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天子忌諱

第370章 天子忌諱

漢中郡。

張遼從城外剿匪回來,還不帶卸甲,便有一個幕僚笑着進來,道:“中郎將,剿滅了這一處匪患,漢中便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了。”

張遼沒有應聲,大口的喝茶。

趁着冬季,匪患聚集不出,張遼半個月剿滅了七八處匪患,將漢中郡幾個大匪患是徹底拔除了。

漢中是一處戰略要地,多年來不知道多少人在爭奪,加上連連戰亂,漢中是一片疲敝,盜匪叢生。

孫堅爲漢中太守時,也曾極力剿匪,但背後因爲有劉焉等人的暗中扶持,所以收效甚微。

劉備繼任後,在籠絡人心中,派遣張飛,關羽四處出擊,只取得了明面上的效果。

但張遼這一次不同,隨着劉焉病死,劉璋困頓,沒有對漢中進行滋擾,給了張遼一個天賜良機。

張遼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幾乎平定了所有匪患,同時招募青壯,在漢中積極訓練,一副厲兵秣馬的態勢。

幕僚等張遼喝完茶,這才沉吟着道:“中郎將,大司馬府的公文沒有說明調將軍回洛陽的用意,但以下官猜測,無非是豫、徐二州。以將軍的能力,加上聖眷,怕是要封號將軍了。”

‘中郎將’在大漢朝的軍階中,勉強算中等,‘將軍’是一個分水嶺,一旦封號將軍,哪怕是雜牌,也意味着前途無量,將有大用!

更何況這個人是張遼,這可是當今陛下的愛將!

張遼性格謹慎,心思內斂,有韜略也有膽略。他脫掉鎧甲,面不改色,道:“我不過剿滅了一些匪盜,哪裡有資格封號將軍,莫要胡說,引人笑話。”

幕僚卻不覺得,道:“中郎將,接下來朝廷的平亂目標,無非是益、荊、揚三州。朝野對那曹操忌憚頗深,不可能再由他領兵,以聖眷來看,下官推測,唯有三人,一是趙雲,二是黃忠,三就是中郎將。”

張遼仔細思索,似也有些同意了,道:“不論是哪裡,盡忠用命就是了。”

幕僚見說通了張遼,連忙上前一步,低聲道:“中郎將,最好是徐州,徐州是戰略要地,又有豫、請爲臂膀,討賊最爲得力。”

張遼剛要說話,忽然一個親兵跑進來,道:“稟報中郎將,馬騰派其子馬超過境,準備上洛陽進貢。”

幕僚聞言,道:“朝廷平滅董卓,威震海內外,這三羌也坐不住了,這是要派馬車進京爲質嗎?”

張遼想了想,道:“那馬超是何等人?”

親兵道:“回將軍,身形健碩,孔武有力,在涼州頗有勇武之名,在馬騰諸子中,此子最是出息。”

張遼點點頭,道:“看來馬騰是有誠意的,放他過境吧。”

“是。”親兵應着,轉身出去。

幕僚等親兵走後,忽的低聲道:“將軍,我聽說,朝廷在商議,要再設一個雍州,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將軍或許不用調離。”

“假的。”

張遼隨口般的道:“我在洛陽時,陛下親口駁回。陛下說,州郡太多,要合併郡縣,不會再設一州。”

幕僚略微詫異,這種機密之事,張遼也知道?

他知道張遼有聖眷,只是沒想到張遼的聖眷,居然到了這種程度!

‘那應該是徐、豫二州之一了……’幕僚心裡想着。

張遼不等他多想,道:“先生再與衆人商議一番,我要料定清楚才能離開。”

幕僚會意,擡手道:“下官這就去。”

張遼目送他離去,而後瞥向門旁的大刀,走過去,拿起來,認真的打量。

張遼雖然出身寒微,可這些年南征北戰,出生入死,他已經不是那個不入流的兵卒了。

他也有些千里討賊,一朝封侯,錦衣還鄉的勃勃野心!

“我倒希望是豫州!”張遼摸着大刀自語。

他卻不知道,他不想做漢中太守,困守一地,可也有人在打漢中的主意。

洛陽,洛陽府。

河南尹被廢,改建洛陽府,洛陽府尹爲陳宮。

陳宮這幾年爲了洛陽府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做出了很多政績,加上他不偏不倚,謹言慎行,在朝野的官聲出奇的好。

這會兒,他站着,站在一個人面前,神色恭謹小心。

鍾繇翻着案牘上的公文,道:“你說,你處理不了那五斗米教,讓我親自過來跟你說?”

陳宮不畏懼荀攸,對荀彧也只是敬爲上官,但唯獨這個臉色嚴肅,不怒自威的鐘繇,不知道爲什麼,從心底有些懼意。

陳宮已經趕走了其他人,值房裡只有他們二人,沒有僞裝,一臉的坦誠,道:“僕射,非是下官推諉。實則是這天師道並未有過錯,既無殺人也無劫掠,洛陽府六都尉都有查探,皆無實證。”

鍾繇擡頭看着他,淡淡道:“妖言惑衆不算罪責嗎?什麼五雷真神,什麼斬妖除魔,欺瞞無知百姓,榨取米糧,這些不算嗎?”

陳宮怔了下,而後道:“僕射,天師道,由來已久,朝廷向來禮遇,先帝還曾下旨封賞。”

鍾繇面無表情,威嚴自顧,道:“伱收取了他們的好處?”

陳宮臉色微變,擡手道:“並無來往,更無貪瀆半分,請僕射明鑑。”

“明鑑是實話,你要是繼續虛言糊弄,我便參你一本。”鍾繇道。

陳宮頓覺口乾舌燥,欲言又止。

鍾繇是左僕射,真的要參他一本,即便宮裡不會拿他怎麼樣,官聲也毀了,加上激怒‘潁川黨’,陳宮怕是在洛陽城呆不了多久,只能自請調離。

陳宮猶豫再三,還是道:“僕射,按照規制,六都尉是雙重轄制,除了洛陽府,還受御史臺指導行事,六都尉都曾與下官說,他們曾試圖驅離,都被御史臺的巡城御史給阻止了。”

這次輪到鍾繇怔神了,道:“這件事是御史臺的主意?戲志才知曉?”

陳宮回頭掃了眼外面,道:“依下官的推斷,是陳留王。”

鍾繇有些恍然了。

難怪陳宮有庇護那五斗米教的意思,背後居然是陳留王劉協。

而提到陳留王劉協,就少不了宮裡那位陛下。

繞來繞去,又繞回了宮裡。

思索片刻,鍾繇又道:“我聽說,那張魯之母美豔非常,現在正在太后宮裡?”

陳宮道:“這個下官不知,都是些謠言。”

鍾繇想了又想,暗感棘手。

對於邪教的危害,鍾繇深知,一旦讓他們聚集成衆,稍一蠱惑就是大亂子。

前面已經有一個黃巾軍了,不能再來一個紫衫軍。

“你盯緊他們,” 鍾繇站起來,道:“明年即將改元,不能有任何亂子。尤其是各種祭禮,不容他們出現。”

“下官領命。”陳宮擡手應道,心裡卻壓力大增。

五斗米教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宮裡背景,短短一年便發展壯大,遍佈洛陽。

鍾繇沒有多說,離開了洛陽府。

這還沒走多久,又是一羣人,打着帆,敲着鑼,四處喊叫,引來無數人圍觀。

鍾繇有些厭煩,讓侍衛繞道。

這會兒在宮裡,喜氣洋洋一片。

劉愈回來了。

何太后,唐姬,唐瑁,加上站在一旁的荀攸,趙雲等人,擠滿了後殿。

“哎呀,不錯,你怎麼還胖了?”

劉辯將小傢伙抱在懷裡,信手亂摸。

“啊啊啊……癢,癢,父皇癢……”

小傢伙大叫,臉上笑不斷。

何太后,與唐姬等人看着,微笑不語。

好一陣子,劉辯將他抱到一旁,滿意的點頭道:“朕都知道了,做的不錯,說吧,想要什麼賞賜?”

小傢伙睜着大眼睛,猛的站到軟榻上,雙手舞動,大聲道:“父皇,我要做太子!”

話音一落,滿殿皆靜。

劉辯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瞥了眼荀攸,微笑着與劉愈問道:“哦,你要做太子?太子是什麼你知道嗎?誰教你的?”

不遠處,唐姬臉色發白,嘴脣哆嗦。

而她父親唐瑁雙腿打顫,頭上不斷滲出冷汗來。

而被劉辯餘光掃過的荀攸,更是心驚膽戰,渾身緊繃,一動不動。

劉愈有些好奇怎麼突然安靜了,眨了眨眼,道:“我聽說,除了父皇,太子最大,我要做父皇下面最大的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劉辯笑了笑,將他抱在懷裡,道:“盡聽人胡說?朕怎麼最大了?朕還能打得過你祖母?再說了,你就是太子,你還有母親。將來還有老師,怎麼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

小傢伙愣住了,愣愣看着劉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唐姬俏臉煞白,都快哭出來了。

何太后似有些生氣,上前拉過劉愈,道:“行了,乖孫纔回來,說這些做什麼。乖孫,餓不餓,去祖母那,祖母有好吃的。”

“好啊好啊。”劉愈頓時從劉辯懷裡跳下來,抱着何太后,仰着小臉,充滿乖巧的道。

何太后笑容更多,順手將快要繃不住的唐姬拉走。

“除了荀攸,你們都走吧。”劉辯伸手拿起茶杯,語氣寡淡的道。

唐瑁冷汗直流,一個句話不敢說,雙腿如灌鉛,一步一挪的走了出去。

趙雲應該是最爲輕鬆的人,隨後走出。

內監,宮女最後出去,只留下一個荀攸。

荀攸同樣心驚膽戰,萬萬沒想到,劉愈會在劉辯面前,當衆說出要做太子這種話。

如果是平日,那就是童言無忌,最多追究他的母親或者外祖父。

可這是荀攸一路護送去豫州又護送回來,進宮回奏的第一面!

荀攸心神緊繃,不自覺的向着劉辯走去。

但下意識覺得不對,可又走出了幾步,只能硬着頭皮,來到劉辯面前,躬着身,一言不發。

走過來已經是錯了,再開口解釋,那就是坐實!

劉辯抱着茶杯,臉上沒有絲毫表情,目光看着對面牆壁上巨大的大漢地圖。

沉默。

荀攸沒有開口,劉辯也無聲。

荀攸低着頭,看着劉辯的雙腳,心裡千思百轉,在想一個合理的解釋,能夠讓眼前的陛下信服。

不知不覺間,荀攸感覺到了脖頸發冷,雙腳釦緊。

他一定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一定要讓眼前的陛下信服!

因爲,王允在前!

王允當年暗中操弄,妄圖東宮,激起了宮裡的怒火,王允被夷三族,相關涉及,被殺的高達數百人,而被罷免,流放的更多達千餘人!

這其中,還包括了劉辯的老岳父,文名蓋世的大儒蔡邕!

荀攸不想做第二個!

所以,他要找到一個足夠合理的解釋,不能步王允的後塵!

‘一定有,一定有的!’

慌亂無比中,荀攸在心裡吶喊,咆哮不斷。

可越是緊張,越是無法思緒半點,難以周全。

不知道過了多久,劉辯平淡的聲音,在荀攸耳邊響起。

“卿家,你覺得我大漢的危險,是這些四處的叛逆,是關外的夷族,還是在這洛陽城裡?”

這一聲如同炸雷,將荀攸驚醒。

荀攸擡頭,愣了下,完全沒有聽到劉辯在說什麼,腦子亂成一鍋粥,雙眼迷茫的看着劉辯。

劉辯等了一會兒,聽不到回答,轉過頭,就看到了荀攸的表情。

劉辯一笑,道:“卿家,你覺得我大漢的危險,是這些四處的叛逆,是關外的夷族,還是在這洛陽城裡?”

荀攸哦哦兩聲,心神迴歸,強壓着心悸,道:“臣認爲是在洛陽城裡。”

“嗯,”

劉辯又轉過頭,盯着地圖,道:“朕也是這麼認爲的。叛逆也好,夷族也罷,只要我們君臣一心,戮力同心,夷族,逆賊都不再話下。最可怕的,就是君臣離心,朝臣內訌。今天天子殺良臣,明日奸臣還良將,這殺來殺去,都是在耗我大漢朝的元氣,叛逆,夷族只會偷着笑,連離間計都省了,多好的事情啊……換做是朕,做夢都能笑醒。”

荀攸悄悄聳了聳喉嚨,思緒艱難轉動,但太過僵硬,無法理解劉辯話裡的意思。

劉辯又喝了口茶,道:“這朝臣離心,是一大忌。還有一個,是天子家事。諸皇子爭奪東宮之位,這種內訌最爲可怕,分門別類,拉幫結派,相互攻訐掣肘,那種酷烈程度,朕都不敢想。”

(本章完)

第161章 大事惜身 小利忘義第84章 代君行事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81章 忍無可忍451.第451章 風暴453.第453章 繼往開來第14章 籌碼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殺機第133章 郭嘉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244章 勇猛無敵第212章 大敗第25章 曹操第370章 天子忌諱第15章 陣線第102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445.第445章 尾隨第8章 衆臣的疑惑第396章 大事在即第285章 君臣博弈第325章 心思詭譎第358章 合兵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第229章 接連的第314章 劉焉病危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105章 匈奴單于第15章 陣線463.第463章 賈詡之言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74章 王允的野望第58章 不動第65章 世家有別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467.第467章 生分415.第415章 太一第76章 雨中人第402章 陰險計謀452.第452章 貴客第25章 曹操422.第422章 強龍與地頭蛇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368章 任重道遠第123章 邀名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4章 陛下不可第129章 陰謀味道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30章 面沉如水第191章 殺人不見血第15章 陣線第268章 盟約第377章 不問東西第46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第343章 欽使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2章 罪責第61章 曹賊第217章 王允與穎川黨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21章 給何進機會467.第467章 生分第150章 魚水之歡第150章 魚水之歡第61章 曹賊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301章 曹 董第324章 劉備與曹操的相似處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第358章 合兵第97章 大圖謀第401章 龍潭虎穴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273章 嚴峻第276章 出乎意料第73章 大漢風骨第246章 江東劉表第183章 郭嘉奇計415.第415章 太一第295章 二分天下480.第480章 國本第350章 賈詡455.第455章 頭疼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83章 殺氣(跪求首訂)第354章 天命477.第477章 抱負第311章 打起來了第319章 會盟445.第445章 尾隨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246章 江東劉表第318章 公孫瓚之死第53章 偷雞不成