧。”

劉辯擡起眼皮瞥了眼,道:“又什麼事情?”

自從劉辯坐船北上,這河上的大小麻煩就沒有停過。

皇甫堅長連忙陪着笑,道:“沒多大事,就是又有人攔河收稅,收的有點多。”

劉辯的目光從奏本上收起來,擡起頭,倚靠在椅子上,面露異色的笑着道:“讓二公子都覺得有點,看來確實不少了。”

皇甫堅長陪笑越多,道:“倒也不算多,他們覈算了我們船上運送的糧食,要收兩成。”

劉辯眉頭狠狠一挑,習慣性的伸手拿過茶杯,餘光看向盧毓,道:“你昨天說這漕運歸誰來管着?”

盧毓一直站在不遠處,聞言立即上前,道:“回陛下,彭城太守笮融。”

劉辯喝了口茶,仔細想了想,道:“我們之前南下下邳的時候,沒有路過彭城吧?”

“是。”盧毓道。

劉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兩成,便是三百萬錢,倒也不算多,給他。”

皇甫堅長道:“是,微臣這就去辦,今夜便可到呂縣,再有三天,可進入豫州沛郡。”

劉辯嗯了一聲,與他道:“仔細查一查,看看徐州各郡,是不是都在這樣巧立名目的收稅,還是隻有彭城一郡。”

“微臣領旨。”皇甫堅長應命,後退出去。

劉辯目送他出去,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徐、豫二州初定,匪患未覺,諸事混亂,加上朝廷沒有錢糧,各郡縣用盡手段收稅,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劉辯抱着茶杯,沉吟許久,看了眼桌面上的奏本,道:“你對這個朱建平怎麼看?”

盧毓神情微變,低着頭,道:“微臣並不瞭解,只知道他是荀僕射的至交好友,從中平三年以來,便爲同僚,不離不棄至今。”

劉辯放下茶杯,右手摩挲着腰間佩玉,目光思忖不斷。

荀彧決定更換兼任吏曹尚書的右僕射荀攸,而荀攸先發制人,以‘力有不足’爲由,請辭吏曹尚書,極力舉薦侍郎朱建平接任。

短短五天時間,劉辯已經接到了十幾本舉薦奏本,除去了公認的‘潁川黨’外,重量級的還有禮曹尚書陳琳,洛陽府尹周異,太常卿孔融,兵曹尚書皇甫堅壽,以及左僕射鍾繇。

很顯然,荀攸爲了讓朱建平接任,守住吏曹這個大本營,是用了不少手段,也肯定付出了不少代價。

“荀卿家……”

好半晌,劉辯雙眼微眯,似自言自語的道:“雖說與丞相有些嫌隙,但並無私人恩怨,矛盾在於‘新政’的推行方式方法上,嚴格來說,並無過錯。”

盧毓聽着劉辯的話,臉色平靜,並沒有接話。

劉辯擡頭看着盧毓,道:“荀卿家,爲了‘新政’也是付出了巨大努力,‘潁川黨’在‘新政’推行上也有大功,現在也越發重要。這樣,這道舉薦,朕準備了。盧毓,你寫一封私信給荀攸,就說朕,準備命他以右僕射的身份,協調吏、刑、御史臺整頓吏治。”

盧毓道:“遵旨。”

劉辯嗯了一聲,感覺脖子有些疼,起身道:“走,出去吹吹風。”

六月了,天氣越發燥熱,劉辯也沒有準備冰炭,哪怕在牀上,依舊是坐一會兒就熱的不行。

盧毓陪着劉辯出了房間,心裡還在想着剛纔那封‘私信’的用意。

他能猜到一些,但總覺得猜不到全部。

劉辯來到船頭,便看到四艘大船停在一處碼頭,四周圍滿了小船,一些穿着破破爛爛吏服的小吏,在上上下下,還有衆多是粗布衣,手持棍棒,凶神惡煞,一看就不是卒役。

不知道是不是皇甫堅長使了錢,這些人並沒有上他們的船。

劉辯的船居中,在一衆商船,民船中頗爲顯眼。

好以整暇的看着,劉辯並沒有說什麼,只是靜靜觀察。

不遠處,一些看似商人的人,圍繞着一個小官模樣的人,極盡討好之色,手裡都端着禮物。

那小官鼻孔朝天,斜眼看着那些禮物,並不伸手,只是偶爾點頭,身後的小吏喜笑顏開的接走。

那些商人便拿到了一些文書,也喜笑顏開的離開。

這時,趙雲,典韋,孫策等人也跟過來,擡手行禮道:“見過公子。”

劉辯聽到了典韋的聲音,回頭看向他,道:“怎麼樣,伱母親沒事吧?”

典韋咧嘴一笑,道:“沒事了陛下,俺娘好了,還說是陛下保佑,等陛下回京,想要叩謝皇恩。”

劉辯笑着搖頭,道:“沒事就好……”

“阿彌陀佛。”

劉辯話音未落,突然間,耳邊響起了一種熟悉又陌生的佛號。

他連忙轉過頭,就看到了一衆僧人,雙手合十,虔誠的走出不遠處的小船,而後依次上岸。

沒有人阻攔他們,十多個僧人上岸,旁若無人的徑直離開。

劉辯面露異色,道:“這裡居然有和尚?他們爲什麼不交稅?”

盧毓,趙雲等人皆是疑惑,好奇的望着那些僧人。

大漢朝是有不少佛寺以及僧人的,但並不是太多,而且因爲遭到各種抵制,是以往往很是低調,從不顯山露水。

因此,劉辯多年以來,從未親眼見過僧人、佛寺,今天,還是第一次。

皇甫堅長從對面的船艙走出,跳上了船頭,擡手道:“公子,出了三百萬錢,我們現在就可以了。”

劉辯目光依舊看着那羣即將消失的僧人,道:“他們爲什麼可以不交稅的離開?”

皇甫堅長看過去的時候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不由得道:“公子說的是?”

劉辯無所謂的道:“算了,只是好奇。對了,彭城相是笮融?這些收上去的錢糧,都是歸笮融嗎?”

皇甫堅長認真想了想,道:“陛下,這笮融好像是去年到任的,臣並不瞭解。”

劉辯回頭看向盧毓,道:“這笮融官聲怎麼樣?”

盧毓道:“微臣只知道他原本是徐州牧陶謙的幕府掾屬,被舉薦爲廣陵太守,在黃巾軍叛亂後,歷經了丁原,呂布,劉備等人,有段時間沒有消息,好像是隱居了,去年是豫州劉使君舉薦,擔任的彭城太守,兼領彭城下邳,沛郡三郡漕運。”

“尚書檯沒有評語嗎?”劉辯問道。按照慣例,郡一級的任命,需要尚書檯覈准,在備案書上都要有舉薦人,任命人的評語。盧毓面露拘謹,躬身道:“這,微臣並未記得。”

劉辯倒也沒有爲難盧毓,大漢朝那麼多郡守,盧毓不可能全數記得。

“算了,”

劉辯沒有多想,道:“在彭城過一夜,儘快趕到豫州吧。”

他這次的主要目的是豫州,至於巧立名目亂收稅這種事,還得交給朝廷,統一去處置。

這等事,絕對不是這條河上纔有,也不會僅僅止步於彭城。

“是。”皇甫堅長應着道。

典韋,趙雲,皇甫堅長沒有多想什麼,倒是孫策欲言又止。

他被劉辯帶離,不得離開,心裡是焦躁不安,想盡辦法離開返回吳郡。

自然,沒能得逞。

他之所以欲言又止,是他對彭城的事有所瞭解,知道那笮融是什麼人。

但想到他現在的特殊處境,思慮再三,孫策還是沒有開口。

“烏程侯。”就在孫策低頭沉思的,劉辯忽然大了一點的聲音響起。

這一聲,猶如炸裂,令孫策陡然清醒,連忙擡手道:“臣在。”

劉辯笑眯眯的看着他,道:“你說,朕將你留在了身邊,吳郡那邊,會不會將周瑜也留下?”

劉辯以‘考察駐地’的名義,將周瑜派去了吳郡。

孫策心裡驟冷,極力保持臉上的平靜,道:“回陛下,周都督願不願意留在吳郡,一在陛下旨意,二在他本人意願,吳郡絕無人敢違逆聖意,強行留人。”

劉辯笑容更多,道:“有卿家這句話,朕就放心了。周瑜在吳郡的事,卿家還是要多多支持的。”

孫策鎮定住心神,道:“陛下放心,吳郡上下,定全力支持周都督!”

“陛下,”

不等劉辯說話,皇甫堅長道:“可以開船了。”

劉辯擡頭看去,只見前方的大小船動了,給他們騰出了不少地方。

“走吧。”

劉辯守住了話頭,道:“老規矩,找些村落停下,不去郡城。”

“是。”這是趙雲應聲,路途的安排,一直是由他主要負責。

船很快動了,劉辯晃了一下,等穩了,這才略過孫策一眼,轉身迴轉船艙。

典韋與盧毓緊跟着,其他人恭送後,各行其是。

劉辯回到房間,再次拿起奏本批閱。

他離京的幾個月,洛陽城裡着實發生了不少事情,一些矛盾被揭發出來,朝政也不可避免的再次發生。

除去了尚書檯與‘潁川黨’的矛盾有些壓不住,有跡象的公開化外,其他人也沒閒着。

以王朗的廷尉府爲代表的舊丞相勢力在無聲無息中凝聚,廷尉府以大力‘整肅吏治’爲由,着重懲處了衆多大小官吏,尤其是‘潁川黨’,一些本能赦免的被判了三年,十年的,直接二十年,而十年以上的,動輒斬立決、流放。

御史臺相對溫和一些,可這引起了信任的刑曹尚書許攸的不滿,認爲刑曹費勁力氣查辦,御史臺則輕巧放過,有悖‘新政’要求,以及劉辯的旨意。

爲此,他與御史丞戲志才公開‘爭論’了多次,甚至是要求召開尚書檯廷議,公議這些案件。

另一邊,朝野對於太常寺、禮曹頗爲不滿,不時有彈劾、攻訐之聲,主要是因爲‘大考’,有傳言說:太常寺與禮曹暗地裡商議的錄取份額,‘庶民與士族二八’。

這激起了士族的強烈憤慨,認爲學識與出身無關,才華不論出身,強行錄取庶民,有悖公平,不利於朝廷備才,強烈要求太常寺與禮曹解釋。

在這些複雜的聲音中,尚書檯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不斷有人彈劾荀彧,指責他‘年輕氣盛,肆意妄爲’,要求他主動辭官。

劉辯看着一道道奏本,不由得也有些頭疼。

這些奏本,都是大道理開頭,佔據了道義制高點,還真不好批駁。

“是不是,得找機會,殺幾個立威?”

劉辯心裡若有所思,低聲自語。

殺人並不能解決所言問題,劉辯始終認爲,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可又不得不承認,殺人往往是解決或者壓制一些問題最高效的手段。

劉辯默默的翻閱,不時批覆一兩句。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感覺船一晃,停了下來。

劉辯擡頭看去,只見天色漆黑一片,外面有着無數的奇怪聲音,像是蛙叫又好似蟬鳴亦或者衆多蟲鳥叫的和鳴。

劉辯搖了搖痠痛的脖子,伸手拿起茶杯。

趙雲隨後就進來了,擡手道:“陛下,靠岸了。這裡是呂縣外不遠的一個村落,臣已派人去查探了。”

劉辯喝了口茶,渾身舒爽,笑着起身,與趙雲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朕嬌生慣養,吃慣了御廚的菜,這些日子路過農家,吃他們的飯菜,總覺得別有滋味,更合胃口。”

趙雲不是擅長說話的人,也不會拍馬屁,聞言只是躬身讓開。

劉辯走出門,感受着絲絲涼風,笑着與過來的皇甫堅長,道:“二公子,走,吃農家飯去。”

皇甫堅長見劉辯心情好,頓時樂呵的道:“謝陛下。”

劉辯笑了聲,直接走向船頭,在典韋的攙扶下,下了船,有便衣禁衛領頭,直奔不遠處星星火火的村落。

還沒走幾步,一個便衣的皇城府衛士急匆匆趕回來,單膝跪地的道:“啓稟陛下,村子名爲‘望’,現在有一些卒役正在收稅。”

劉辯一怔,擡頭看了眼天色,道:“這麼晚還在村子裡收稅?收什麼稅?”

“好像是人頭稅,”

便衣衛士道:“每戶五十文,每人十文。”

劉辯愣了下,而後道:“你是說,每戶先收五十文,然後每戶人家,一人頭再收十文?”

“是。”皇城府的衛士顯然很盡責,打聽的頗爲詳細。

劉辯皺了皺眉,道:“走,去看看。”

第136章 亂始474.第474章 醒悟第229章 接連的第43章 先安後定(求追讀)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427.第427章 見世面第132章 全部處決480.第480章 國本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397章 刀風起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第238章 準備第406章 殺雞駭猴第316章 熾盛殺機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410.第410章 冰山一角第101章 匈奴入塞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第238章 準備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368章 任重道遠第191章 殺人不見血第223章 晦澀第222章 貶爲庶人第142章 蔡侯紙第258章 曹操的野望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95章 王佐之才第115章 每逢大事第318章 公孫瓚之死第381章 瑞雪兆豐年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244章 勇猛無敵第397章 刀風起489.第489章 戰第353章 前狼後虎第192章 豢養452.第452章 貴客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137章 曹操出征第241章 壺關第42章 宮內宮外第208章 誰都未曾預料的嚴厲處置第155章 常山趙子龍,一戰成名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379章 詐第83章 殺氣(跪求首訂)第140章 貪色之人478.第478章 曹操會嗎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384章 大漢皇家錢莊第15章 陣線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335章 關二爺成名450.第450章 退無可退第31章 安排第37章 終於來了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218章 盧植病重第403章 躊躇滿志第272章 劉虞回洛陽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423.第423章 兄長410.第410章 冰山一角460.第460章 誘惑第110章 黨團第235章 大哥二哥三弟(爲盟主書友20230722第345章 董卓撤兵第29章 爛攤子453.第453章 繼往開來454.第454章 壓力如山第14章 籌碼第84章 代君行事第335章 關二爺成名第360章 煮酒論英雄第78章 心機第16章 四世三公第81章 忍無可忍第380章 破局第82章 人心500.第500章 拼圖第229章 接連的第321章 單槍匹馬第35章 人來人往第72章 朋黨論第395章 隱秘之事第292章 另有圖謀第147章 七進七出473.第473章 狼狽第322章 千年狐狸第55章 內政外兵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第114章 吾皇萬歲第291章 絕筆信第319章 會盟第192章 豢養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262章 召見第126章 太過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